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和政府工作报告活动心得

时间:2022-07-17 08:3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会和政府工作报告活动心得,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两会和政府工作报告活动心得

两会和政府工作报告活动心得5篇

【篇1】两会和政府工作报告活动心得

学习2020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心得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报告不仅客观地总结了2017年的辉煌成绩和重点工作,对2018年工作部署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而且还设定了符合实际情况的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了百姓愿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实事求是地总结了5年的工作,并提出了2018年的主要任务,提到的问题都是事关改革和发展大局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的应对措施可操作性很强,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发展需求,说出了老百姓爱听爱看的大实话,求真务实,催人奋进。

通过政府报告的学习和理解,我们深深认识到:要贯彻好全国两会精神,全国人民就要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领导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为走进新时代,2020进小康,撸起袖子加油干!同时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及自身修养,充分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十九大精神践行于自己的生活工作之中,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做起,跟党走!

通过对政府工作报告和有关精神的学习,对国家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有了新的了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想,只有怀揣梦想,才能丰富自己的人生。心中有梦,内心明亮。为了能更好了实践两会精神,发挥党员先进带头作用,在思想上,我将继续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锻炼。在工作的同时,除了自觉学习重要思想和两会精神外,我还计划经常阅读有关党建、党史及党员先进事迹的书籍和报刊等,不断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使本人在工作上有更大的精神动力,做到学以致用,而不盲目;
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报告务实、接地气,关注老百姓关心的民生大事,善解民意、句句走心,对党中央领导下的中国发展充满了信心。李克强总理的工作报告,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给大家描绘了全新的蓝图;
在国家经济稳中求进中,实现稳中向好;
在经济结构加快优化升级的过程中,就业渠道更加宽广。

报告内容回应了百姓期盼、社会关切的重大问题,体现了党和政府“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听报告、学报告、将两会精神传达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始终把“民”字刻在心里,尽力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这是社区干部最大的心愿。

之前在看国家形象宣传片的时候就已经心潮澎湃,这是一个崛起的中国,日新月异的中国。李克强总理的政府报告,更是让我感慨。过去五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在就业、医疗、教育、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提出的未来目标和工作重点中更是有许多的民生热点问题,这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政府。新政策,新起点,新征程!

通过今天观看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我为我国不断繁荣昌盛而自豪。这五年来,在党的领导下,社会的各个方方面面都一路高歌,不断发展,中国正在和平崛起。作为当今新时代的弄潮儿,我们更应以身作则,奋发图强。国歌响起时,众人起立,屏幕外的我都不由得庄严肃穆,这就是国的力量,我为自己身在中国而感到骄傲!

李克强总理报告的内容高屋建瓴,思想内涵丰富,整个报告都特别的温暖人心,接地气,很给力,不仅回应了众多民生期盼,更为接下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会上李克强总理要求“一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不畏艰难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意志,尽心竭力做好工作,使人民政府不负人民重托!”我们将时刻谨记李克强总理的话,在日常工作中践行安不忘危,兴不忘忧的要求,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党的十九大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国家给予人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同时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全国两会是关键时点的关键会议,聆听着政府工作报告,我的内心无比激动和期盼!虽然自己不能作为人民代表参政议政,但代表们的提案是民众非常关注的,比如教育公平、宪法新修订、医疗改革、社会保障、反腐斗争等,我要认真收听收看。了解国家大事,是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义务,也为下一步继续坚守好教育工作岗位提供引导和借鉴。

通过收看开幕式,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对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精神和重大意义有了进一步了解,所做的工作报告介绍了过去五年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时也严肃指出了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积极作为,敢于担当,以新姿态主动适应发展的新常态,坚持不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篇2】两会和政府工作报告活动心得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20xx心得素材汇编

【篇一】

3月5日上午,在学习了国务院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x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后,我觉得这一报告催人上进、振奋人心。报告既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过去五年的伟大成就,又提出了党和国家在步入新时代后的首年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建设的有效举措。尤其是,报告提出的改革科技管理制度,绩效评价要加快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等,将大大激发科技人员科技创新的热情,推动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同时,报告提出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继续加强对民族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支持等措施将加快我省扶贫攻坚步伐,推动我省民族地区持续快速发展。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国家的兴旺发达关键在党,民族的全面振兴关键在教育。这次民主、团结、和谐、务实的大会,确定了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对于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最重要政治任务,就是集中精力把两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通过两会精神的学习,使我深刻的觉悟到,中国的兴旺发达关键在党,民族的全面振兴关键在教育。作为一名新教师,在实际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应认真贯彻落实两会精神,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两会精神上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立足本职岗位,作出业绩,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贡献自己全部的气力。

【篇二】

今天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抓住了时代发展新趋势,回应了百姓新期待,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我听了以后,感觉很提气、接地气、有底气。

新使命催人奋进,新征程任重道远,新蓝图令人憧憬/新征程扬帆起航,新使命重任在肩。梦想照亮前方,奋斗正当其时。翻篇归零再出发,撸起袖子加油干,迈开步子加快赶,扑下身子抓落实。

一是战略方向把得准。

报告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步伐坚定。

二是深化改革力度大。

报告多处提到深化改革,提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要再深化,要充分发挥人民首创精神,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敢闯敢试,敢于碰硬,把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这让我精神振奋,倍受鼓舞!

