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产业工人改革汇报标题,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产业工人改革汇报标题3篇
第一篇: 产业工人改革汇报标题
新时代泰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重点任务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中发〔2017〕14号)和江苏省委、省政府《新时代江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苏发〔2018〕28号)精神,扎实推进我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为推进江苏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城市建设提供坚强保证,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新时代泰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点工作任务实施方案。
一、实施“政治强基”行动,引领产业工人成为泰州高质量发展中坚力量
1.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产业工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有效防范针对产业工人的意识形态渗透活动。深化拓展“中国梦·劳动美·幸福路”主题活动,把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主题上来。强化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教育,深化“文明职工”、“最美职工”推选活动,引导产业工人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加强网上思想引领,开展“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活动,畅通职工网上诉求表达渠道。(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
参与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网信办)
2.优化“党建带工建”工作机制。发挥国有企业示范作用,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一融合双培养三创争”活动,依托企业“职工之家”融合建立“党工服务中心”,做到阵地共享、队伍同建、活动相融;
加大在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力度,组织产业工人党员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创新“主题党日”活动,培养优秀工人党员和优秀党员工匠;
强化党工指导员队伍建设,统筹开展优秀党支部、模范职工之家和工人先锋号创争活动,发挥车间班组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工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
参与单位:市总工会)
3.健全保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安排。不断扩大产业工人参政议政途径,增加优秀产业工人在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中的比例。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的原则,增加优秀产业工人在各级各类劳动模范和先进代表评选中的名额。推进厂务公开,规范职代会制度建设,有序引导产业工人参与企业民主管理、表达意见建议。(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
参与单位:市人社局、市委统战部、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
4.营造尊重产业工人的社会氛围。在主流媒体加大“泰州劳模风采”“咱们工人有力量”等专题栏目的宣传力度,创作“匠人匠心”短视频等文艺作品,展现产业工人的时代风采。持续开展寻找“新时代泰州百名工匠”电视新闻访谈,进一步做响“泰州工匠”品牌,增强产业工人职业自豪感。组织劳模工匠以“爱国·奋斗·奉献”为主题开展各种形式的宣讲活动,推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成为新时代泰州产业工人的工作习惯和自觉追求。(牵头单位:市总工会;
参与部门: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人社局、市文联)
二、实施“赋能成长”行动,健全产业工人成长发展体系
5.创新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以服务主导产业发展为方向、以提升产业工人技能为目的,创新多层次多元化的职工教育培训体系。
推动产教融合,提升基础人才供给质量。利用产教融合平台,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高度匹配的发展格局。一是着力做强一批职教特色专业。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围绕全市“1+5+1”产业体系优化专业设置,积极引导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三年建强10个以上与我市主导产业发展高度融合的特色专业。二是重点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形式,扶持、引导企业、园区和职技院校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实训中心、实训工厂、实验室)。三是双向设置一批导师工作室。有序引导职技院校名师到企业、企业技能大师和劳模工匠人才到职技院校创设导师工作室,促进企业与职技院校优质人才互聘任教。三年内设置50个“导师工作室”,建成泰州“双师人才库”。(牵头单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总工会;
参与单位:市发改委、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工商联、市科协)
优化平台载体,锻造优秀产业大军。一是用好劳动和技能竞赛平台。以“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为主题,围绕建设产业高地,紧贴重大产业投资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每年组织各级重点工程示范性劳动竞赛50项,加快提升产业工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开展“技能泰州”百行千企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活动,高质量组织全市技能状元大赛,高效承办全省医药制剂工技能大赛,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职工劳动技能竞赛和技术比武活动。每年全市组织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100项。二是用好职工夜校(网校)平台。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发挥工会教育培训阵地作用,用好“泰微课”网上资源,加强与省内外知名职业技术院校的合作,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开设技能人才定制班。三是用好劳模工匠协会平台。推动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功能融合,紧扣新型学徒制和职工技术创新,细化创建标准,定期组织创建成果交流,三年内新建市级以上示范性劳模工匠人才和技能大师工作室30个。(牵头单位:市总工会、市人社局;参与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国资委、市科协)
整合多方资源,培养引进高技能人才。一是构建主导产业“英才联盟”。选树300名行业工种技术带头人,打造30个示范性产业技能培训基地,组建三支队伍,区域性技能人才队伍、省内知名技能人才队伍、全国领军技能人才队伍。二是深化“拜名师带高徒”活动。紧贴全市“1+5+1”产业体系发展需求,大力实施“千名蓝领精英培育工程”、高技能人才“青苗计划”等活动,每年认定一批市级企业首席技师。到2021年,全市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970人,每年新增高技能人才5000人以上。三是鼓励高技能人才扎根企业。试行高级技师退休荣誉金制度,探索建立泰州市高技能人才服务企业“时间银行”激励措施。(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总工会;
参与单位: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工信局)
