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中国银行协会潘光伟专职副会长公开讲话汇编23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中国银行协会潘光伟专职副会长公开讲话汇编23篇
领导讲话
目录
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携手打造国际一流湾区4
把握机遇携手前行共同推进中欧金融合作共赢11
不忘初心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再创佳绩16
不忘初心回归本源地方金融要有新作为28
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构建银行业良好社会声誉33
潘光伟:发展交易银行正当其时未来应深耕细作38
加强行业利率自律管理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46
坚守本源推动中国银行业行稳致远54
践行新使命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59
紧跟时代注重质效助力中国银行业声誉风险管理更上层楼66
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73
跨界融合拥抱变革插上金融科技“翅膀”银行业再续“腾飞”之势81
新时代新篇章银行业社会责任工作取得新进展86
新时代新青年助力中国银行业高质量发展96
用好平台讲好故事打造银行业“软实力”100
多措并举银行业支持普惠金融成效显著108
保持正确航向银行业必能行稳致远116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在票据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上的讲话122
抓住机遇沉着应对推进中国保理业务稳健发展125
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131
发挥保理业务优势助力实体经济发展138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在中国银行业协会2016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143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在《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6)》发布会上的讲话168
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携手打造国际一流湾区
——在“外资银行湾区行”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
尊敬的艾市长、肖巡视员、方主任、张行长、陈局长,林行长以及各位外资、台资银行同仁:
大家早上好!非常荣幸能在初夏的季节与各位同仁相聚鹏城,开启“外资银行湾区行”考察活动。在此,我谨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对中国银保监会国际部、外资银行部的大力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对深圳市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深圳支行、银监局、银行业协会以及东亚银行为此次考察工作所付出的努力和所做的精心准备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参加此次考察团的外资银行、台资银行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
40年前,深圳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创新精神扛起改革开放的先锋大旗。而今,在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对外开放迎来新阶段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带领在华外资银行以及大陆台资银行的高管相聚深圳,在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共话扩大开放与支持大湾区建设,可谓顺“天时”、应“地利”、享“人和”,对外资银行发展和大湾区建设意义深远。
首先,金融业扩大开放举措密集出台,外资银行发展迎来重大机遇期。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日益深化,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势在必行。习近平主席今年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中明确指出,对外开放举措“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在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方面,2017年底宣布的重大措施要确保落地,同时要加大开放力度,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
自去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做出积极稳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助推金融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部署以来,国家层面推动金融业扩大开放的措施密集出台。8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从五个方面提出促进外资增长的22条政策措施,并要求明确对外开放时间表、路线图。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随后宣布,将外国投资者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比例限制放宽至51%;
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单一持股不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持股比例限制。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博鳌论坛上提出了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主要包括:一是允许外资银行在境内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
二是大幅度扩大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
三是对商业银行新发起设立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不再设上限等。
