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凝聚党心,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凝聚党心,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篇
凝聚党心,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篇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党的十八大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联系,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 这个概括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
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
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的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应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邓小平同志1992年在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中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我们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凝聚党心,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篇2
李贺林:各位中青网的网友,大家好!今天我准备和大家讲的题目是“怎样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作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的一名研究人员,在这方面也有一些学习体会,很愿意跟大家进行交流。
今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一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
在学习胡锦涛同志讲话精神的过程中,大家都认识到这篇讲话是一篇非常重要的讲话,他的主题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三个方面是有机联系统一的整体。这里我想着重谈一下怎样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这些年来,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改善,从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到国际影响力的大幅提升,中国答卷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一条正确道路。所以,我们加深对这条道路的认识,更加自觉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对于我们以饱满的精神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我想还是很有重要意义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科学认识的形成过程。
现在一般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往往是从党的十二大小平同志所致的开幕辞讲起,其实在党的十二大之前,小平同志就已经开始思考中国的发展道路问题了,比如说1979年3月小平同志有一个重要讲话,叫“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这个讲话里他就提出我们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一句话就是搞现代化建设,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下面紧接着小平同志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这么一个命题,他说“过去我们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的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就是说革命的这条道路是成功的,是我们找到了。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的情况,要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其实,我们可以说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么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
那么,到了党的十二大,也就是1982年9月1日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辞中就比较正式提出了这么一个命题,他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的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所以这段话就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路,提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命题,主要两个意思:一个意思就是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要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第二个意思就是要走自己的道路,走我们中国特色的、自己的现代化道路,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应该说使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总结了历史教训和历史经验得出的一个非常宝贵的结论。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过去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们在搞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成绩,但是也有很多教训,这些教训归根结底一个是相结合这个问题,没有结合好。再一个就是走自己的道路问题我们还没有真正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这么一个道路。所以小平同志总结说,他说“过去我们造成损失主要原因还是脱离了实际,照搬了苏联的模式,有的是犯了急性病”。
所以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回到了正确的道路上,正如小平同志深刻指出的,就是革命我们要有中国道路,建设我们也要走中国道路,走自己了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我记得十二大召开以后,我们理论界有的同志就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是什么?当时就想这个事情,但是我们当时也认识到这个问题主要还是解决一个思想路线的问题,就是说一个是要搞好相结合的问题,再一个就是要勇于走自己的路,不是照搬照抄亦步亦趋的走别人走过的路,而是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探索出我们自己的道路。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命题,它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但是它已经不是原来那种受苏联模式影响的、僵化的社会主义。这是1982年。
过了五年以后,到了1984年这时候,应该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么一条道路,当时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后来把这个“有”字去掉了,就这么一条道路应该说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了。1984年6月30日,邓小平同志在一次会见外宾的时候,外宾就提出一个问题,问小平同志,说“中国讲要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呢”?小平同志讲了很长一篇话,从坚持马克思主义讲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从中国的近代史讲到现在,从国内讲到国际,从经济讲到政治文化,他讲了一整套相互关联的方针政策。随后小平同志对外宾说,“我讲的这些,这条道路就叫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在看来我们走对了”。
这篇重要讲话就是现在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就是说从1979年3月,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个命题过了五年零三个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本框架就已经形成了。
这个基本框架,从我们当时来看都有哪些主要内容呢?一个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新的认识,第二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认识,第三是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认识。这些新认识在过去受苏联模式影响的那种僵化的社会主义的认识中它是没有认识到的,这些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这种新的实践中,我们一种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所以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中国特色”一个集中的、突出的体现。
比如说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小平同志在1980年就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小平同志指出,关键的问题,或者说核心的问题是什么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就是说在于社会主义本质这个问题上,应该说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的认识不是十分清楚的。
小平同志是怎样认识呢?他认为主要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生产力要发展得比资本主义更高、更快,从生产力的角度,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角度。第二就是人民的生活水平要不断的改善和提高,逐步的实现共同富裕这样一个目标。这是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一个新的思考、新的认识,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比如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新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在总结我们过去在社会主义建设这个过程中所走过的弯路,所得到的沉痛教训的时候就认识到,主要是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结合好,关键是对中国这个最大的实际,就是基本国情我们没有完全清醒地、足够的、准确的认识。
是什么呢?就是过去我们常常有一些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的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为什么会左呢?就是超越阶段,不能够准确的、科学的认识我们国家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是什么,所以小平同志他这方面有很多论述,就解放和启发人们的思想,指导我们党沿着这个方向去思考,特别是在党的十三大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么一个理论认识。
