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共产党关于党百年奋斗感悟【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中国共产党关于党的百年奋斗感悟4篇
第一篇: 中国共产党关于党的百年奋斗感悟
专题 中国共产党奋斗的风雨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建党和大革命时期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1926年至1927年,中共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3)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主的叶挺独立团屡立战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五四精神
开始时间:1919年5月4日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口号:“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结果:北洋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精神: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
追求进步、民主和科学的伟大精神;
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等。
继承: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积极投身爱国运动;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追求科学和民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时间:1921年7月23日 地点:上海。
主要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等13人,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意义: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及其原因。
创建: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建议下,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军校设在广州附近的黄埔岛上,又被称为黄埔军校。
机构: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设立党代表,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廖仲恺任党代表,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方针:黄埔军校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这是它同一切旧式军校根本不同的地方。军校学习苏联红军建军经验,
作用: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北伐战争时间和主力: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10万人正式出师北伐。
先头部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结果:直捣南京、上海。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胜利原因:①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②正确的战略方针;
③人民群众的支持;
④北伐军的英勇奋战等。
2.土地革命时期
(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放弃进攻城市,转而向敌人力量薄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革命第一支坚强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创建:①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毛泽东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②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辗转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经过:①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②1935年1月,红军占领遵义。中央在这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共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③遵义会议以后,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④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⑤1936年10月,红军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精神: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的精神;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为正义事业献身的精神;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顾全大局,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等。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3.抗日战争时期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3)1937年9月,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中国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4)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进行百团大战。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5)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启示:国共合作则民族振兴;
国共分裂则民族衰败;
我们要谋求两党合作,促进国家统一。
4.解放战争时期
(1)重庆谈判: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
中共努力争取和平;
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1947年3月,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通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
(5)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作战,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
列表识记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目标与作用
目 标
作 用
挺进大别山
夺取中原地区,转入战略反攻
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三大战役
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
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渡江战役
消灭一切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
解放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
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1)1949年9月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
(2)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取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5)1950年-1952年底,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时间: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54门礼炮齐响28响:54门象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个春秋)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2)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目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西藏和平解放意义:祖国统一大业大陆基本完成;
西藏和平解放,使西藏人民免受战争之苦,有利于人民生活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3)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英雄人物: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他用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邱少云(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直至壮烈牺牲)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4)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结果: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作用(意义):
①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两千多年指从战国时期开始)。
2.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1953年-1956年,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改变我国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953年-1956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一五计划:时间:1953---1957年,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川藏、青藏、新藏]、三铁路[集二、宝成、鹰厦])。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1)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1958年,由于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党中央错误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经济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3)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
(4)1966-1976年,由于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到巨大损失。
(4)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指导思想: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评价总路线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失误的表现
1958年大跃进:
标志:盲目求快,片面追求高速度;
掀起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大办公共食堂
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的严重失误。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的结果(1)违背客观经济规律(2)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左倾错误泛滥(3)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4)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的原因: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急于求成。
经验教训: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
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5)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铁人”王进喜 奋不顾身投身中国石油事业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 带领兰考人民与自然灾害进行了顽强斗争。
好战士雷锋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了解“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被迫害至死,这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影响: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被严重摧残。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社会思想与社会风气遭到严重破坏。
教训: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必须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阶级矛盾作科学的分析;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必须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从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2)对内改革:从1978年开始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从1985年开始,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3)对外开放: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4)中共“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中共“十三大”,正确分析国情,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级的基本路线。
(6)1992邓小平发表南方视察讲话,强调党的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7)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党的指导地位,还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1978年12月,北京。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从此我国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 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意义:①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②空前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③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崛起,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对外开放:以深圳等经济特区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创办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①可以增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与合作,②引进人才、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③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④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改革开放格局: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省 (1988年,最大的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集中于福建、广东、海南三省)
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上海浦东新区。
14个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福州、广州、杭州、宁波、 温州、湛江、北海)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补充:1、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邓小平,建设道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2、新中国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