今年4月,中国银保监会也发布政策,加快推进银行业和保险业对外开放,其中针对银行业的开放举措主要包括:一是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
二是放宽外资机构设立条件,允许外国银行在中国境内同时设有子行和分行;
三是扩大外资银行业务范围,全面取消外资银行申请人民币业务的等待期要求;
四是优化外资银行监管规则,对外国银行境内分行实施合并考核,调整外国银行分行营运资金管理要求等。
这些开放举措明确了外资银行“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管理原则,不仅可以促进竞合,促使银行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也为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投资和经营环境,使外资银行能够更好地共享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可以说,这是外资银行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蓄势待发,为外资银行带来广阔市场空间,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指出,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写入十九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层面。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大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共建金融核心圈,推动粤港澳金融竞合有序、协同发展,培育金融合作新平台,扩大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要素双向开放与联通,打造引领泛珠、辐射东南亚、服务于“一带一路”的金融枢纽,形成以香港为龙头,以广州、深圳、澳门、珠海为依托,以南沙、前海和横琴为节点的大湾区金融核心圈。
近期,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方案也即将推出,会涉及城市建设、基础设施、产业调整、科技创新、国际贸易与合作等多个领域,将为外资银行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与巨大的市场空间。
第三,在华外资银行发挥全球化优势,积极投身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银行业对外开放。
外资银行自清末在华设立首家分行以来,历经150余载,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跌宕起伏,始终坚持投身中国经济发展建设。在改革开放的40年中,外资银行已经逐渐融入中国金融体系,成为中国银行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市场参与者。外资银行通过调动全球资源,发挥内外联动优势,助力中资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参与全球竞争,同时推动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截至2017年底,外资银行在华营业性机构总数达1013家,近15年增长近5倍,年均增速13%,形成了具有一定覆盖面和市场深度的总行、分行、支行服务网络。2017年底总资产3.2万亿元人民币,较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增长10倍多。2017年实现净利润相当于2002年的10倍,注册资本也比2002年末增长了6倍多。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在华外资银行不良贷款率仅为0.66%,远低于其他各类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17.43%,拨备覆盖率高达320.42%,表现出了良好的风险控制能力和经营理念。
中国银行业协会高度重视在华外资银行的发展。多次组织地方考察活动,促进外资银行更好地融入中国经济建设进程。此次外资银行“湾区行”,一方面延续了协会外资银行考察活动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也创下了几个“最”。一是机构来源最丰富,本次活动共有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26家机构参与,其中还有来自我们宝岛台湾的10家银行。二是人员规模最大,级别最高,参加此次考察活动的共有银行家近50人,绝大多数都是外资银行子行行级领导、在华业务负责人以及外国银行分行行长。这充分体现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外资银行的巨大吸引力,也展现了外资银行、台资银行对改革开放和湾区建设的信心。三是活动安排最丰富。此次湾区行活动,我们将带领外资、台资银行家考察深圳、广州两地,不仅要与地方政府开展座谈交流,介绍湾区发展新规划、开放新政策,还要访问前海自贸区、南沙自贸区和广东金融高新区,参观当地多家高新科技企业。
希望各位外资、台资银行家能够把握这次难得的机会,积极探索业务发展机遇。在此,我也想就外资银行的发展分享我的几点建议:
一是要把握历史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近期,在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氛围下,各方纷纷看好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前景。标普全球评级也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称,在华外资银行在未来一至两年内或迎来加速增长。希望各外资、台资银行抓住加大开放的历史机遇,搭乘中国发展经济的“快车”,积极拓展在华业务,发挥业务优势,加大金融创新,实现高质量增长。
二是要发挥全球优势,融入湾区建设。希望外资、台资银行进一步加大在大湾区设立机构的力度,开展业务合作,发挥全球化综合服务优势,共同推进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重大粤港澳合作平台开发建设,携手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三是要分享全球发展经验,推动中国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在座的许多银行都有上百年的历史,经历过不同国家的不同经济发展周期,无论在市场开发、业务创新,还是在合规管理、公司治理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希望在华外资银行能够与中资银行深入交流合作,分享全球发展经验,实现优势互补,开展有序竞合,共同推动中国银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清风来,满眼春”,广东这块中国改革开放地热土如今又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希望我们这次“外资银行湾区行”考察活动取得新发现、新收获!预祝各位外资、台资银行同仁不虚此行,收获硕果,满载而归!
谢谢大家!
