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你对新冠清零防控认识,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你对新冠清零防控的认识3篇
第1篇: 你对新冠清零防控的认识
新冠肺炎防控知识
一、新型冠状的流行病学特点?新型冠状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是什么?
流行病学史:1.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
2.发病前14天内曾经接触过来自武汉市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3.有聚集性发病或与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新型冠状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新株。目前还未表现出SARS那么可怕的特性,因此,不必过度恐慌,应注重预防工作。
传染源:主要传染源是动物。此次中国武汉的2019-nCoV被证实可能存在有限的人传人。
传播途径:飞沫、接触、空气。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目前病例资料显示此次疫情以成年人为主。
二、新型冠状临床表现: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三、此次疫情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在1周后恢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实验室检查: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出现肝酶、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
胸部影像学: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治疗方法:目前对于由新型冠状引起的疾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也无疫苗可预防。主要是对症与支持治疗。
四、如何鉴别诊断?
主要与流感、副流感、腺、呼吸道合胞、鼻、人偏肺、SARS冠状等其他已知性肺炎鉴别,与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及细菌性肺炎等鉴别。此外,还要与非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机化性肺炎等鉴别。
五、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与病例(疑似和确诊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者:
1.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4.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5.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按照要求进行居家医学观察,不用恐慌,不要上班,不要随便外出,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定期接受相关部门的随访,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临床表现,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在其指导下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等。
六、个人如何有效预防新型冠状?
1.加强个人防护。
(1)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发热呼吸道病人,如需接触时要佩戴外科口罩。
(2)勤洗手,尤其在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触摸过公共设施后、照顾发热呼吸道或呕吐腹泻病人后、探访医院后处理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触动物、动物饲料或动物粪便后。
(3)不要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袖肘遮住口、鼻。
(4)加强锻炼,规律作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避免接触野生禽畜。
(1)避免接触禽畜、野生动物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避免购买活禽和野生动物。
(2)避免前往动物农场和屠宰场、活禽动物交易市场或摊位、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场所。必须前往时要做好防护,尤其是职业暴露人群。
(3)避免食用野生动物。不要食用已经患病的动物及其制品;
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时要充分煮熟,处理生鲜制品时,器具要生熟分开并及时清洗,避免交叉污染。
3.杜绝带病上班、聚会。
如有发烧、咳嗽等呼吸道的症状,居家休息,减少外出和旅行,天气良好时居室多通风,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请佩戴口罩。要避免带病上班、上课及聚会。
4.及时就医。
从武汉等地外出旅行归来,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根据病情就近选择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戴上外科口罩就诊,同时告知医生与类似病人或动物接触史、旅行史等。
十、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如何防护?
医务人员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根据医疗操作可能传播的风险,做好个人防护、手卫生、病区管理、环境通风、物体表面的清洁消和医疗废弃物管理等医院控制工作,最大可能避免医院发生。
坚持防治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指导,及时救治。把握防治关键: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建立防控信心:新型冠状肺炎可防、可控、可治。
十一、新型冠状观察病例(疑似病例)
有下列3项临床表现并具有任何1项流行病学史: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
或武汉市相关市场,特别是农贸市场直接或间接接触史。
临床表现:发热、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天病情无明显改善或进行性加重。
十二、新型冠状确诊病例、危重症病例
确诊病例:在观察病例的基础上,采集痰液、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行全基因组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高度同源。(目前)
危重症病例:符合下列任一条。呼吸衰竭。脓症休克。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十三、新型冠状病例报告
医务人员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观察病例后,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并报告医疗机构相关部门和辖区疾控中心,由医疗机构在2小时内组织院内专家会诊,并采集标本进行常见呼吸道病原检测。
无检测条件的医疗机构送辖区疾控中心检测。检测后,如不能排除,应组织区县级专家会诊;
仍不能排除者由医疗机构进行网络直报,病种选择“不明原因肺炎”。后续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订正。
十四、新型冠状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
国家卫生健康委1月20日发布公告(2020年第1号),将新型冠状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依法采取病人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等系列防控措施,共同预防控制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传播。
2020年 1月23日
第2篇: 你对新冠清零防控的认识
新冠肺炎防控知识
一、新型冠状的流行病学特点?新型冠状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是什么?
流行病学史:1.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
2.发病前14天内曾经接触过来自武汉市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3.有聚集性发病或与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新型冠状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新株。目前还未表现出SARS那么可怕的特性,因此,不必过度恐慌,应注重预防工作。
传染源:主要传染源是动物。此次中国武汉的2019-nCoV被证实可能存在有限的人传人。
传播途径:飞沫、接触、空气。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目前病例资料显示此次疫情以成年人为主。
二、新型冠状临床表现: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三、此次疫情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在1周后恢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实验室检查: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出现肝酶、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
胸部影像学: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治疗方法:目前对于由新型冠状引起的疾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也无疫苗可预防。主要是对症与支持治疗。
四、如何鉴别诊断?
