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中国共产党四个历史阶段,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中国共产党四个历史阶段4篇
中国共产党四个历史阶段篇1
中国共产党历史简介
篇一:中国共产党历史知识简介
中国共产党历史知识简介
1、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2、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八一”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
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随后,党在全国各地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著名的有:毛泽东在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广州起义。
这些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伟大开端,是对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集中体现中国革命正确方向是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指引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道路。
3、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延安整风运动------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党内开展了马列主义整风运动,反对主观主义,使全党对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了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一致,使党达到了空前团结并进一步成熟起来。
5、中共七大----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号召全党紧密团结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去夺取革命胜利。
6、中共八大-----1956年9月召开的八大,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基本建立,国内主要矛盾已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工业化。
7、关于真理大讨论----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逐步在全国开展。这一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思想的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
8、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实际上为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地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这次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9、《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6月召开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10、中共十二大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1982年9月召开的十二大,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11、中共十三大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87年10月召开的十三大,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2、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召开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13、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召开的十五大,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明确地写进了党章。
14、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检查指导工作期间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15、中共十六大-------2002年11月,大会的主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16、中共十七大----------2007年10月,大会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大会的突出贡献,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
篇二: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和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和时代背景
1917年,十月革命的曙光照亮了世界。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于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当中,逐步传播开来。
1919年5月4日,北京“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呼声,划破长空,震撼中国大地,中国历史又翻开了新在一页。
此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全国各地新出版在进步刊物如雨后春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达到400多种。比较出名的除《新青年》、《每周评论》外,还有《少年中国》、《觉醒》、《湘江评论》等。1918年4月,毛泽东同蔡和森、何叔衡在湖南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1919年7月,李大钊组织了“少年中国学会”。不久,周恩来和郭隆真等人组织了“觉悟社”。当时,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最突出的是李大钊和陈独秀。他们编辑的《新青年》,成为宣传新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在他们的推动下,许多先进青年和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促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逐步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维金斯基等来华,先后会见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始酝酿成立共产党。之后,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于1921年7月下旬,在上海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十二人,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以及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和尼柯尔斯基。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制订了我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了党支的奋斗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达到共产主义”。大会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由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其间经受了1927年和1934年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年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便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同时,建立了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核心的国共两党和各界人民的革命统一战线,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迅速地掀起了1925年至1927年的
大革命高潮,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是,在这次大革命的过程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者,犯了“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错误,对统一战线内部的地主、资产阶级分子的妥协性、反动性认识不足。因此,没有及时有效地组织革命力量同他们作坚决的斗争。结果,当蒋介石、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先后叛变的时候,我们党不能组织有效的反击,导致了第大革命的失败。
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国民党在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支持下,建立了新军阀的反动统治,对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实行极其残酷的镇压。仅1927年到1928年上半年,就屠杀了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33.7万多人。但是,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吓倒、被杀绝,他们揩干身上的血迹,掩
埋好同伴的尸体,又继续战斗了。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9月,毛泽东同湖南省委领导了湖南、江西边界的秋收起义。随后,湘鄂赣粤各地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的起义先后爆发。自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8年,党在全国各地领导武装起义100多次,开始进入创建红军和发动土地革命的新时期。
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组织了中国式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军队中建立了党的组织,并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1927年10月,秋收起义的部队转入井冈山。1928年,朱德带领起义的部队到井冈山会师,创立了红军第四军,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1933年,全国红军发展到33万人,共产党员也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1万人发展到30多万人。
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党内的“左”倾错误,几乎使城市中有组织的革命力量损失殆尽。党中央在城市站不住脚,1933年,被迫撤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一方面军损失惨重,不得不在1934年10月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1月,长征途中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批评了党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但是,王明冒险主义造成的这次严重失败,使全国红军由30万人减少到3万人左右,共产党员由30万人减少到4万人左右。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针对当时实际情况,毛泽东同志多次重申党的二大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规化,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思想,指出了中国的出路在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并进而转入社会主义。并着重总结了建军党以来,在统一战线方面的经验教训,制订了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以及同顽