把握机遇携手前行共同推进中欧金融合作共赢
——潘光伟专职副会长在亚金协·中东欧金融前沿问题论坛上的演讲
尊敬的Varga部长,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在美丽的深秋时节来到欧洲著名古城布达佩斯,这座“多瑙河明珠”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下面,我想就全球经济复苏与中欧合作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与想法。英国文学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是这样开篇的:“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想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当前的全球经济发展。
一方面,世界经济总体保持复苏态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球几乎所有主要经济体经济都处于增长状态,且经济增速快于预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8月底也曾发布报告称,该组织追踪的所有45个国家今年都有望实现经济增长,其中33个国家的增速预计将快于去年,这是2007年以来所有45个国家第一次全都实现经济增长,也是2010年以来经济增速加快国家数量最多的一次。IMF10月将今明两年的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分别上调至3.6%和3.7%。
近年来,面对经济增长比较优势与要素禀赋的变化,中国政府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增长基础更加稳固,经济增速、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指标好于预期。过去4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为7.2%,高于同期世界2.6%和发展中经济体4%的平均增长水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GDP同比增长6.9%,连续8个季度稳定在6.7%-6.9%的区间。“三去一降一补”效果明显,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16年,钢铁产能退出6500万吨以上;
截至今年10月,年度煤炭和钢铁的去产能任务已经超额完成。经济预期不断向好。截至2017年10月末,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6%,连续15个月处于景气区间。2017年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7.6%。企业利润稳步增长。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6万亿元,同比增长22.8%;
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2%,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改革驱动经济改善,企业盈利推动实体部门信用风险缓解。
在向好的外部环境下,银行业总体运行稳健。首先,银行业资产和负债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总资产、负债规模分别为247万亿元和228万亿元,同比增长10.87%和10.86%;
其次,信贷资产质量总体平稳,不良贷款余额1.7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7%。再次,利润增速有所回升,当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4万亿元,同比增长7.4%;
平均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分别为1.02%和13.94%。第四,风险抵补能力继续加强,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3万亿元。拨备覆盖率高达180%,贷款拨备率3.13%,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2%,资本充足率为13.3%。第五,流动性水平保持稳健。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为49%,存贷比为70%,流动性覆盖率120%。
当前,监管部门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中国银行业总体运行稳健,且盈利水平相对较好,有较强的风险抵补能力,不良资产规模在全球范围内也处于合理水平,加之外汇储备比较充足,因此可以预期,未来中国银行业会继续保持稳健运行,风险总体可控。
当然,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世界经济虽然总体保持复苏态势,但仍然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等多重风险和挑战。上一轮科技进步带来的增长动能逐渐衰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尚未形成势头。主要经济体先后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增长率下降,给各国经济社会带来压力。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保护主义、内顾倾向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金融监管改革虽有明显进展,但高杠杆、高泡沫等风险仍在积聚。
面对全新的挑战,中国把握时代脉搏、洞察发展大势,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这五大新理念不仅契合中国的经济发展规律,也同样契合世界经济发展规律,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
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
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达沃斯论坛上强调,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中国人民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商品、吸收6000亿美元外来投资,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核心内涵就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和发展战略对接,促进协同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这一倡议源自中国,更属于世界;
根植于历史,更面向未来;
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更向所有伙伴开放。“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有40多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63%,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和发展空间。
中东欧国家一直是中国的重要伙伴,中东欧16国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在“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中占了1/4,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通过互联互通、国际产能合作、战略对接等抓手,将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更多贡献,造福于全球各国人民。今年5月,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访华,会见习近平主席,签署联合声明,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近年,中国中东欧合作也已经取得诸多扎实的成果,匈塞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当地树立了中国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口碑。继2003年中国银行(匈牙利)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中国银行业在中东欧地区设立第一家经营性金融机构以来,大型银行加快中东欧地区机构布局,同时积极推进相关业务。2016年6月,中国工商银行与波兰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中东欧基金合作协议,双方将以中东欧基金为平台,推动经贸和产业合作;
中国银行获准担任布达佩斯人民币清算行,与波兰财政部签署熊猫债发行合作备忘录,人民币国际化在中东欧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今年5月,中国建设银行波兰华沙分行正式开业,为推动两国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等领域深入合作提供了重要保障。从服务上来看,目前中资银行在中东欧国家设立的分支机构已可以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存贷款、贸易融资、国际结算、资金交易、电子银行、账户管理、理财服务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就在刚才,我还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与匈牙利银行协会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共同携手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和匈牙利“向东开放”政策所带来的历史机遇,推动两国银行业深入合作。
发展之路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中国与中东欧深厚友谊底蕴悠久,后劲绵长,我相信,在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及打造人类命运体的新征程中,中国与匈牙利、中东欧的互信互助之路将开创更加辉煌的前景。
谢谢大家!
