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征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征文3篇
第1篇: 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征文
党课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2019年4月15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的第四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也许大家觉得这部法律很陌生,国家安全,这话题也有点大,与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离得太远。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近年来,在日常生活中,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层出不穷,比如无意中为国外间谍当向导而泄密、军迷在社交网站晒资料泄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朋友圈发涉密信息等。所以国家安全,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开始讲党课之前,我先跟大家简单学习几个常识问题:
问题一: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怎么来的?
答: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该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国家安全法第14条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问题二:什么是国家安全?
答:根据《国家安全法》第2条规定,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问题三:国家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答:为了体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从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11个领域 对国家安全任务进行了明确。
问题四:什么是12339?
答:2015年11月,全国国家安全机关向社会发出通告,12339,是国家安全机关受理公民和组织举报电话。这条热线是由国家安全部设立的,以方便公民和组织向国家安全机关举报间谍行为或线索。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系统思想,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写入党章。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基本观点,科学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如何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安全基本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一、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重要基石
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各方面风险可能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更加繁重艰巨。必须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创新国家安全理念,统揽国家安全全局,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适应了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新要求。当前,我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迎来了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但风险挑战也十分严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时刻准备应对各种风险考验,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既对国家安全工作提出了新挑战,也为做好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新机遇。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维护我国发展的历史机遇期,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或打断。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回应了人民对国家安全的新期待。在新时代,人民希望国家更加强大,更有力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希望党和政府更加主动作为,更有效地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着力解决空气、水、土壤污染以及农产品、食品药品安全等突出问题。党的十九大作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论断,明确将安全作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这是对历史、现实、未来的深刻洞察。有了安全感,获得感才有保障,幸福感才会持久。国家安全工作,归根结底是保障人民利益,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保障。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顺应了世界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妄自尊大或独善其身,只能四处碰壁。“单丝不线,孤掌难鸣。”只有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同心协力应对各种问题,才能实现共享正义尊严、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安全保障。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这一重大论断,准确把握新时代国家安全形势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深刻揭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原则要求和丰富内涵。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这是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也是推进国家安全工作的必然要求。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建立在发展基础上的安全才更可靠、更可持续。要从国情出发,坚持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坚持在改革发展中促进国家安全,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安全问题的产生。安全是发展的保障。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安全战略,决定了这个国家生存、发展与兴盛之路。实施发展和安全并重的国家安全战略,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做到坚持发展不停步、维护安全不懈怠。
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宗旨,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国家利益至上是国家安全的准则。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各项权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为人民创造良好生存发展条件和安定生产生活环境。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把制度安全、政权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为国家安全提供根本政治保证。以国家利益至上为准则,就是要把国家利益作为制定国家安全战略的出发点,牢固树立捍卫国家利益的机遇意识,强化捍卫国家利益的底线思维,创新捍卫国家利益的方式方法,更坚决更有效地维护好捍卫好国家利益尤其是核心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党的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
