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心得【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心得5篇
第1篇: 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心得
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林培雄、王玉周来源:2012-07-04光明网-《光明日报》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的政治要求。今年,我们党将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我国将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任务双重考验下努力实现稳中求进,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才能在大风大浪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
一、共产党人要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是一个人在文化认同基础上产生的精神寄托和心灵归宿。黑格尔曾说过,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尤其在德国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所谓家园,其实就是由文化认同所引发的精神上的归属感、思想上的一致性和思维上的一贯性。对一个政党来说,精神家园就是全体党员共有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目标追求的凝结。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心理、情感、精神的统一,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
精神家园是我们党凝集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的精神支柱。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的事业,是全体人民的事业,必须依靠全体人民共同奋斗。从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勇敢地承担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这些精神共同构建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成为我们克敌制胜、开拓前进的精神支柱。正是在这些精神的引领和支撑下,我们党动员和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共同创业,从苦难走向辉煌。民主革命时期艰苦卓绝的斗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山重水复的探索,改革开放以来风云变幻的考验,我们之所以能够胜利地走到今天,最根本的就是坚守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是我们党经受考验、保持先进性的动力源泉。近些年来,面对日益剧增的各种各样的诱惑,一些党员干部没有守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精神萎靡,信仰丧失,甚至腐化堕落。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之所以要有点精神,是因为精神能像灯塔一样引领我们前进,使我们在奋进中始终斗志昂扬、充满活力。保持党的先进性,不仅取决于党章的崇高规定、党组织的有效工作,更取决于党员是否具有保持先进性的内在动力。这种内在动力来源于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即每个党员对党的传统、作风、理想、信念、事业的自觉认同、自觉参与、自觉奋斗的自主意识。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由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所构筑。只有坚守精神家园,才能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非凡的道德勇气和伟大的人格力量。
精神家园是我们党迎接挑战、巩固执政地位的强大武器。当今时代,形形色色的“民主化”、“自由化”思潮向我们袭来,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无孔不入,广大党员干部时刻都在经受各种思潮的冲击。身处思想激荡的时代,共产党人要担当起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就必须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辨别和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只有如此,我们党才能坚强有力,党的执政基础才会坚如磐石。如果精神家园没了,精神支柱垮了,红旗就会变色。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变质,共产党执政地位丧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颓败,精神支柱倒塌。历史启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立于不败之地,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就必须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经有无数共产党员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有一些党员在革命遭受挫折时迷茫彷徨,甚至投敌变节;
或者在执政后经不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而违法犯罪。历史告诉我们,共产党人如果动摇了精神家园,就会走向毁灭。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当牢记,坚守精神家园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就是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执著追求;
就是对党的纲领、党的路线、党的指导思想的坚决拥护;
就是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忠诚;
就是艰苦奋斗、努力工作,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一身正气、清正廉洁。只有守住这块精神家园,才能经受任何艰难困苦、任何金钱美色、任何威胁利诱的考验,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戴,才能不断为党和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核心和灵魂
精神家园是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撑。而能够使人安身立命,能够使人的心灵有归属感和依靠感的主要是人认同的理想信念。理想是人们对社会和人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必然状态的预期、向往和超越性追求;
信念是指当人们对于某种现存或可能的事物、观念,理智上认同、情感上接受,直至在内心形成一种坚信不疑、矢志追求的精神状态,并以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积极实践这种理念。理想信念是人们的政治信仰、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决定人们思想行动的最根本的因素。
理想信念在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中居于核心地位。理想信念体现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突出表现为对自身生活、劳动的那种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和向上、向善、向美的志向志气。人生命活力和能力的展现需要理想信念的激发,人内心的失落和空虚需要理想信念的充实。理想信念使人们克服自身的狭隘局限而走向更广阔的精神天地、克服自身的软弱无力而汲取更大的精神力量、克服自身的犹豫彷徨而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核心是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这种理想信念在认识上表现为对科学真理的渴求,在情感上表现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在意志上表现为执著的实践和奋斗精神。共产党人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行为上的高尚与廉洁,都来自崇高的理想信念。历史表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共产党人有着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理想信念在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中起着灵魂作用。