6.改进技能评价机制。加快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工作业绩岗位贡献为导向、以创新能力和现场解决问题能力为重点的技能评价体系。鼓励支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牵头开发职业(工种)行业企业岗位评价规范。在全市重点企业中,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落实《泰州市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实施办法(试行)》,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鼓励企业建立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与本单位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牵头单位:市人社局;参与单位:市人才办、市总工会)
7.激发创新创造活力。鼓励职工参与“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创新活动。每年组织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十大先进操作法、十大发明专利评选活动,及时发现创新人才,放大创新成果,激发广大职工创新潜力和创造活力。构建职工创新成果“泰科易”网上交易机制,建立职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鼓励企业制定职工科技创新、技术改进和合理化建议的奖励办法,推动技术工人的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保障职工的创新成果收益权。(牵头单位:市总工会;
参与单位: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
三、实施“维权服务”行动,增强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8.健全劳动经济权益保障体系。建立完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落实产业工人参与分配决定的权利,健全向一线产业工人倾斜的分配制度,推动职工劳动报酬增长和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保持同步,一线职工的工资增幅不低于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幅。高度关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职工权益维护问题,保障职工技能培训、转岗就业培训等权益。加强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工作,改善劳动条件,确保产业工人的生产安全和生命健康安全。(牵头单位:市人社局、市总工会;
参与单位: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市应急管理局)
9.完善合理有序流动保障机制。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积极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为用人单位和技能人才提供信息查询、人岗匹配服务。定期举办面向产业工人的专场招聘会,加强供需对接。在主导产业、重点领域,建立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信息发布制度。优化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妥善做好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和服务质量。(牵头单位:市人社局;参与单位:市总工会)
10.改进对产业工人公共服务工作。加强“互联网+”普惠服务载体建设,建立精准帮扶、普惠服务、高效便捷的联动机制。加快推进公共租赁房建设,因地因企制宜创造条件解决产业工人的住房困难。扩大医疗救助覆盖面,提高职业病等大病救助水平。健全优秀产业工人疗休养制度,增强产业工人认同感和归属感。(牵头单位:市总工会;
参与单位: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医保局、市住建局)
四、实施“合力保障”行动,协同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
11.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把优秀产业工人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盘子,把高技能人才纳入泰州“凤城英才卡”服务范围。建立新时代泰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宏观指导,研究解决产业工人队伍改革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形成改革工作合力。(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
参与单位: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12.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严格落实中央和省有关职业教育投入政策。完善并落实企业、社会组织加大职业教育和培训投入政策措施。督促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 8%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其中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培训的比例不低于 60%。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工作经费预算,设立“新时代泰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奖补资金,引导各级政府和工会、企业加大对技能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名师大师工作室等项目的奖补力度。(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总工会;
参与单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
第二篇: 产业工人改革汇报标题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黑发〔〕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坚持产业工人是我国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以提高工人阶级先进性和主人翁地位为主线,以实现产业工人体面劳动、全面发展、舒心生活为目标,以着力发挥技术工人的作用为重点,改革不适应我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产业工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保障产业工人的合法权益,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提供力量支撑和人才保障。
1 / 23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加强和改进党对产业工人的领导,坚守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职工的责任担当,把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落实到制定政策、推进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最广泛地把产业工人凝聚起来,巩固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坚持服务大局,发挥支撑作用。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工人运动时代主题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一条新路子”的前进方向、“两个全面”的奋斗目标、“三长三短”的辨证方法,“四个坚持”的重大任务、“五个要发展”的根本路径,紧紧围绕新时代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龙江的宏伟目标和决策部署,提升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完善产业工人发展制度,扶持产业工人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劳动者大军,充分发挥产业工人的主力军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主体地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高度关切产业工人的需求和期盼,提高产业工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地位,高度关注技术工人的利益需求,保障产业工人特别是城市困难职工、转岗职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实现有尊严劳动、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2 / 23