另一个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去在传统的认识中,在一种僵化的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中认为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就应该搞计划经济,认为市场经济那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而小平同志在1979年就已经明确地把市场经济他看作是一个发展生产力的方法,他指出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要搞市场经济,应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更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的理论突破、理论创新成果,是我们对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
小平同志还提出比如说小康社会,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要两手抓,物质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要两手抓,以及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等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可以说从1979年到1984年,五年多的时间已经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框架。
总结这个理论框架,总结从小平同志一系列的认识,应该说小平同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一直思考的是两个中国式的问题,一个是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是一条什么道路,一个是什么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
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命题的提出,以及基本上破题我们就已经认识到了、开辟了这么两个中国式的道路问题,一个是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一个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它结合起来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命题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凝聚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它不仅是总结历史得出的基本结论,而且是新道路的最高范畴,它是我们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主题,是我们党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我想第一是我们对认识这个过程怎么提出来的,怎么一步步丰富的,它基本框架是怎样形成的。
二、我想讲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的新概括。
因为从小平同志在1979年提出这么一个命题到今天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就是从1984年基本形成这么一个框架到现在也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更加系统,集中就体现在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科学的定义、准确的概括,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从1979年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么一个道路,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应该说我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有了一个完整的、准确的、系统的表述。这个表述具体来讲,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政治前提,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现在世界上的现代化道路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发展道路,比如说现代化的先行国家,像欧洲那几个国家,英国、法国,比如说像后来的美国,包括亚洲的日本,他们这些不同的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也都有不同的特点,以及以后第三世界的很多国家,比如说像韩国、新加坡,以及现在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以及拉丁美洲很多国家,巴西、墨西哥,他们也都在搞现代化建设,也在走这条道路,他们的道路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归根结底他们的道路应该说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
我们国家这条现代化道路,这条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我想有一个最大的、本质的区别,就是我们这条道路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小平同志在讲四项基本原则的时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他讲这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所以说,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前提,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领导核心。
从鸦片战争以来我们的现代化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他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件大事。所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也是它最突出的特色。
现在我们的中国道路和其他的道路相比较,比如说拉丁美洲国家的一些发展道路,亚洲一些国家的发展道路比起来,为什么我们这条道路具有优越性,实现了社会主义政治的稳定,实现了经济的高度发展,实现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归根结底就是我们有党的领导。这是一个前提。
另外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也是我们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重要的基础,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决中国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要尽快的把我们的经济搞上去,发展中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
小平同志告诫我们说,我们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都不能变、都不能动摇,关键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点我们是万万不能动摇,这是我们的兴国之要,而四项基本原则呢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就构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这条道路的主要内容,十七大当时我们提的是四项建设,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叫做“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应该说,这个我们的认识已经比以前推进了一步,我们最初提的是“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十七大我们认识到还有社会建设,我们还注意到胡锦涛同志在7?23讲话中,实际把生态文明建设也列为我们的一个基本建设,应该说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了,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加上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通过这四项建设,全面地推动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前发展。我记得理论界曾经有一位著名的理论家,他写过一篇文章,叫“社会主义是全面的”,就是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不能只搞经济建设、不能只搞政治建设,不能只能搞文化建设,而是要进行全面的建设,应该说我们今天对这条道路的认识、对于它建设包括内容的认识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中国是一个后发的现代化国家,我们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搞现代化建设,用小平的话讲就是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我们现在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就要进行全面的现代化建设,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多方面展开,不断的拓展空间、不断的拓宽道路。
第四就是我们这条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要达到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呢?就是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一个现代化国家,富强主要指的是经济建设,民主主要指的是政治建设,文明主要指的是文化建设,和谐主要指的是社会建设,我们正在努力的向这样一个目标前进。我们这样的现代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必将实现对于资本主义现代化一个新的超越,我们将更加充分的体现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所以,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曾经指出过,就说我们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的发展进步,关键在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比如说我们这条道路的政治前提就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坚持了基本原则。我们坚持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同时又根据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了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比如说同前苏联的现代化道路相比,我们已经是一种焕然一新的、全新的社会主义。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进行改革开放,这些都使我们的社会主义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充分地体现了中国特色。所以在当代中国,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真正的坚持社会主义那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我想从咱们中华民族复兴的这个角度,从振兴中华的这个角度,从现代化这个角度,我谈一下我们这条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从现代化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人类开始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最早就是从尼德兰那个地方开始了现在的现代化进程,现在的荷兰以后英国、意大利、法国,一步一步的就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这些国家他们的现代化应该说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他们实现了工业化,也发展了新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
但是,他们的发展道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道路自身固有的弊病。马克思主义正是在批判资本主义旧社会的基础上发现了未来的新社会,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同时也为一条新的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方向,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
