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社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汇报【精选推荐】

时间:2022-07-08 11:4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社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汇报【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社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汇报【精选推荐】

社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汇报6篇

第一篇: 社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汇报

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作者:陈飞
来源:《人民论坛》2019年第24期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基层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加强党对基层工作的全面领导,要强化政治引领、组织基础、队伍支撑和平台搭建,实现精准定位、功能优化与资源共享,构建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良性互动新格局。

        【关键词】基层党建 基层治理 制度保障 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坚实根基,党的组织是基层治理的有力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结合起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对基层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激发基层内生动力,对于基层治理创新发展有重要作用。

        完善治理结构,提升群众政治效能感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化,基层治理逐渐下沉至街道和乡镇,管理服务的触角不断延伸到群众身边。基层群众对公共利益诉求的关注、对公共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重视,落脚点在于其能否满足自身需求。只有与群众需求相匹配,才是高质量、精准化的供给。然而,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供给量大面广,需要各部门团结协作,也离不开公民个体、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一旦缺乏必要的协调、合作机制,极易造成供给效率下降,群众诉求得不到及时回应,导致个体政治效能感的降低。因此,基层党建引领下的社会治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准确定位群众需求,助力无死角、高效率、协作化的精准供给,能有效拓宽民众参与基层事务的渠道,提升群体心理认同与政治效能感。

        优化治理机制,丰富现代治理体系的重要途径。与传统社会管理相比,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结构和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社会成分多样复杂,社会群体多元异质,维护社会秩序压力增大。加强基层党建,创新基层治理,是应对社会结构多元变化、优化公共治理的亟需举措。基层党建通过盘活基层治理的资源存量,激发多元治理内在增量,妥善处理党政统合运行、党政与群众自治、党建与“两新”组织协调等问题,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党群治理体系,进而有效加强公共体制社会治理管控力度,平衡社会利益新诉求,拓展社会治理新路向,为基层治理改革提供新动能。

第二篇: 社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汇报

提升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作者:谭敏
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29期

        摘 要:基层社会治理是我国基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探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若干问题,希望对基层工作者和基层工作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关键词:基层工作;社会治理

        强化党的建设,关键在基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了“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大部署,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基本遵循。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物业服务企业反映出基层组织力量薄弱、应急处置能力不足、资源整合和服务统筹不够等问题,社区街道、物业小区综合治理和服务特性全面凸显,如何弥补基层治理中物业管理的短板,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党建引领这个根本,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

        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从探索建立物业管理长效机制角度思考,扩大物业服务企业党的组织覆盖,联合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共同参与的小区治理机制。当前,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仍然需要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是做好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和支撑,正确处理好党建引领与多元共治的关系。支部党建领航,优化“红色物业”政治站位与品牌设计,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党建领航“物业”助力基层治理创新,完善职工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推动社会治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一方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坚持“支部建在连上”,加强城市居民小区党建工作,采取组织联建、工作联议、服务联办等方式,把党组织嵌在卡口上、网格上,以及各小区楼栋,不断提升党建“全覆盖”质量,持续用力整顿软弱涣散、不作为、懒作为现象,并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成立志愿者服务队,摸索“党群服务中心”或“邻里中心”等形式,把党员培养成“治理能手”“金牌管家”。选好项目带头人,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工程”,吸纳和引导在职党员和退休干部、热心人士、团员青年等等志愿者为补充的共建共享的小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并引导和吸纳小区志愿者加入社区“志愿者联盟”,并探索积分激励措施,着力提升志愿者积极性,不断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优势。

第三篇: 社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汇报

以区域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
作者:吴桂英
来源:《前线》2016年第07期

        朝阳区是首都的中心城区,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深刻转型期,国际化程度高、社会活跃度高、利益关系复杂、“大城市病”问题突出,建设国际商务中心区、文化创新实验区、和谐宜居模范区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新要求下,我们必须深化区域化党建工作,更加注重开放协同、城乡统筹和共治共享,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为此,朝阳区提出构建“一轴四网”区域化党建体系,以区域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