(1)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发展开辟了道路。
(2)1955年的农业合作化,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1978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了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补充:(5)其它涉及农村、农业或土地问题的知识点。
战国商鞅变法,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七上)。
明末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近代西方科学知识)。
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自足”。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课本九上),日本明治维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弊端(课本九下P10弊端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6)农村政策、制度的调整应遵循原则(启示):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④调动农民积极性。
专题感悟:
1、中国共产党担负了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使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新中国。
2、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调整自己的指导思想,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正确的党。我们要好好学习,拥护党的领导,立志做一名共产党员。
第二篇: 中国共产党关于党的百年奋斗感悟
一、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大会议及重大事件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1926年至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共同进行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3)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战功显赫,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4)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5)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放弃进攻城市,转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6)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革命第一支坚强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7)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长征途中在1935年1月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2、抗日战争时期
(1)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在中共努力争取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3)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进行百团大战。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4)1945年4月,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光明前途,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国军民的伟大抗日精神:中国军队以民族和国家利益为重,坚决捍卫国家主权,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国共合作的重要启示:国共合作则民族振兴,国共分裂则民族衰败;
积极谋求两党合作,共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3、解放战争时期
(1)1945年8月重庆谈判: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中共努力争取和平建国;
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获得了政治上的主动。(2)1947年3月,彭德怀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3)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主力决战,通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5)1949年4月21日,为解放全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感想: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权,必须顺应历史潮流,顺应民心,否则就会衰亡(或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1)1949年9月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
(2)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做了主人,中国进入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3)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基本获得解放。
(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取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5)1950年-1952年底,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的基本任务,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
2、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1953年-1957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1956年,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1)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2)1958年,由于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党中央错误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浮夸风”和“共产风”盛行,严重破坏了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了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大跃进:片面追求建设的高速度, 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大办公共食堂,平均主义。
失误原因: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国情认识不足,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急躁冒进。经验教训: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
要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3)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铁人”王进喜、“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2)对内改革: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改变了农村单一的产业结构,推动了城镇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从1985年开始,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1935年遵义会议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
(1)都形成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集体: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2)都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3)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共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4)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遵义会议为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国共两次合作与分裂的过程:(1)国共两次合作完成和基本完成了什么任务?反帝反封建(2)两次合作后分别建立了什么战线: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若要进行第三次合作,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两岸关系问题(或祖国统一问题)
(4)国共两次合作与分裂过程有何启示:①国共合作则民族振兴,国共分裂则民族衰败;
②积极谋求两党合作,共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③要从本民族利益出发,维护和平,实现祖国统一,实行“一国两制”等。
二、中国共产党的探索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1)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之后,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井冈山和毛泽东会师,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各地的共产党人也领导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4)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这就从实践上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问题。2、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1)中共“八大”正确指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2)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又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使探索误入歧途。(3)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转折,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和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终于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
3、中共在领导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过程中的挫折及纠正
(1)1927年大革命失败。中共认识到必须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掌握革命的武装,开始发动武装起义。(2)1927年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3)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中共开始走向成熟。(王明“左”倾错误)(4)1958年党中央发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损害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961年春党中央全面调整国民经济。(5)十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完成了对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4、新中国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
(1)1950—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2)1955年的农业合作化(即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土地等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3)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其平均主义和“共产风”严重脱离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1978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种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启示:党和政府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党中央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村政策;
要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专题感悟
1、中国共产党担负了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使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调整自己的指导思想,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正确的党。我们要好好学习,拥护党的领导,立志做一名共产党员等。
巩固训练·中国共产党的风雨历程
1、“七一”前夕,某班计划以“风雨九十年”为主题,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史知识竞赛活动。下列是竞赛筹备小组为此编制的部分试题,请运用所学知识,提供准确答案。
【决策篇】(1)分别说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年——现在)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名称。
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2)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用一句许简述该会的主要意义。
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行动篇】
(3)毛泽东等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最终走出了怎样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
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邓小平等共产党人实行改革开放,从而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党和政府首先从农村开始改革,推行的主要政策是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最终形成了怎样的经济格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
【成就篇】
(5)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第二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指出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开国大典,三大改造的完成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请列举进入21世纪以来反映我国外交成就的大事。(两例即可)
承办APEC会议;
加入WTO;
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等。
(7)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每个中国人的历史责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如何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请说说你的想法。
要勤于学习,为建设祖国打好基础;
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发扬爱国精神;
要甘于奉献,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要善于创造,促进社会进步等
2、201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0周年。90载艰苦卓绝,90载荣耀辉煌。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
【革命篇】
图一:上海 图二:遵义
(1) 图一和图二是中国共产党两次重要会议的遗址,他们分别指的是什么会议?又有什么重要意义?