三是预期目标科学合理。

报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安排预期目标时,充分考虑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符合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际,目标合理,科学可行。

四是关注民生很接地气。

报告高度关注民生,提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建设健康中国、强化民生兜底保障等一系列有力举措,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满了浓浓的民生温情。

报告是新时代的“宣言书”,具有重大政治意义;
报告是人民团结奋进的“领航灯”,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报告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动员令,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篇三】

20xx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切实降低农村学生辍学率,抓紧消除城镇“大班额”,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继续实施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就是维护教育公平,才能使中国的教育事业持续发展。

报告高屋建瓴、总揽全局,主题突出、旗帜鲜明,思想深刻、部署全面,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是充分发扬民主、集中智慧的结晶,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辉和真理光芒,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创新性、指导性。

【篇3】两会和政府工作报告活动心得

2011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1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来源: 中国网

【关键词:经济】 

下一个五年,发展重点在调整经济结构上

@网易新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很多热点问题有了明晰的解答,两位看后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常修泽:印象深刻的有三条:

第一,对于中国当前所处的国内外形势分析比较冷静。国际上来说,全球金融危机对我们影响比较深远,现在还面临若干不确定性,国内来说,经济社会生活中一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还比较多。包括收入分配的问题,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的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老百姓最关心的物价问题、房价问题、腐败问题。总之,思想还比较冷静;

第二,未来的发展思路有一些新的思维。表现为放慢了未来五年经济增长的速度,由前一段(时间)热衷于追求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换,特别是着眼于民生为本,思路上有一些新的东西;

第三,在操作上,今年提出要办十个方面的事情,尤其针对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和房价问题提出了一些做法,比较扎实。

主持人: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后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谢鲁江:
今天全程听了总理的报告之后我的体会是:“十二五”最大的特点就是围绕民生来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几乎所有提出的措施、目标、任务,都是围绕改善民生(展开的)。

主持人:今年提出了两个数字,GDP目标8%,“十二五”平均目标上又定成了7%,对这个数据,两位有什么看法?

常修泽:前些年我国经济运行速度比较快,前十年平均大约是在10%以上,去年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还是超过了10%,达到了10.3%,这种高速带来了诸多问题,给环境、资源带来的压力比较大,各方面都比较紧张。

我曾经做过一个曲线分析,纵坐标和横坐标做了两条线,一条线是经济增长线,十几年来,经济增长线比较陡,向东北方向发展,但居民收入这条线(包括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这条线的增长幅度缓缓往东走,稍微偏北,于是我们看到这两条线出现了缺口,而且缺口呈现扩大趋势,增长的这条线往上走,收入这表线往平了走,收入呈现扩大趋势,这令人担忧。

经济增长是速度比较快,但老百姓的收入并没有相应跟上,所以我觉得现在能够应当矫正思路,适当调低(增长)速度,更多把居民收入提高起来,这是民生为本的思路,我是赞成这种做法的。

 

变“出口导向型”为“为扩大内需型”

主持人:这样就需要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今年开始,“调整经济方式”一词出现的频率比“GDP”更高了,可以认为是首位发展目标发生了变化吗?

谢鲁江:调整经济结构是在我们的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二的情况下,要再更加提高内在素质,内在素质体现在经济结构上,经济结构是调整重点。就你刚才的话题,这次我们实际是把GDP增长的指标大幅度降低了,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长速度是11.2%,“十二五”期间的平均速度定位7%,一下降了4个百分点,这个幅度是很大的,很多国家,包括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都到不了4,意思非常明确,我们把经济发展重点放在调整经济结构上了。

主持人:“调整”在《报告》中得到的体现是什么?

谢鲁江:我印象里好象没有哪次政府工作报告从头到尾都在提“结构”问题,收入分配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都是在讲结构问题。今天政府工作报告不会照本念“十二五”规划,但“十二五”规划里强调了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竞争力,这些都是很新的提法。过去我们讲“企业核心竞争力”,但很少讲“产业核心竞争力”,现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让我们的产业在国际上有更大的发展,这就涉及到结构问题,所以这次结构问题谈得都很具体,而且有些措施都是很到位的。

主持人:关于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有种说法是“中国过去30年发展的动力渐渐消失了,现在面临重新寻找动力、调整结构的背景了”常教授,您赞同这个说法吗?