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的,是科学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正确道路。这种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主导和支撑。一个共产党员,只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才能有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坚强意志。革命战争年代,无论是面对强大凶悍的敌人,还是处于艰难困苦的环境,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前赴后继、百折不挠,就是因为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矢志不移。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共产党人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特别是在急难险重的关键时刻和生死考验的紧急关头舍生忘死、挺身而出,都是因为崇高理想信念的激励。因此,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灵魂,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如果发生了动摇,就会改变前进方向、丧失精神动力。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思想政治基础。理想信念反映了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本色。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共产党人就能够始终对党充满忠诚、对人民充满感情、对事业充满责任,满腔热情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成长壮大,正如邓小平深刻指出的,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就是因为他们理想崇高、信念坚定。执政以后,我们党始终坚持用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武装党员、指引方向、凝聚人心,为党的事业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实践证明,理想信念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完成历史任务的思想政治基础。在前进的道路上,始终伴随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风险,各种突发事件也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每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为战胜困难打牢基础、积蓄力量。
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最根本的就是坚定理想信念。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危机是最致命的危机。理想信念支配着共产党人的思想和行为。一个人如果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有一种追求,有一股力量,就能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和奉献精神;
如果理想动摇了,信念崩溃了,精神家园就会坍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扭曲,就会目光短浅、意志消沉,就会失去对事业对生活的追求。现阶段,大多数党员的理想信念是坚定的,他们对党有深厚的感情,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真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但少数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缺乏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缺乏信心,对共产主义感到渺茫。对共产党人来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失去理想信念。每个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应该多一份责任感、使命感,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三、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社会思想更加多样,社会价值更加多元,社会思潮更加多变,一些人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理想信念丧失、精神家园失落的现象。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党必须团结一心,富有战斗力和创造力。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为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从本质上指明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共产党人的精神价值、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等,都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基础之上的。共产党人只有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观察、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精神家园才能日益牢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成果,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就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追求远大理想与完成现实任务结合起来,坚定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必须努力掌握和自觉运用人类创造的先进文化成果和最新科学知识。人类的科学文化成果,凝聚了人类长期以来对于宇宙、社会、人生及其相互关系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人类对于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德性、坚强的意志和美好的情感的无限珍重,体现了人类对于真、善、美的不息追求。珍视、掌握和善用人类一切科学文化成果,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人生的目的与意义,确立人生的价值基础,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当前,面对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国内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的新形势,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努力学习掌握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不断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并自觉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造福人民群众的本领,转化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本领。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必须特别重视理想信念教育。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艰苦奋斗、埋头苦干,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特别要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在任何情况下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要认真研究改革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针对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干部群众解疑释惑。要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历史和国情教育,也要开展对国际上一些老党、大党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教育。要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的养分,也要努力适应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教育内容和形式既保持优良传统,又不断创新深化。