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主义发展史观后感(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社会主义发展史观后感6篇
【篇1】社会主义发展史观后感
社会主义有点潮观后感
《社会主义“有点潮”》是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人民网、湖南教育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六期电视理论节目,是讲好社会主义故事,特别是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接下来本人搜集了社会主义有点潮观后感,欢迎查看。 社会主义有点潮观后感一 《社会主义有点潮》,当我从网页新闻上了解到这档电视理论节目的时候,眼前顿时一亮。因为当下,正值国际国内局势深刻变革的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着深刻的社会危机,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缺陷和制约,导致西方社会迟迟走不出困境,而国内正面临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恰好可以得到充分展现。以前上学的时候,曾学习过一些社会主义方面的内容,但是那时候学得是课堂知识,对社会主义的介绍不够系统、深刻,我想,这个《社会主义有点潮》肯定能够大大深化我对社会主义的基本认识。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马上就在网站上找到了《社会主义有点潮》的视频,并认真的观看起来。第一集,介绍了托马斯·莫尔是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目睹了英国圈地运动给普通老百姓造成的深重苦难,于是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写作了《乌托邦》,为人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乌托邦》的发表,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第二集,欧洲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愈演愈烈,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催生了《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第三集,列宁在沙皇俄国开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阿芙乐尔”号一声炮响标志着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其后,俄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领导苏联逐渐走向繁荣富强,但因为意识形态上防线松懈等原因,最终苏联走向了解体。第四集,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了建立共产党组织的条件,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以后,党始终带领着全国人民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第五集,经过真理标准的大讨论,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指明了中国的发展道路,促使中国近四十年以来取得了西方一百多年才取得的成就。第六集,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取得了巨大成功,社会利益的多元化,思想多元化,中国梦的提出,一方面凝聚了大家的共识,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进中国的进步和发展,我们要有充分的信心,实现我们自己的梦想。 看完《社会主义有点潮》,使我在一个广阔的历史视角下,全面、系统的了解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和意义。社会主义不是空穴来风,他是一代代伟人、先贤深刻洞察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并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而不断坚持和发展而来的。理论指导了实践,实践也推动了理论的发展。 每个人都有梦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一个实现全社会、全人类梦想的过程。中国在任何历史时期,都没有像今天这样更接近这个梦想。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更应该积极拥护社会主义,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社会主义有点潮观后感二 潮,时尚、时髦之意。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过不断发展完善,最终形成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对内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对外主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使得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蓬勃发展,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正在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社会主义之所以有点“潮”,究其原因为以下几点。 党的十八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系统地回答了新时期下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科学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战略等重大问题,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创造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中国化转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X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断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思想、新战略,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下,党领导人民不断深化改革,推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社会主义作为“舶来品”,在新的国度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然而一代代党的领导集体通过不断探索,不拘泥于固有形式,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恩格斯创造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实践证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获得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实现了综合国力的稳步上升,我们从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不断走向繁荣富强。这些都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新时期,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明确道路指南,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不断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1848年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开启了屈辱的近代史。无数仁人志士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探索救国之路,挽救民族于危亡。他们先后尝试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道路,均以失败告终。唯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从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最终成功抵御了帝国主义的肆意侵略,移走了一直以来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梦想。当今全世界的社会主义国家仅存5个,在数量上处于弱势地位。长久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依仗早期殖民掠夺积累的雄厚资本对社会主义国家妄加非议,动用一切手段制裁压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妄图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然而,我们党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不断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新形势下,我们党坚持把基本政治制度与基本经济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制度得以不断完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保证下,我们实现了人民民主专政,冲破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重重阻挠,取得了经济社会长期平稳增长,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向全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中国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它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品格。