常修泽:经过三十年的努力,我们的结构做了一些调整。但现在看,结构失衡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且在某些方面还比较严重,(收入分配的问题单独放在民生领域说),除了收入分配的问题之外有五个结构现在需要做比较大的调整和转型:一是“需求结构”,需求由投资、消费和出口构成。过去我们国家是“出口导向型”和“投资驱动型”,在结构上比较看重出口和投资,而消费所起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这次“十二五”规划要做的很大一件事是要改变结构上“出口导向型”、“投资驱动型”。改为什改为以扩大内需为主,而且扩大内需是以扩大消费内需为主,这里就明确提出来。我们要采取若干措施刺激消费,解决老百姓不敢消费、没有能力消费以及对消费品不放心的问题。

经济转变政府发挥引领作用,市场发挥主要作用

主持人: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有人问“市场和政府,谁来做主导”,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谢鲁江: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来讲,政府要起到引领作用,通过政府的财政、金融、投资、产业政策起到引领作用,但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还应该是市场,尤其是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是一个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市场还是要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政府起引领和调控。从结构调整上来讲,政府不发挥引导作用完全任市场自流那是不行的,但取代市场完全由政府调结构也是不行的,需要合理结合,需要强调的是,政府只是起引导作用,调节结构最终还是需要市场发挥主要作用,企业发挥主要作用。

常修泽:这个问题讨论得比较有意义,我的看法可以简单归纳为三条:

第一条,从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大方向来看,我们是计划经济体制根深蒂固的国家,过去是由政府配置资源,按照改革的大趋势,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在主导方面应该做根本性转变,由政府主导型转变为市场主导型,这是体制改革大趋势所决定的,但现在这个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

第二条,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角度来看,中央95年就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现在十六年了一直没转过来?是什么东西在里面作祟?是什么在里面妨碍着转变呢?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个人觉得主导经济的方式是一个原因,因为现在是投资驱动型经济,靠投资,而不是靠消费,如果靠消费,千千万万个老百姓是消费主体,由老百姓说了算。如果是投资驱动型,现在民间投资力量还比较小,政府投资力量比较大,因此投资驱动型必然会带来政府主导型,投资主导和政府主导是有内在紧密联系的;

第三条,从政府自身改革来看,我个人认为,政府自身转型应该减少政府对实际经济生活,特别是微观经济生活的干预,现在是政企不分,政府应该从干预微观经济的事情中抽出手来,把有形的手交换给无形的手。

地方政府工作不再以GDP论英雄

主持人:中央多次表态经济增速是可以放缓的,但我们看到2011年地方政府的GDP目标依然定得很高,比如重庆的13.5%,内蒙的13%,为什么会出现地方和中央步调不一致的情况?

谢鲁江:中央是把握大局的,我国现在肯定应该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而不是单纯地扩张经济总量为主。中央现在评价一个地方的工作主要不是以GDP论英雄了,不是越高就越好。对于每个地方,不能简单说数字高了就不对,应具体分析他们拉动经济增长的客观依据,。度高还是低和当地政府的判断有关,不能简单说和中央一致就对,和中央不一致就不对,我们还是要具体分析当地的具体情况,是不是(同时)带来了就业的提高、民生的改善。

主持人:就目前地方政府出台的目标来说,全国算下来只有五个地方GDP目标低于10%,这样看起来,地方政府是不是还存在着(唯)GDP的惯性?

常修泽:这个问题谈得比较深刻了,31个省市自治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平衡,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楚,我看了一二月份相关省市自治区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文本,总得来说,速度比较高。对这件事怎么看?在前三十年中国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有些地区前段发展比较慢,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叫做“不发达地区”,现在它的后劲开始展现了,包括资源后劲和体制后劲。比如刚才说到的内蒙,内蒙现在是有羊毛、煤炭、稀土和天然气,资源很丰富,所以上的速度快一点。

 

【关键词:房地产调控】

房地产市场更多强调政府责任,保障中低收入者住房

主持人:今年很多网友非常关注房地产调控的政策,两位在今天上午报告中对于房地产这块有没有什么深刻印象?

谢鲁江: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政策上的调整,更多强调了调整房地产体系,而不是打压房价,这是一个重点转变。政府强调要提供廉租房、公租房、廉价房,强调了政府的责任,尤其是强调了地方政府的责任,强调了资金筹资的问题,还有一个大方针,住者有其居。在保障人们的生活,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生活的大政策下,如何形成一套体制和政策支撑下的住房体系,我觉得报告把重点放在了这方面,而且特别强调了政府的责任,这时政府不是随便在市场上乱指挥,要求房地产商做这做那,要求房价高起来或低起来。过去政府经常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有些政府为了制造这里的经济繁荣,要把房价抬上去,或是为了让老百姓没有怨言,要把房价压下来,都是政府在和市场、房价较劲,这种情况恰恰不太符合我们强调的政府调控和市场调控相结合以解决问题的方式。但我觉得这次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它是建立了一套政府责任体系,政府主导保障中低收入者住房的体系,而且这套体系中有很明确的责任和政策体系设计,我觉得这是很好的。

主持人:在保障房这块,地方政府承担了很大责任,除了中央划拨的1030亿元之外,报告中提到各级政府要多渠道筹集资金,两位觉得对地方政府来说有哪些筹资渠道?