主要与流感、副流感、腺、呼吸道合胞、鼻、人偏肺、SARS冠状等其他已知性肺炎鉴别,与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及细菌性肺炎等鉴别。此外,还要与非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机化性肺炎等鉴别。
五、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与病例(疑似和确诊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者:
1.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4.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5.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按照要求进行居家医学观察,不用恐慌,不要上班,不要随便外出,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定期接受相关部门的随访,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临床表现,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在其指导下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等。
六、个人如何有效预防新型冠状?
1.加强个人防护。
(1)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发热呼吸道病人,如需接触时要佩戴外科口罩。
(2)勤洗手,尤其在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触摸过公共设施后、照顾发热呼吸道或呕吐腹泻病人后、探访医院后处理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触动物、动物饲料或动物粪便后。
(3)不要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袖肘遮住口、鼻。
(4)加强锻炼,规律作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避免接触野生禽畜。
(1)避免接触禽畜、野生动物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避免购买活禽和野生动物。
(2)避免前往动物农场和屠宰场、活禽动物交易市场或摊位、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场所。必须前往时要做好防护,尤其是职业暴露人群。
(3)避免食用野生动物。不要食用已经患病的动物及其制品;
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时要充分煮熟,处理生鲜制品时,器具要生熟分开并及时清洗,避免交叉污染。
3.杜绝带病上班、聚会。
如有发烧、咳嗽等呼吸道的症状,居家休息,减少外出和旅行,天气良好时居室多通风,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请佩戴口罩。要避免带病上班、上课及聚会。
4.及时就医。
从武汉等地外出旅行归来,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根据病情就近选择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戴上外科口罩就诊,同时告知医生与类似病人或动物接触史、旅行史等。
十、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如何防护?
医务人员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根据医疗操作可能传播的风险,做好个人防护、手卫生、病区管理、环境通风、物体表面的清洁消和医疗废弃物管理等医院控制工作,最大可能避免医院发生。
坚持防治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指导,及时救治。把握防治关键: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建立防控信心:新型冠状肺炎可防、可控、可治。
十一、新型冠状观察病例(疑似病例)
有下列3项临床表现并具有任何1项流行病学史: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
或武汉市相关市场,特别是农贸市场直接或间接接触史。
临床表现:发热、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天病情无明显改善或进行性加重。
十二、新型冠状确诊病例、危重症病例
确诊病例:在观察病例的基础上,采集痰液、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行全基因组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高度同源。(目前)
危重症病例:符合下列任一条。呼吸衰竭。脓症休克。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十三、新型冠状病例报告
医务人员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观察病例后,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并报告医疗机构相关部门和辖区疾控中心,由医疗机构在2小时内组织院内专家会诊,并采集标本进行常见呼吸道病原检测。
无检测条件的医疗机构送辖区疾控中心检测。检测后,如不能排除,应组织区县级专家会诊;
仍不能排除者由医疗机构进行网络直报,病种选择“不明原因肺炎”。后续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订正。
十四、新型冠状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
国家卫生健康委1月20日发布公告(2020年第1号),将新型冠状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依法采取病人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等系列防控措施,共同预防控制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传播。
2020年1月23日
第3篇: 你对新冠清零防控的认识
新冠肺炎 防控知识
一、新型冠状的流行病学特点?新型冠状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是什么?
流行病学史:1.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
2.发病前14天内曾经接触过来自武汉市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3.有聚集性发病或与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新型冠状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新株。目前还未表现出SARS那么可怕的特性,因此,不必过度恐慌,应注重预防工作。
传染源:主要传染源是动物。此次中国武汉的2019-nCoV被证实可能存在有限的人传人。
传播途径:飞沫、接触、空气。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目前病例资料显示此次疫情以成年人为主。
二、新型冠状临床表现: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三、此次疫情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在1周后恢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实验室检查: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出现肝酶、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
胸部影像学: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治疗方法:目前对于由新型冠状引起的疾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也无疫苗可预防。主要是对症与支持治疗。
四、如何鉴别诊断?
主要与流感、副流感、腺、呼吸道合胞、鼻、人偏肺、SARS冠状等其他已知性肺炎鉴别,与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及细菌性肺炎等鉴别。此外,还要与非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机化性肺炎等鉴别。
五、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与病例(疑似和确诊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者:
1.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4.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5.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按照要求进行居家医学观察,不用恐慌,不要上班,不要随便外出,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定期接受相关部门的随访,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临床表现,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在其指导下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等。
六、个人如何有效预防新型冠状?