        “一轴”是指区委—街道(地区)工委—社区(村)党组织—网格(片区)党组织四级区域性党组织上下联动构成领导核心轴。区域性党组织既在横向上联系引导各类基层组织,发挥在本区域的领导核心作用;
又通过层级管理、上下互动,纵向上实现社情民意自下而上传递、政策与资源自上而下汇集,带动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有效运转。“四网”是指在区—街道(地区)—社区(村)—片区(网格)四个层面,分别搭建由组织体系、工作体系、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构成的党建网络,有效整合各领域党建要素,让各类社会主体在区域内实现“有为有位有利”。总体来讲,有以下四方面考虑。

        树立“一盘棋”的整体思维

        区域化党建就是要把基层党建工作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中去系统谋划;
以强化功能,就是要把各领域党建放在区域“大盘子”中整体谋划和推进,以形成合力。随着农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和区域国际化的同步快速推进,朝阳区基层党建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总体存在着不融合、不平衡和不协调的问题。不融合,是指基层党建工作服务保障中心工作功能还不凸显,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存在“两张皮”现象。不平衡,是指各领域党建工作推动力度和水平存在不平衡状态。比如,面对数量多、类型复杂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需要进一步扩大,党组织作用发挥还需提升;
面对亦城亦乡、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城乡结合部地区,基层党建工作亟待转型;
在机关国企事业单位等传统领域,党建工作靠惯性推进的多,活力明显不足。不协调,是指基层党组织之间沟通互动不足,上下级党组织之间协调联动不够,在目标、行动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各自为政现象,“你干你的,我干我的”。

第四篇: 社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汇报

以党建引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作者:杨轶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2017年第07期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着力抓好功能强化和作用发挥,持续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新型基层治理体系。抓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探索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新方法。

        始终坚持党组织的领导地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治理主体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基层治理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直接联系服务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依托其强大的组织基础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协调各方利益主体间的关系,实现基层治理和谐化、科学化。这就需要不断扩大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有效覆盖,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组织,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基层党组织要从传统的资源分配者转变为人民群众的服务者,凝聚群众、激发活力、促进发展。正确处理基层党组织和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始终坚持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好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切实保证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

        基层党组织必须在体制多元化、价值多元化、利益结构多样化、社会阶层不断分化的条件下,协调各方真切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维护人民群众权益。这就需要高度重视和积极稳妥地推进各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的建设,鼓励发挥其在社会中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特殊优势,促进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构建由政府、群众自治组织、村(居)民等多元主体共治的基层治理格局。探索制订并逐步完善社会工作培训计划,推动“社工+志愿者”联动发展,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者相互协作、共同开展服务的机制。

        着力发挥党员干部的主导作用

第五篇: 社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汇报

基层党建如何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作者:朱红文
来源:《人民论坛》2015年第25期

        广东加强基层党建以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实际上是我党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着的群众路线思想和群众工作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体现。在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等新的社会趋势和力量的作用下,群众的内涵以及群众工作的路线和方法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人民群众的行为方式和利益,出现了不同于以往“集体化”时代的统一性和同质化的新特点。在行为方式上,有着明显的个体化和自主性,在利益的性质和表达方式上有着明显的经济特征和现实性。基层社会是群众利益和诉求表达最为真切的领域,也是容易产生社会问题的敏感区域。