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最根本的是要自觉融入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理想信念是否坚定,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改革发展的创造性实践,是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源头活水。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切实保障群众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并善于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努力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在现实工作中得到实践和升华。要深入群众生活、深入改革开放的前沿,在不断地回答和解决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中,丰富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要把理想信念体现在忠于党的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干好本职工作上。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净化心灵、提升境界、改进作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
(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林培雄、王玉周)
第2篇: 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心得
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近期我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的讲话精神,我们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郑重告诫全党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缺失或者动摇,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就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我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要始终坚信自己的信仰,坚信自己入党的初衷,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我认为加强党性修养而言,首先品质必须优秀,其次能力必须高强,最后行为必须模范。只有这样才不会在精神上面缺钙。
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权力、地位和物质利益的腐蚀和诱惑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在这些严峻的考验面前,作为我们优秀的年轻人更要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我认为,我们必须时刻补充好自己精神上的钙,补足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己。
一、通过读书,学习党提高自己的道德文化修养。我觉得加强学习,认真读书,是提高修养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做到“见贤思齐”,以先进人物为榜样,从而督促自己,不断进步。我认为,好学多思是一个人快速进步的捷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紧跟时代的节拍,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体现价值,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二、在职业中做到爱岗敬业、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我作为一名大学里的辅导员,更要要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坚持全心全意为学生们服务的宗旨。增强党性修养,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于我们来说,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做一行,爱一行,在平凡的工作当中,发扬一颗螺丝钉的作用。
三、加强批评与自我批评,虚心向优秀党员同志学习,保持优良的工作作风和品质;
在平时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团结同学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同时向优秀的党员同志们学习,以高标准,高要求来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工作当中认真负责,在生活中坚持朴素的价值观,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四、在生活中,要热爱生活、懂得生活,提倡和谐、健康、科学、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在平时的活动中要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提升了我个人的生活情趣,使我们永远以旺盛的精力去投入到未来的工作当中。
我们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上的钙,只有这样才不会被腐蚀,被社会所淘汰。
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日期:
第3篇: 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心得
共产党人的学风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整顿党的作风》的演说时指出:“所谓学风,不但是学校的学风,而且是全党的学风。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既然是这样,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学风问题是党风问题的一种表现形式。全党的学风其实质是党的思想路线问题,即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
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政治方向,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性质。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问题。目前党内存在的学风问题主要是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力度不够,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修养不足,不向人民学习而又脱离人民群众的严重倾向,理论联系实际和指导实际的能力不熟练,坚持真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和勇气不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到位、不彻底。所有这些学风不正的表现,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主观主义的不良作风在党内的再次反映。它对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危害极大,对巩固党性危害极大,对党的事业危害极大,必须大力纠正,在全党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学风。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反对非马克思主义学风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为指导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同时也是不断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彻底实现全党的马克思主义化的过程,也是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不断加强和巩固党性的过程。所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理论体系,即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之基本要素。所谓党性建设,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充实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提高和巩固政治觉悟和理想信念,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和掌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理论体系,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才能确保党的政治性质,才能确保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方向,才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史使命。