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4篇
第一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保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局面,是保证各族人民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与梦想的思想基础,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绘就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汇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内蒙古作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第一个省级自治区、模范自治区,所有工作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具体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讲,内蒙古所有工作都应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五个认同”,形成“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团结如一人,是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根本保证。这就需要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把党和国家放在心中,始终把国家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作为最高利益,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领域,在工作谋划、推进、落实的全过程,在工作学习生活的各方面,都要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万众一心朝着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经济全球化出现逆流,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敌对势力对我干扰渗透破坏力度加大,民族问题和边疆民族地区成为他们阻挠、遏制中国发展崛起的重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全区各族干部群众要清醒认识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对内蒙古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性,始终把维护伟大祖国统一、中华民族团结作为最高利益和基本前提,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风雨同舟,和衷共济,应对一切风险挑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开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新征程的必然要求。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生命之依、力量之源。当前,我们正站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将更加频繁。这就要求所有工作都要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连结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携手开启新征程、奋斗新时代、开创新局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满足各族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让大家庭中每一个成员都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宗旨和初心。要过上好日子,就必须团结起来。没有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大发展;
没有中华民族的大发展,就没有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只要各民族手挽手、肩并肩,共同努力奋斗,各族人民的日子就一定会越来越红火,就一定能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语言相通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形成认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各地又有不同的方言。如果各讲各的,谁也听不懂,就难以形成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无从谈起。只有语言相通才能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形成高度认同,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宪法、法律规定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中国人,不论哪个民族、哪个地区的,都必须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既是宪法法律赋予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国家意识和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内蒙古作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必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线,坚决维护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铸就辉煌。新时代新征程,前进路上并不平坦,甚至布满荆棘,唯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促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才能创造美好未来;
唯有不断巩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的良好氛围,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才能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千年潮未落,风起再扬帆。以梦想为岸、以团结作帆、以奋斗划桨,2500多万各族儿女勠力同心,向着更加光辉的未来启航。
第二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心得体会心得体会(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共建中华民族。在我们 伟 大祖国 960 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 56 个民族都是中华民 族大 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 也离不 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 同体,中 国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 文化是都是 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 神家园。共同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 个梦想凝聚了几 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 民的整体利益,是 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历 史 发展的必然产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特征,是 维系 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强大精神纽带和推动中华民族发 展进步的 强大精神动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 国家统一的 思想基础,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是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必然要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坚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 领导,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 人的初心
和
使命。作为党员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此 次培训使我 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和民族团结的重 要性有了进一步 认识,强化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的关键,要构 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用当代中华文 化的“魂”一一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潮、凝聚共识。
语言相通才能心意相通。
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 育, 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
“要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 语言文字 教育,不断提髙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这就要 求我们要坚 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觉悟,旗帜鲜明的坚决贯 彻落实党中央 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 文字教育的重要指 示精神,深刻认识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 文字教育对促进民族 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的重大意义;
作为一 名人民教师更要以身作则,通过各种 方式宣传和引导,阐述全 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重 要性,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科 学文化知识,获得更好发展机会。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是我国宪法规定的责任。
2000 年 10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规定和精神制定了《 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自 2001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这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 字作为国家通 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是推广普及国家通用 语言文字的重要
