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对我国制度文化影响

时间:2022-08-16 15:5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举制度对我国制度文化影响,供大家参考。

科举制度对我国制度文化影响

 

 科举制度对我国制度文化的影响  郭易卉 (西安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陕西西安 710128)

 【摘

  要】

 本文从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政治制度、 经济制度和教育制度的不同影响, 分析了科举制度对中国制度文化的影响:

 科举制度的弊端即其奴化和禁锢知识分子, 抑制学术文化创新, 阻碍自然科学进步等; 它的进步性在于科举制度“考试选拔人才” 的文化机制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准则, 不论贫贱富贵都有一个向上的机会, 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 它扩大了教育范围, 使得教育变成了 一种适合普通大众的“大众教育” 。

 从探讨中吸取这种制度中有益的智慧, 古为今用, 运用于当今社会之中。

 【关键词】

 科举制度; 政治制度; 经济制度; 教育制度; 影响

 引言

  我国的科举制度在不断的完善中为我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做出了 巨大的贡献。

 纵观中国历史比较完备成型的各种正规制度, 可以发现, 科举制度是体系最完备、 持续时间最长、 范形最稳定的制度, 它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 广泛的影响力, 对中国的制度文化影响深远。本文试图从政治制度、 经济制度及教育制度的角度, 理性地考察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制度影响。

 一、 科举制度对我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巩固与加强

  科举制度不仅满足了 我国封建社会不断强化的中央集权的需要, 而且是君主专制的坚实基础。

 因此, 它与封建统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并对我国的政治制度产生了 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纵观我国历史, 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有三大基本特征:

 一是君主专制主义; 二是中央集权制; 三是官僚政治。

 【1】

 某种程度上, 科举制度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发展, 是上述三大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能否长期存在下去, 最重要的是其能否满足统治者的政治需要; 而能否满足统治者的需要, 又是得到统治者重视的前提。

 首先, 科举虽采用了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 但实际则逐渐成为强化中央集权统治的有力工具, 科举考试的标准由中央确定,人才的采用与否完全由中央决定。

 隋唐时期, 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打破了 魏晋以来世家世代垄断全国政权的门阀贵族控制局面. 科举制虽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是按自下而上的先后顺序进行, 不论出身, 公平竞争上位权。

 但事实上, 可以说, 这些自下而上的程序都只是奉命行事而已, 科举制实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择官员的方式。

 【2】

 在君主专制的政治之下, 科举制度之所以能得到历代皇帝的青睐, 久盛不衰, 在于它网得天下杰出人才尽入皇帝手中。

 常有人对于科举制度的利弊进行不断地争论, 但科举制度却能长期存在,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科举制度成为统治者广纳贤才为中央王朝效命尽忠的有效手段。

 这样, 从中央集权到君主集权, 封建官僚政治日益成熟。

 就官僚政治而言, 科举制度通过“学而优则仕” , 使文化知识阶层与官僚阶层相结合, 维护了封建统治。

 因此, 科举制成为了中国官僚社会的制度基础, 同时又成为中国整个官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 科举制度对我国的政治制度具有极强的巩固和加强作用。

 其次, 由于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改革的一个重大决策, 因此导致了 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官员选拔录用标准的混乱与失序。

 直至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 孙中山先生下达了 系列文官考试的批令和咨文, 干部选任制度的真空才得到填充。

 由此可见, 科举制度对我国传统政治制度影响之大。

  二、 科举制度抑制了 我国封建经济制度的发展

  古代社会以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 也就等于将“学而优则仕” 的儒家观念作为价值取向。

 而这恰恰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抑制了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制度的发展。

 首先, 科举制度壮大了 官僚阶层, 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科举制度背后是儒家观念的统治, 在儒家观念里, 商人的逐利被斥为道德低下。

 中国古代以“学而优则仕” 作为价值取向, 在“士、 农、 工、 商” 中, “商” 的地位一目了然, 被官吏和文人所轻视。

 很明显, “商” 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

 有些人以钱捐官, 有些人重新捧起书本, 苦读圣贤之书, 以求踏入仕途, 改换“门厅” 。

 通过科举制, 地主、 商人等有可能经过十年寒窗苦读, 再通过科举考试, 最终变成了官僚。

 在资本主义模式中, 经济制度具有这样的结构:

 土地资本—高利贷资本—商业资本, 而在我国古代封建商业模式中, 政治中的官僚参与进来, 形成了这样的结构:

 地主——高利贷者——商人——官僚。

 由此看来, 中国封建地主经济制度在科举制度的促进作用下维持下来, 这极大阻碍了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3】

 其次, 科举制度重视人文的“文官考试” , 不利于经济人才的产生。

 中国古代以小农经济为主, 是较为原始的、 自然的经济形态。这种形态极大阻碍了经济行为规范的形成。

 朝廷在对小农经济的管理方面, 主要是对其赋税的征收及其使用, 因此基本不会考虑选拔经济管理人才的问题。

 唐代中期一直到北宋年间,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手工业、 商业呈增长趋势, 但科举制度出身的官僚集团不能对市场