XX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我们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文明发展长河中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近代党领导人民在抵御侵略、改革发展等伟大斗争中孕育出了优秀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为人民大众服务为宗旨,以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中国化转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它的产生为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不竭动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新贡献。正是这种文化力量支撑,才使得中华民族历经磨难毅然前行,才使得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取得改革发展新成就。 社会主义之所以这么潮,得益于几代党的领导核心对国家发展、人类社会进步规律的探索智慧和心血,得益于当今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奋斗、创造和积累的根本成就,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凝聚的智慧结晶。作为共产党员,我们应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足自身岗位,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社会主义有点潮观后感三 10月9日电视理论节目《社会主义“有点潮”》在湖南卫视首播,随后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人民网等平台联播,引起全国广大观众和网民的热议。节目通过网络化的语言、鲜明的主题、新颖的视角,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一次完美诠释,十分的新“潮”。 讲好历史故事坚定年轻一代的信念。纵观历史,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之初就是一股“潮流”,社会主义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进程。这一理论历经了几代人的不懈追求和奋斗,最终生根开花,造福百姓。 让理论深入人心,必须要讲好中国故事,也就是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乌托邦是座什么岛?《共产党宣言》是本什么书?阿芙乐尔号为什么开炮?南湖的红船为什么能破浪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中国梦是个什么梦?——在这六集专题片中,一是以社会主义发展各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为线索,对社会主义500年发展的历史进程作了梳理;二是嘉宾们大都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并结合了自己工作和生活的经历与感受来互动,以轻松活泼的形式生动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中国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节目厚重而生动,十分出彩。 善用网络语言,引发年轻一代的共鸣。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有点潮”》的成功实践为如何进一步做好政治理论的大众化传播做了很好的示范。在思潮多元化的当下,在众声喧哗的新媒体时代,如何使理论宣传既入脑又入心依然是一项重大挑战。 “有点潮”作为一种网络语言,被当作节目名称,很有时代气息。 同理,这六集专题片以设问句做标题,同样吸人眼球。参与节目的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杨蕾谈到,该节目对于“潮”这个字有一段非常精准的解释,社会主义就像一股浪潮一样,在低潮中孕育高潮,在寒潮中涌动春潮,始终屹立于时代的潮头,并且屹立不倒,所以非常让人肃然起敬。“节目现场来了很多湖南高校的学生,从他们眼里我读到了以前在课堂上没有看到过的对求知的渴望。”由此,足可见节目的成功,尤其是满足了年轻一代的需求,坚定了他们社会主义的信念。 作为全国首档“三新”进校园电视理论节目,《社会主义有点“潮”》紧跟网络时代的步伐,放下了理论宣讲的“高身段”,创新了形式和表达,让深奥严谨的社会主义理论接地气地“飞入寻常百姓家”。在这场生动而活泼的对话中,青年朋友们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有不少网友在微博留言:“看完节目提升了政治智慧与党史认知”,“要为自己的幸福发奋工作”。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时下我们回顾社会主义发展的光辉历程,重温社会主义有点“潮”背后的真实故事,会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心和力量。
【篇2】社会主义发展史观后感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
怀着虔诚的心情,我打开电脑,找到了《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的视频网址,开始了观看。这部传递正能量的大型电视系列片共分为50集,向我们讲述了,社会主义的诞生,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社会主义的诞生,极大地推动和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为何称之为社会主义500年,是因为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社会主义存在至今日,已经有500年的历史,在这500年中,社会主义并不是停滞不前,而是不断发展,不断出现新的形态,不断适应世界环境和局势的变化,不断在不同的国家展现出不同的特色。
系列片按照每一集都有一个人物,一个故事和一个论断的形式,通过对历史真实的再现,基于史实,通过主持人讲述、视频短片、权威专家访谈三种样式,集权威性、思想性、观赏性于一体,用人物带悬念、用悬念带故事,用故事带道理,真实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探索、实践;
客观地述说,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同时,也带着受众以今天的观点来理解500年,力争500年社会主义进行生动而准确的诠释。
这部系列片第一集名叫“乌托邦岛”,毫无疑问,社会主义最初确实是乌托邦似的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流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著名代表人物为欧文、圣西门和傅立叶,主张建立一个没有资本主义弊端的理想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人都应劳动,人人都应过上平等的生活。
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曾经参战美国独立战争,又在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返回法国,放弃伯爵和贵族称号,组织人民向贵族特权作斗争,晚年发表《一个日内瓦居民写给当代人的信》《新基督教》,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制度划分的思想。
在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诞生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结束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入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1847年共产主义同盟诞生,第一个无产阶级的政党诞生了,而且工人阶级获得了《共产党宣言》的精神武装。
与此同时,在共产主义诞生的同时,欧洲各国联合起来,将这个新生的思想,视为“欧洲的幽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成功的建立起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并宣布“第二国际已死,第三国际万岁”。
1921年6月,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会议一致认为中国是我们在世界上最亲密的友邦,我们两国人民面临着协力抵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骗的共同任务。
在中国社会主义先驱李大钊和陈独秀的催化下,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并很快于1921年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指示中国共产党要迅速攻占重点城市,夺取本国革命的胜利。然而,在国情不同于俄罗斯的中国,攻占重要大城市夺取革命胜利的革命方式并不奏效,在毛泽东秋收起义后,铠装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在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到1955年的十年间,中国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和初步发展,并在1953年开始的“三大改造”完成后,于1956年底完成了三大改造,由此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956年到1966年,是党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这十年中,中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虽然遭受过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这十年间的社会主义建设之中,我们得出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能急功近利,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根据经济规律,循序而渐进。