坚持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这是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基本定位。塑造是更高层次更具前瞻性的维护。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也处于从发展中大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新时代国家安全,既要解决好大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安全共性问题,更要处理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阶段面临的特殊安全问题。要立足国际秩序大变局来把握规律,立足防范风险大前提来谋划思路,立足我国发展历史机遇期大背景来统筹工作,做到国家利益延伸到哪里、安全保障就跟进到哪里,为国家发展创造良好外部安全环境。
坚持科学统筹的根本方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始终把国家安全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来把握,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国家安全合力。要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
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统筹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三、维护重点领域国家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些重大风险挑战。要聚焦重点,抓纲带目,着力防范各类风险挑战内外联动、累积叠加,不断提高国家安全能力。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事业全面发展进步,维护重点领域国家安全是主阵地、主战场。要把确保政治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从维护政治安全高度谋划和推进各重点领域国家安全工作;
以防控风险为主线,既要防控本领域主要安全风险,又要防范不同领域安全风险叠加共振;
落实国家安全政策,织密国家安全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抓好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外部安全等重点领域的国家安全工作。
维护政治安全。政治安全攸关党和国家安危,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确保党执政安全,是维护政治安全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领域是争夺“制脑权”的没有硝烟的战场。各种敌对势力从来没有停止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从来没有停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进行颠覆破坏活动。要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坚定“四个自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敌对势力在我国策划“颜色革命”的战略图谋是长期的。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不能放松警惕,坚决防范和抵御“颜色革命”,坚决遏制西方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破坏活动。维护政治安全,要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维护国土安全。国土安全是立国之基。国土的安全状态与国家能否繁荣息息相关。国土不受外来侵略和威胁,资源不因战争或预防战争过分消耗,国家才能稳定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当前,我国国土安全面临复杂严峻挑战,维护国土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要提升维护国土安全能力,加强边防、海防、空防建设,周密组织边境管控和海上维权行动,坚决捍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有效遏制侵害我国国土安全的各种图谋和行为,筑牢国土安全的铜墙铁壁。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深入打击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三股势力”,坚决防范“藏独”、“疆独”,坚决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全力维护香港、澳门繁荣稳定。
维护经济安全。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维护国家安全,根本上是为了发展经济,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国家制定和实施安全战略,国家的政治、军事乃至环境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没有经济安全,文化、教育、社会等领域安全也就无从谈起。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场攻坚战,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切实解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增强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维护社会安全。社会安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最密切,是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晴雨表,是社会安定的风向标。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过上美好生活有更高的期待,对社会安全有更高的标准。人民群众不仅关注人身安全,而且关注吃得放不放心、住得安不安心、出行是否平安;
不仅关注打击犯罪、维护稳定成效如何,而且关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的水平高不高;
不仅关注自身合法权益能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而且关注执法司法是否严格公正,社会公平正义能否像阳光一样照耀到每个人。要大力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整体水平,注意从源头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坚决打击恐怖主义,凡“恐”必打、露头就打,出重手、下重拳,给暴力恐怖势力以毁灭性打击,坚决把暴力恐怖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下去,坚决挤压暴力恐怖活动空间,使暴力恐怖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加强公共安全工作,妥善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加强交通运输、消防、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维护网络安全。当今世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日新月异,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深刻影响。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相伴而生,世界范围内侵害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网络犯罪等时有发生,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等成为全球公害。网络安全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最复杂、最现实、最严峻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互联网的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不能人家用飞机大炮,我们还用大刀长矛,要以技术对技术,以技术管技术,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要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加强网络安全信息统筹机制、手段、平台建设,加强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能力建设,制定网络安全标准,不断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加强网络安全预警监测,确保大数据安全,实现全天候全方位感知和有效防护。贯彻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净化网络环境,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切实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维护外部安全。