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选派“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

时间:2022-08-25 09:1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东选派“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供大家参考。

山东选派“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

 

 山东选派“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 平整的水泥路、洁白的房屋墙、全新的小学校……回家过年的山东省苍山县南桥镇石埠村村民,不约而同地夸道:“村里从来没有这么敞亮过。”更让人称奇的是,这个曾经全县“闻名”的“穷、散、乱”村,不到一年成了全县名副其实的“文明村居”。这背后,凝聚的是村党支部带领群众真干实干苦干的辛勤耕耘,浓缩的是“第一书记”为民务实清廉的奋斗实践。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从 2012 年开始,山东省结合实施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战略,每年选派 2 万多名党员干部驻后进村任“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学习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做党的政策宣传队、农村党建工作队、脱贫致富服务队。

 选硬人硬选人——把强将精兵派一线。改变以往县乡机关干部包村的做法,实行省市县乡四级联动,省直机关带头,注意选拔政治素质高、政策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责任心强、热心为基层和群众服务、身体健康的优秀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后备干部优先考虑。选派“第一书记”,采取组织动员、个人报名、党组(党委)集体研究的程序进行。各位按照“十二五”期间定点扶贫任务分工。确定帮包村数量后,按照一村一人的要求选派“第一书记”,并明确一人牵头协调。2012 年,171 个省直单位共选派 582 名“第一书

 记”,其中处级干部占 30%以上。全省共选派 2.6 万名“第一书记”,其中 95.9%为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为使“第一书记”更好地发挥作用,通过“党性教育、专题辅导、案例教学、工作研讨、互动交流、誓师大会、工作对接”等方式,开展集中培训。

 强班子办实事——使干部群众心贴心。“第一书记”与派出单位工作脱钩,组织关系转至帮包村,吃住在村,在派驻的乡镇党委和派出单位党组(党委)领导下工作。派出单位通过领导班子成员到村现场办公、党组(党委)会定期研究帮扶工作、落实“第一书记”办公经费和生活补助、执行“五个不准”纪律等,当好帮包工作的指挥部、协调部、保障部。“第一书记”围绕有好带头人、有集体收人、有活动场所、有管用制度、有满意服务的村级组织建设“五有”目标,实行摸实情、定规划、理路子、强班子、办实事、建制度“六步工作法”,做到了带着感情访民情、携着政策下一线、促着项目快落地、强村富民奔小康。共帮助整顿村党支部 568 个,发展党员 7729 名,培养后备干部 2 万多名,新建扩建修缮活动场所 9851 个;修建农村道路 l·6 万公里,为 2312 个村更换变压器、维修线路,使 3484 个村通了自来水,引进致富项目 1.1 万个,村集体新增经营性收入 3.7 亿多元。现在,村民们没事就跟“第一书记”拉家常,有的还帮着出点子,把他们当作了导航员、主心骨、一家人。

  立规矩重奖惩——让为民服务不断线。对贫困村,一包三年,干部一年一轮换;不改变贫困面貌,单位不脱钩、干部不撤回。制定《“第一书记”行为守则》,明确了不插手发包工程、不吃请、不饮酒、不脱岗等 10 项工作纪律规范“第一书记”履职行为。以市县为单位,成立“第一书记”临时党组织,强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对派出单位,结合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重点考核帮包工作。对“第一书记”,实行群众测评、乡镇党委评价、考核组评价相结合,按 4:3:3 的权重,进行年度考核。“第一书记”工作经历,作为基层工作经历记人本人档案。表现优秀的,干部调整时优先考虑使用;特别优秀的,可以破格提拔。通过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第一书记”沉在一线、为民服务的常态化、长效化。

 一年来,“第一书记”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联系群众中汲取智慧,在服务群众中转变作风,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帮包村群众评价说:“老八路又回来了,党的好传统又回来了!”

 【点评】

 山东省从省市县乡选派“第一书记”到贫困村抓党建脱贫,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沉在一线、直面群众,带着村干部一起干,帮着农民共同富,是推动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抓手,是党员

 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创新实践,是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有效载体,进一步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号召力,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

推荐访问:山东选派“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 选派 脱贫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