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市党建研究会工作会议上讲话(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在市党建研究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市党建研究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建研究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学术体系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作出重要指示,提出要“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继续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其中,学术体系作为党的建设学科的核心,是党的建设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的基础,不断完善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党的建设学术体系,对于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党建学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完善党的建设学术体系的重大意义
党的建设学术体系是根据新增中共党史党建的学科体系的划分和具体研究问题领域,在进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学术研究时所形成的相关体系,包括党的建设的学术原理、学术观点、学术研究方法、学术成果、学术人才、学术环境、学术道德与风气、学术评价体系等。总的来讲,党的建设学术体系必须始终围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围绕党的建设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围绕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着力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形成的相关体系。
首先,有利于加强对党建理论最新成果的研究阐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的伟大实践,对关系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坚持理论创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管党治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建理论最新成果迫切需要完善党的建设学术体系,加强对党建理论最新成果的研究阐释,努力推出更多有分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其次,有利于加强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研究阐释。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需要我们将全面从严治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体系加以深入研究,持续为我们党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强大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可以说,完善党的建设学术体系就是更好发挥其学术阐释研究作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上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最后,有利于加深对新时代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扬以往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并结合新的形势任务和实践要求不断创新,创造性地提出党的建设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新鲜经验。同时应当看到,新情况新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相当一些是老经验、老办法不能理解和阐释的。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完善党的建设学术体系,运用新理念新思想新办法进行抽象总结,不断深化对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否则,党的建设理论就会苍白无力,党的建设实践就会因为失去理论支撑而迷失方向。
二、坚定正确方向,进一步把握党的建设学术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党的建设的学术基本原理。党的建设的学术基本原理有两个方面来源:一是从学科的渊源和学科之间的关联来看,党的建设的学术基本原理来自于法学门类中与其紧密关联的成熟学科的一些原理,主要是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二是从学科的属性和特征来看,党的建设是一门在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学科,其学术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紧密相关,还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具有高度实践色彩、中国特色的学说和思想。前者来源相对成熟规范,后者来源本土化、契合度高,两种学术基本原理的来源各有优势,应相互补充、互为发展。
(二)党的建设的学术核心命题。基于狭义党的建设来讲,学术核心命题主要是解决好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的建设问题,正确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这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党的建设的学术核心命题的总纲领,包括党的建设的目的、党的建设的指导方针、党的建设的主线、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党的建设的目标等方面,为党的建设学术体系设定了研究命题,指明了研究方向。
(三)党的建设的学术主要思想。党的建设的学术主要思想有两个方面:一是集中体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建党的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揭示了政党运动的规律,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党的建设学术思想中占有指导性地位,是其他学术思想的基础和发端。二是集中体现在党的历代领导人的党建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层面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同时在理论层面上也是党的建设的学术主要思想的来源。这些思想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在时间上具有先后顺序,在内容上体现传承性。
(四)党的建设的学术研究方法。党的建设学术体系离不开方法论的建设。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专业性和丰富性是影响学术研究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党的建设的学术研究方法大致分为5类,即经典文献研究,以调查分析为特点的实证研究,以试点探索为特点的实验研究,以及国内外经验比较研究和历史比较研究。同时,随着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统计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积极参与,各学科的交叉促进了党的建设研究方法的创新,愈发表现出多学科融合、高度开放的趋势,不断拓展党的建设新的研究领域。
(五)党的建设的学术研究平台。近年来,党建学术研究平台建设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得到了很大程度提高。从类型上看,党的建设研究首先是高校系统、社科院系统等“五路大军”,各类新型智库机构也成为党建学术研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功能上看,党建研究日益精细化、专业化,党的建设特定研究领域的研究平台也逐步建立起来,比如“廉政研究中心”等。从建设机制上看,党建学术研究平台的建设机制日益呈现出由单一主体走向多元合作的趋势,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军队机关、档案馆、博物馆等日益重视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了许多学术研究共建平台。
(六)党的建设的学术评价体系。党的建设的学术研究既具有科学性、理论性,又具有政治性、应用性。目前,总的来看,党的建设学术评价体系主要还依托依附于整个哲学社会科学宏大评价体系,课题资助、论文、著作等传统评价指标被广泛运用于党的建设学术评价中。现有评价体系对党建学科政治性、应用性的兼容性不够,一些具有高度实践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难以在现有体系中获得更高评价,一些党建领域高端刊物被排斥在各类重要成果评价的学科化的学术期刊之外,这一问题应当尽早解决。
(七)党的建设的学术研究队伍。研究队伍的建设是学术研究体系建设的支撑和保障,队伍强大与否决定着学术研究的成果好不好,关乎学科发展的长远之计。目前,总的来看,党的建设学术研究队伍主要还是由“五路大军”构成,但不同研究队伍,以及同一系统内不同单位研究队伍的能力素质参差不齐现象较为突出。同时,由于党的建设学科建设基础还比较薄弱,许多高校和党校尚未设置党的建设专业,专业对口的应届硕博士毕业生的供给远远小于实际需求,制约了党建学科学术研究队伍的建设。
三、强化推进措施,推动党的建设学术体系不断完善
(一)完善党的建设的学术机制与评价标准。党的建设的学术机制与评价标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极其繁重的任务,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要把党的建设学术体系纳入国家级现有评奖体系、指标排名体系、后续资助体系等,加大党的建设学术成果评价、资助的支持力度。要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党的建设成果评价体系,建立优秀成果推介制度,把优秀研究成果真正评出来、推广开。要加大党的建设研究投入,推进党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支持党的建设新期刊新平台建设等。要加强中国特色党的建设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党的建设决策咨询制度。
(二)大力推动形成党的建设标志性成果。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党的建设学术体系,在学术体系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要以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党的建设学术体系,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要加强对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分析研究,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
(三)加大党的建设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党的建设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学术体系应有“跨学科”的特点。要借鉴其他学科知识,从多学科的视角对党的建设传统学术体系进行系统的反思与重新阐释,建构以“组织学、管理学、历史学、哲学、社会学、文化学”为支撑的大党建学科体系。要紧跟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变化,努力构建新业态党建、互联网党建等新兴学科、前沿学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中国化成果为主轴,建立健全包括党建基础理论、党建研究方法、党建平台、党建核心命题等新时代党的建设学术体系。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