        广东的实践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把政治建设、党的组织建设与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党的政治立场和党所追求事业的人民主体性,在公共服务上可以得到实际、真切的表达。因此,各地全面建设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切实解决有关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同时,在为群众服务的实践中,转变党员干部作风,提升党员干部的能力和水平。第二,在市场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发挥居委会、村民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以及妇女、青年等群众组织的作用成了一个难题。只有把党的建设与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夯实基层的组织和社会基础,保证各级各类组织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正能量。第三,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利益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催生了各种社会组织或民间组织。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是激发各种社会建设主体活力,形成多元、共治社会治理格局的有效方式。第四,目前,群众的市民化水平还不高,对新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适应性还不强,加强基层党建,发挥党建和党员在社会的法治化和道德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也是创新社会治理,推进文化建设的有益方式。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第六篇: 社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汇报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滨江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构建
[摘 要]滨江党建新格局是一种基于滨江岸线互动空间基础上的居民区党建和“两新”组织党建、单位党建共建共享的大党建网络体系,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的互利共赢。黄浦区小东门街道党工委面对社区转型的新形势、新要求,在大力打造滨江党建网络体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在引领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治理方面下功夫,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社会治理;
滨江党建;
小东门街道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0)02-0040-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这表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已经由传统的“一元”管理模式转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建构,执政党、政府组织、社会力量以及公众参与共同构成了社会治理体系的多元主体,而这种建构过程一定是建立在以党的领导为首要前提的制度建设基础上的。
上海黄浦江两岸的滨江岸线作为附近社区居民生活、休闲、交流的公共空间,为区域内居民、工作人员和商业服务人员等群体提供了切实的互动场域,这就使得滨江沿线的区域化党建工作具有与其他区域不同的特点和优势。黄浦区小东门街道正在探索建立的滨江党建新格局是一种基于互动空间基础上的居民区党建和“两新”组织党建、单位党建共建共享的大党建网络体系,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的互利共赢。
(一)居民需求由“改善型”向“共享型”转变。上海市黄浦区小东门街道区域面积2.59平方公里,下辖16个居民委员会,是具有700多年历史的上海老城厢发源地之一,长期以来,“二元”结构明显。街道辖区内二级以下旧里总建筑面积28.4万平方米,在2020年开始的老城厢环境综合治理之前,区域内不少居民区居住条件较差,违章搭建多,安全隐患大,环境相对脏、乱、差。经过两年多的综合治理,绝大部分违章建筑得以拆除,整体环境也有了较大改善。在这一过程中,广泛的社会动员和公众参与成为老城厢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获胜的重要法宝,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自治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此时,街道辖区内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城厢居民的需求已经由对基本生活环境的改善诉求转变为更高层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次的加强社会治理、共享发展成果的诉求,这种“改善型”向“共享型”的转变需要进一步完善居民需求的利益表达与实现路径。
(二)辖区构成由“居住型”向“混合型”转变。作为东临黄浦江、北靠新开河外滩的区域,小东门街道的辖区除了以老城厢为代表的传统居住区之外,还应当包括长达2.3公里的沿江水岸线;
然而,因为历史原因,滨江岸线长期以来没有贯通,也基本没有成片居民区,黄金水岸区域游离在基层社会治理的范围之外。近年来随着南外滩金融集聚带的建设,街道旧区改造步伐加快,大规模实施动拆迁和城市建设,社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街道正处于一个由典型的老城厢为主的居住型社区向老城区、沿江新型社区和商务中心区结合的混合型社区模式转型的历史阶段。