相反,一切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及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必然或只能造成党性不纯,作风不纯,党性减退,党风不正,作风不正,学风不正,必然或只能导致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科学性的非歪曲、诋毁、削弱、污蔑,必然或只能导致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性质,必然或只能误导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方向。 坚持党性,巩固党性,确保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性质,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作为党员干部的首选必读。其中,尤其是那些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程的紧要关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辉的代表性经典名著,更是党的领导干部不可弃之一边或浅尝辄止的精神佳酿。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首先要读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张闻天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选集、文集、文稿等。他们的思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集体智慧的结晶,不仅包括如何解决中国革命的主题,而且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理论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的哲理。邓小平是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新时期,邓小平、陈云、江泽民、胡锦涛的文选、文集、重要讲话等,都是必读内容,其中包含着的如何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决策、重要思想理论等。党员干部还要经常性地学习阅读中央文件,领会中央精神,了解全党的工作。学习中央文件的范围,不仅包括过去,而且包括现在。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汇编以及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六大、十六大、十七大以来党的重要文献选编。党在历史上一次次的重大决策、重要会议、重要指示等都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认识、分析、总结,凝结着全党的智慧,代表了全党的思想认识,是党性的实践和体现。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是思想上、理论上、实践上相统一的科学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学习不够,不精通,不熟练,不系统,不深刻,或者理论上坚持,实践上不坚持;
或者口头上坚持,行动上不坚持;
或者时而坚持,时而又不坚持;
或者时而坚持得好,时而又不能坚持的好。这都是党性不纯,作风不纯,党性减退,党风不正,作风不正,学风不正的表现。即使目前的一些有关批评非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文章仍然摆脱不了官僚主义的习气,只是以官僚作风针对形式主义的学风进行批评。 总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党性,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就必须学习和掌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理论体系,否则就不知道坚持什么;
不学习,不掌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理论体系,就做不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党性,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学风;
不研究,不钻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理论体系,就做不到科学坚持,更不能做到科学发展;
不熟练,不精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理论体系,就必然造成党内思想不纯,党性不纯,作风不纯,学风不纯等不良习气,就不可能成长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或政治学家。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理论体系,其内在的逻辑的必然要求是:必须反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去马克思主义思想观念的袭扰。一切非马克思主义之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都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学风。一切否定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否定无产阶级专政等,都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学风,都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挑战。那种舍近求远,舍本求末,见异思迁,“言必称希腊”、“言必称欧美”,盲目迷信崇拜西方资本主义,而不深刻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更不懂得如何运用它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就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学风。那种将不可分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看得支离破碎,肆意肢解,而不懂得其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其实质是缺乏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基本常识或基本修养的表现,完全不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学风。 二、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真正推动力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人类历史奇迹的真正主宰。自从有阶级的社会以来,无论是有奴隶社会转变到封建社会,还是由封建社会转变到资本主义社会,每一社会形态的更替递进无不体现了广大人民的伟大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无不体现了广大人民勤奋劳动,战天斗地崇高品质以及反抗压迫剥削,推进社会变革的创造精神。在如何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上,崇尚个人英雄史观还是人民史观,这是共产党人与一切资产阶级政党的区别所在,是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脱离人民,远离人民,回避人民,躲避人民,不积极主动地去了解人民,就必然会走向官僚主义、特权思想、“老爷”衙门作风。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忽视或否认人民群众的作用,而大搞个人主义、特殊化,放大个人的作用,必然走向个人英雄主义的极端。相反,否定英雄史观,不承认历史英雄的历史作用,就会走向否定领袖,否定领导,失去党的凝聚力,失去科学正确的领导。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宗旨。脱离人民,不了解人民的工作和生活,不了解人民的思想文化状况,就找不到服务人民的切入点和起点,就不能很好地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国共产党坚决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宗旨,从其诞生伊始,即以开始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肩负起领导革命的历史重任,了解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状况,寻求与广大人民相结合并解决人民生存生活的重大社会政治问题。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认真考察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生活状况,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朋友和敌人,并将此作为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奠定了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思想框架。