不忘初心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再创佳绩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发布《2016年度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媒体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值《2016年度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暨社会责任工作表彰会召开之际,来自银行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社会责任管理战线上的同仁和媒体朋友们欢聚一堂,共同见证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新进展与新成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对大家百忙之中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对监管机构、会员单位和社会各方对《报告》编写以及银行业发展改革尤其是社会责任工作所给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自2009年起,中银协连续九年发布《报告》,并连续七年评选表彰社会责任工作先进典型,《报告》已成为银行业社会责任管理品牌,成为引领全行业强化责任担当意识、提升履行社会责任能力的重要抓手,成为全行业展示履行社会责任成果的重要窗口,成为社会各界了解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重要渠道。本年度《报告》紧扣银行业社会责任管理热点焦点问题,参照国际银行业责任标准,汇集全行业最佳优秀实践案例与智慧,广泛听取并吸收监管部门、学术界及金融界的意见和建议,展示了全行业履行社会责任所取得的新亮点和新突破。主体内容由八个部分组成,报告要点如下:
一、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实体经济协同共进
2016年,银行业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坚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改革、积极创新、回归本源、专注主业,不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与水平。截至2016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人民币贷款余额105.2万亿元,同比增长13.4%,信贷规模稳健增长,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三去一降一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中心工作。2016年,银行业主动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积极服务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在支持“去产能”方面,完善差异化金融支持政策,促进过剩产能行业转型发展和脱困升级。在支持“去杠杆”方面,加大企业兼并重组金融支持力度,以企业资产证券化等举措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创新和丰富股权融资工具,稳妥推进市场化债券转股权,优化了企业的债务结构。在支持“去库存”方面,坚持因地因城施策,执行差别化信贷政策,重点满足城市首套自住房及改善型住房贷款需求,加大中低收入人群购房信贷支持力度。从严控制房地产开发贷款,积极支持保障房建设,推进城镇化建设、棚户区改造。截至2016年底,发放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3.2万亿元,同比增长58.7%,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45.9个百分点。在支持“降成本”方面,持续加大对薄弱环节、重点领域的长期低成本资金投入;
通过产品服务创新,持续扩大直接融资,降低融资中间环节费用;
不断完善定价机制,严格规范产品服务收费,降低融资成本。在支持“补短板”方面,支持脱贫攻坚、帮扶小微企业、服务“三农”、发展消费金融、推进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平衡发展。
二、推动精准扶贫,助力建设小康社会
银行业金融机构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2016年,银行业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积极将精准帮扶与区域整体开发有机结合,加大信贷投放支持力度,对贫困人口实行分类精准扶持,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大家在《报告》中“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图示”可以看到,一是完善扶贫顶层设计。银行业根据国家金融政策要求和贫困地方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金融扶贫的专项政策、中长期规划及扶贫工作方案。二是建立扶贫机制保障。银行业完善扶贫工作机制,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派驻驻村人员,创新模式与产品,让金融服务渠道深入乡村。截至2016年底,银行业基础金融服务已覆盖54.2万个行政村,覆盖率达95%。三是创新扶贫工作举措。通过多方合作搭建银政、银担、银企等多样化平台,推动信贷投放培育和发展贫困县特色产业;
通过扶贫贷款专项统计研发、建档立卡、信用体系建设、定点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提高扶贫精准度。截至2016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402万户。四是健全扶贫技术支撑。通过开发金融产品、加大力度支持小微、创业、农户种植以及光伏、旅游等特色产业,推动金融可持续扶贫;
通过丰富担保增信体系、搭建电商平台、合作发放扶贫贴息贷款、设立扶贫基金等多种方式,降低贫困地区融资难度及成本。截至2016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扶贫小额信贷余额1658亿元,发放扶贫项目贷款余额802.7亿元。
三、促进“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
