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认识(9篇)

时间:2024-09-15 09:32:03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对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认识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与市场经济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自1978年以来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开辟了中国通向市场经济的道路,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改革开放的背景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实行了计划经济模式。然而,这种模式在经历了一些成功后,也面临了一系列问题,如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和创新不足等。因此,中国领导人决定进行改革开放,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改革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在农村改革方面,中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过去的集体农场模式,解放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经济发展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在城市改革方面,中国开始实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城市工商业的自主经营和市场化运作。

  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国取消了对企业的直接控制,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并引入市场机制来调节资源配置。

  对外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逐渐开放了经济、贸易和金融领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和技术。

  3.市场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逐渐转向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加强。中国建立了一系列法律和制度来保护市场竞争和消费者权益,推动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和创新。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中国实现了近年来世界上最快的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市场经济也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提供了机会,推动了中国的对外贸易。

  4.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

  改革开放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经济领域上,还在文化、教育和科技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改变。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打破了封闭与保守的束缚,激发了人们的创新和创业精神。

  改革开放还促进了社会的多元化和开放,中国人民更加接触到了不同的文化和观念,提高了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水平。

  5.改革开放政策的发展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仍在继续,中国政府不断推出新的改革措施,以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当前,中国正努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并加快农村地区的发展。

  同时,中国也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推动自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总结: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为中国带来了持续的经济增长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中国的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并推动了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仍在不断发展,中国将继续致力于推动改革,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篇二:对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认识

  

  改革开放政策的启示

  改革开放政策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它的实施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改革开放政策的启示,以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一、开放促进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政策的最大亮点就是开放,通过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的经济得以快速发展。这告诉我们,开放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一个国家如果封闭自守,只能局限于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而通过开放,可以借助外部力量,充分利用全球市场和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改革开放政策不仅带来了外来资本和技术,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创新活力。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中国涌现出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和优秀的企业家,他们敢于冒险、勇于创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这告诉我们,改革是激发创新活力的关键。只有打破陈旧的体制和观念,敢于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改革促进社会进步

  改革开放政策不仅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在社会领域带来了深刻变革。通过改革,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进步和发展。例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改革,使得更多的人享受到了优质的服务和福利。这告诉我们,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只有不断完善制度、提高效率,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四、改革注重人民利益

  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之处在于注重人民利益。改革的初衷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积极解决人民的实际困难。这告诉我们,改革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只有真正关心人民的需求,解决人民的问题,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

  五、改革要坚持稳定和长远目标

  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之处在于坚持稳定和长远目标。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既要稳定现有的制度和秩序,又要着眼于长远的发展目标,保持改革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告诉我们,改革不能盲目追求速度和短期效果,要注重全局和长远。只有在稳定和持续的改革中,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政策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它告诉我们开放促进经济发展,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改革促进社会进步,改革注重人民利益,改革要坚持稳定和长远目标。这些启示不仅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当深入思考这些启示,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为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篇三:对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认识

  

  对改革开放的认识(精选5篇)

  第一篇: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改革开放的认识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的伟大抉择,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选择。从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以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的成效和功绩,举世有目共睹:改革开放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历史性的进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不是一般的成就,而是空前的成就,载人航空,嫦娥奔月,中国人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改革开放给各族人民带来的实惠不是一点小实惠,而是实在的巨大实惠,从义务教育到合作医疗,从城镇保障到农民工权益;改革开放给城乡带来的物质和精神变化不是一般的深刻,而是翻天覆地,从城乡双双匮乏到城市的迅速崛起,到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工程,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改革开放32年,变化巨大,成就辉煌。重要的宝贵经验,是对这32年不同

  寻常历史的多维把握,具有与时俱进的全面性。贯穿重要的宝贵

  经验的一个最本质的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但改革开放没有现成经验可学,没有现成模式可搬。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遇到很多无法预料的困难,用什么原则来处理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做好“结合”这篇大文章。正是有了这一系列立足现实、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结合”,才使我们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使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发挥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作用,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

  改革开放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目标的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繁荣富强的康庄大道。历史不允许我们丢掉这样的法宝,离开这条胜利道路。那些对改革开放持怀疑态度的人,应该从党的十七大看清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第二篇: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自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这无疑证明了三十年前我们选择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以及在这三十年中我们党领导的正确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中国的外交也是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其根本任务就是为经济建设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而历史的发展决定了,中国的外交必须在国际风云变幻、世界格局转换、局部战争连绵不断的形势下,去履行自己的使命。

  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大家一致认为,改革开放就是不断解决发展中各种矛盾的历程,它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变化,把中国带

  进了现代化的快车道;改革开放把封闭和半封闭的中国带进了全球化,融入了世界经济发展大潮;改革开放使中国融入了世界主流文明圈;改革开放为中国崛起提供了动力机制和体制保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需要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需要提出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而解决任何问题都必须立足现实,实事求是,量力而行;需要更加重视发展成果的共享问题。

  过去的三十年,我们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我们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重大思想和方法。正是在这些重大思想方法的引导下,逐步产生和形成了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必将成为人类发展史上最宝贵的经验之一。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新时期29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我们要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我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的伟大革命。其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解放了思想、实现了思想的解放。最伟大的成果,即思想解放的结晶,就是开辟了道路、创新了理论。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们纪念改革开放的现实意义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以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回忆过去的三十年,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我们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相互团结、共同奋斗,一定会将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推向新的高度和新的水平,我们的国家也一定会越来越富强,我们的未来也一定会充满无限的辉煌!