法
制保障。
20 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 党和国家依法推动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发展, 大力推广普 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极大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各地 区经济文化交流,有效推 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交往,有 力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 定,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语言文字事业发展道路。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 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 策部 署,充分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作用,不断发展 和巩固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文化基础,不 断发展和 巩固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和统一的文化基础,不断发 展和巩固推 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文化基础 , 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心得体会(二)
对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 大 问题。我们党自成立起,就将实现各民族之间平等和团结 作为 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族团结是 我 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 团结, 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2019 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深 刻
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 实现 的根本保证。”这一重要论述,站在党的历史使命的高 度,深 刻阐明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指明了新 时代民族 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战略任务,意义重大而深 远
在民族问题中,我们要有政治站位,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 护”。方向上要跟进,加强“五个认同”,树立正确的国家 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政策上跟进,以公 民 个体身份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措施上跟进,促进各民族 的交 往、交流、交融,构建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做好民 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同时要 明确基层党组织是做好民族工作的组织基础,要深入 基层、扎 根基层、服务基层。
我们要抓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坚持全面建成 小 康社会,明确中华民族大团结是生命线的任务,把握城市 民族 工作的未来,关键在于加强和改进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在当前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科技实力显著增强, 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时代教育要 以 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 会主 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要做有“理 想信
念、
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 " 的“四有”好教 师。我 们要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爱国 守法、爱 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要坚定 马克思主义 信仰,把握意识形态。不忘责任担当,认真履行 教书育人的职 责;
培养法治观念,坚持依法执教;
培养良好 心态,做好学生 的领路人;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战略思维、 历史思维、创新 思维、底线思维、辩证思维。
本次培训学习虽已结束,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 核 心思想以及坚持良好师德师风的责任担当已经入脑入心 , 在我 今后的实际教学工作中生根发芽。作为新时代的教师 , 深感自 己责任重大,要坚持正确思想的引领,要守住自己职 业的底 线,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
第三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五月的天山南北,微风拂面,大地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泽普县迎来了第27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民族团结教育月年年有,可是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今天我们隆重欢聚一堂,以演讲的方式歌颂民族团结,礼赞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王燕娜的感人事迹。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大爱不分民族感天动地。
家住新疆乌鲁木齐高新区桂林路社区的王燕娜,为了挽救我县维吾尔族学生毛南江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无偿将自己的肾捐献。并表示要自强不息,继续为加强民族团结,共建和谐社会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是什么原因让出生在小康之家的汉族少女王艳娜不顾亲人的反对,不顾未婚夫分手的威胁,毅然无偿捐肾挽救维吾尔族高三学生毛兰江生命呢?原因在于她心灵无私天地宽,心中有大爱。
王燕娜及全家善良、淳朴的事迹感动了全疆各族人民,从他们全家的身上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超越血缘、亲情、民族的大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无私博大的胸怀和闪耀人性光芒的大爱;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王燕娜能在自己人生刚刚起步、正值豆蔻年华青春最美好的时刻做出这样重大超乎常人的处事抉择,确实值得我们全疆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学习。你不仅是民族团结的模范,还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楷模。”
我认为王燕娜做出了平常人难以做到的不平凡的事,为新时代青年树立了民族团结和道德建设的榜样。
今年5月,是自治区第26个、我县第27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我希望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和团员青年,努力向王燕娜学习,学习她无私奉献,情注社会的优秀品格,学习她用血肉深情维护新疆民族团结大好局面的高尚道德情操。人人心中有一种超越血缘、亲情、民族的大爱,有无私博大的胸怀和闪耀人性光芒的大爱,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为泽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权限的发展、进步、繁荣、稳定营造良好的环境气氛,做出新的贡献。
一曲优美动听的《我们新疆好地方》,唱出了两千二百万天山儿女的心声。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新疆大地安定祥和,到处奏响民族团结的凯歌。
民族团结月,凝铸同志兄弟情。新疆生活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等47个民族,数百年来,在抵御外敌入侵、反对分裂祖国的斗争中,各族人民结下了兄弟般的深厚情谊。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和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贯彻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以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建立“平等、团结、互助、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团结,社会政治稳定,党和政府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
日可待。相反,民族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党和政府要花大量的精力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各族群众惶惶不可终日,安居乐业根本谈不上,各项事业功亏一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遥遥无期。这样还会再次沦为他人任意宰割的羔羊。民族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我们的明天就是科索沃、巴勒斯坦、伊拉克。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中国民族团结,社会政治稳定,西方敌对势力最不愿意看到。民族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弱,人民受苦受难,正中他们的下怀。所以为们要从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中华民族负责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民族团结。
为此我们要向王燕娜那样心灵无私天地宽,心中有大爱。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象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象珍惜自己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团结。坚决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坚决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在“一反三维”、打击“势力”的斗争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精神家园——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和谐是民族关系和谐的重要保障。长久以来,各民族间碰撞升华的文化火种,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各民族在地域构