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
遵义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建设篇】
材料一: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2)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建设一个新世界”,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进行土地改革;
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改革篇】
材料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转折和新的革命起点。它意味着中华民族在经历种种探索与曲折之后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转折和革命起点,最主要依据是什么?材料中所说“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又被称作什么?
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启示篇】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90年光辉的历程。90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的成就。
(4)回顾历史,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等。
第三篇: 中国共产党关于党的百年奋斗感悟
专题 中国共产党奋斗的风雨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建党和大革命时期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1926年至1927年,中共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3)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主的叶挺独立团屡立战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五四精神
开始时间:1919年5月4日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口号:“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结果:北洋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精神: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
追求进步、民主和科学的伟大精神;
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等。
继承: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积极投身爱国运动;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追求科学和民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时间:1921年7月23日 地点:上海。
主要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等13人,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意义: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及其原因。
创建: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建议下,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军校设在广州附近的黄埔岛上,又被称为黄埔军校。
机构: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设立党代表,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廖仲恺任党代表,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方针:黄埔军校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这是它同一切旧式军校根本不同的地方。军校学习苏联红军建军经验,
作用: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北伐战争时间和主力: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10万人正式出师北伐。
先头部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结果:直捣南京、上海。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胜利原因:①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②正确的战略方针;
③人民群众的支持;
④北伐军的英勇奋战等。
2.土地革命时期
(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放弃进攻城市,转而向敌人力量薄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革命第一支坚强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创建:①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毛泽东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②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辗转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经过:①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②1935年1月,红军占领遵义。中央在这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共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③遵义会议以后,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④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⑤1936年10月,红军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精神: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的精神;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为正义事业献身的精神;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顾全大局,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等。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3.抗日战争时期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3)1937年9月,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中国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4)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进行百团大战。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5)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启示:国共合作则民族振兴;
国共分裂则民族衰败;
我们要谋求两党合作,促进国家统一。
4.解放战争时期
(1)重庆谈判: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
中共努力争取和平;
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1947年3月,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通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
(5)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作战,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
列表识记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目标与作用
目 标
作 用
挺进大别山
夺取中原地区,转入战略反攻
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三大战役
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
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渡江战役
消灭一切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
解放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
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1)1949年9月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
(2)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取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5)1950年-1952年底,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时间: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54门礼炮齐响28响:54门象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个春秋)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2)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目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西藏和平解放意义:祖国统一大业大陆基本完成;
西藏和平解放,使西藏人民免受战争之苦,有利于人民生活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3)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英雄人物: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他用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邱少云(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直至壮烈牺牲)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4)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结果: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作用(意义):
①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两千多年指从战国时期开始)。
2.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1953年-1956年,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改变我国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953年-1956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一五计划:时间:1953---1957年,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川藏、青藏、新藏]、三铁路[集二、宝成、鹰厦])。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1)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1958年,由于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党中央错误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经济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3)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
(4)1966-1976年,由于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到巨大损失。
(4)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指导思想: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评价总路线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失误的表现
1958年大跃进:
标志:盲目求快,片面追求高速度;
掀起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大办公共食堂
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的严重失误。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的结果(1)违背客观经济规律(2)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左倾错误泛滥(3)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4)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的原因: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急于求成。
经验教训: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
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5)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铁人”王进喜 奋不顾身投身中国石油事业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 带领兰考人民与自然灾害进行了顽强斗争。
好战士雷锋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了解“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被迫害至死,这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影响: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被严重摧残。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社会思想与社会风气遭到严重破坏。