固派斗争的方针,建立了国民党在内的包括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将我党工作的重点放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和政权。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执行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路线,致使革命力量迅速发展。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人民军队的主力,由抗战开始的3万多人,发展到120多万人,共产党员由抗战开始的4万多人,发展到121万人,使我们党真正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成为中国人民前所未有的领导力量。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蒋介石依赖美国的援助,拒绝我党和全国人民关于实现和平民主的正义要求,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以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和革命实践的发展,充实和丰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政策,面对蒋介石发动的全面内战,提出了“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以革命的两手反对其反革命的两手。在武装斗争总题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使我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在内战中不断发展壮大,仅仅经过3年多的英勇奋战,就消灭了蒋介石的800万军队,推翻了国民党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我们党发展为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执政党。
篇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作为近现代史上担负重大历史使命的政党组织的诞生,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中国人民不懈斗争的结果。中国共产党自荐当之日起就肩负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郑重地向世人宣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党的历史任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于民。从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就踏上了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征程。在这个伟大的历史征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败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这一变革实现了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在旧中国的废墟上,党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阔步前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国第三次历史性的巨变,这一巨变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承担着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而光荣的历史使命。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我们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但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中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的振兴还需要做长期艰苦的努力。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通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到21世纪中叶,使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就已担负起并不断为之奋斗的历史责任的继续,是当前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使命,也是中华民族13亿人口对中国共产党殷切期望,还是当今时代潮流以及社会主义运动向中国共产党提
出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的完成既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也离不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实现党的领导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证。当前,广大共产党员要积极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当中去,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
中国共产党四个历史阶段篇2
“四个伟大”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构建
梁杰皓; 卢成观
【期刊名称】《甘肃理论学刊》
【年(卷),期】2020(000)002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总结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四个伟大”战略举措,对中国共产党形象构建具有重要作用.伟大斗争切实回答了党应有的精神状态与奋斗姿态的问题,有利于展现党积极进取、敢于担当的形象;伟大工程正面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有利于展现党勇于自我革命、清正廉洁的形象;伟大事业系统回答了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有利于展现党笃定信念、坚定自信的形象;伟大梦想客观回答了党肩负历史使命的问题,有利于展现党民族脊梁、人民公仆的形象.
【总页数】8页(50-57)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伟大斗争; 伟大工程; 伟大事业; 伟大梦想; 执政形象
【作者】梁杰皓; 卢成观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430079; 贵州师范大学 贵阳550001; 右江民族医学院 广西百色5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
【相关文献】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中国共产党四个历史阶段篇3
中国共产党:1921-2011——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基本内涵李忠杰
【期刊名称】《今日中国:中文版》【年(卷,期】2011(060007
【摘要】2011年7月,中国共产党迎来成立90周年。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自强创造了一系列骄人成绩。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指出,党的历史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
是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创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
【总页数】5页(P.16-20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历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改革道路【作者】李忠杰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正文语种】英文【中图分类】D23【相关文献】
1.《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读后[J],赵启正
2.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O周年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2011年6月1日上海)[J],李铁映
中国共产党四个历史阶段篇4
.中国共产党历史
中共党史:新民主主义时期(1919年9月—1949年10月
社会主义时期(1949年10月—现在
新民主主义时期:
1、中国共产党创立(1921年7月—1923年5月)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23年5月—1927年7月)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27年8月—1937年7月)4、抗日战争(1937年7月——1945年8月)5、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1945年8月—1949年9月)社会主义时期:
1、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1949.10—1956.12)2、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7.1—1966.4)3、十年的“文化大革命”(1966年5月—1976年10月)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6年10月——现在)
一、新民主主义时期1、中国共产党创立
1920年—1921年,各地的先进人士纷纷组织成立共产主义小组。上海—陈独秀、北京—李大钊、湖南—毛泽东、武汉—董必武山东—王烬美等,同时法国、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也相继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23在上海、义小组。1921年7月23-8月3日,在上海、嘉兴南湖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建立中国共产党,制定党的纲领和实际工作计划,这标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基本规律和历史特点:
;..
.
(1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历史特点: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在列宁和第三国际帮助下建立的;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建立的,没有欧洲那样产生改良主义的社会基础,但党受小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较大。
第三,党成立时理论准备不足。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大革命”。是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称这段时期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简称“大革命时期”。
(1)背景: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全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迅速发展;
以五卅运动为核心的反帝国运动日益高涨;
经过两次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
而这一时期,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各派军阀之间混战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对。
(2)战争过程:北伐战争打击的对象是占据中国广大地区、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张作霖和孙传芳。由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以两湖为中心的全国工农运动亦迅猛发展,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还得到苏联政府的援助,苏联政府不仅以大批武器弹药、军需物资装备北伐军,还派遣了大批军事干部担任顾问,参加作战指挥。
;..
