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抗疫精神议论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抗疫精神议论文5篇
第一篇: 抗疫精神议论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第1~3小题。
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舞蹈等呈现井喷之势,形成了特殊时期的“抗疫文艺”现象。
②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
向抗疫现实靠拢,深入观察和把握党中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和显著成效,了解抗疫一线和身边可歌可泣的抗疫事迹,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故事;
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抗疫文艺”独特的内在美学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在艺术追求中凸显当代中国“抗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因此,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③国本,即一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观察感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黑等创作歪风邪气,书写和记录这场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彰显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国精神,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
④人本,即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波及面广,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艺术触角须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入,才可能发现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隔离在家中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尤其是对逝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值所在。“抗疫文艺”创作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疾苦,通过“抗疫文艺”特有的感染力影响力,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凝聚起全民族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磅礴力量。
⑤事本,即以客观事实为本,真实反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实。这次疫情影响之广前所未有。艺术的深度书写需要广泛采信、明白就里,许多事情尚在过程之中,切不可捕风捉影、罔顾事实、不求甚解。没有现场感,就难有艺术真实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抗疫文艺”创作需要宏大的真理叙事与细微的客观描述完美结合,以一部部具体抗疫作品,反映整个国家和全体中华儿女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风貌。离开或曲解甚至为了所谓艺术虚构而挑战真实底线,这不是“抗疫文艺”的内涵规定性和美学基本要求,是难以做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
⑥文本,即以文艺作品为本。目前“抗疫文艺”出现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缘于创作者在疫情暴发特别是居家隔离之后,急于通过艺术创作尽快进入防控阻击战之中,表达创作者情系疫区、加油鼓劲的强烈愿望和关切之情。这种激情澎湃的创作现象与阶段,一般来看,在灾难到来之初都会经历。在持续和沉淀阶段,却需要理性思考和艺术思维的贯通。一场灾难对人民生命财产、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及其给人们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深重的。灾难题材的特殊性,隐含着书写方式的独特性。需要艺术家对灾难本身的突发性、破坏性、震荡性等展开综合性系统性观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志予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防控阻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现,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民族命运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
⑦“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期待“抗疫文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涌现出更多生动反映抗疫一线感人事迹、书写中华民族不为任何艰难困苦所屈服的恢宏史诗。
(选自李明泉《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精神。
B.作者认为,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需要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C.“抗疫文艺”扎根于现实生活,其创作必须客观描述、真实反映,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否则就是罔顾事实。
D.在灾难刚刚来临的时候,文艺工作者因急于抗击灾难而创作的作品,会存在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主体部分则运用并列结构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发出呼吁。
B.“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抗疫文艺宣传中国精神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C.文章从政策倾向、创作核心、创作原则、创作使命四个角度为提高“抗疫文艺”书写水平指明了发展之路,论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D.第⑤段引用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从反面论证了抗疫文艺创作必须以客观事实为本,否则就会失去艺术感染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抗疫文艺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心百姓利益,在作品中融入生命关怀和人性美善,才能发挥文艺作品特有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B.艺术创作既需要以客观事实为本,书写符合生活的真实,也要遵循文艺创作的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酌奇”“玩华”。
C.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和群众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抗疫文艺创作不应只停留在表象书写上,更应进行深度思考,创作出优质作品。
D.灾难题材与其他题材的艺术创作不同,它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如在抗疫创作中,只有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参考答案]
1.D
2.B
3.D
[详细解析]
1.A.原文第②段为“笔者认为应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
向抗疫现实靠拢,深入观察和把握党中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和显著成效,了解抗疫一线和身边可歌可泣的抗疫事迹,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故事;