资金融通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五通之一,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2016年,中银协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优势,向620家中外银行会员单位发出了《中国银行业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书》,引领银行业从优化海外布局、促进产融结合、强化金融合作等方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银行业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推动落实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特别是在促进“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银行业积极研究制定“一带一路”建设的规划和实施意见,并根据自身优势和特色制定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通过主动设点、走线、联网、布局,构建以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为主导,商业银行协同的金融网络。截至2016年底,共有9家中资银行在26个沿线国家设立了62家一级分支机构,其中包括18家子行、35家分行、9家代表处。来自20个沿线国家的54家商业银行在华设立了6家子行、1家财务公司、20家分行以及40家代表处。二是提升跨境融资能力。中资银行制定多项信贷政策及措施,通过银团贷款、产业基金、对外承包工程贷款、互惠贷款等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合理引导信贷投放,一大批标志性工程相继开工,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涵盖公路、铁路、港口、电力、通信等多个领域。仅2016年中国在沿线国家新签的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就达1260亿美元,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5亿美元,这些项目的承接和实施都离不开银行的资金支持。三是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中资银行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业务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为中外资企业跨境贸易与投资提供多元化金融配套服务;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境外分支机构信息渠道优势撮合跨境投资交易,实现全球资源、市场、技术、资金、人才的互联互通;
利用丰富的风险管控经验,帮助客户合理地评估风险,为客户提供套期保值、掉期等衍生工具有效对冲风险。
四、推进普惠金融,加大对国民经济薄弱领域支持力度
让金融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2016年,银行业积极贯彻国家相关政策与要求,以“立足改善民生、聚焦薄弱领域、深化金融创新、推进普惠建设”为指导,深化普惠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成立普惠金融组织机构,借鉴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增加普惠金融服务和产品供给,倾力服务“三农”、“小微”、“双创”、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截至2016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28.2万亿元,同比增长7.1%。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6.7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4.1%,同比增长13.8%,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0.8%;
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户数1361万户,同比增加38.5万户;
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93.6%,同比提高0.8%,基本上实现了“三个不低于”的目标。
五、引领绿色金融,促进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基础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银行业而言,绿色金融是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和实现商业利益的最佳领域。2016年,银行业积极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引领绿色金融发展,形成了综合化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为建设美丽家园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是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加强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在绿色金融的战略规划、组织架构、制度机制、信息系统、风险管理、考核评价和信息披露方面,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增强银行业可持续竞争力。中国银行业协会制定了银行绿色评级管理办法,把绿色信贷KPI的评价结果作为银行绿色评级的基础。二是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在信贷资金投放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业务结构等方面加快绿色转型,加大对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环境治理等节能环保领域的支持力度,严控对“两高一剩”行业的信贷投放,加快对污染工艺和落后产能的信贷退出步伐,为环境保护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新活力。截至2016年底,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7.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1%。三是创新绿色产品服务。将绿色金融理念与绿色金融产品相对接,以绿色信贷为抓手,以市场化方式创新金融工具,优化能效金融、排放权金融、绿色债券和电子服务等手段,满足企业对绿色金融产品服务的需求,增强环境和社会风险防范能力。
六、持续优化客户服务,满足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十几年来,中银协持之以恒推进全行业服务改进工作,打造形成以“百佳”、“千佳”为代表的文明规范服务品牌体系,引领规范化、标准化服务,已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2016年,银行业持续强化“以客户为中心”和“服务创造价值”的理念,既重视服务硬环境建设,更注重服务软环境建设,从有形到无形,从形似到神似,不断改进银行服务。
一是消费者满意度稳步提升。银行业顺应客户需求变化,持续改进业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构建了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平台。截至2016年底,银行业营业网点22.8万个,新增设营业网点3800多个;