.
(3)战争影响北伐军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北伐军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直指黄河流域。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的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势力的猛烈发展,直接威胁到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1927年3月,帝国主义借口外国领事和外侨生命财产受到损害,命令它们在下关的军舰对南京市内的北伐军和市民开炮轰击,制造了中国军民死2000余人的南京惨案。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theSecondChineseWar)又称“十年内战”或“土地革命战争”,系指1927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
(1)战争背景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不久,国民政府举行“北伐”,占领北京,奉系军阀张作霖退到关外。张学良“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这样,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但国民党新军阀间连年混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灾难。在国民政府统治下,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迅速聚敛巨额财富,成为中国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表。
(2)战争过程
主要武装起义: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和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广州起义和各地武装起义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3)战争影响
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使农民获得土地为主要目的。所以又称为“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在
;..
.
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4、抗日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第一次中日战争”),是指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开始,由日本帝国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两国军队鏖战八年,1945年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5、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期间共歼灭国民党军625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二、社会主义时期
1、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
从1949年10月到l956年,可分为两个小阶段:
第一段1949年—1952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年7月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
同年l0月,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政权;
1952年开展“反贪污、反浪费、
;..
.
反官僚主义”和“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三反”、“五反”运动,打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
第二段从l952年开始,党中央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县委在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过程中,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l954年开始农业合作化运动。1955年开始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地委领导全区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1957年,地委认真执行中共八大的正确方针,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这一年,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对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进工作作风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整风过程中,极少数的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进攻,妄图取代共产党的领导。对此,地委根据中央部署,在全区范围内对右派分子进攻实行反击,以稳定新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
1962年秋至1965年间,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农村以清工分、清账目、清财产、清仓库为主要内容,城市以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为主要内容,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教育。3、十年的“文化大革命”
1966年,正当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国家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逐渐发展成矛头指向党的领导层的政治运动。一场长达十年、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
;..
.
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文化大革命:
第一阶段: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到1969年4月党的第
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同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
第二阶段:从中共“九大”到1973年8月中共第十次全国
代表大会。1970年至1971年间发生了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的事件。这是“文化大革命”推翻党的一系列基本原则的结果,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第三阶段:从中共“十大”到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执
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这是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长期斗争取得的伟大胜利。
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历史转折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它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始。
第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第二、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各条战线上全面进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和赞扬。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
.
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对内改革2、对外开放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实行改革开放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综合国力大大加强。粮棉煤生产居世界首位。11亿人口基本解决了温饱,人民生活较前有了显著的改善。新的工矿企业建设起来。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思想路线,战略决策的成果,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成果。十年的建设使我国的经济实力大为改观。
(4)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指出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党确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归纳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目标”,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路线提出的三个目标也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纲领和奋斗目标。
为实现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解决温饱,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二十世纪末达到小康。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5)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
.
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三、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五、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六、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七、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八、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九、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十、坚持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三、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
.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91年的风雨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党不断的运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自己,提高全党战斗力的同时领导全国人民走上富强民主、文明、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道路。
1、
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伟大导师列宁同志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新的历史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规律,总结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新经验,概括了20世纪初期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而使马克思主义达到了一个新阶段,即列宁主义。
2、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
.
一、实事求是:即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用客观实践检验真理;
二、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即把方针放在本国实际和本国人民力量的基点上,找出适合本国情况的前进道路。
3、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的主要内容是:(1)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3)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8)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
;..
.
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9)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江泽民同志2000年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5、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6、“创先争优”活动
“创先争优”活动,即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主要内容是“五好”“五带头”,即,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和广大师生员工反应好;
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和带头弘扬正
;..
.
气。这是在基层党组织中广泛开展并富有成效的一种活动形式。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是口头,而应落实在行动上。
“创先争优”活动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因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继续,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是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广大党员积极性创造性的需要。
7、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
学习型党组织是充满生机活力、富有创新精神的组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创新,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增强效果、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学习宣传与组织建设像飞机之两翼缺一不可,像舟车之两轮不可偏废,完成党的任何工作都需要学习先行,组织保证。
同志们,通过这次培训,大家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大家在思想上和政治上应该有明显的收获和较大的进步,在各自的学习、工作岗位上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工作、学习上作出更优异的成绩,为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而努力学习、工作。
;..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