那么这条道路首先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开始的,开始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前苏联首开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先河,也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成就。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苏联模式并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和普遍的道理。既然中国在革命过程中也曾经有一些领导人要走苏联道路,就是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就是先占领中心城市,中心城市起义,然后再推动全国的革命,正因为这个道路不成功。所以后来我们才走出了中国道路,就是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建设道路上同样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我们看一下中国的近代史,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我们救亡图存、我们的主题就是怎么样跟上世界现代化的步伐,不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所以说首先我们走了洋务运动这么一条道路,结果证明不成功,就是“师夷以长技”,学习西方的一些先进技术,不从政治层面进行改革,结果这条路是走不通的。政治层面首先是搞改良,戊戌维新,走君主立宪这么一条道路,事实证明这种不彻底的改良道路也不成功。后来就是走资产阶级革命道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这么一个封建的政权,但是由于整个世界历史的大环境发生了变化,辛亥革命尽管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但是也没有能够建立一个真正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康庄大道新的政治制度,所以这条道路也不成功。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一个全新的道路,就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旧的政权,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然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真正的走上了中国民族复兴的一个全新的道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
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主要还是在建设上走苏联的道路,结果不成功,有很多经验、很多教训。当然也不全是照搬了苏联的现代化,用小平同志的话说是犯了“急性病”,犯了超越阶段的病,比如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些不能够充分地解放和发展我们的生产力,不能够真正的使我们的现代化建设走上康庄大道。那么改革开放开始了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一个全新的时期,这么一个线索正是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历史的逻辑过程。
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以明确,并不断向前推进是我们党思想解放,实事求是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是我们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一个新的飞跃,是我们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一个重要的成果,也是对中国式社会主义探索的重要成果。也就是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们本着这么一种指导思想,坚持在相结合上下工夫,坚持在走自己道路上努力的、大胆的进行探索终于走出了这么一条道路。
这么一条道路有这些特点:一个就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它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多层次性的要求,这是基本经济制度。
分配制度,我们是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它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政治建设,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的统一起来。这么一种政治上的发展道路,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同时调动人民群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既保障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政治秩序、政治稳定,同时又使这个社会、这个制度具有充分的活力。
小平同志在设想咱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始终是一个怎么样保持社会的秩序、社会的稳定,同时小平同志更重视怎么样使我们这个社会充满活力,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我们这条政治发展道路,就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的道路,是这么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
在文化方面,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使我们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精神境界都在不断的提高。所以三十多年来,中国答卷证明了中国道路的优越性、正确性、合理性。
中国已经实现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过去十年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的历史性跨越,2002年到2010年,这十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7%,总值从世界第6位现在上升到了世界第2位,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鼓舞的发展成就。有的经济学者寓言再过十年、二十年,我们能够超过美国,在世界居第一位。我们有这个信心。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这十年我们由1000多美元已经提高到5432美元,这更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就是总量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均,我们现在人均已经达到了5000多美元了。对外贸易总额由世界第6位上升到了第2位,外汇储备超过了3万亿美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区域发展协调明显增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现在我们国家的这个社会发展水平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呢?改革开放之初的时候小平同志当时就设想,首先要解决温饱问题。然后小平同志设想到20世纪末要实现小康,当时小康的标准是人均800美元,今天我们已经人均达到了5432美元,我们国家也相应的由一个低收入国家进入了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行列。
同时,我们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这充分证明,我们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是一条具有优越性的道路,我们相信随着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我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会进一步深化,我们在这条道路上会越走越宽广,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富强,我们人民的生活也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凝聚党心,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篇3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内容
内容提要:
全书即按共和国60年的时间脉络,从经济、政治、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和平发展等诸角度,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初步探索、道路开辟到不断发展与深化并最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飞跃的历史轨迹,系统地阐述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伟大历史进程及其基本经验。
作者简介:袁秉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究》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原文出处】《求实》 【原刊地名】南昌 【原刊期号】200010 ,十七大报告,十八大报告
【参考文献】《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年第1期
【原刊页号】21~23 【分 类 号】D1 【分 类 名】社会主义论丛
【复印期号】200102 【 标 题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内涵新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共产党为领导,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依托,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和主线,以改革开放路径为平台,以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完整、配套、协调的科学体系。
道路的开辟:
50年代,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79年国庆30周年讲话,重新解释四个现代化,点明了道路的内涵。
1981年《决议》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82年邓小平十二大开幕词创造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2007年中共十七大完整概括道路内涵。
2012中国十八大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新的界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
•现实依据:基本国情
•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主要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总体布局: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文明生态
•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
“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一概念在以前是没有的,它是改革开放30年的重大成果,也是党的十七大的一个理论贡献。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政府先后提出、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逐步形成为“苏联模式”。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了“以苏为鉴”的思想,但众所周知他的探索实践没有获得成功。