2020年8月,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调研时强调,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要始終围绕公共空间开放做好文章,全市齐心协力把黄浦江两岸建设成为服务于市民健身休闲、观光旅游的公共空间和生活岸线……真正让广大市民群众共享黄浦江两岸开发建设的成果。2020年,包括小东门街道在内的黄浦滨江总计8.3公里公共空间实现全面贯通,目前街道滨江沿线有楼宇7幢,其中重点楼宇5幢,“亿元楼”3幢。今后一两年内,这个区域还将竣工若干重大工程,沿江的商务楼宇也将全面建成,形成南外滩中央活动区。届时,街道辖区将真正发展为集居住、办公、休闲和商业服务为一体的混合型社区构成模式,社会治理的对象和特点也将有新的变化和要求。
截至2020年10月17日,小东门街道辖区内有党工委1个,直属党委2个,直属党总支17个,党支部共135个,其中居民区党支部53个,“两新”党支部74个。本辖区内共有3684名党员,其中居民区党员2536人,“两新”党员931人,区域化党建单位有35家。在新形势下,如何切实有效整合区域资源、联合联动开展党建活动,进而深入推进滨江党建工作格局建构,打造立体化、全方位、真互动的党建网络体系,成为街道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新焦点。
(一)重新规划定位党建网格。在滨江岸线全线贯通后,小东门街道党工委以沿江居委为基础,将辖区内16个居民区划分为4个片区,每个片区除4个居民区以外,还包含滨江商务、办公和休闲区域。这四大基本按照沿江不同功能区域划分的网格,统筹整合了党建资源,使相邻相近的区域化党建单位、“两新组织”、居民区党(总)支部能够互联互通开展活动,打破各自为阵的传统模式,实现互融共进、整体提高,初步形成街道“1+4+X”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滨江区域化党建模式,即街道党工委+四大党建网格(十六铺网格、老码头网格、创意园网格和董家渡网格)+各单位党组织。四大党建网格的负责人目前是由居民区党组织书记轮值,待党建网格的服务站全面覆盖后,由服务站负责人来牵头协调,同时街道党建服务中心按网格派1—2名党建指导员督促指导开展工作。党建网格的确定有利于汇聚引领区域化党建联建部门、“两新组织”、居民区党(总)支部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城市基层党建的网格化推进事实上是全覆盖大党建格局构建的第一步,多元主体的全方位互动则是区域化党建工作生效落实的基本要求。
(二)构建“中心—站—点”立体式党建服务体系。街道党工委近年来大力构建从“中心”到“站”再到“点”的立体式党建服务体系,即以街道党建服务中心为原点,按网格要求建设若干个党建服务站,完善一批居民区党建服务点,并在站的基础上构建区域化的党建志愿服务体系。第一,切实发挥党建服务中心的作用,积极推进党建工作“全岗通”模式。通过建立调研联络、工作会商、登记受理、报告总结、信息工作、台账管理6项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将其打造成为区域化的党建活动、教育培训、形象展示、资源整合和服务群众“五大平台”,更好地服务驻区单位和党员群众。第二,分别在四大网格各建一个党建(群团)服务站,目前已建成老码头园区党建(群团)服务站和滨江党建(群团)服务站。2020年街道在老码头园区建立了第一个党建(群团)服务站,被市总工会评为上海市最具人气、最有影响力、最让职工满意的党建(群团)服务站。2020年刚刚建成不久的滨江党建(群团)服务站主要是为滨江楼宇建设者、沿线楼宇白领以及老码头园区的工作人员提供党务业务受理、滨江便民导览、志愿积分登记、专业政策咨询等8项功能服务。第三,进一步完善一批居民区党建服务点,充分挖掘区域化党建成员单位及社区公益场所的资源优势,抓好居民区的党建联建,有效调动各方资源为居民区服务。
(三)坚持以“双向认领”机制为路径的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求面向社会、改善民生、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在中国当前基层社会自治力量发育不足以及政府层级客观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推进就显得尤为重要,“两新”党建、单位党建、居民区党建等“无行政权力依托党组织”的建设推进,是我党长期以来通过延伸到最基层的组织体系将社会基本单元和个体凝聚吸纳从而再组织的宝贵经验积累,这也是实现中央“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提供服务”要求的基本前提。小东门街道党工委通过区域化党建服务项目“双向认领”工作机制,推动区域单位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和服务需求有效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对接,开展实事项目,做好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工作,促进共建共享、互利共赢。2020年,区域化党建成员单位自报服务项目共82个,其中公益捐助类21个、信息咨询类26个、便民服务类20个、文体活动类15个。通过区域单位、居民区的项目认领,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区域化党建主体之间的全方位互动。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当前小东门街道正处于由典型老城厢为主的居住型社区向老城区、沿江新型社区和商务中心区结合的混合型社区模式的转型期,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建构是摆在街道党工委面前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毫无疑问应当居于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地位。面对社区转型的新形势、新要求,街道党工委在大力打造滨江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基础上,接下来要继续坚持对多元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引导和规范,确保合力作用指向国家治理目标的实现。