教训: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必须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阶级矛盾作科学的分析;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必须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从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2)对内改革:从1978年开始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从1985年开始,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3)对外开放: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4)中共“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中共“十三大”,正确分析国情,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级的基本路线。
(6)1992邓小平发表南方视察讲话,强调党的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7)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党的指导地位,还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1978年12月,北京。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从此我国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 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意义:①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②空前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③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崛起,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对外开放:以深圳等经济特区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创办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①可以增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与合作,②引进人才、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③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④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改革开放格局: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省 (1988年,最大的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集中于福建、广东、海南三省)
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上海浦东新区。
14个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福州、广州、杭州、宁波、 温州、湛江、北海)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补充:1、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邓小平,建设道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2、新中国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
(1)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发展开辟了道路。
(2)1955年的农业合作化,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1978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了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补充:(5)其它涉及农村、农业或土地问题的知识点。
战国商鞅变法,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七上)。
明末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近代西方科学知识)。
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自足”。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课本九上),日本明治维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弊端(课本九下P10弊端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6)农村政策、制度的调整应遵循原则(启示):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④调动农民积极性。
专题感悟:
1、中国共产党担负了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使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新中国。
2、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调整自己的指导思想,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正确的党。我们要好好学习,拥护党的领导,立志做一名共产党员。
第四篇: 中国共产党关于党的百年奋斗感悟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百年;
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下面初心为您推荐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一、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救国大业 中国的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从那时起,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改变中华民族悲惨屈辱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封建统治阶级发起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先后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但都最终归于失败。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国共产党是在近代中国社会矛盾的剧烈冲突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应运而生的。
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几天后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结束。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建立。在这之前各地建立的党组织,都是党的早期组织。关于一大的召开,党史大家胡乔木同志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一大开过了,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连报纸上也没有一点报道。但是,中国的伟大事变在实质上却开始了。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党的创建的历史时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与以往中国其他政党和政治组织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确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艰难的历程。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过程中,党带领人民流血牺牲,历经千难万险。可以说,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它是红色的,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曾指出“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杨靖宇同志在同日寇作战最后弹尽粮绝剩下一人时,面对他人的劝降,掷地有声地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牺牲的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平均每天牺牲370多人。他们真正用行动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与壮志。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
二、改天换地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兴国大业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是异常艰难和复杂的。由于长期战争,国内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国民党残余伺机破坏,匪患严重。有些地方还未得到解放,很多基层还未建立政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政治上孤立我们、在经济上封锁我们、在军事上威胁我们。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随后美国入侵朝鲜,同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遭到严重安全威胁。“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经过充分讨论和全面衡量,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新中国站稳了脚跟。正像后来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取得了一个资格人们不敢轻视我们”。
同样,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中国共产党从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始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1954年6月,毛泽东同志曾这样提出过问题“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很快有了中国历史上的无数个第一生产出第一架飞机、第一辆汽车、第一台拖拉机,自行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先后爆炸成功,自行研制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自行设计建造第一座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等。经过20多年的奋斗,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邓小平同志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在这一时期,我国还初步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穿衣问题,这在当时也被公认为是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全党保持了良好精神状态,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社会风气,进而转化为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力量。大庆工人王进喜同志喊出“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铁人精神给全国人民带来了难忘的印象、记忆和感动,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河南林县人民用简陋的工具,劈开太行山的重峦叠嶂,引漳河水入林县,建成“人造天河”红旗渠的事迹,就是这时全国人民奋发图强的一个缩影。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伟大创造,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意愿,符合中国的实际,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场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三、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富国大业 如何结合国情,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既然是探索,就会有失误。我们党在取得探索成果的同时,从1958年以后也开始出现失误甚至是严重失误,发生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挫折以及影响全局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内乱。面对“左”的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我们党进行了深刻反思。
1978年9月16日至18日,邓小平同志在东北考察时讲“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二十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同年12月13日,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这就是那篇著名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他强调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个讲话实际上成为此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成为新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创立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中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形势,在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坚定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20xx年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形成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成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从1978年至20xx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20xx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时,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成为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继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的“世界工厂”,并于20xx年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