1.加强个人防护。
(1)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发热呼吸道病人,如需接触时要佩戴外科口罩。
(2)勤洗手,尤其在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触摸过公共设施后、照顾发热呼吸道或呕吐腹泻病人后、探访医院后处理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触动物、动物饲料或动物粪便后。
(3)不要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袖肘遮住口、鼻。
(4)加强锻炼,规律作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避免接触野生禽畜。
(1)避免接触禽畜、野生动物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避免购买活禽和野生动物。
(2)避免前往动物农场和屠宰场、活禽动物交易市场或摊位、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场所。必须前往时要做好防护,尤其是职业暴露人群。
(3)避免食用野生动物。不要食用已经患病的动物及其制品;
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时要充分煮熟,处理生鲜制品时,器具要生熟分开并及时清洗,避免交叉污染。
3.杜绝带病上班、聚会。
如有发烧、咳嗽等呼吸道的症状,居家休息,减少外出和旅行,天气良好时居室多通风,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请佩戴口罩。要避免带病上班、上课及聚会。
4.及时就医。
从武汉等地外出旅行归来,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根据病情就近选择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戴上外科口罩就诊,同时告知医生与类似病人或动物接触史、旅行史等。
十、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如何防护?
医务人员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根据医疗操作可能传播的风险,做好个人防护、手卫生、病区管理、环境通风、物体表面的清洁消和医疗废弃物管理等医院控制工作,最大可能避免医院发生。
坚持防治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指导,及时救治。把握防治关键: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建立防控信心:新型冠状肺炎可防、可控、可治。
十一、新型冠状观察病例(疑似病例)
有下列3项临床表现并具有任何1项流行病学史: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
或武汉市相关市场,特别是农贸市场直接或间接接触史。
临床表现:发热、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天病情无明显改善或进行性加重。
十二、新型冠状确诊病例、危重症病例
确诊病例:在观察病例的基础上,采集痰液、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行全基因组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高度同源。(目前)
危重症病例:符合下列任一条。呼吸衰竭。脓症休克。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十三、新型冠状病例报告
医务人员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观察病例后,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并报告医疗机构相关部门和辖区疾控中心,由医疗机构在2小时内组织院内专家会诊,并采集标本进行常见呼吸道病原检测。
无检测条件的医疗机构送辖区疾控中心检测。检测后,如不能排除,应组织区县级专家会诊;
仍不能排除者由医疗机构进行网络直报,病种选择“不明原因肺炎”。后续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订正。
十四、新型冠状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
国家卫生健康委1月20日发布公告(2020年第1号),将新型冠状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依法采取病人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等系列防控措施,共同预防控制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传播。
2020年1月23日1.开学方案的制订。(办公室、学生处、总务处、教务处)
2.返校师生及工勤人员健康状况的跟踪。(教师:办公室 学生:学生处 食堂工作人员:总务处 保安、保洁:学生处)
①隔离期未满14天的深圳市外回深人员不得返校。
②所有师生及工勤人员返校时必须向学校相关部门提供“电子健康卡”,电子健康卡为绿色方可返校。
③所有同学开学报到时必须向班主任提供接种流感疫苗或与肺炎疫苗联合接种的报告书和相关票据。
3.宣传以及横幅(含电子显示屏)、工作牌的制作。(办公室)
4.制订并印发开学须知()。(高考部 教务处)
5.召开教职员工开学前的培训会。(办公室 督导室)
主持:
①培训高三开学工作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②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培训。()
③总结讲话。()
6.开学前疫情防控物资的准备。(总务处)
7.食堂、隔离室的安排布置。(总务处)
隔离室1:学校医务室相邻房间;
(责任人:)
隔离室2:学生公寓1-113室。(责任人:)
8.进校通道及警戒线的布置、宿舍的安排布置。(总务处 学生处 高考部)
9.教室布置、开学第一课PPT课件制作()、开学流程图和校园平面图设计制作()。(教务处)
10.开学前三天对校园环境(教室、寝室、食堂、办公室等场所)进行预防性消毒。(总务处 学生处)
①搞好环境卫生,清理卫生死角。
②对课桌、椅子等物体表面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抹布搽拭消毒,30分钟后清水清拭干净。
③地面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拖地消毒,30分钟后清水拖地干净。
推荐访问:你对 防控 清零 你对新冠清零防控认识 你对新冠清零防控的认识 认真落实新冠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