成上交错杂居又相互包容、在经济生活中相互帮扶、在情感诉求中相互亲近依存,这是对中华文化认同的一种现实表述。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自身文化传承间的平衡状态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在当时当下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依据,是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一个民族的长治久安,复兴兴旺更多的是依托于文明永固创新不竭的基础之上,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对文化的认同及信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注入了灵魂。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各族群众树立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通过弘扬革命文化,让各族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历史,进而将文化自觉和政治自觉相结合,形成正确的政治认同;通过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改造和创新,从而更具有现代性。
在内蒙古的土地上生活着49个民族,各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体系,孕育了光辉灿烂的草原文化。内蒙古之所以能够保持和谐发展的局面,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并大力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70多年来,内蒙古在制度建设、人才培养、载体构建、技术支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建国初期,内蒙古创立了面向基层群众的
“乌兰牧骑”,成为全国文艺界的一面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大区、文化强区战略的实施,实现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入新世纪,实施了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创造性地提炼出“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草原文化核心理念,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了深层的民族文化精髓。
第四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教师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教师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教师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如同个体成员会不断追问自我生命的存在价值与意义一般,一个国家和民族也需要时时省思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目标定位与理想追求。显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上述双重省思的产物,呈现出小我和大我的深刻关联。
一方面,一个人就像一滴水一样,可以映射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缩影。也就是说,小我之个体的观念意识与行动取向,会深刻地影响大我之整体的形象、面貌与走向。另一方面,这滴水又会跟随大江大河汇入大海,流向远方。换言之,大我之整体的生存状况与未来愿景的构思,又会直接关乎小我之个体的生命质量与期待。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和意义,就可以从整体和个体的双重视角加以审视。
与此同时,铸牢本身也具有双重性:既可以当动词用,意味着成员彼此间互动交往趋于紧密的过程;又可以当名词用,表示成员彼此间形成一种和合凝聚的状态。所以,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和意义的把握,还需要关照过程与状态的内在关联。
第一,铸牢意识是成员间关系交往互动的过程性存在。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诸种联系才会生发、意义才会生成、价值才会呈现。也就是说,当你真正地走出自我圈定的藩篱和边界,去接近自然、去触摸世界、去倾听他者的心灵召唤、去为他人作一份贡献时,你的感知体
验、行动意向、存在价值才会慢慢变得饱满。在努力去构织关系网络的过程中,一个人才能慢慢形成一种相对稳定可靠的归属状态。第二,意识铸牢表现为成员间关系凝聚与巩固的可靠状态。这种状态能够克服成员彼此之间的距离感,消解不确定性、不可靠性和不安全性,增强亲切友善团结等体验,并形成明朗乐观美好的愿景与期待。就像那句流行的话语,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会感受到,你的身后有你的同胞和朋友,有兴盛起来的国家和民族。当然,意识铸牢并不在于消解个体的独立自主,也不是放任群体性的盲从,而是需要你心存理性判断、知识经验和价值信仰,并具备独立自主的能力。
教师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前提
就类型而言,意识无外乎两类:一类是存在于所有成员头脑之中的大意识,通常与社会文化环境相依存,是一种具有相似乃至贯通属性的存在;一类是只存在于个体成员头脑之中的小意识,通常与个体经验相关联,是一种具有差异性的存在。在现实生活中,意识总是游离于大意识与小意识之间,相对性地共存。大意识没有小意识的支撑和贯通就不会存在,小意识在对大意识的内容体系进行能动选择的同时,又常常受到大意识或直接或间接的规约。我们可以将大意识理解为特定范围内所有成员与相关生存环境互动而生发的意识关系总和。显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上述关系总和式的大意识。它是
一个聚合各族人民所能感知、所持价值和所要致之于一体的心态体系,既是一种归属体验,又是一种共善信念,还是一种能动意愿。具体来说,这样的大意识表现为各族人民心连心一家人的温暖归属体验、手拉手一起走的共善价值信念、同手足共复兴的责任使命意愿。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说,就是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相对开放的意识体系,各族人民的亲和感知、精神信仰、行为意愿都是其构成要素。
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虽然只有两字之差,却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毫无疑问,对前者的思考会落脚于大意识层面,至于后者,则未必只关注大意识,而是要时时着眼于各种各样的小意识,即如何把握小与大的关联、实现众多小意识的协和贯通。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说大与小是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前提。
应当说,小层面的无意识、潜意识乃至意识迷茫现象仍广泛存在。许多人生于斯长于斯,融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中,对潜存的大意识、小意识并无觉察;许多人行走中国,感受着广袤疆域的地理人文差异,意识到中华民族因多元一体而充满活力,但对深层次的精神信念尚无寻察;许多人渴求登高望远,有意识地想象并期盼自身未来的前景,但因囿于一己一时一地,对整体航向缺乏洞察。
这些普遍存在的现象,背后均映射出一个视角、眼界或格局的问题,体现了大与小的基本关系范畴,诸如宏观与微观、长远与眼前、全局与细节、集体与个体等。借此关系范畴来审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体意识,就能够明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意涵,即要唤醒一些习而未察的无意识,明晰一些优秀且具超越性的精神价值,发掘一些能动性的进步意识,一点一滴地超越个体小意识,培育宽眼界、长眼光、大格局的思维能力,实现大意识与小意识之间的彼此理解、相互贯通。
教师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精神家园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和谐是民族关系和谐的重要保障。长久以来,各民族间碰撞升华的文化火种,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各民族在地域构成上交错杂居又相互包容、在经济生活中相互帮扶、在情感诉求中相互亲近依存,这是对中华文化认同的一种现实表述。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自身文化传承间的平衡状态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在当时当下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依据,是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一个民族的长治久安,复兴兴旺更多的是依托于文明永固创新不竭的基础之上,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对文化的认同及信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
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注入了灵魂。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各族群众树立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通过弘扬革命文化,让各族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历史,进而将文化自觉和政治自觉相结合,形成正确的政治认同;通过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改造和创新,从而更具有现代性。
在内蒙古的土地上生活着49个民族,各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体系,孕育了光辉灿烂的草原文化。内蒙古之所以能够保持和谐发展的局面,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并大力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70多年来,内蒙古在制度建设、人才培养、载体构建、技术支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建国初期,内蒙古创立了面向基层群众的乌兰牧骑,成为全国文艺界的一面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大区、文化强区战略的实施,实现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入新世纪,实施了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创造性地提炼出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草原文化核心理念,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了深层的民族文化精髓。
推荐访问:共同体 心得体会 中华民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