在打倒四人帮之后,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光明日报》第一版公开发表。一场大讨论就此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我们党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同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同时决定拨乱反正,并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以及一些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形成的。
1982年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访华就香港前途的谈判终于即将正式开场。9月24日,双方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举行会谈。邓小平提出香港问题用 “一国两制”政策解决,而这一政策也被西方媒体称为“天才的创造”。
到1992年,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提出:“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解决了一个关系改革开放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使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目标取向明确,以综合配套、全面推进为特点的新阶段。
历史经验证明,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辩证统一的,不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谈不上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不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谈不上坚持马克思主义。
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以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为标志,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2003年8月,胡锦涛在江西考察期间,将考察心得在当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增加了“以人为本”的提法,形成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完整表述。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我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经过10年的发展和实践检验,十八大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进一步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说的就是反对学习和工作中的“空对空”。以苦干续写中国辉煌,用实干托起中国梦想,民族复兴的壮阔历程一定会在这一代人手里,开辟一个全新的境界。
中国的近代历史充分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一条必由之路。
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从6个时间段分析了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的500年历史过程。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它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这是一条探索之路,这是一条幸福之路,这是一条圆梦之路,这是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篇3】社会主义发展史观后感
中国共产党发展史
随着第十一期业余党校的开班,我们很荣幸的成为其中的一员,在11月28日我们集体观看的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我们从视频中了解到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建立以来到现在经历的曲折以及取得的辉煌成就。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其间经受了1927年和1934年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年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便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同时,建立了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核心的国共两党和各界人民的革命统一战线,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迅速地掀起了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高潮,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是,在这次大革命的过程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者,犯了“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错误,对统一战线内部的地主、资产阶级分子的妥协性、反动性认识不足。因此,没有及时有效地组织革命力量同他们作坚决的斗争。结果,当蒋介石、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先后叛变的时候,我们党不能组织有效的反击,导致了第大革命的失败。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9月,毛泽东同湖南省委领导了湖南、江西边界的秋收起义。
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组织了中国式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军队中建立了党的组织,并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1927年10月,秋收起义的部队转入井冈山。1928年,朱德带领起义的部队到井冈山会师,创立了红军第四军,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1933年,全国红军发展到33万人,共产党员也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1万人发展到30多万人。
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党内的“左”倾错误,几乎使城市中有组织的革命力量损失殆尽。党中央在城市站不住脚,1933年,被迫撤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一方面军损失惨重,不得不在1934年10月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1月,长征途中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批评了党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但是,王明冒险主义造成的这次严重失败,使全国红军由30万人减少到3万人左右,共产党员由30万人减少到4万人左右。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针对当时实际情况,毛泽东同志多次重申党的二大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规化,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思想,指出了中国的出路在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并进而转入社会主义。并着重总结了建军党以来,在统一战线方面的经验教训,制订了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以及同顽固派斗争的方针,建立了国民党在内的包括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将我党工作的重点放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和政权。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执行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路线,致使革命力量迅速发展。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人民军队的主力,由抗战开始的3万多人,发展到120多万人,共产党员由抗战开始的4万多人,发展到121万人,使我们党真正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成为中国人民前所未有的领导力量。