谢鲁江:政府要把更多钱放在改善民生上,而不是更多放在自己身上或放在追求GDP增长上,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导向。

常修泽:政府可以发挥市场的作用,让市场替你办这事儿,过去我是政府,提供公共品是我提供,我制造,这是传统思维,根据我到北欧以及一些社会市场经济的体系考察来看,政府是提供者,但不一定由我生产这东西,可以充分发挥民间资本替我干活,然后政府采购。这些都属于把政府力量和民间力量整合起来,刚才鲁江同志讲到的,其中就有一些政府主导,但也调动了市场机制的办法。

地方政府事权和地方政府财力应匹配

主持人:地方政府在市场领域也出台了调控限购政策,这些政策都和国八条、京十五条类似,这种政策目前的优势和限制是什么呢?

谢鲁江:我觉得这些政策主要的着力点还在于抑制房价,抑制投机和投资需求。但这些政策不纯粹是经济政策,更多注入了社会管理、利益调节的因素在里头。这些可能是临时性措施,政府工作报告中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更多是担负起政府的责任,建立一套面对中低收入者保障住房的体系和制度,如果这套制度建立起来,客观上它对于房价会有抑制作用,这属于间接调控。一旦建立了这样一套制度,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可能就会变得更加正常,回归它的基本面,不一定需要政府采取那么强烈的政策措施来调节它了。

主持人:学界解读地方政府热衷于卖地的原因有一个是事权的下沉和财权的上升,您认同这个观点吗?

常修泽:现在流行的说法是“财权与事权要匹配”,说得更准确一点应该是事权与财力的匹配。地方政府承担了责任,有事权,但相对来讲财力并不完全匹配,因此这些年来是从地上做学问,弥补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据我所知,在相当一部分地方,卖地收入也成了主要来源,这有它一定的原因,但里面需要研究的问题也不少。我认为下一步应该规范,从国家来说应该切实做到地方政府事权和地方政府财力大体匹配,这样事情才会也解决的基础,与此同时也要解决地方政府在征地、卖地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包括有些地方官员在卖地过程中栽在地上的问题,有不少这样的案例,发土地横财,土地成了腐败的土壤,这些问题也值得关注。我发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做“自然垄断性行业也可以引入竞争”。传统看法认为自然垄断性这块不能过于竞争,因此就堵住了民间资本进入的管道,殊不知即便是自然垄断性的那块也是可以打开竞争的,要给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提供一个空间、一个管道。

 

【关键词:财富分配】

今年通胀压力会更大

主持人:今年报告中CPI的水平4%,相较去年提高了一个百分点,是否意味着今年的通胀压力会更大?

谢鲁江:今年通胀压力确实很大,政府工作报告里也讲了,现在的通胀一方面是由于输入性,美国实行量化货币宽松政策,已经出了一轮,现在还要出第二轮,美国不想放弃通过美元贬值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第二方面和房地产也有关,流动性充足,我国现在资金过剩,在很多人生活需求基本满足,又没有更好投资机会的情况下就带来了很多炒作,过去我们讲的炒绿豆、炒黄豆、炒大蒜,包括炒房地产、炒黄金、炒股,这样就把价格抬上去了。还要看物价上涨的结构,现在物价上涨主要是两头,一个是原材料,要素价格的上涨,另一块就是老百姓生活和生活涉及到的价格。不管原材料价格多高,企业总是要进口,要生产产品。不管吃的多贵,老百姓还是要吃饭,这种通胀是结构性的,资源价格没有很好理顺,尤其我国对资源市场调控能力没有很大提升,老百姓生活保障这块如果不能得到很好解决,物价上涨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因此)有些措施还是要加大力度,比如控制流动性,而且不能光闲置资金,另一方面应该从提高利率上来考虑,因为通货膨胀会使存款的人直接受到损失,光限制往外贷款不行,还得提高存款人的回报率,这样才会有更多人愿意把钱存入银行,提高回报率,也抵御通货膨胀的损失,另外在生活产品的供给体系上采取一些措施,但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

财富合理分配体系建设

主持人:关于财富的合理分配,这次报告中两位觉得有什么值得关注的?

常修泽:几处提到了财富分配的问题,第一是讲中国存在什么问题,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中把“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列进去了。怎么解决呢?要分不同的方面,第一,我认为基础性的东西还是初次分配,中国出的问题首先是在初次分配上,初次分配就是劳动者报酬和企业利润,如果是民营企业,就是资方利润,是一个劳资关系的问题。这些年来,劳方收入比重是下滑的,七年前是51%,七年后是39%点多,反映了劳动者的劳权有弱化趋势,要想真正提高劳动者的报酬,我认为劳权需要强化。第二就是要调节社会再分配领域,我看今天温总理的报告,很大一部分放在调节上,调节无非是在四方面:一是补低,对中低收入阶层怎么补;
二是调高,对高收入阶层怎么调节;
三是对高低阶层的中等收入阶层,怎么扩大这个阶层。补低、调高、扩中。还有就是惩治腐败,今天温总理也讲到了,一定要打击腐败,因为这里面有非法收入,通过补低、提高、扩中、反腐败来综合治理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