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他进一步深入调查了农民革命运动的实践,深刻认识到了根深蒂固的农村封建的宗法生产方式是中国革命的最顽固势力,并进一步认识到农民是肩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坚力量。正是出于对中国广大人民生存生活状况及中国革命的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首先建立了国共统一战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战争。大革命失败后,又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方针。抗日战争爆发后,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护地主及民族资本家的抗日积极性,转而又制定实行了“三三制”、减租减息与交租交息相结合以及保护工人利益与保护民族工商业相结合的政策。在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统一战线更加发展壮大,工人、农民、工商业者、学生,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社会贤达等都加入了反对帝、官、封的革命统一战线,推翻了国民党的专制统治。革命胜利的意义不仅在于推翻了反对势力的腐朽统治,更重要的是获得了自近代以来丧失而未求得的独立自主的发展权,获得了中国人民自强求富的新道路,获得了国家主人翁的地位,开辟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美好前景。 中国共产党遵守和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原则的过程,就是不断向人民学习和加深了解的过程。其切入点首先是承认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其次是认识到了中国处于革命时代的社会主题。再次是找了革命的主力军和同盟军。第四是比较成功地处理了中国革命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以及革命主力军与同盟军之间的关系。最后,做好这一切工作的关键都离不开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这是为数十年党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所证明的科学真理。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尽的,最广大的智慧藏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坚持到的群众路线,深入人民群众,接近人民,了解人民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仅是调查研究,为人民服务,而且是发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向人民学习的过程。所谓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就必须体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所谓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即实现党的领导的必要途径。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党的政治原则,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党的群众路线,使党的利益与广大人民的利益紧紧结合在一起,使党的领导得到了人民的认可,使党的领导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就是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的宝贵意义。 为很好地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必须避免两种倾向:一是脱离人民,不深入实际,不顾人民利益,不讲民主的官僚作风;
一是避免“群众让怎么办就怎么办”的尾巴主义,或转向庸俗的民粹主义思想,而忽视党的领导作用。 三、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向人民群众的实践学习 人们的社会实践离不开科学真理的指导。但人们的认识是否正确,是不是真理,只能依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实践观。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的规律性认识,是对社会实践科学的反映。一切真理都来自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源泉,是检验真理标准。所谓社会实践,即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它既是领袖思想科学的领导实践,也是社会实践主体--人民群众集合智慧的活动。既是客观的能动的历史的,也是科学的先导的发展的。真理对实践的要求需要具备客观性、逻辑性、深刻性、完整性、准确性、科学性。具体如下:(1)客观性。真实性的材料必然是具体的,没有分散的具体,就不能体现出客观性。没有对众多具体的分析认识,就没有把握事物客观实在性的可能。只有在把握事物客观实在性的基础上,才体现出真实性、真实感,才能立足于坚实的基础之上。(2)内在逻辑性或条理性。逻辑性是指产生于实践的理论体系或理论结构的内在的紧密联系性。这正如同客观事实内部情节的紧密联系性一样。因为理性认识必然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它不能脱离客观事实的原有逻辑。科学理论内含严密的逻辑,或者说,科学的理论是由严密的逻辑来联接的。没有严密的逻辑,就不是科学的理论。那样,就既不能反映历史事实本身,也不能突出主题,就必然得出模棱两可的结论。(3)深刻性。对客观事实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肤浅的表层上,而必须洞穿表层,一针见血地指出客观事实的内在本质,使认识到位,充分体现理论反应客观历史事实的威力。(4)完整性。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立体多维的时空把握。(5)准确性。这是对客观历史事实如何定性的问题。究竟如何定性,首先也要取决于客观历史事实本身。在对客观历史事实客观量化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分析,做出科学的定性结论。量化必须以完整的材料为基础,否则也不科学。真理必然要求科学,科学是真理的杠杆,不科学就不是真理。 在如何对待社会实践的问题上,要力戒两种错误:一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实践观。即不要社会发展主体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实践。这种片面的实践必然导致脱离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支持,形成官僚主义的、军阀的、特权的、贵族的腐败作风。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蒋介石不给人民以抗战的民主自由,实行不要人民群众参加的抗战,而坚持片面的军事抗战路线,实行单纯的由政府出钱出枪的抗战,结果节节败退,失地千里。这就是资产阶级个人英雄主义实践观指导下的错误所致;
二是避免陷入经验主义、实用主义。所谓经验主义,即凡是必须亲身经历,局限于自己有限的经验,此为“狭隘的经验论”。所谓实用主义,即凡被实践证明对自己有利的就是真理,此为极端自私的实用主义思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必要内容,倡行人民群众的实践还是个人英雄主义实践,是区别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关键点。 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始者马克思不但参加了革命的实际运动,而且进行了革命的理论创造。他“不但参加了革命的实际运动,而且进行了革命的理论创造。他研究了自然,研究了历史,研究了无产阶级革命,创造了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进行了长期的探索,进行了精辟的阐述。1937年7月,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就提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他还进一步指明了实践的发展观:“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的讲演中指出:“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整顿党的作风》的演说时再次以社会实践强观点调了马克思主义的客观性。他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从客观实际产生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获得证明的最正确最科学最革命的真理……。”同年5月2日,他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又指出:“社会实践及其效果是检验主观愿望和动机的标准。”