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蒋介石依赖美国的援助,拒绝我党和全国人民关于实现和平民主的正义要求,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以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和革命实践的发展,充实和丰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政策,面对蒋介石发动的全面内战,提出了“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以革命的两手反对其反革命的两手。在武装斗争总题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使我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在内战中不断发展壮大,仅仅经过3年多的英勇奋战,就消灭了蒋介石的800万军队,推翻了国民党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我们党发展为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胜利充分说明: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谋任何私利的政党虽敢于并善于领导人民百折不挠地向敌人作斗争的政党。中国各族人民从亲身经历中看到了这个事实,人而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民族统一和团结。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取得的。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它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找到了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这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上一个重大的贡献。
中国革命的胜利,在我国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劳动人民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人民革命在一个人口占人人类近四分之一的大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也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压迫剥削的国家的人民,增强了他们前进的信心。中国革命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以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斗争的发展具有深刻的久远的影响。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无数先烈和全党同志、全国各族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结果。对此,中华民族的每一代儿女都应加倍珍视它、爱护它,必要时甚至用生命来捍卫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医治战争的创伤,恢复和发展经济,使年轻的共和国粉碎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国的封锁和颠覆活动。在国内领导全国人民,迅速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基础。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变化。在1956年9月淫的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我党宣布: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成,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由于生产落后而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之间的矛盾。此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我们虽然遭受过严重的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十年中,全国工业固定资产增长了3倍,农业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开始大规模展开,并逐渐收到成效。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为前七年的4.9倍。科学技术工作也有比较突出的成果。
1957年,毛泽东同志也曾提出了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问题。但是,毛泽东现场在此之后的一个时期内,逐步夸大了确实存在的阶级斗争的严重程度,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随后发展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致使在不少场合混淆了敌我,造成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终于酿成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1976年10月,党中央政治局代表人民的意志,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
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其中包括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把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它真正开始了全面的、坚决的、依靠群众和深思熟虑的拨乱反正,开始了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以前的“左”倾错误,使用权党重新加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轨道上来。
从十一届三中会全召开,经过十二大,至今为止的21年的时间里,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坚持改革开放,并紧紧把握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使国家的面貌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在经济建设、科学发展等不少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篇4】社会主义发展史观后感
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社会的发展必定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有不平,有曲折,甚至有迂回,“骏马坦道”“顺风扬帆”,只是幻想。观完《社会主义500年》这部纪录片,更是了解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的曲折发展,更加懂得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在我国2500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天下为公”思想,到古希腊的理想国,再到空想社会主义,反映出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人门理想中的社会,是如此的美好,促使着人们不断地探索。它就如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一般,无人能找得到,只在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中,虽然美好却如空中楼阁一般可望不可即。虽然空想社会主义最终失败了,但是我们不能对它进行完全的否定,马克思恩格斯就对其进行了高度的评价。之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这是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了批判与继承。科学社会主义不仅有空想社会主义里的美好,更是比空想社会主义多出了科学性,给人们一条通往那个人们向往社会的一条路。在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的俄国,经过曲折与战斗,社会主义在俄国扎根,并扩展到十多个国家。如毛泽东所说,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科学社会主义。
毛泽东青年时期信仰过“无政府主义”,可是当科学社会主义传入中国后,毛泽东选择了科学社会主义,因为他相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而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党的探索中,我们出过错误,遭遇过危机,明白只有将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适合中国。1989年,东欧巨变,1991年,苏联解体,有人说这是社会主义完全的失败,这是错误的,这些国家无论实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制度上都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而我们国家经过长期的、曲折的探索,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有人说我们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背离,可是我们国家正在处于并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制度必须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合,这也是《共产党宣言》中提到的。
社会主义经历了长时间的曲折发展,但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我们国家的社会制度完成了最早期的探索,发展的道路还很漫长,并且发展的途中会充满了曲折,但是我们坚信,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当今的幸福生活实在多年前的革命前辈用鲜血换回来的,我们一定要回首历史,珍惜当今来之不易的幸福。