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抗疫文艺’独特的内在美学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不是因为文艺工作者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而是要想深化“抗疫文化”书写,作品本身需要具备中国美学精神。B.根据原文第②段可知,不是进行“抗疫文艺”创作,而是深化“抗疫文艺”书写。
C.“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太过绝对,原文第⑤段为“事本,即以客观事实为本,真实反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实”、“离开或曲解甚至为了所谓艺术虚构而挑战真实底线,这不是‘抗疫文艺’的内涵规定性和美学基本要求”。
2.B.“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第③段首,本段强调的是国家政策和社会对文艺创作的影响。
3.D.“只有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表述错误,以偏概全,原文第⑥段为“需要艺术家对灾难本身的突发性、破坏性、震荡性等展开综合性系统性观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志予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防控阻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现,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民族命运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
第二篇: 抗疫精神议论文
科学的精神议论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身边到处有着科学的影子,它随时留在我们身边,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上的一些问题。可见,科学对我们还是挺重要的。有人可能会问:什么是科学?我想科学就是现在还没发现的,需要我们去发现、研究、探讨的吧。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科学带给人们的帮助,人们怎么去发现它,利用它。其实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留心去观察,我想你有可能是未来的“爱因斯坦”。
暑期的每当傍晚,蚊子常常成群结队猖狂地向我们进攻,有的时候甚至会扰得我们整夜睡不好觉。这样的吸血鬼有谁不恨呢?可是说来也奇怪,我们对蚊子却有一种奇妙的感情。但你别误会,这种奇妙的感情绝不是喜爱蚊子,而是一种科学兴趣。据我了解蚊子的生活习性,发现它们的活动和天气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们的饮食也非常重要,如:在饭后不宜一杯茶,许多人有搁下饭碗就喝茶的习惯,其实这并不可取。因为刚吃过饭,胃内装满食物,胃液正在分泌,大量茶水入胃,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同时,还加重了胃的负担,使腹压增加,对心脏也不利。美国佐治亚医学院的专家指出,饭后饮浓茶更为不利。因茶叶中含有咖啡含有物质和鞣质,前者会兴奋神经,可引起失眠;
后者与胃内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会形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等等。
其时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我相信不久的将来科学会成为我们的必需品,每时每刻都会用到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身边到处有着科学的影子,它随时留在我们身边,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上的"一些问题。可见,科学对我们还是挺重要的。有人可能会问:什么是科学?我想科学就是现在还没发现的,需要我们去发现、研究、探讨的吧。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科学带给人们的帮助,人们怎么去发现它,利用它。其实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留心去观察,我想你有可能是未来的“爱因斯坦”。
暑期的每当傍晚,蚊子常常成群结队猖狂地向我们进攻,有的时候甚至会扰得我们整夜睡不好觉。这样的吸血鬼有谁不恨呢?可是说来也奇怪,我们对蚊子却有一种奇妙的感情。但你别误会,这种奇妙的感情绝不是喜爱蚊子,而是一种科学兴趣。据我了解蚊子的生活习性,发现它们的活动和天气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们的饮食也非常重要,如:在饭后不宜一杯茶,许多人有搁下饭碗就喝茶的习惯,其实这并不可取。因为刚吃过饭,胃内装满食物,胃液正在分泌,大量茶水入胃,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同时,还加重了胃的负担,使腹压增加,对心脏也不利。美国佐治亚医学院的专家指出,饭后饮浓茶更为不利。因茶叶中含有咖啡含有物质和鞣质,前者会兴奋神经,可引起失眠;
后者与胃内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会形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等等。
其时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我相信不久的将来科学会成为我们的必需品,每时每刻都会用到它。
第三篇: 抗疫精神议论文
某院抗疫精神
每当经历一些重大事件、重大任务,或面临重要关头、关键时刻,常常会孕育崇高而伟大的精神。
2020年的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传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某院人个个身先士卒,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与病毒展开舍生忘死的较量,用汗水和生命取得了战“疫”的阶段性胜利,孕育并诞生了某院“抗疫精神”。
一是不惧风险、迎难而上的奉献精神。“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当病毒“魔鬼”袭来,某院人迎难而上,他们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逆行的背影成了抗疫前线最美的风景。他们誓死不退,不胜不休,以一种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困难压倒的大无畏精神战斗在抗疫一线。
二是敢为人先、勇挑重担的担当精神。
三是高效团结、顽强不屈的敬业精神。疫情发生后,全院上下同仇敌忾、众志成城,一声号令,迅速集结,第一时间成立了医疗、护理、院感、保障、宣传、督导6个工作组。
四是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务实精神。作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阵地,某院在抗击‘非典’、禽流感、甲流等战役中,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经验。某院首先按照指南,进行了早期规范化治疗,有效阻隔了患者的病情向危重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组方“”、“”、“”,将祖国传统医学加入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治疗中。治疗到位但不越位,充分但不过分,通过“组合拳”,使患者获得了最佳的治疗。
五是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这一群和平年代的战士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以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职业操守,冲锋陷阵、义无反顾。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医院、一个团队更要有一种精神力量。回望历史,总有一种精神,经千年颠沛而魂魄不散,经万种磨难而历久弥坚。“抗疫精神”是三院精神的剪影,它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初心永擎,方可照亮前路;
使命在肩,更需勇毅前行。陌上花已开,海平天近明。某院人将用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担当之心,为全市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坚固屏障!