网上银行交易金额为1299万亿元,交易笔数总计850亿笔,同比增长98%。客服中心人工电话接通率达到91.6%,连续三年高于90%;
客户满意度达到98.5%,连续五年持续提高。二是金融科技(Fintech)创新发展。银行业主动适应金融科技蓬勃发展的新趋势,积极探索服务模式转型,利用金融科技、现代通讯和计算机技术,创新服务渠道入口,注重服务渠道协同发展和资源整合。截至2016年底,银行业离柜交易率达84%,同比提高6.6个百分点;
遍布全国各地的自助设备、电商平台、微信银行等交易也日趋活跃,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全功能、全渠道、全天候的便捷金融新服务。三是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不断加大。银行业聚焦百姓关切,重视消费者投诉,加大消费者保护宣教力度,连续第六年组织开展普及金融知识宣传活动,增强银行业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2016年,银行业组织金融知识普及活动约36万场次,参与银行网点近18万个,呈现出“政府高度重视、监管扎实推动、协会积极部署、金融机构全力落实、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消保工作局面。
七、热心社会公益,让社会共享金融发展成果
作为企业公民,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公益事业是提高社会认可度的重要纽带。长期以来,银行业热心社会公益,坚持投入社会公益事业,完善公益长效机制,持续开展志愿服务、慈善捐赠、抗震援建、特殊群体关爱等公益活动,倾力回馈社会,促进共享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银行业全年公益慈善投入总额达11.1亿元,同比增加300万元;
员工志愿者活动时长86.3万小时。截至2016年底,银行业公益慈善项目数量达到6056个;
面对自然灾害积极献爱心,银行业金融机构捐赠善款达3003万元;
银行业网点设置无障碍通道5.8万个,开设爱心窗口8.7万个,坡道数量5.9万个,较上一年增幅达94%。
八、强化责任管理,促进银行业可持续发展
2016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发挥履行社会责任主体功能,进一步强化责任管理,创新责任思想理念,完善责任管理体系,健全责任推进机制,加强与利益相关方沟通,逐渐将责任管理融入日常经营管理。例如,国家开发银行编制《脱贫攻坚》专项报告,中国工商银行开展利益相关方调查,中国农业银行推进责任理念嵌入企业文化建设,中国银行连续三年坚守“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银行”的战略目标,中国建设银行提高环境与社会影响数据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占比,交通银行开展社会责任专项培训。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其他类型金融机构也不断强化责任管理。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银行业全年社会责任工作投入达5887.5万元,从事社会责任工作员工达到1.1万余人,开展社会责任培训1283余次。截至2016年底,全行业共有11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明确了社会责任理念,75家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
回首过去,我们硕果累累;
面向未来,我们任重道远。面对新形势,党中央和国务院对银行业担当社会责任、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央的政策要求,响应社会公众对银行业的新期待,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以下三方面用心、走心、上心,齐心协力担当好社会责任。
一是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习总书记强调,“金融活,经济活;
金融稳,经济稳。”服务好实体经济是银行业应切实担当的最根本社会责任。银行业要继续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回归本源,突出主业,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对接好“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支持好“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服务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政策,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二是赢得社会公众广泛信赖的“信心”。银行业属于现代服务行业,要有“端盘子”的服务精神,为人民群众看好“钱袋子”,提供最贴心的服务。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借助金融科技手段,依托互联网“平台”思维及“用户”思维,更好地、全方位地服务客户;
下沉服务重心,将普惠金融落到实处,着力推动精准扶贫,创新发展绿色金融,关爱特殊群体客户,加强消费者保护,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让普罗大众共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长青之树。
三是追求锤炼责任管理的“匠心”。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是百年老店的两大支柱。社会责任管理是一个持续循环改进的动态系统工程。银行业要持续深化“责任银行”的理念,立足自身经营实际,发挥专业优势,完善责任治理体系,健全责任推进机制,切实将责任管理融入核心业务、日常经营管理以及与各利益相关方互动的过程中,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开拓进取的企业家精神,不断精耕细作,呵护培育银行业独具匠心的责任文化。
习总书记强调,“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使命重在担当,实干筑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团结一致、携手并进、砥砺前行,努力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中国银行业百年老店,共同开创银行业社会责任管理工作新局面,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贡献新动能,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中国银行 专职 副会长 中国银行协会潘光伟专职副会长公开讲话汇编23篇 中国银行协会潘光伟专职副会长公开讲话汇编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