邓小平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排除“左”的和右的错误干扰,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他批驳社会主义贫穷论调,对毛泽东发展生产力的“方法不都是对头的”予以纠正,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科学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初步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80年代末90年代初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发动和平演变攻势等给我国社会主义带来的巨大困难和压力,提出要与时俱进,反对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和做法,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用科学的眼光把握规律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纲领。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实现了一系列认识上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捍卫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世纪,随着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改革开放的深人,我国发展的经济社会条件、国际国内环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也对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号召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形势和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顺应富裕、和谐、文明、安定等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面对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问题,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回答两个“基本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到十七大作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重大论断,从我们做的事“都是一个试验”到十七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概括,从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十七大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十七大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30年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谓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目标和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邓小平明确指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又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我们要走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个意义上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其内涵比较宽,涵盖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社会主义的外部条件、社会主义的祖国统一、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总之,邓小平理论所回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都属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完整表述最早出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依据这个表述,我们可以从五个层面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是政党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奋力开拓的。党的领导是坚持走这条道路的根本政治保证。离开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就会走上别的道路。
二是制度依托。
一个国家所走的道路,首先是社会制度问题,也就是坚持哪一种社会制度。社会制度包括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即体制)。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方面,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政治方面,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在文化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先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以它为依托,促进中国的发展,同时又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三是发展内涵。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发展。中国经济文化落后,发展尤为迫切。发展是硬道理,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线。问题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我们党通过长期探索,对发展内涵的认识不断拓宽和深化,从两个文明建设到三个文明建设,特别是在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在这个总体布局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它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的认识更加深化了。
四是路径选择。
发展有一个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和路径问题。路径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展开一点有两类:一类属于动力系统,一类属于条件系统。在发展动力方面,一要坚持科学发展,二要坚持改革发展,三要坚持开放发展。在发展条件方面,一要坚持稳定发展,二要坚持和谐发展,三要坚持和平发展。
五是目标指引。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是一个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
党的十八大报告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新的界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张峰认为,对比这两个界定会发现有两个重要变化:
一是删除了“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会删除这句话呢?是因为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不重要吗?决不是。主要是因为与接下来专门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重复。这样能更明晰地表达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各自的含义。当然也有更加突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作用。
二是增添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内容。具体地说,加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丰富为“五位一体”的需要。加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则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价值取向的新要求,更为重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界定,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的新成果,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要坚持又要拓展的创新精神。
张峰说,依据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界定,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的其他相关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包含着七个基本要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七个基本要素
党的领导、国情基础、基本路线、根本任务、总体布局、价值取向、奋斗目标。
党的领导: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党的领导,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有领路人,就是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政治制度的巨大政治优势,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国共产党虽然会犯错误,但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善于从自己所犯错误中学习。恩格斯曾说过:“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中国共产党正是这样的善于学习的伟大的党,以实事求是的精神系统总结经验教训,决不走回头路。中国共产党虽然有一些腐败分子和腐败现象,但党消除腐败的决心是坚定的。中国共产党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党员队伍组成结构虽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中赢得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和敬重。
国情基础:“三个没有变”
国情基础,即“立足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的道路,而不是别的国家的道路,必须适合中国国情。中国的国情是什么?概括地说,就是“三个没有变”。
一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摘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但总体上说还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现在我们才走了一半多的路程,任重道远。因此,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
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在存在着多种矛盾的情况下,其中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只有牢牢抓住并全力解决主要矛盾,才能促使全局发生根本性改观并使其他矛盾迎刃而解。当前我国社会的富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均是前所未有的,但为什么群众还有那么多的不满和怨言,根子就是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日益增长的,不会静止在一个水平,而我们包括精神生产在内的社会生产在一定阶段又总是难以满足这些需要的,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因此,党和国家要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才能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