  第三篇: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198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在经过“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濒临崩溃边缘,全国人民迫切期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的生活。而且当时的中国经济、科技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国际竞争力。这些压力迫使国家领导人做出重大举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得以快速发展,物质丰富,综合国力位列世界第二,成为世界第一大进出口贸易国,国际地位明显提升。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结束了农民交“皇粮”的时代。这些重大成就说明了改革开放的成功,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但是伴随成功的是其不足的一面。在物质及其丰富的同时,附髓而生的是消极腐败,社会风气不正。少数官员经不起改革和执政的考验,由人民公仆蜕变为人民主人。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曾有人说过,改革开放最失败的就是教育。就目前中国教育普及已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伴随的并没有教育质量的提高。中国是个人口大国,要把人口数量转化为人口优势,需要教育的跟进。现如今社会上吸毒贩毒,藏污纳垢,给社会风气造成污染。社会的风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教育质量有直接联系。所以改革开放并不能一味追求物质经济的提高,精神文明需求的提高也具有其重要性。行程艰难,失误难免。中国的改革就如摸着石头过河,一点失误没有是不可能的。但改革开放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同样需要认真研究、妥善应对。而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审时度势,不断调整。改革和发展是中国永恒的主题。

  第四篇: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及感受

  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及感受

  摘要: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人真正自觉地开始认识现代化,一系

  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重新

  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机制,明确了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性,全面开创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

  关键词:十一届三中全会

  路线

  方针

  政策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正文: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峻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不再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那种积贫积弱,不再是六七十年代那种贫困落后!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是改革开放,我们国家恢复了高考,培养了一大批在创新素质和能力的优秀知识分子,在老一辈科技人员的知识已经明显老化的情况下,这些中青年知识分子毅然挑起重担,承担起航空航天的开发研究的重任。是改革开放,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力更生能力,为神州飞船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用更加开阔的视野看世界,主动吸收世界科学技术最新成果,推动我们的航空航天事业的新发展。是改革开放,从根本上否认了“知识分子是臭老九”、“知识越多越反动”的错误口号,落实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为知识分子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航空航天专家才能的发挥。是改革开放,进一步树立了中国人民的自信,推动了载人航天工程重大决策的制定.改革开放是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毋须讳言,当前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高,人的权利和自由得不到充分尊重。对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说到底,要靠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任何走回头路的做法,都是没有出路的。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必定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成长,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做出更大贡献!改革开放的贡献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出“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思想

  为了全面纠正十年“文革”的错误路线,实行全面的拔乱反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完成后,如何

  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中心任务突出地摆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1979年3月,邓小平就明确提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

  化道路。”[1](P163)他还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重视的两个重要特点,即底子薄及

  人口多、耕地少进行了分析。党的十二大,邓小平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和现代化的基本方向。1984年10月,邓小平强调“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

  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现在中国搞建设,也要把马克思列宁主

  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2](P94~95)1987年8月,邓小平特别强调指出

  :“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

  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

  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2](P225)至此,“走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思想已经趋于成熟,并成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开展各项工作

  的根本指导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论的核心是全面现代化的思想。与此前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思想相比,它既强调工业化的重要,也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应该是工业化、政治民主化

  和思想文化现代化的统一,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能只看重其中的一方面,而导致现代化

  过程中的种种失衡现象出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的思想,在党的十

  三大报

  告中被规范地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

  表述被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所沿用,并被固定下来,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

  二、“两个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全面的拔乱反正,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

  现了由片面现代化向全面现代化的转变。使以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重新开始起步。起步后,首先抓住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实行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调整工业结构解决轻重工业的比例

  失调问题,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上了正确的道路,并全面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新局面。

  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

  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

  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当时,已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当作

  社会主义两个密不可分的重要特征进行了详细阐述。在实际进程中,一方面由于改革开

  放冲破了僵化的经济体制,使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以不可阻挡之势蓬勃发展。沿海地区,从南到北,形成了广阔的前沿开放地带,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而且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开展,人们的思想冲破了旧观念的束缚。追求变革、勇于开拓、讲

  求实效形成潮流。实践中,使我们对自己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基本任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

  务是要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

  代化。确立了我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这当时和之后的一段时间,尽管

  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但仍实现了国内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保证了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继续进行。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开始,在“以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

  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思想的指导下,不仅使现代化

  建

  设步伐进一步加快,而且在思想上还突破了姓“资”姓“社”的束缚,提出了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想。从此,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得以加快推进,国内生产总值连年增长。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极大地适应了科学技术的迅