谢鲁江:我觉得从“十二五”规划开始,无论是改革还是发展,都强调了要建立一套体系,如果说过去改革主要强调的是破旧立新,现在就是强调体系建设,在调节收入分配上我认为也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一是强调在初次分配中向劳动者倾斜的问题,其中一再强调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劳动者的工资有长期稳定的增长机制,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有一个制度性的东西,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很成熟了,工资谈判机制、劳资机制、伙伴关系等,法律上已经很成熟了,现在我们也要做这方面。二是在保障民生方面,这方面政府承担比较多,主要涉及到国民收入再分配,包括我们刚才讲的中低收入分配的问题,教育的问题,农民工进城之后就业培训指导的问题,也包括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的问题。三是调节收入分配,包括这次个税的调整都属于收入分配的调节,收入分配调节最主要的还是强调了对低收入人群的倾斜,“十二五”规划和今年工作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是弥补弱点,过去经济建设中比较薄弱的地方,现在正在强调加紧弥补。随着收入的提高,高收入人群越多,中高收入人群越多,我国的整体福利也会提高,从政府责任点来讲,报告中体现都是非常突出的,有这样一些体会。

常修泽:收入分配开始往下开掘,有三个制度需要建立,发现我们的制度有缺陷,因此需要在制度上下工夫,第一个制度就是劳资谈判协商制度,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制度,任何一个文明社会都是金三角结构,政府一个角,劳方一个角,资方一个角,政府在里面应该是中立主义者,应该秉持公正来办事,但现在代表劳方的力量比较弱,就是工会,最近一个地方出现了毒苹果事件,一百三十几个工人中毒,中毒后补偿到底补多少钱,我看没有工会出现,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工会的力量很薄弱,没有到位。第二就是中国矿产资源产权制度的问题,现在我们在矿产资源、环境资源上有缺失,应该做的事情没有让矿主做,比如煤炭,挖煤以后应该回填,应该修复,但不少矿产企业老板挖煤之后没有修复,所以他们减少了相当大的成本,现在我们叫“成本缺失”。第三个大制度就是垄断性行业的经营制度,由于现在垄断性行业的门槛比较高,垄断状态有垄断利润,上缴给国家、全民的红利不够,利润那么多,上缴又比较少,企业留的钱就很多,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的行业收入差距也比较大,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打破垄断,允许垄断性行业以外的资本也进来公平竞争,这就可能分享垄断行业的利润,这也是一个制度性的问题。我说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今天看到的是政策性的、措施上的,往深里挖,它触及制度性的问题,刚才我说了,一是劳方和资方的协商定价制度,叫“协商谈判制度”;
二是矿产资源的产权制度;
三是垄断性行业的经营制度,如果这三个制度打不破,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可能还会延续。

个税起征标准设计应在满足群众基本生活之上

网易新闻:个税起征点的问题也是网友非常关心的,有人觉得个税起征点可能会提到3000,还有专家认为应该根据GDP的涨幅来算,应该提到10000,两位认为哪个相对比较合适也比较现实呢?

谢鲁江:首先我们得看个税的功能是什么,在有些发达国家,个税是它主要的税源,从这个角度来讲,个税就不能随随便便地提高或降低。我们的税收体系个税不是主要税源,它起到的作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调节收入分配,二是使人们形成纳税意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要大于它的经济意义。

从调节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至少应该把个税起征标准设计到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之上,现在大家拿它和GDP相比,和当地支出结构相比,和物价上涨率相比,这里应该有个测算,不能简单说一万好、八千好还是三千好,在行有余利的情况下再纳税。

第二点,既然它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大于经济意义,国家主要财政收入主要不是靠个税,那税率是不是可以降低一点?虽然起征点可以高或低一点,但税率还是可以调的。另外我认为税收是很严肃的事情,我们这种调节应该有点超前性,尤其是个税,最好不要一年一调,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税率应该降低。

主持人:目前个税政策改革是否到了迫切的程度,如果要改,改革方向应该着重于哪方面?

常修泽:从战略上来说,我认为应该由藏富于国到还利于民。向老百姓让利,这就是让利的具体措施。深层的问题是什么?这是利益的再分配,

谢鲁江:还有一个制度建设的问题,税收是不是可以交给地方人大常委会来测算,通过法律来确定他们当地的税收标准,总得来说应该在生活负担之上再考虑起征点。

国企分红需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主持人:在财富重新分配这块,最近大家把目光也放在国企身上了,报告中的确提到了规范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薪酬管理,但国企的分红改革没有出现,很多人会关心国企分红,国资经营收益应该如何更合理地分配,两位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看法?

常修泽:我们谈得的这块是国有企业,或者说国有控股企业,从理论上说,国有企业使用国有资本进行经营,这叫做国有资本经营,应该有一种制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今天上午吴邦国同志宣布了国家财政预算报告,那是国家的财政预算,我说的是另外一种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你使用了这么多国有资本,要注意,这些国有资本是全民财产,用这些资产你一年给我交多少红利,得给一个预算,到了年终我要考核你。好,这里就需要预算,现在我们正在着手建立这方面(的制度),此前很多年我们没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这是一个制度缺陷。由于缺乏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我们看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每年所创造的利润上交给国家和全民的比重很低,大约10%左右。

主持人:有什么制度性的方法吗?

