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贯彻《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抓好党建引领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学习 贯彻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抓好 党建引领心得体会
5 月 23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进一步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从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到“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的出台,不难看出,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 12.8 个脱贫村的发展,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放心不下的大事情,正所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广大脱贫村要脱离发展桎梏,必须要坚持抓党建促振兴,着力解决好“有村无人、有人无地、有地无资”这三个难题,让基层干部与群众想到一起、干到一处,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变“诗和远方”为“诗和家乡”。
要着力解决“有村无人”的难题,用“技术人才”支撑乡村振兴。当前,广大脱贫村普遍存在“年轻劳动力流失、干部队伍青黄不接、专业技术人才缺失”等“缺人”问题,引不来人才、留不住劳动力,乡村振兴从何谈起?因此,广大脱贫村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优化队伍结构,吸纳基层选调生、驻村工作队和年轻党员干部等新鲜血液的加入;要坚持“外引内掘”两手硬,对外吸引“大学生”和“返乡创业者”,对内深入发掘本地“土专家”“田秀才”;学习推广可复制
的“1+N”网格化管理方法,实行划片包干,把村社干部变成“推销员”和“技术员”;坚持定期邀请专家、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地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为广大脱贫村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储备和技术支撑。
要着力解决“有人无地”的难题,用“土地项目”整合乡土资源。广大偏远农村区地,土地资源丰富。以前,由于土地分散,人工耕种生产效率低、成本高、收益少,再加上土地撂荒现象普遍,广大村民空守着绿水青山,却变不成金山银山。近年来,各地基层政府积极落实土地整理项目,将原本零星的土地集中连片规划整理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发展水稻、高粱、油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有效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和附加值;另一方面,村民可以自主选择将“撂荒地”通过村集体统一流转给外来企业搞发展,有效将闲置土地的价值利用起来。企业的到来还能催发一系列“连锁效应”:村里的道路变宽了、手机信号变强了、环境卫生变好了,偏远乡村的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了。
要着力解决“有地无资”的难题,用“产业发展”带动乡村建设。产业是支撑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产业兴旺是支撑乡村振兴的源头,更是引领乡村振兴的潮头。《方案》提出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乡村建设要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抓大
不放小”,建立“农户+村集体+公司”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农户流转土地得租金、村集体入股得分红、公司投资得利润”的三赢局面;积极参加招商引资项目活动,结合本村实际,签约合适发展项目,带动建立绿色种养殖循环模式,辐射带动周边的群众增收致富;也要鼓励种养殖大户发挥本村“山水林木”等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特色致富产业,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进一步推动乡村建设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