新中国成立后1963年11月18日,毛泽东在《对五评苏共中央公开信稿的批语和修改》中再次指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改革开放初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会上再次高度评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精辟的阐述,而且还对进行了长期的切身实践。“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标志。它标志着以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产共和国为目标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向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以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制度为目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五·四”运动是孕育着这一革命思想转变的实践,标志着中国政治革命的发展方向。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的新文化运动前期,中国一些先进的民主主义者主要是在宣传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的旧民主主义思想,受人权平等、进化论的影响,与政治斗争的实践联系不够。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工人群众广泛参与,显示出了在以往中国革命斗争中所不曾有过的彻底的不妥协的革命精神,显示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姿态。“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与中国无产阶级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即树立了明确的革命目标--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这一政治革命目标不仅代表了中国社会最先进最革命的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且标志着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它宣布了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在中国即将灭亡。它宣布了中国人民即将获得主权独立和民主自由。它预示着中国革命的发展前途必将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制度而非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共28年的革命奋斗,于1949年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以往一切反动势力施加给中国人民的枷锁都被彻底粉碎了,中国人民又重新获得了生存发展的权利和资格,得以运用自己的主权和尊严参与现代社会和国际事务。共和国使中国人民能够广泛地追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权利,为中国进入现代社会,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本条件。 但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却仍然停留在自然半自然的落后状况中,其生产条件还只相当于近代社会的水平。这为中国政府和人民在现代社会中提出了加速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紧迫任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即已提出,要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1953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由于建国初期经济、技术水平落后,经济建设的第一目标是实现工业化,这是因为旧中国的工业几乎是空白。 1954年,周恩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工业国家,要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要建设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和现代化的国防”。这时提出的“四化”还没有把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纳入其中。1958年中共中央通过的毛泽东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指出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现代化的基础之上。不过,此时仍未提出现代化的明确标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制定了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国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就社会整体结构而言,四个现代化都是社会的硬件部份。但是,现代化的社会并不只是对硬件部分的要求,并不只是对物质生活部分的要求,还要“软件’’部分的现代化,即社会精神的现代文明。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强调要发扬民主,并使民主生活制度化、法制化。这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性要求,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七大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和失误,进一步提出了坚持发展为第一要义,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四、学习科学,追求真理,反对迷信,修正谬误 科学真理是卓越智慧的海洋,闪耀着伟大思想的光辉,是指引人们的社会实践通向科学殿堂的神灯。相对于社会实践的科学真理是文化中的精华,是文化中的精粹,是文化中的精魂。而科学的理论或真理,不仅来源于实践,而且指导实践。科学理论的量的积累与社会实践存在着直接的关系。科学理论量的积累愈充分,愈是能够为积极有效地指导实践提供可能;
反之,愈是增加实践的盲目性。掌握足够的科学理论,掌握充分的科学真理这一实践的指南,就能实现高瞻远瞩的效果。党的领导干部善于从理论的层面认识和解决中国问题,是政治成熟的标志,才能成为政治家。所以,实现党的干部革命化的首要环节,必须以理论来武装干部的头脑,否则不能完成党的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广大干部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来武装。党的领导干部,如果不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武装和指导,就会精神匮乏,营养枯竭,就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就会失去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前进方向,就会脱离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是思想的表达,是战斗的武器。殊不知,没有理论,就是没有战斗的武器。列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导的党,才能实现先锋战士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若不学理论就是甘当俘虏,就是自愿放弃意识形态阵地。结果必然是停滞于马克思主义的现有水平,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成不变真理,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作茧自缚,不懂得如何创新理论,不懂得如何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由此,共产党的一切干部和党员必须信奉科学,追求真理,要把科学真理当作指导实践的思想武器,要善于科学调研,科学分析,科学判断,科学决策。要善于发现真理,更要坚持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学习科学,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内在,必然要求反对迷信,纠正错误,修正谬误,反对伪科学,反对谬理邪说,反对愚昧迷信,反对一切封建的资产阶级腐的朽堕落的价值观念。这正是科学真理战斗的任务,正是科学真理的革命对象。党的一切干部和党员的学习因为“依靠的是科学,依靠的是真理。这种战斗就是科学与反科学的战斗,是真理与谎言的战斗。”领导干部的工作,若不坚持科学真理,就必然陷入谬误。二者必居其一,舍此无它。所以,党的一切领导工作都是科学与反科学的战斗,是真理与谬误的战斗。 最好的结论必然是:中国共产党的学风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是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的学风,是在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体的社会实践中学习,是学习科学,崇尚科学,追求真理,追求进步,反对迷信和谬误的学风。