常修泽:第一要建立并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第二要逐步提高国有企业红利上缴的比重。因为你是用全新资本进行经营的,理所当然地要给老百姓交红利,当然,要给企业留足发展基金、福利基金和职工福利,该留的要留够,但该交的也要交足,现在是感到交的不足,对这个问题,建议下一步把它纳入到改革范畴中。

【关键词:居民幸福感】

幸福感以人为中心

主持人:刚刚常教授提到,广东提出今年要提高居民幸福度,这两天我们总是听到这个词,“幸福度”具体概括了社会发展中哪几个领域,为什么各地政府在今年规划中都提到了“幸福度”这个词?

常修泽:广东叫“幸福度”,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是“幸福指数”,从宏观层面来说是六大方面,老百姓对幸福的感觉程度有很多具体指标,在广东调研期间我看了几大类,每大类里还有若干指标,我自己还试答了这张卷子,广东省居民个人对自己生活各个方面的评估,这是一个省的试验。

我认为从理论、宏观层面来说有六大方面:

第一,经济发展。顺着经济发展这条线就会落到老百姓每个人的感觉上,我的就业情况、收入情况,跟经济相关的收入包括劳动收入、财产收入、住房等,这是经济。

第二,民主健全。作为老百姓,参与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程度)如何,包括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

第三,科教发展。国家叫科教发展,从个人来讲,包括我上学、去图书馆阅览等。

第四,文化繁荣。作为个人来讲,就是各种各样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等大文化的概念。

第五,社会和谐。作为个人来讲,就是我的家庭和谐程度、邻里和谐程度、单位同事和谐程度,以及我出门后在社会上的安全程度等,这些都是幸福度。

第六,生活殷实。

主持人:具体到地方政府,怎么考核他们在(让百姓)幸福上所做出的努力和投入呢?

常修泽:这里可以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或者是以幸福指数作为中心来设计,刚才我说了,这里面是由一系列指标组成的,广东省的打分单子有几十项,因为幸福是一种个人的感受。

我看广东“幸福度调查”里其中有一栏就是“寿命”,每个人都希望健康、快乐、长寿,今天温家宝总理讲到了,寿命提高一岁。这也是幸福度啊,它由几大类、几十个指标构成,从地方来讲是综合性的,有的比重不高,加权之后要得分,从广东省惠州全市老百姓在填完表之后的汇总来看,这个城市幸福度最高。从中央部门来说,我倒建议将来把老百姓所填的个人真实情况反馈的信息一条条地归纳起来,药品价格怎么样,中央部门把它梳理起来,就可以以此考核卫生部门……依此类推,有一个对地方政府的综合考核,特别是对中央的部门考核,把它落实下去,从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利益出发监督和制约我们的政府部门,这是个好办法。

主持人:谢谢。

(完)

【篇4】两会和政府工作报告活动心得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3 月 5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的首份年度工作部署,报告包含:2020 年工作回顾、“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和 “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2021 年重点工作三大部分。我们从经济增速目标设定、财政政策可能带来的超预期之处、货币政策定调与实施、以及报告中的其他部署重点等方面对《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全面、详细解读。

1“6%以上”的增速设定,底线要求与信心兼具

2020 年中国经济规模首次突破 100 万亿元,占全球 17%以上。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

提出的 17 项量化指标任务全部完成。其中,城镇新增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等指标完成情况都好于预设目标。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今年的经济增速目标定在 6%以上,符合我们在《走向“正常化”,2021 如何出招?——全国“两会”前瞻》中对于经济增速目标设定的判断。这一目标设定,体现出两层含义:一,对于经济增速依然是有底线要求的;
二,虽不追求增速,但对增长有信心,同时注重经结构优化。而之所以这样设定,大背景是,“十四五”时期不以追求增速为首要目标,而是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加之目前国际环境较为复杂,疫情之后中国经济还在复苏之中,在较为稳定的发展环境中,实现“十四五”新经济转型才是长远之计。考虑到去年的低基数及目前国内供需两端的复苏情况,即使海外出现了不确定性的冲击传导至国内,今年设定的目标增速依然可以完成。

分项指标设定方面,就业、通胀控制、能耗减排等与 2020 年相比都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赤字率和地方专项债限额下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下调,都体现出疫情之后,经济活动逐步回归常态,政策实施走向“正常化”,但从具体设定数值来看,赤字率设定在3.2%,地方专项债 3.65 万亿元,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 30%以上等也体现出政策的不急转弯,今年财政与货币对于经济复苏依然是“扶上马,送一程”,实现跨周期调控对经济波动的平滑。

