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2-08-06 09:10:03 来源:网友投稿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7篇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篇1

  知识积累·学无止境

  本次讲座主讲人为国家教材委委员、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韩震老师。韩震老师主要从本次修订的主要背景和追求、主要变化与突破、课程性质与理论、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以及教材的编写要求五个方面展开详细的介绍。

  一。本次修订的主要背景和追求

  作为在义务教育阶段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要聚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本次修订的主要背景和追求在于:体现新时代培养担当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坚持价值导向,突出政治性,特别是党的领导;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加强一体化设计,注重整合和统筹。

  二。主要变化与突破

  本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的修订主要变化与突破体现在:凝练了五大核心素养;指向核心素养落实的课程目标;基于课程核心素养的结构化内容组织与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坚持素养导向的教学建议以及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与考试命题六个方面。

  三。课程性质与理念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理念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坚持教师价值引领和学生主体构建相统一,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

  四。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

  本次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体现在:观念的突破;育人方式的改革;评价方式的改变以及教育知识体系和研修方式的改变四个方面。

  五。教材编写要求

  此部分韩震老师从教材编写原则、教材内容选择以及教材编排与呈现形式三个方面进行介绍。最后指出教材要做到一个坚持、五个体现,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以及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篇2

  一般就在部分之中;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 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2022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主题讲座学习心得体会三篇最新。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篇3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教育作为基石工程,着力于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此,国家历时三年进行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并于日前隆重发布,为深化义务教育改革赋予了纲领性的教学遵循。笔者认为,要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需做到“三个注重”。

  注重课程素养培养

  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强调学科核心素养,义务教育新修订课程标准突出课程核心素养,内涵更加丰富、意义更加深远。各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纲呈现课程目标,以主题、项目或活动组织课程内容,强化学科实践和跨学科实践,驱动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深层变革。

  这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就深刻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标准》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课程育人的系统性、体系化、整体化得以充分彰显。

  为此,广大教师要充分关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设计了课程在同一核心素养指归下不同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并通过“学习任务群”的方式加以实践性呈现,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闭环链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培养。

  注重课程融合实施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课程融合是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的一大特点。因此,“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个重要的原则,《标准》要求“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

  在教师“教的方式”的变革上提出了一些重大的有效举措,《标准》倡导“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等综合性教学活动”,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结构化;在学生“学的方式”上,更要注重“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突出实践,学生积极参与学科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会学科思想方法。

  为此,广大教师要充分利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加强横向学科间相互关联、有效配合,突破学科边界,探索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课内外学习有机融合,带动课程的综合化实施。

  注重学段有机衔接

  课程实施不能用割裂的方式,要“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强化教材学段衔接”。新修订《标准》特别注重学段衔接与科目分工,注重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依据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进行课程一体化设计。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教育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化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间的衔接,提升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循序渐进地奠定基础、做好准备。

  为此,课程实施中,要力避“铁路警察思维”,把教育教学的所有元素统筹起来,对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水平科学研判,靶向精准、有效融合。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篇4

  开拓视野·行以致远

  以上是我在本次讲座学习中知识方面的收获。韩震老师的详细讲解为一线教师深入了解《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2022年版)》内容指明方向、奠定基础。本次讲座,韩震老师的独到见解令我印象深刻,醍醐灌顶。现将感悟进行总结分享。

  一。新课标的修订属于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

  新事物的出现是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的产生对于社会的发展与推进是有意义的。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育教学的需要而产生的,与党的理论、重大实践应同步推进。难度大、变化大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特点。有新突破、新亮点,属于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韩震老师的观点令我体会到新课程方案与新课程标准的发布有价值、有意义。

  二。不是为生活而生活,是通过生活讲道理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真正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当我们真的为之努力而展开教学的时候,我们会体悟到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是如此的美好与幸福。我们是接地气的,是亲近生活、亲近学生的。我相信每一名思政教师都在为此做着努力,尽管这还需要些许时间,但是这种探索的过程也是价值满满。韩震老师谈到:不是为生活而生活,而是通过生活讲道理。韩老师的观点令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思政教师的使命感。

  三。核心素养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内涵体现在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以及责任意识。这五个方面的体现不应是孤立存在的,而应是一种核心素养间的关联,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核心素养不是分解的动作,而应是一致性、连贯性的动作“成品”。另外,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影响个人的一时,而应是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一生影响。这种影响就是即便学生不能清晰的记得老师所讲的知识是什么,但是依然能够深刻的认同老师所传授的道理。

  四。过程性评价与行为评价更重要

  作为一线教师,成绩有时作为我们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韩老师认为与笔试的成绩相比,过程性评价与行为评价更为重要。对于此观点,我深表认同。我常常跟学生说这样一句话;“学习成绩不能代表所有,但是至少代表这一阶段大家的学习态度。”是的,态度很重要。老师不是要求人人考满分,而是希望学生都能积极向上。这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就是一种过程评价。同样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希望在学生身上看到一股正能量——乐于助人、坦诚相待、无私奉献。这种关于正能量的评价就是一种行为评价。

  五。教师以身作则,教师“教的好”是关键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其实教师教的不仅仅是书本的知识,教师本身就会带来一种影响。这种影响也属于教育资源之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求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准确,我们自身就应该扎实学识;我们要求学生诚实守信、我们自身就应该信守承诺;我们要求学生以礼待人,我们自身就应该文明有礼。“言传不如身教”,我们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通过此次《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讲座的学习,我积累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学无止境,行以致远。教师的成长推动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成长也成就了教师的成长。这也是教育的一种特殊意义。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篇5