——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改革创新。紧紧围绕我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方式调结构、大力振兴实体经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工人队伍技能提升,谋划制定改革措施,从解决黑龙江产业工人普遍关心的问题入手,因地制宜、因企施策,破除束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确保改革落地见效。
(三改革目标
把我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纳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通过各级党委和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履职,形成有利于产业工人发展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制度环境、社会环境,使我省产业工人队伍特别是技术工人队伍不断壮大、综合素质特别是技能水平明显提升,保障产业工人地位的制度更加健全,产业工人合法权益进一步实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更加浓厚,造就一支适应时代要求、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二、任务措施
(一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
.强化和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党建工作。注重在生产一线工3 / 23
人中发展党员,把技术能手、青年专家、优秀工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进一步提高工人党员比例。探索不同类型企业党建工作方式方法,推进在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小微企业工人中发展党员工作。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优化党组织设置,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建立党支部工作经常性督查指导机制,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关心生活困难的产业工人党员。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创新开展党组织活动,充分发挥车间、班组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工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牵头单位:省委组织部;
参与单位:省国资委、省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委、省直机关工委、省社会组织综合党委)
.突出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领团结产业工人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中国梦、“四个自信”凝聚产业工人的共识,汇聚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强大力量。研究制定我省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创新的思路理念和方式方法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法治教育,增强产业工人的国家意识、大局意识、守法意识、诚信意识,着力提升产业工人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组织引导产业工人做改革的理解者、支持者、参与者、贡献4 / 23
者、受益者,依法理性有序表达利益诉求,自觉维护产业工人队伍团结统一和社会和谐稳定。(牵头单位:省总工会;
参与单位: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国资委)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突出劳动在经济社会中的主导作用,凸显产业工人的社会贡献、价值和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劳模、工匠在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龙江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宣传推广技术工人的先进事迹、先进典型,做优叫响劳模品牌、工匠品牌、职工“双创”带头人品牌、“铁人式”职工品牌。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工会组织要积极开展向劳模和工匠学习活动,支持工会组织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培养选树各级各类工匠和“龙江工匠”、“大国工匠”、“铁人式”职工活动。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在政策制定、资金支持、评审评优等方面,要更多地向反映当代产业工人的风采倾斜。各级主流媒体应将宣传“工人伟大、劳动光荣”作为政治任务,在重要版面、黄金时段和优秀栏目中加大宣传力度。各级教育部门和院校要在教育教案中融入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牵头单位:省总工会;
参与单位: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建立健全保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坚持人选标5 / 23
准和条件,适当增加产业工人特别是工人劳模、技术工人在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中的比例。县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中涉及人民团体人选候选人的提名推荐,有关部门应加强与人民团体事前的沟通协商,落实好有关人选的比例规定和政策要求。在推进群团组织改革中,通过挂职和兼职吸纳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的一线产业工人特别是一线职工劳模担任群团机关领导。增加产业工人特别是技术工人在各级各类劳动模范和先进代表等评选中的名额比例。制定实施涉及产业工人利益的政策,充分听取产业工人代表的意见。强化依法维权意识,健全落实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省政府每年要与省总工会召开次联席会议;
各级政府和同级工会都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每年至少召开次联席会议。仔细履行企业民主管理党委领导责任、行政主体责任、工会推进责任,依法落实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工资福利、职工分流安置方案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方案必须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健全完善厂务公开制度和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鼓励支持产业工人代表有序参与公司治理。着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作用。(牵头单位:省委组织部、省委统战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6 / 23
省政协办公厅、省总工会;
参与单位:省人社厅、省国资委、团省委、省妇联、省工商联)
.改革创新面向产业工人的工会工作。坚持党建带工建,坚持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的维权观,进一步强化职工维权服务。适应产业工人队伍发展新变化新特点,以职工需求为导向,改革工会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工作方法,加大人、财、物资源向基层和产业工人倾斜力度,把工会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更好地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作用、职工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作用。强化工会在提高产业工人素质技能的“大学校”作用,着力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推进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丰富产业工人文化体育活动。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工会工作。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建立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各级工会应增加投入,各级政府应给予支持。(牵头单位:省总工会