表 1:2020 年目标完成情况及 2021 年目标设定

资料来源:《政府工作报告》、整理。注:以上完成情况均为官方已发布数据,个别指标完成情况官方尚未公布


2地方专项债额度好于市场预期,基建投资或迎较快增长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于财政的定调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虽然因为疫情缓解,降低了赤字率,但提出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扩大范围,将 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规模明显大于去年。通过机制的变化,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今年公共财政支出反映出的对实体经济支持效果上将更加显著。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 6100 亿元,与去年相比增加了 100 亿,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推进 “两新一重”建设,实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现代物流体系。此外,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 5.3 万个,多于去年的 3.9万个。中央预算内投资对传统基建和新基建投资起到引导和溢出效应,同时老旧小区改造也对传统基建形成有力支撑。

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3.65 万亿元,仅比去年减少 0.1 万亿元,高于市场此前普

遍预期的 3 万亿左右的规模。“十四五”开局之年,重大项目工程启动,专项债是地方基建的重要资金来源。今年的专项债将优先支持在建工程,合理扩大使用范围。2020 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除用于支持中小银行化解风险外,用于交通、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以及职业教育和托幼、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约占 8 成,用于生态环保、农林水利、能源、

冷链物流等领域约占 2 成。根据年初财政部和发改委的通知要求,今年新增专项债重点投向交通基础设施、能源项目、农林水利、生态环保项目、社会事业、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等九大领域。与 2020 年相比,新增了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两个投向。同时,对专项债项目实行穿透式监测,主要监测项目准备情况、项目建设情况、项目运营情况、项目专项收入情况。项目建设情况监测主要关注项目运营单位招投标情况、专项债安排、配套融资规模以及项目建设进度、实物工作量情况等。这有助于避免专项债资金闲置,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增量超预期叠加存量加快使用,以及“十四五”开局之年项目集中释放,今年基建(含传统基建与新基建)投资有望迎来超预期增长。

图 1:2021 年地方专项债限额仍处高位 图 2: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持续增长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亿元

4000 8000


13500


21500


37500 365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word/media/image5.gif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政府预期目标:地方专项债 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同比

数据来源:Wind、整理 数据来源:Wind、整理


3货币政策“稳”字定调,定向支持部分延续

2020 年末,信用扩张周期高点已过,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 34.86 万亿元,比

上年多增 9.19 万亿元。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延续了央行年度会议中的表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货币供应量和社融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根据目前通胀目标和经济增速目标来看,名义 GDP 增速约为 9.8%,根据央行 2019 年初对于“基本匹配”的阐述,预计今年全年社融增速 10%左右,M2 增速 8.0-8.5%左右是较为合意的水平。同时,还提出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这里的风险既指国内经济结构性问题所潜藏的风险,也包含外部风险,因此今年的货币政策在执行中会体现出定调“稳”,执行 “活”的特点。央行会根据国内外的综合情况,灵活调整货币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对冲不确定性对经济的冲击,平滑经济波动。“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也被再次提及,四季度实体经济杠杆率 270.1%,较三季度下降 1.1 个百分点,已经由去年年初的快速加杠杆回到了稳杠杆的轨道中,今年降杠杆的压力不大,控杠杆的同时对杠杆结构进行调整,预计今年居民和企业的杠杆率将有所下降,政府的杠杆率平稳略升。

虽然今年货币政策较去年偏紧,但对小微企业的定向支持举措延续,对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也继续给予定向支持。从支持力度来看,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 30%以上,低于去年的 40%,体现出疫情压力减轻后政策力度有所减弱。同时,提出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虽然今年市场化利率上行的预期非常强烈,但资金综合成本仍有压降空间,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降低中间成本是重要方式之一。从资金流向来看,今年将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体现出金融助力经济转型的目标。

表 2:近期重要会议对 2021 年货币政策的表述

资料来源:历次会议、整理


4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其他部署重点

重点部署之:前瞻命中的三大热点,科技创新、绿色经济与新基建。在两会前瞻报告中,我们通过梳理近期政策导向及地方“两会”重点工作部署,认为科技创新、绿色产业、新基建以及产业优化升级将带来新的投资机会。这些领域在《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样被重点提及。“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重点在于关键核心技术攻破以及完成“三去一降一补”重要任务,其中高端制造投资机会较为确定。“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作为今年重点工作部署,被单列出来,明确要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并大力发展新能源,预计节能环保技术、产业,农业绿色发展,服务业绿色转型,绿色产品消费等行业将有长逻辑的投资机会(详见《如何在绿水青山中找到金山银山?》)。“今年将继续扩大有效投资,推进 ‘两新一重’和新基建建设”, 2021 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新基建”有望开启高速发展的新阶段,2020-2025 年新基建重点投资领域总规模约为 17.6 万亿元,年均增速约为 23.39%(详见《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起点——2021 新基建投资方向新解》),建议重点关注能源、化工材料、机械军工、交通运输行业等中上游投资机会。此外,三次产业升级中重点关注现代物流业体系打造。

重点部署之:扩大内需要用好“互联网+”。2020 年受疫情影响,线下门店交易收缩,以互联网电商平台为主的线上新型消费迅速补位,从直播带货、网络下单到送货上门、社区团购,成为了消费市场上的一抹亮色。2020 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约 9.76 万亿元,同比增长 14.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24.9%,这个比例较 2019 年升高 4.2 个百分点,较 2017