【篇5】社会主义发展史观后感
《社会主义富华西》观后感
“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这是华西村书记吴仁宝同志在座谈会上说的一句话,也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的,全家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算富;
全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诠释了一个优秀党员干部的觉悟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
“人民群众幸福才是社会主义”,吴广仁同志对人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并且扎根农村,几十年如一日般为人民群众服务着,他从不进高消费场所,至今仍住在几十年前盖得老房子里。一日三餐也只是最普通的农家饭菜。他曾开玩笑说,家有黄金数吨,每日不过三顿;
高楼大厦独占鳌头,晚上睡觉也只占一个床位。吴书记自己生活十分简朴,对村民却是十分周到,处处为村民着想。衣、食、住、用、行面面俱到。首先六十年代初期建立了第一个工厂,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
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大好时光到来,全村向小康社会迈进;
二十世纪初,全村总产值达30亿元,近几年发展的势头更是与日俱增,总产值达50亿元,人均纳税达1.5万元,人民生活水平基本达富裕水平。物质生活也达到也达到较高水平,住房,交通出行也十分便利,物质生活提高了,吴书记又想到了精神生活,既要抓物质生活又要抓精神生活,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条腿一起跑,只有这样才能发展的更快发展得更稳。于是吴书记建立了精神文明公司,经常开展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积极有意义活动,使群众在愉悦的心情中接受文化知识,提高个人修养及个人素质,同时也更加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幸福才是社会主义”。
吴书记不仅是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书记,更是一位果敢的有经济思维的智者,正是因为吴书记正确决策,华西村才得以有今日的繁荣景象。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期,中央逐步把权力下放到基层,基层有了更多的自主经营的支配能力,这让华西村有了发展的契机,这时的吴书记并没有和全国大多数农村一般开展轰轰烈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包产到户,而是开始自主经营,建立企业,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经营知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在还是在计划经济潮流中的中国,无疑是需要勇气和魄力的,而吴书记却坚持了下来。吴书记坚持贯彻党中央下达的命令并结合华西村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使得如今的华西村成为一代典范。
吴书记宣传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一宣传就是几十年,不仅对来学习的党员干部宣传更对那些慕名而来的外国记者宣传,其中不乏许多资本主义国家记者,他的信仰,坚定及真诚打动了各个国家记者,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吴书记用真诚对待群众,他说,有福民享,有难官当。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着想。吴书记敢作敢当,为党和人民做事不怕挨苦不怕担风险,谦虚谨慎,虚心听取各方意见,完善和提高自己,积极学习先进,赶先进,超先进。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们不仅应该学习吴书记坚持为人民服务,而且要学习吴书记果敢的精神,勇于创新,敢于大胆尝试,我们更要学习吴书记忠于共产党,忠于党中央的高尚的信仰。不仅要积极学校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开拓创新,勇于奉献,努力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经济与管理学院第十五期第二小组
,,,
【篇6】社会主义发展史观后感
社会主义发展史
摘要:在人类历史上是先有社会主义思潮, 后有社会主义实践。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各具本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四个阶段,恰似直线与曲线的交叉发展,呈抛物线前进与螺旋式上升。纵观社会主义的严谨理论和颇具色彩性的实践,充分证实,社会主义确是大势所趋,真理所在,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简介与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未来的展望,着重说明,社会主义不会只有一个方案,一条道路,一种模式。进而使读者认清社会主义的真谛,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激发对社会主义的热情,并且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社会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社会主义发展的四个阶段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人类进步的社会历史产物。它们的性质根本对立,但在当代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形态,具有共同的“社会存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有四个阶段, 即封建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社会资本主义。【1】16世纪初至18 世纪末, 西欧资本主义在封建主义社会内部孕育产出。在资本主义的这四个发展阶段中, 始终存在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占有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等)和弊病(贫富两极分化、经济危机、政治倾轧、军事侵略、社会犯罪等)。随着资本主义这四个发展阶段的不断发展,矛盾的积累与激化。社会主义的兴起就是旨在建立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消除资本主义的种种矛盾和弊病。首先出现的社会主义思潮, 是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特别是19初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深恶痛绝地揭露资本主义的剥削和欺诈, 抨击资产阶级国家的压迫和宗教的欺骗,证明资本主义制度因违背人类理性和社会公德而必须加以改变。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一些进步思想给予工人以启蒙教育,并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料。但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毕竟是空想。他们是凭主观想象建立一种高于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制度,没有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到了19世30— 40年代,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无产阶级开始形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成熟了。马克思、恩格斯积极投入工人运动,认真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批判地继承了人类一切先进思想的优秀成果, 加以革命的改造和发展,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192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和运动到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上有了重大突破。列宁尊重实践,尊重科学,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面对新的时代特征,列宁不仅在理论上分析了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经济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论断,而且在实践上领导了资本主义不发达的俄国首先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从而证明了经济落后的国家超越资本主义发达阶段是完全可能的。列宁逝世后,斯大林认采取了向城乡资本主义全面进改的方针,提出了“扩大和巩固我们城乡,国民经济一切部门中的社会主义经济命脉,采取消灭国民经济中资本主义成份的方针。从此开始了苏联全盘集体化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一套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这就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高度集权。具体表现在经济上突出发展重工业的一工业化,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在政治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国家权力高度集中领导职务终身制,文化、学术上的是非由党组织或党的领导说了算。苏联模式有一定的历史功绩,又有其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弊端。