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国际秩序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要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切实维护我国海外利益安全,保护海外中国公民、组织和机构的安全和正当权益,不断提高保障能力和水平,努力形成强有力的海外利益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安全领域国际合作,坚决支持国际反恐怖斗争,坚定支持和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引导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国际安全,为全球安全治理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2篇: 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征文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国安才能国治,治国必先治安。保证国家安全,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新时代新形势不仅呼唤新的改革观、发展观,还需要新的安全观。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在2014年4月15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适时提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总体安全观将会为破浪前行的中国航船,构筑更为坚固的安全屏障。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代性特征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对以往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外延的丰富与深化,所涉及的时空领域比历史任何时期都宽广,而提出此观念的背景因素比历史任何时期都要复杂。纵观最近的国际国内环境,“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既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又顺应了民意诉求,对于统筹中国发展,应对国内外安全挑战十分重要。
从国际看,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快速演进,新一轮技术革命声势浩大,全球经济在深度调整的同时,也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投资保护主义浪潮。美国调整“重返亚太”,触发亚太国家关系的再调整;
美欧日力推四大经贸新协议试图摆脱WTO另搞一套,目的是抑制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和发展,打造更加有利于延续西方主导地位的世界经贸格局。
虽然和平、发展与合作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尚未根本改变,局部的战乱、紧张、动荡此起彼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全球安全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政治局势的基本态势。
中国的周边热点持续发酵,不稳定因素增加。“朝核危机”使朝鲜半岛局势剑拔弩张,半岛形势牵动各方神经;
中国在钓鱼岛受到日本的挑衅,并引发钓鱼岛危机,美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有利于日本甚至“介入”的立场,以“防卫”钓鱼岛及遏制中国;
在南海,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国在南海领土上的纷争日趋激烈,美日印相继插手南海问题图谋使争端国际化、复杂化。中国周边安全局势比较严峻。
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积累了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官员腐败、法治欠彰、分配不公等问题,直接影响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当前,这些问题和矛盾进入敏感期、突发期、多发期,在很多地方都引发了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再加上国内台独、藏独、疆独分子以及邪教势力趁机煽动闹事,尤其是新疆恐怖主义分子不断制造暴力恐怖事件,维护政治安全的压力相当大。
目前,中国经济已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这使得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更趋复杂,挑战来自“增长减速”和“结构调整”,来自内部和外部等多个方面,经济运行中不确定性、不平衡性和脆弱性凸显。经济转型和发展中的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会对国家安全产生复杂影响。
各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发酵,使中国国内外面临的安全问题相较以往更具综合性、复杂性及敏感性。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必须以全新的理念认识国家安全,以全局的视角定位国家安全,以整体的思路规划国家安全。于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应运而生。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整体性思维
国家安全是国家的基本利益,是一个国家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也就是国家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也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当代国家安全包括10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国民安全、领土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一般来说,小国、弱国总是把确保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作为首要的基本的目标,而大国、强国则往往追求更大、更多的安全利益。冷战结束以来,随着诸如环保问题、恐怖主义、金融安全、网络安全等一些新的安全问题的出现,传统的国家安全理论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挑战,有关学者和理论家们在对国家安全理论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安全观,其中最早出现的有“综合安全观”、“共同安全观”、“合作安全观”三种,后来人们又开始用“非传统安全观”来概括这些不同的安全观。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些都是从某些方面认识国家安全或国际安全而形成的不同安全观,而不是全方位的安全观。例如,在日本兴起的“综合安全观”,主要是强调利用军事手段和政治手段之外的经济力量、技术创新来保障它的安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战后和平宪法限制了日本的国际政治地位和军事力量发展。因此,这种综合安全观便有了明显的局限性。
与此不同,“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充分认识到这些不同安全理念的局限性的情况下,能够克服其缺陷而汲取其优点的新型非传统安全观,是把现实中存在的国家安全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的整体安全观。它把分散的国家安全认识凝聚为一个整体的国家安全新观念。
习近平首次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对过去提出的“综合安全观”的升级,在集纳国民、政治、经济、军事等安全问题的同时还特别突出国际安全问题,统筹了国内外两个安全大局,协调了中央、地方、外交、军事乃至宣传方面的力量。
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
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
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它是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在总体安全体系中,每一个领域的具体的安全,虽然各有侧重点,但都与其他领域的安全密切相联,凝聚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时候都不能孤立地片面地理解国家安全的问题。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中国特色
总体国家安全观首提五要素,即以国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