第4篇: 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心得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王相坤
2013年12月05日15:0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段论述,把人的生命元素“钙”引入政治生活领域,高度概括了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科学分析了信仰迷茫的严重危害,进一步强调了加强理想信念对于矢志不渝地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巨大作用。
钙,是一种金属元素,以化合物状态存在,在工业、建筑工程和医药上用途很大。在人体中,钙的含量约占人体质量的1.4%,如果钙含量不足则会影响生长发育和健康。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比作人体重要元素“钙”,具有深刻的内涵。
第一,形象地说明了理想信念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决定性作用。钙是一种功能强大且化学性质十分活泼的物质,能够与许多物质合成生成新的物质。跟氧化合生成氧化钙,常温下跟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加热时几乎能还原所有金属氧化物,熔融时能还原金属氯化物。工业上使用的合金脱氧剂、油类脱水剂、冶金还原剂以及电子管中的吸气剂等,都离不开钙。人能够健康的生活有钙的巨大功劳。无论肌肉、神经、体液和骨骼中的蛋白质都由钙离子结合而成。当钙约占体重的1.5%~2.0%时,才能保证人的健康。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意在告诉我们,在人的精神世界里,也有一种“钙”,它左右人的灵魂,激发人的斗志,指导人的行动。它在人的大脑中含量越充分越能引导人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就是理想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同人体中的钙一样,充分的含量是前提,只有熟悉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忠诚党和人民,才能保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像人体里的钙是生命元素一样,理想信念能够决定人的精神世界的方向,是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与学习结合产生智慧,与劳动结合产生财富,与创新结合产生发明,在饥寒的年代里创造温饱,在温饱的年代里创造文明,在离乱的年代里创造安定,在安定的年代里创造繁荣。因此,必须把理想信念看作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去认识,去加强,去珍惜。
第二,形象地说明了信仰缺失的现实危险。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明确指出:“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这一分析切中时弊,抓住了要害。从生命科学角度讲,人体内200多种酶靠钙激活,以保证各器官正常运转。钙的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1%存在于血液等软组织中,构成骨骼和牙齿,参与各种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人一旦钙摄入不足,首先影响血液循环,接着发生破骨作用,长期处于负钙状态,就会导致骨质疏松、高血压、肾结石、结肠癌、老年痴呆等疾病的发生。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告诉我们,就像人体中长期缺“钙”会出现各种病症一样,一个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如果不注意加强世界观改造,不能自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行动,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就会患精神上的“软骨病”。这种“软骨病”首先从动摇信仰、淡漠信念开始,不信马列信鬼神,把理想信念庸俗化;
继之,忘记大目标,追求局部利益、个人利益,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
发展下去,在政治风浪考验面前,就会迷失方向;
在金钱面前,就会挺不起胸膛;
在美色面前,就会甘当“俘虏”。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的信仰始终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形象地说明了坚定理想信念不会一劳永逸。人体中的“钙”具有挥发性,就骨钙而言,自20岁起,骨质密度即开始缓慢减少,30岁以后减速逐渐加快。因此,需要天天补钙。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告诉我们,同身体需要补钙一样,强固理想信念之钙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这是因为,实践在发展,认识在深化,理论在创新,党在不同时期会对坚定理想信念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还因为,理想信念每天面临着现实生活的考验,或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共产主义思想的挑战,或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的对抗,或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交织对党的领导的影响,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经济理念对我们坚守的政治信条的冲击等。所有这些,都使精神之“钙”每天被机体吸收,功能也逐渐弱化,向每个共产党员提出了天天“补钙”的要求。
把理想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高超的政治智慧,巧用一个字,就把“理想信念”这个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拉近了与每个人的距离,加深了对坚定理想信念重要性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钙”论,为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必须深刻认识精神之“钙”的巨大功能,始终把坚定理想信念当作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一个人理想信念的坚定程度来源于对它的理解认识程度。认识越深刻,意志越坚定,行动越自觉。因此,必须不断加深对理想信念的科学内涵和重大作用的理解。理想信念说到底是相信不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相信不相信共产主义的理想能够实现,相信不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承认不承认这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如果动摇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就动摇了我们党的合法性,因为自党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一切行动的指南,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确定为实现共产主义;
如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缺乏自信,就否定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历史和其间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因为这条道路是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立的;
如果不能把理想信念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坚守的话,就否定了自己的奋斗历史,因为我们都是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成长起来的。因此,必须倍加珍惜我们确立的崇高信仰、共同理想,把理想信念当成安身立命的根本和政治灵魂,当成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必须经常加强理论武装,以“补钙”的坚决措施防止理想信念之“钙”缺失。“钙”流失的不可避免性,决定了“补钙”的必然性、经常性。补理想信念之“钙”,必须首先加强理论武装。着重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下工夫,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这一看家本领,不断强化理论修养,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着重在补齐理论“短板”上下功夫,坚持缺什么学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越是前沿领域越要多学深学,特别是加强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不断充实科学营养,丰富智慧,以能力上的优势增强政治上的自信。着重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就像天天需要吃饭、睡觉一样,把“补钙”作为每天必须完成的功课,注重经常,长期坚持,持之以恒。不断充实新知识,学习新理论,接受新信息,才能以充足的“钙”量保证精神世界之需,给理想插上知识的翅膀、智慧的翅膀,展翅高翔。