 日益复杂、 扩大的商品经济进行很好的管理, 导致唐宋以来, 国家权力对新兴经济部门管理能力的较弱, 错过了经济制度化发展的良机.【4】

 三、 科举制度对我国古今学校教育制度影响至深 科举制度与教育制度联系紧密。

 在科举制度影响下, “学而优则仕” 的观念贯穿整个社会, 古代社会办学的目的是“储才以应科目” ,因此, 科举考试便成为教育强有力的推动者, 它左右了 教育的内容、 方法、 目 的, 起着对教育的指导和控制作用。

 虽然查阅资料显示,从科举制度发展的历史全程考察, 科举制度与教育制度的关系较为复杂, 但如果从“储才以应科目” 的角度分析, 科举制度对我国古今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十分明显。

 1 、 科举制度对我国古代教育制度的影响 科举制度从隋唐开始, 对社会产生了 重大影响, 其与教育也产生了非常密切的联系, 与科举制的发展同步。

 由于受科举制度的制约, 唐代的教学管理制度也不断完善。

 首先, 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其次, 教学评价制度也直接与科举制度挂钩。

 如按照唐代国子监的规定, 生徒学习若不能科举及第便是无成, 只有及第登科才算学习成功, 而对教师的考核标准也是看其培养学生的科举及第率。

 【5】

 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了 闭关自守的中国大门之后, 新式学堂开始在中国建立。

 正是由于科举制度对教育深刻影响的存在,形成了当时晚清政府发展新式学堂的强大阻力。

 晚清政府从不得已而实施教育改革, 直到最后完全废除了科举制。

 直至今天, 人们有时仍把有些功利的应试教育归咎于科举制度, 围绕高考制度改革的种种论争矛头也指向了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因此, 有必要来探究一下科举制度对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影响。

 2、 科举制对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影响

 科举制度在其产生、 发展的过程中, 树立了一系列的文化理念来为封建社会的主流儒家文化服务。

 如建立了 “用考试来选拔人才” 的机制, 给全国人民一种平等的观念, 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还建立了“以‘四书五经’ 作为出题来源, 并以‘八股’ 形式作文” 的机制,以“愚民” 的形式来维护封建统治, 等等。

 科举制度对现代教育制度和文化理念的积极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 科举制度“考试选拔人才” 的文化机制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准则。

 这样的机制不但可以选拔人才, 还可以给公民一种“平等” 的观念和感受, 让他们不论贫贱富贵都有一个向上的机会, 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

 其次, 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借鉴了科举制度的相关理念和规定。

 科举制度设立以前, 中国古代社会没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来管理教育, 教育的水平和范围都受到了 局限, 教育在当时只是一种贵族的奢侈品。

 然而, 在科举制度建立以后, 教育的水平和范围都得到了提升和扩大, 使得教育变成了一种适合普通大众的“大众教育” 。

 公民的素质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与该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中国的“大众教育” 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与科举制度的产生。

 同时, 科举制度对现代教育制度和文化理念有着消极影响:

 首先, 科举制度大大宣扬了“学而优则仕” , “惟有读书高” 的儒家思想, 直到今天还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中国社会。

 在科举制度下, 参加科举考试是广大知识分子改变命运、 升官加爵的唯一途径。

 因此人人都为了科举而毕生拼搏, 读书是毕生至高无上的事情, 做官是每个人最终的梦想。

 在今天的社会里, 我们依然可以体会到这种思想的作祟。

 没有一个家庭不重视子女的教育, 没有一个家长不望子成龙。

 有很多家长为了子女的教育不惜投入血本, 自己节衣缩食只为了让子女接受更好地教育。

 每年的高考之时, 我们便可以看到中国父母在传统的文化熏陶下, 想让子女通过高考而飞黄腾达的观念。

 这样的现象一方面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尊重知识、 热爱知识的民族,我们的教育在不断普及, 民族素质在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 我们也会发现, 科举制度下形成的“读书、 考试、 做官” 的固定模式在暗暗作崇, 根深蒂固。

 不少人持有这样的观念:

 有更高的文凭可以在更好的单位谋得一份更好的差事。

 可以说, 科举制度中“读书为做官”的传统思想不断影响这着现代的教育制度和观念。

 综上所述, 科举制度作为一种延续了千年的选拔人才制度, 对我国的政治制度、 经济制度和教育制度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中既有积极因素又有消极因素。

 总体来讲, 科举制度加强了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 使得教育趋于大众化, 为众多寒门学子提供了晋升的可能,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但却阻碍了经济制度的发展, 抑制了 经济人才的产生。

 科举制度从隋唐时代一直延续至清朝光绪年间, 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我们应滤其陈腐僵化的东西, 肯定合理积极的因素, 将科举制度中有益的智慧运用于当今的社会制度之中。

 【参考文献】

 [1] 白钢. 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卷)

 [M].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2:

 32-42.

 [2] 高桂娟. 科举制度的文化意义探讨[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20)

 :

 262-266.

 [3] 王亚南. 中国地主经济封建制度论纲[M]. 上海:

 华东人民出版社, 1954:

 42.

 [4] 刘海峰. 科举考试的教育视角[M] .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6.

 【作者简介】

 郭易卉(1993-)

 女, 山东莱芜市人, 主要从事文化翻译实践理论研究。

  (责任编辑 郭晨梅)

  更多 0

推荐访问:科举制度对我国制度文化影响 制度 科举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