把国民安全放在第一位,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一大亮点,它体现了国民安全在整体国家安全体系中的核心性、目的性和主体性。结合起来看,这在事实上确定了一种以国民安全为宗旨、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民本国家安全观”。由于只有国民安全才是一切国家安全活动的根本宗旨和根本目的,那么无论是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还是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以及国际安全,相对于国民安全来说,都不具有宗旨性和目的性地位,都不过是实现国民安全这一根本宗旨和根本目的的不同措施和不同手段。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
政治安全是根本。政治安全一般是指国家政治体系及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安全,包括国家政治体系在政治发展进程中协调运转,政治结构和政治秩序相对稳定,能适应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变化,并确保政治运行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黄金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是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突出特征。这一特征使得我国国家政治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具体来看,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和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也在不断增多,国家处于社会矛盾和冲突的高发期,国家政治安全问题面临严峻挑战。如果不能保持政治秩序的正常运行和政治稳定,一切安全问题都是空谈,相反,也只有在政治安全良好的状态下,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才有可能得到有效解决。我国把政治安全确定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反映了中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内向性。
经济安全是基础。冷战结束以来,国家安全的内容更为丰富,重点也发生明显变化。当今时代的国家安全已不局限于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信息、生态、能源等多方面的安全。而经济安全不仅是整个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它的基础与核心,没有经济安全,便没有政治、科技、军事、社会等的安全。我国经济安全目前总的形势是好的,但潜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如我国对西方发达市场体系形成不对称依赖,不断加深了我国自然资源、市场、技术的对外依赖程度,庞大国际热钱无序流动威胁我国经济安全;
国际贸易摩擦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造成严重影响,跨国并购和金融风险等不断挑战我国的经济安全。我国经济安全问题的增加并不表示我国经济、军事力量的削弱,相反正是因为我国经济的逐步强大,才产生了许多经济安全问题。国家经济安全问题要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中逐步解决。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多边共赢
当前国际形势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中国国际地位上升,并且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都将是一个处于上升轨迹中的国家。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在中国与发达国家、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摩擦和争议不断出现,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冲击是出现摩擦的原因之一。这一冲击既有物质层面,也有心理层面。从物质层面说,中国崛起首先意味着东亚地区国家的实力发生重大变化,与实力对比变化相伴而来的是国家间相对地位的变化,比如中日关系,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快速上升,日本作为东亚地区主导国的地位正逐渐被中国取代。另外,面对中国的崛起,某些大国作为国际秩序的既得利益者,对中国的防范意识加强,并通过挑起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摩擦和矛盾加大中国的安全风险。中日钓鱼岛之争,中菲、中越南海争端等都可以看到大国的影子。这就导致我们在国际关系层面上遇到的很多挑战,一方面中国国力越来越强,包括军事力量越来越强大了,但是老百姓感觉到的却是中国似乎面临安全困境,尽管我们一再表明自己和平发展,和平崛起,但是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利益相关者,种种论调不绝于耳。更重要的是这导致一些周边国家试图推动区域内大国或引进区域外大国来平衡力量或制衡中国。如果不调整外交政策,我国就容易被孤立,因此需要给一些国家安全保证,以消除周边国家对中国发展的恐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既重视中国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习总书记提出“要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习近平总书记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很强的国际包容性,强调命运共同、和谐共处。命运共同体,既是经济合作不断加深的关系,也是成员国在安全问题上互相谅解、相互提供支持,在发展与合作的过程中提升所有国家的安全水平的关系。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共同安全的本质就是国家安全必须以国际安全为依托;
建立和谐世界是实现各国共同安全的必要保障。
从功能上看,总体国家安全观谋求互利共赢的共同安全。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政治作用,它有助于把相关国家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它们在面临经济危机、外部安全压力、全球或地区层面的共同威胁与挑战等问题时,能够提供更可靠和更有效的相互支持。在困难的时候,能够互相扶持和帮助,在平时也能在国际层面相互提供物质和道义的支持,更好地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每一个成员的积极作用。通过命运共同体建设,可以把我们长期执行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睦邻外交政策推向更高水平。
从目标上看,命运共同体与本地区长期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本身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同时,命运共同体建设也高度契合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积极推动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本身说明了中国试图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说明了中国对地区与国际事务所采取的建设性态度。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要取得成效,意味着中国与周边国家要同时走和平发展道路,在这样一条发展道路上相互支持、共同推进。
从途径和手段上看,中国国家总体安全观强调以合作促安全,首先通过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水平,建设比较深入和完善的经济共同体,在此基础上,逐渐建设安全共同体,然后才是包含政治、经济、安全、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内涵的成熟的周边命运共同体。经济共同体的建设不会自动导致安全共同体的形成,安全共同体的发展也不会自动导致十分紧密的命运共同体的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要经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多次质的提升过程,这需要相关各国政府共同努力推进。
第3篇: 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征文
主备人:
刘新平 审核人:
审批人:
学 科: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 班 级:
班 上课时间:2017年 月 日
推荐访问:国家安全 征文 总体 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征文 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