必须及时回答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理论自信排除对坚定理想信念的干扰。在一些领导干部中,理想信念的天平之所以会发生倾斜,根源于不善于用科学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由对科学理论不能“真用”发展到对科学理论不能“真信”。科学理论之所以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就在于它能够对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从而推动我们的事业向前发展。它的真理性就在于此,我们对它坚定不移、坚信不移也在于此。对反映在理想信念上存在的问题回答得越多、越有说服力,困扰我们的问题就越少,我们的理想信念就越坚定。因此,必须学会运用科学理论解决现实问题。一是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坚持以科学理论提供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深入研究,合力攻关,切实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别是困扰党员、干部思想的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有说服力的回答。二是围绕现实生活中的突出问题组织专题理论学习。学习理论在吃透原著、领会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做到学有所悟。在此基础上,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独立思考,认真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探索总结新规律。三是加大对理论的阐释宣传力度。对重大研究成果,及时广泛宣传,回应社会关切,排解党员、干部的思想疑虑。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运用科学理论的过程,理论学习的过程成为推动实际工作的过程,不断增强正能量,就会逐步消除负能量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坚定理想信念。
必须强化党性锻炼,经受大是大非考验,以实际行动练就理想信念的“金钢不坏之身”。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是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拚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这“一个宗旨、三个能否”讲的都是如何做,就是说,坚定理想信念,必须落实到平时的工作中和关键时刻的表现上。在时时、处处、事事实践崇高的理想信念,就要加强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一是坚定政治立场。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政治风浪面前,旗帜鲜明,发声亮剑,无条件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乐于奉献,甘愿吃苦、不思享受,实干创业、实干富民。学习上刻苦钻研,工作上率先垂范,生活上艰苦朴素。三是做大公无私的人民公仆。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正确处理党的利益、群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不向组织伸手,不与群众争利,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民情怀做人、做事。四是勇于创新、敢于担当。树立一流的工作标准,为官一任,振兴一方。面对责任,勇于担当;
面对困难,勇于攻坚;
面对工作,勇于创新。不求官有所进,但求业有所成。总之,就是以政治坚定防止和克服“一切迷惘迟疑的观点”;
以艰苦奋斗防止和克服“一切及时行乐的思想”;
以大公无私防止和克服“一切贪图私利的行为”;
以改革创新防止和克服“一切无所作为的作风”。只有这样加强修养,才能练就理想信念的“金钢不坏之身”;
只有这样付诸行动,才能经受任何风浪的考验。(作者系中央党史研究室办公厅副主任、新疆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第5篇: 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心得
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望海楼)
■ 谢春涛
2017年10月11日06:1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创新党的思想理论,并用其武装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头脑,打牢了中共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中共十八大后不久,全党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次活动使党风状况明显改观,初步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抓作风建设的路子。2014年10月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抓党的作风建设的经验,这就是:必须突出重点、聚焦问题;
必须领导带头、以上率下;
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
必须严字当头、从严从实;
必须层层压紧、上下互动;
必须相信群众、敞开大门。
为了进一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2014年3月9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员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根据这一要求,在全党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2015年12月28日至29日,他还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专题民主生活会,按照“三严三实”要求,进行党性分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为全党同志作出了表率。
从2013年开始,关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教育培训在全党范围展开。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党校连续举办7期省部级干部学习研讨班,各级党组织也进行分级分类的普遍轮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头脑。每次中央全会后,中央会及时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在全党开展宣讲活动。理论宣传工作也不断改进方式方法,增强了传播效果。
在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中央深刻认识到,不少领导干部出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丧失了理想信念。因此,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被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首要任务和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中央一再强调,要补足理想信念这一共产党人精神之“钙”,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2016年起,中央要求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并很快将其常态化。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
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共12条,第一条要求就是坚定理想信念。《准则》把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保持中共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坚持和创新党内学习制度,把学习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5年来,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发挥着思想引领作用。可以期待,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扎实推进,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科学化必将取得更大成就,中共也必将变得更加坚强有力。
(作者为中央党校校委委员、教务部主任)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