(一)党建引领公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基层社会治理的目标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合理利益诉求以及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总体性和个性化需求,作为治理体系的重要主体和原初动因,居民的利益诉求和需求表达的本质也就是其社会参与的过程。单位制瓦解后,面对原子化的个体,寻求能替代单位共同体的、能够连接国家和个人的新的中介组织就成为执政党的重要治理目标,在这种情况下,积极而有效的公众参与是对国家社会动员和整合能力的考验,公众利益的表达和实现更是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

街道党工委接下来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三会一代理”制度,即决策听证会、矛盾协调会、政务评议会和群众事务代理制度。在多元主体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协商民主能够有效解决多元主体沟通、协调的问题,最终达成共识,这也是不同群体从利益表达出发的重要公众参与途径。“三会”制度事实上是构建了一个事前沟通、事中处理、事后评议的完整的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制度程序,群众事务代理制度则是通过党的领导和社会力量两种维度的居民参与途径的建设来取得合法性和良好治理绩效的制度来源。另一方面,要继续以“老城厢、新家园”自治项目和“片管會”自治模式为抓手,充分发挥居民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吸引社区居民、社区党员、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发挥自身智慧和力量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就小东门街道当前的社会转型状况而言,公众参与的关键是由个体利益到公共利益的有序表达。要做到这一点,公民与政府间沟通和作用渠道的构建和完善是较为迫切的需求。具体到基层社会治理层面,社区居民自治力量的培育和公众参与的组织化表达是行之有效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的途径。街道党工委对公众参与的需求、重视和吸纳,会进一步激发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推动社区自治和社会发展。
(二)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在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中,社会组织作为重要的参与主体之一,其作用是以成体系、成制度的方式来整合社区内外的社会资源以及集中不同群体的意愿表达和利益诉求,社会组织的发达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空间的生长高度和国家权力的缓冲厚度。
滨江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对专业类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和扶持力度。根据上海市2020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工作方案》,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提出把立足点放在扶持培育发展社区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文体活动类和专业调处类四类与社区治理密切相关的社区社会组织上。这四类社会组织目前的数量和发展状况远不能满足街道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在社会原生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亟待相关规划和配套的人财物支持,可以由街道党工委直接根据社会治理的需求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孵化和培育。具体措施可以包括:研究制定街道培育扶持社会组织三年行动计划,将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纳入党建服务中心并提供孵化、注册场所,每年一定的社会组织培育经费支持以及相应的考核评估制度等。二是坚持购买专业服务。一方面有一些低风险、易监管、市场化程度高的公共服务可以从街道职能中精简出去,由社会组织来承担;
另一方面,街道在解决大部分居民群众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头部需求”的同时,往往难以兼顾零散化、个性化的“尾部需求”,这时就需要与专业社会组织展开合作。街道根据社会治理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可以大大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和精确性,更大程度惠及居民,增强民众获得感。三是继续打造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身份和专业地位是随着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逐渐得到国家认可的,也是社会和政府两方面共同需求的结果。在上海的“1+6”改革实践中,对专业社工的认可和需求表现为将打造街道自己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街道近年来通过全区统一招聘,逐渐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社工队伍,在居民区、党建服务中心、党建(群团)服务站、事务受理中心等直接面对居民和辖区内工作人员的一线岗位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3-5年内,要进一步探索完善社工职业发展路径、薪酬待遇、培训体系等方面的制度内容,从而实现稳定队伍、提升能力、适应基层社会治理新要求的目标。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作者系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党校教师 责任编辑:周奕韵


推荐访问:基层 工作汇报 引领 社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汇报 社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汇报 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