年提高接近 10 个百分点。互联网消费的重要性逐步提升,且渗透到方方面面,正在成为人们消费的新方式。今年的重点在于推进线上线下更广更深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同时引导平台企业合理降低商户服务费改革,落实对“互联网+”的监管。加强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领域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规制等,在政策制定层面,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将进一步完善;
执行层面,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领域将受到持续关注,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的垂直深度也将更进一步。

图 3:疫情后,线上消费恢复明显高于整体消费 图 4:实物线上消费占比逐年升高

word/media/image10.gif35 30

25

15 20

-5 15

10

-25 5

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

word/media/image11.gif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累计同比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数据来源:Wind、整理 数据来源:Wind、整理

重点部署之:重视“放管服”改革及“金融财税体制”改革。在“放管服”改革方面,今年要纵深推进,具体操作上,首先将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2021 年 1 月 31 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强调全面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 年版)》共列入 123 项事项,相比《清单(2019 年版)》减


少了 8 项;
其次,进一步深化 “证照分离”改革,大力推进涉企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 时限,针对中小微企业实行简易注销制度;
再次,实施工业产品准入制度改革,推进汽车、电子电器等行业生产准入和流通管理全流程改革;
最后强调有效监管为简政放权的必要保障,除对“互联网+”的监管外,加强各部门的综合监管制度。

金融财税体制改革方面,从财政预算管理、资本市场制度和监管三个方面着手。财政预算管理方面,落实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早在 2016 年 8 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做出总体部署,之后在教育、公共文化、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多个领域都出台具体改革措施;
市场制度方面,强调推进注册制改革同时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加强债券市场建设,今年 2 月,证监会表示,注册制采取试点先行的原则,目前科创板、创业板已经分步实行了注册制,证监会将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评估,待评估后将在全市场稳妥推进注册制。退市制度配合注册制有助于我国经济转型、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此外,近年我国债券违约事件发生有所增加,建立完善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提升违约处置效率,也是防范化解债券市场风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有效路径之一,是市场向纵深发展的必经之路。监管方面,关注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的监管,这将为我国金融数字转型、构建现代金融体现打下基础。

图 5:注册制下,科创板发展迅速


word/media/image15.gif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160000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上证所:科创板:市价总值 上证所:科创板:成交量(右轴)

数据来源:Wind、整理

重点部署之:“房住不炒”的三大重点。一,《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提到“城镇老旧小区”,2021 年将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改造城镇老旧小区 5.3 万个,较 2020

年目标增加 1.4 万个。二,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3 月 2 日国新办发布会上,郭树清表示房地产领域的核心问题还是泡沫比较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比较强,是金融体系最大灰犀牛。房住不炒主要针对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将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来稳定房地产市场。数据上看,2020 年我国金融杠杆率明显下降,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的趋势得以遏制,房地产贷款增速 8 年来首次低于各项贷款增速。三,住房租赁,据

统计局数据,2019 年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 2.8 亿人,其中流动人口高达 2.36 亿人,针对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各项措施已陆续出台,2020 年 9 月,住建部发布《住房租赁条例

(征求意见稿)》,提出 60 余条监管措施,将长租公寓“高收低出”“长收短付”“租金贷”

等容易引发纠纷的现象纳入监管;
今年 2 月,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为住房租赁市场打开“绿灯”,住房租赁有关贷款暂


不纳入房地产贷款占比计算。2021 年将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同时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

图 6:今年年初房地产调控重拳再出

数据来源:Wind、整理

【篇5】两会和政府工作报告活动心得

学习让人进步,不断升华自己的。学习让人进步,不断升华自己的。学习让人进步,不断升华自己的。学习让人进步,不断升华自己的。学习让人进步,不断升华自己的。学习让人进步,不断升华自己的。
学习2019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心得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实事求是地总结了5年的工作,并提出了20xx年的主要任务,提到的问题都是事关改革和发展大局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的应对措施可操作性很强,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发展需求,说出了老百姓爱听爱看的大实话,求真务实,催人奋进。
通过政府报告的学习和理解,我们深深认识到:要贯彻好全国两会精神,全国人民就要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领导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为走进新时代,2020进小康,撸起袖子加油干!同时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及自身修养,充分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xx大精神践行于自己的生活工作之中,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做起,跟党走!
通过对政府工作报告和有关精神的学习,对国家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有了新的了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想,只有怀揣梦想,才能丰富自己的人生。心中有梦,内心明亮。为了能更好了实践两会精神,发挥党员先进带头作用,在思想上,我将继续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锻炼。在工作的同时,除了自觉学习重要思想和两会精神外,我还计划经常阅读有关党建、党史及党员先进事迹的书籍和报刊等,不断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使本人在工作上有更大的精神动力,做到学以致用,而不盲目;
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1 / 1

推荐访问:两会 政府工作报告 心得 两会和政府工作报告活动心得 两会和政府工作报告活动心得 两会及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