(二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
.建立健全完善符合产业工人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打破条块分割,建立完善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重点、校企合作为基础、社会各方面包括工会广泛参与的多层次、多结构的职业教育培训格局。建立职业教育分类7 / 23
指导体系,引导鼓励各区域各行业职业院校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和水平。对接我省重点产业,打造一批办学定位明确、专业结构优化、特色鲜明、服务能力强的品牌院校和专业。加强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普通教育的有机衔接,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制定我省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健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本补偿等政策,引导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育人合作,允许职业院校有偿对企业工人开展继续教育。探索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集团,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根据高等学校设置制度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进一步完善促进技工教育发展的政策体系,扩大技工院校招生规模,强化技工院校社会服务职能,在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建立集技工教育、公共实训、技师研修、竞赛集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职业训练院。(牵头单位:省教育厅、省人社厅;
参与单位:省总工会、省财政厅、省工信委)
.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职业培训服务成果办法,建立承接主体组织培训、劳动者自主参加、第三方过程监督、政府按规定补贴的购买培训成果机制。强化、落实企业培养产业工人的主体责任,监督企业按照工8 / 23
第三篇: 产业工人改革汇报标题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立改革措施方法_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良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立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市委、市政府《2021年市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立改革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方案》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就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立改革工作,制定如下措施: 一、年度目标 依托试点经历,在全镇全面开展产业工人队伍建立改革工作,为打造产业工人队伍建立改革工作 "样板〞添砖加瓦。
二、具体举措 〔一〕强化政治引领,夯实产业工人思想根基 ,积极组织职工学习党的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同时鼓励工会会员积极参加党组织,全面提升新时期产业工人党员队伍建立质量。
2.推动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提高开展质量结合起来,引导企业与职工在建立民富市强的现代化新中践行使命,勇于攻坚落实。
,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提升产业工人思想政治素质。开展主题宣传,配合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好 "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活动,积极挖掘推荐一批表达时代精神、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作品。
根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协调建立企业工会与行政沟通协商机
制,保障产业工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视权,构建职代会、厂务公开、产改一体化推进机制。
,适当增加产业工人在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其党的委员会委员、人大政协常委中的比例。选派优秀产业工人代表到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中挂职或兼职。完善评选方法,扩大产业工人评先树优比例。
,开设专题栏目,宣传劳模人物、先进集体的感人事迹和奉献精神。
〔二〕优化成长环境,提升产业工人综合素质 ,通过与教育系统工会的合作、积极组织各类技能培训,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为企业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
,实行协议工资、工程工资、技能津贴等分配形式。鼓励全镇规模以上企业采取年薪制和股权制、期权制等形式进展特殊激励。
"七大工程〞,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安全生产、提升职工队伍技能素质为重点,在全镇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组织带着全市广阔职工群众积极践行新开展理念,最大限度焕发主人翁责任感、劳动热情和创新创造活力。组织产业工人投身重点工程劳动竞赛,推动重点工程、严重工程优质高效建立。举办市镇职业技能大赛,促进技能人才培育,推动职业技能培训。
建立改革工作,积极推荐申报工匠、市 "五一〞劳动奖、市创新技术成果、市创新企业等荣誉。年内组织50名转岗下岗职工、农民工、退役军人、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技能培训。
〔三〕加强支撑保障,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 监视体系,开展安全生产执法百日攻坚和安全技能提升行动,持续深化双重预防体系建立,深化 "安康杯〞竞赛和 "查保促〞活动,维护产业工人生命安全。
,提高产业工人的法律素养和诚信意识。深化 "工会法律援助在您身边〞行动,持续推进 "1+5〞工会法律服务于机制,健全调、裁、诉一体的全链条服务于体系。
,建立集心理关爱、安康体检、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市职工心理安康关爱中心,组建心理安康服务于专家团,以关爱中心为阵地、职工需求为导向,为全镇职工开展贴心舒适、专业化、多元化的各类身心安康促进服务于。
建立设施一流、功能齐全的职工综合服务于中心。开启职工法律援助服务于中心、职工心理安康关爱中心、困难职工帮扶救助中心、工友创业就业服务于中心、职工医疗互助服务于中心 "五位一体〞服务于职工的新模式。将职工医疗互助报销纳入全市医保 "一单式结算〞落实好宣传好,为全市广阔职工提供更具普惠性、快捷性、精准性的服务于。
,促进产业工人成长评价形式,纳入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指标体系。
〔四〕加强组织领导,会聚产业工人改革合力 建立改革协调小组领导作用,构建政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工会等各方面协同施策的领导机制。健全完善沟通机制,研究处理产业工
人队伍建立改革中的难点问题。
,建立产改观察员制度,加强改革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反应,对各单位的改革措施落实情况、推进情况进展监视检查。
18.依托主流新闻媒体、工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产改政策,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先进经历进展报道,营造关怀、支持改革的良好社会气氛。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镇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立改革工作,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决定,成立市镇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立改革工作协调小组。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会办公室,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推荐访问:产业工人 汇报 改革 产业工人改革汇报标题 产业工人改革汇报标题 产业工人改革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