  知识积累·学无止境

  本次讲座主讲人为国家教材委委员、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韩震老师。韩震老师主要从本次修订的主要背景和追求、主要变化与突破、课程性质与理论、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以及教材的编写要求五个方面展开详细的介绍。

  一、本次修订的主要背景和追求

  作为在义务教育阶段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要聚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本次修订的主要背景和追求在于:体现新时代培养担当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坚持价值导向,突出政治性,特别是党的领导;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加强一体化设计,注重整合和统筹。

  二。主要变化与突破

  本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的修订主要变化与突破体现在:凝练了五大核心素养;指向核心素养落实的课程目标;基于课程核心素养的结构化内容组织与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坚持素养导向的教学建议以及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与考试命题六个方面。

  三。课程性质与理念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理念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坚持教师价值引领和学生主体构建相统一,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

  四。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

  本次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体现在:观念的突破;育人方式的改革;评价方式的改变以及教育知识体系和研修方式的改变四个方面。

  五。教材编写要求

  此部分韩震老师从教材编写原则、教材内容选择以及教材编排与呈现形式三个方面进行介绍。最后指出教材要做到一个坚持、五个体现,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以及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篇6

  开拓视野·行以致远

  以上是我在本次讲座学习中知识方面的收获。韩震老师的详细讲解为一线教师深入了解《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2022年版)》内容指明方向、奠定基础。本次讲座,韩震老师的独到见解令我印象深刻,醍醐灌顶。现将感悟进行总结分享。

  一、新课标的修订属于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

  新事物的出现是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的产生对于社会的发展与推进是有意义的。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育教学的需要而产生的,与党的理论、重大实践应同步推进。难度大、变化大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特点。有新突破、新亮点,属于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韩震老师的观点令我体会到新课程方案与新课程标准的发布有价值、有意义。

  二、不是为生活而生活,是通过生活讲道理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真正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当我们真的为之努力而展开教学的时候,我们会体悟到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是如此的美好与幸福。我们是接地气的,是亲近生活、亲近学生的。我相信每一名思政教师都在为此做着努力,尽管这还需要些许时间,但是这种探索的过程也是价值满满。韩震老师谈到:不是为生活而生活,而是通过生活讲道理。韩老师的观点令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思政教师的使命感。

  三、核心素养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内涵体现在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以及责任意识。这五个方面的体现不应是孤立存在的,而应是一种核心素养间的关联,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核心素养不是分解的动作,而应是一致性、连贯性的动作“成品”。另外,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影响个人的一时,而应是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一生影响。这种影响就是即便学生不能清晰的记得老师所讲的知识是什么,但是依然能够深刻的认同老师所传授的道理。

  四、过程性评价与行为评价更重要

  作为一线教师,成绩有时作为我们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韩老师认为与笔试的成绩相比,过程性评价与行为评价更为重要。对于此观点,我深表认同。我常常跟学生说这样一句话;“学习成绩不能代表所有,但是至少代表这一阶段大家的学习态度。”是的,态度很重要。老师不是要求人人考满分,而是希望学生都能积极向上。这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就是一种过程评价。同样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希望在学生身上看到一股正能量——乐于助人、坦诚相待、无私奉献。这种关于正能量的评价就是一种行为评价。

  五、教师以身作则,教师“教的好”是关键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其实教师教的不仅仅是书本的知识,教师本身就会带来一种影响。这种影响也属于教育资源之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求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准确,我们自身就应该扎实学识;我们要求学生诚实守信、我们自身就应该信守承诺;我们要求学生以礼待人,我们自身就应该文明有礼。“言传不如身教”,我们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通过此次《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讲座的学习,我积累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学无止境,行以致远。教师的成长推动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成长也成就了教师的成长。这也是教育的一种特殊意义。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篇7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教育作为基石工程,着力于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此,国家历时三年进行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并于日前隆重发布,为深化义务教育改革赋予了纲领性的教学遵循。笔者认为,要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需做到“三个注重”。

  注重课程素养培养

  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强调学科核心素养,义务教育新修订课程标准突出课程核心素养,内涵更加丰富、意义更加深远。各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纲呈现课程目标,以主题、项目或活动组织课程内容,强化学科实践和跨学科实践,驱动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深层变革。

  这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就深刻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标准》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课程育人的系统性、体系化、整体化得以充分彰显。

  为此,广大教师要充分关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设计了课程在同一核心素养指归下不同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并通过“学习任务群”的方式加以实践性呈现,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闭环链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培养。

  注重课程融合实施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课程融合是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的一大特点。因此,“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个重要的原则,《标准》要求“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

  在教师“教的方式”的变革上提出了一些重大的有效举措,《标准》倡导“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等综合性教学活动”,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结构化;在学生“学的方式”上,更要注重“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突出实践,学生积极参与学科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会学科思想方法。

  为此,广大教师要充分利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加强横向学科间相互关联、有效配合,突破学科边界,探索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课内外学习有机融合,带动课程的综合化实施。

  注重学段有机衔接

  课程实施不能用割裂的方式,要“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强化教材学段衔接”。新修订《标准》特别注重学段衔接与科目分工,注重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依据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进行课程一体化设计。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教育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化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间的衔接,提升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循序渐进地奠定基础、做好准备。

  为此,课程实施中,要力避“铁路警察思维”,把教育教学的所有元素统筹起来,对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水平科学研判,靶向精准、有效融合。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法治 课程标准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学后感 2021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课的感想 2020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培训心得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心得体会3000字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