三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经济总量从世界的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但我国是不是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了呢?不是。以人均GDP为例,2011年我国为5400美元,排第89位,仅仅相当于第1位的卢森堡的二十分之一,相当于第14位的美国的近九分之一,不到第18位的日本的八分之一。我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只不过这个发展中国家最大而已。
基本路线: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弄清楚基本路线是什么。改革开放后,到党的十三大,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个基本路线简要地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经济建设,两个基本点是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基本路线之所以重要,在于它的三个要素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位置,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邓小平同志对坚持这条基本路线极为重视,他再三告诫全党:“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重申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的重要论断,并且强调“必须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根本任务: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根本任务,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在不发达的生产力水平上建立起来的,贫穷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一个不利的起点。加上“文化大革命”期间 “四人帮”鼓吹“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硬把社会主义与贫穷联系在一起,似乎越穷越革命,越穷越是社会主义,搞阶级斗争为纲,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邓小平带领全党拨乱反正,认识到搞社会主义首先要治穷,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自那时以来,历届党中央始终坚持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
今天是不是还要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呢?仍然需要。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发展生产力。所不同的是,今天发展生产力的方式有所变化,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但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即“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面伟大的事业,必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就需要有一个总体布局,以便全面谋划、统筹兼顾。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这次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将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内容之一,并专门用一个部分阐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而使这一总体布局更加完善起来。
鉴于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一系列重要的新观点、新论断,值得详述。
首先是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其次是提出了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针,要求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再次是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宏伟目标。
再次是提出优化国土资源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等一系列重要举措,使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明确的思路、得力的抓手、落实的办法,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价值取向: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价值取向,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添的新内容,既有现实的针对性,顺应了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又有深刻的理论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原理。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在新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重新强调了这一思想,他说:“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同志视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他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鉴于目前我国贫富差距较大的现实,现在更加明确提出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这个问题,我们很难令人信服地证明我们是在搞社会主义,而且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坚持共同富裕方向,能够表明我们党解决贫富差距过大问题、防止两极分化的坚定决心,更重要的是能够凝聚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写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界定中,目的就是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这就从根本上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有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
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郑重承诺
奋斗目标,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目标明确。总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体表现为经济上富强、政治上民主、精神上文明、社会上和谐,也就是实现中华民族全面而伟大的复兴。这一目标的实现,从新中国成立之日起,需要用一百年的时间。这一目标的实现不是骤然来到的,需要先行实现我们的阶段性目标,这就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我们过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法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字之差,寓意深刻。其一是突出了小康社会作为目标的含义。“建设”是一个过程,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始,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已经是建设。而“建成”是一个结点,是一个成果,是到一定时间实现的事情。二是突出了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把握和信心。当一件事情我们开始做而离实现还很远的时候,我们讲建设。而当这件事情我们有把握有信心一定能够实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讲建成。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经济总量翻两番的目标,已经接近实现。2002年我国经济总量12万多亿元人民币,2010年达到47.3万多亿元人民币。
当然,小康社会目标不止是经济指标,还有其他方面的目标。因此,我们不能宣布已经建成小康社会,还要继续为小康社会而奋斗,但小康社会的实现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事情,这也是确定无疑的。因此,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倍增的新指标,并作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郑重承诺,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必将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这七个基本要素,既是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要求,也是判断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准。只有坚持不懈地以此为遵循,我们才能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总结
由邓小平提出和概括、党的十三大确立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核心内容准确的表述。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共产党为领导,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依托,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和主线,以改革开放路径为平台,以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完整、配套、协调的科学体系。
凝聚党心,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篇4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敬爱的党组织:
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毕生为之奋斗的最伟大事业,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艰巨的历史进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党在现阶段的任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和十五大对这一论断形成了一系列科学观点,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主要内容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轨道上来;建设社会主义有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要互相结合,缺一不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
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在连续5次党代会的政治报告标题中,均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字样。其中,十七大报告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六大报告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十五大报告题为《高举共产主义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十四大报告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十三大报告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来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规律,在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必须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申请人:夏崑2014年3月11日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