第四篇: 抗疫精神议论文
抗疫中国精神
危急时刻,考验一个国家的意志;
灾难面前,显现一个民族的精神。
“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习主席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深刻阐明伟大抗疫精神,并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当生命遭遇寒冬,当民族陷入危难,总有这样一种精神,在大难中生根,在苦难中磨砺,在艰难中成长,激励我们不断奋起、勇毅前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医者仁心,人民子弟兵忠于党、忠于人民,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坚守岗位、日夜值守,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广大志愿者等真诚奉献、不辞辛劳,武汉人民坚韧不拔、高风亮节,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中,中国人民不仅赢得了重大胜利,更以亿万人团结一心的奋斗,铸就强大的精神防线,铸就民族精神的时代丰碑。
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生命至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举国同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
舍生忘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
尊重科学,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
命运与共,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抗疫精神的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得益彰,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既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驾驭复杂局面、战胜困难挑战的宝贵精神财富。
历史前行的每一步,都需要精神的滋养;
风雨无阻的每一程,都饱含精神的磨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我们依靠民族精神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应变局,越过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书写一次又一次伟大胜利。当前,经历了抗疫斗争的洗礼,我们前行道路上依然充满各种风险挑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船到中流、人到半山”的艰险。当此之时,我们更加需要筑牢精神家园,挺起精神脊梁,擦亮精神刀锋。
一个民族的复兴,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
一支军队的强大,离不开精神力量的熔铸。制衡强敌、赢得胜利,既是装备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在我军9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上甘岭精神、老西藏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承载着我军的性质、宗旨和本色,蕴含着人民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列宁曾说:“为了克敌制胜,无论如何要保持精神上的优势。”今天,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全面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同样“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
斗争越是艰险,精神就越显伟大。强军兴军的征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一马平川,强军目标也不可能在轻轻松松、敲锣打鼓中实现,前进道路上依然有看得见的雄关漫道和看不见的“雪山草地”。全军官兵要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扎根于心灵、见诸于行动,激扬抗疫斗争中的那种精气神,奋起打赢之志,担当强军之责,砥砺胜战之能,不断开拓强军事业的新局面,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第五篇: 抗疫精神议论文
共话难忘抗疫历程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作者:
来源:《北京支部生活》2021年第04期
活动单位: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处党支部、北京地坛医院党委 活动名称:“共话难忘抗疫历程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活动主旨:重温抗疫历程,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活动内容:2021年3月5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处党支部与北京地坛医院党委开展“共话难忘抗疫历程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联合主题党日活动。北京地坛医院党委书记陈航介绍,在承担本市和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病例筛查和诊治任务中,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一线慰问指导,医院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進典型人物及感人事迹。发改委能源处党支部书记张望才介绍了能源处党支部组织为北京调配口罩上亿只,为连锁商超配备测温设备701台,为重点场所人员配发佩戴式测温设备近11万台等情况。党员们纷纷表示,要向抗疫先进典型人物学习,继承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以优异工作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责任编辑:徐玲玲)
推荐访问:议论文 精神 抗疫精神议论文 抗疫精神议论文 抗疫精神议论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