特别是在后来和平建设时期, 高度集中的计划和产品经济严重束缚了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经济走向停滞。政治上高度集权,个人崇拜,领导职务终身制度都阻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二战后,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由一国实践到多国的实践。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的国家都是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都仿效苏联,这就难免导致失误和困难。人们从实践中吸取教训, 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探索过程中最突出、最有成就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并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这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这是全党智慧的结晶,这是对马克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巾国革命和建设成功解决的中国新民主义革命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验教训,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宝库中的重要理论财富, 为半封建、半殖地国家指出了前进的方向。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集体领导,总结建国以来正反方面经验,重新恢复和确立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时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和社会主义实践经脸,进行不懈的探索, 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社会主义,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 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在不断探索中,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反映了人民利益要求和时代要求,澄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视的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代特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内核或者说基本原理在当今时代和中国的时空展现。【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存在样态,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崭新理论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坚持中的发展、继承中的创新,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具体实际与时代特征三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邓小平反复强调要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做完整准确的理解,并且对毛泽东思想也要有一个完整准确的认识。邓小平认为有通过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他指出:“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对以往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邓小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并根据当时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的国情,对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作了较系统、较初步的回答。【3】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本质要求、主要任务以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等重大问题上,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把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提到了新的高度。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思想,并且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思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进一步深化了认识。马克思主义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和倾向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样也经历了与形形色色社会思潮的论战斗争。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斗争贯穿于改革开放进程的始终。20 世纪80 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马克思主义除了继续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进行斗争以外,还与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几大思潮进行激烈的斗争和交锋,斗争矛头直指改革的根本方向和根本性质,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了一条道路、一面旗帜、一个理论体系的论断,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扫清思想障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崭新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三、社会主义发展的特点与展望
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国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的结合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从其本质上说不是一些教条式公式、定理, 而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地总结和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中发展的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实践性、批判性、反思性内在规定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我们必须吸取“黑格尔哲学走向死亡的根本原因是封闭”的历史教训。马克思主义理就是在批判地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等的基础上而逐步形成的。今天经全球化的时代,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我们必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同时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保持不竭的活力必须以开放的状态与时俱进,不断地吸纳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经典作家的贡献是巨大的,西方马克克思主义研究者也作出了他们的贡献。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体的成功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指导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甚至西方、拉美国家的探索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展史的研究不仅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在苏联和中国的发展,而且要研究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不仅要研究经典作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也要分析众多的对马克思主义作出过贡献的人物的思想,也包括吸纳准马克思主义的,甚至非马克思主义的对于当代资本本主义的批判、对于当代全球性问题的探索等有益思想,了解思想理论界发展的最新动态,批判地学习,在比较中鉴别,这对于丰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放,社会主义发展史为什么会形成四个阶段评《社会主义发展史纲》,社会主义研究,2003年 第3期
[2]任洁,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视阈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年5月 第3期
[3]刘冬冬,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增强高举伟大旗帜、推进创新发展的自觉性,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8年10月第9卷 第5期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