  猛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剧烈竞争。

  具有重要意义的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总结了近2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克服了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抵制了

  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全面规划了迈向21世纪的战略目标,提出要实现工

  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伟大构想。

  三、这一时期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1.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20多年来,现代化建设的成

  功经验告诉我们,在一个人口多、底子薄、文化科技总体水平不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仍居于世界后列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历史任务。它既承担

  着完成传统工业化的任务,又承担着进行新的产业革命的任务。在国际经济和科学技术

  激烈竞争的形势下,科学技术是尽快改变我国生产力的落后面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关键因素,是当今中国发展生产力的突破口。

  当今世界,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并且正在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被应用于生

  产,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比以往更加重视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在农业方面,我

  们要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计

  算机技术、核技术等高新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改造传统农业,发展新兴农业。工业

  方面,则必须应用以电子信息和自动化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用

  于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走出

  “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老路。至于国防现代化,就更离不开科学技术。此外,决策的自主化、科学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

  的全面进步,也都离不开科学技

  术。

  2.改革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动力。20多年前,邓小平深刻地指出,“四个现

  代化”是一场“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须要

  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

  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各个经济战线不仅需要进行技术上的重大改革,而且需要进行制度上组织上的重大改革。进行这些改革,是全国人民的长远

  利益所在,否则,我们不能摆脱目前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的落后状态。”[1](P135~136)在这里邓小平第一次揭示了改革与现代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现代化本身就是一场革命,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实现现代化。20年的实践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些论断的认识。改革旧的体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我国的现代化扫清了障碍、开辟了道

  路,改革使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到行为方式、思维方式

  完成了现代化所要实现的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型。全面改革推动着社会主义现代

  化不断向纵深发展,也为实现全面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开放,不仅适应了世界经济的客观状况和发展趋势,也推动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中国的现代化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加强了同世界各国在贸易、科

  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高了我国的经济管理和科学技术的水平,扩大了对外贸易,弥补了国内建设资

  金的不足,这一切都是推动现代化的直接动力。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将被作为社

  会主义现代化的持久动力而被继续坚持下去。实践也证明,改革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必需的。

  3.政治稳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障。在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进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们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和优势,也有许多不利因素和

  困难,如众多的人口以及由此带来的资源相对短缺、交通运输紧张、就业压力大、生态

  环境恶化等。在这样的国情下,如果全体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地进行现代化建设,就能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的优势。反之,如果政治不稳定,社

  会**、人民内部发生分裂,那就不仅会加剧原有矛盾和困难,而且会丧失我们的有利

  条件和优势,现代化的实现就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持政治的稳定是实现现代

  化的重要保证。用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说就是:“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2](P284)为此,所有

  关于中国现代化的设计都要把保持社会稳定放在首位,一切有关现代化的方针、政策、方案都要服从于稳定这一最根本的大局。4.必须把现代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

  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思想。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现代化建设

  与可持续发展内在地统一起来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我们不仅要把眼前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搞好,还要为我们

  的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粮,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我们不能为谋求一时的发展而以牺牲长久利益为代价。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尽管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们的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大国发展成了今天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国家的综合实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和改善,但是我国的人口多,底子薄,尽管快速发展了这么多年,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很大。而且我国经济之所以这么多年都能持续快速的发展,很多一部分原因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还有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世界上的一些非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大国对我国的阻挠也会越来越强,对我国的事情也会越来越挑剔,我国今后的发展将会面临国内和国际上的重重困难。要持续快速发展必须靠科学技术,必须靠人才,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特别是入党积极分子,应该更加努力,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夯实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技术,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改革开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

  把祖国早日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

  第五篇:我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我对改革开放的感受

  迄今为止,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个春秋,回首过去,1978年,这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历史转折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青春与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中华民族已经能够昂首于世界民族之林。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政策一路走来,三十多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三十多年的沧桑巨变,三十多年的光辉历程,成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回顾这些年,改革开放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使社会主义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生命力,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感召力,使我们党焕发出新的创造活力。它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改变了国家的命运,也改变了党的命运,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先来回顾一下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自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

  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建半封建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实现三个伟大转变,所以由此看来,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来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谈及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瞩目成绩,从简单的衣食住行用方面我们就可以感受30年来中国的变化轨迹,这些事是和我们的日常

  生活紧密相关的事,也是最普通的事,但恰恰是这些小事最能体现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成果。

  衣:改革开放前,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住: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改革开放后,不仅人均居住面积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

  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由于经济条件的好转和假期的延长,出门游的人越来越多,除乘坐火车外,乘坐飞机也不是稀罕的事了,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占一定比重。

  用:改革开放前,代表着当时生活水平的“四大件”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改革开放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话、电脑、手机已相当普及。

  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面貌带来的历史性变化,还不仅仅是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精神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巨大转变。自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都趋于多元化,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很大的提高,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突飞猛进的进展。

  其次,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条件与工作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岁月!与此同时,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进步,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也是我国航天航空事业突飞猛进不断创新的时候,“神舟”系列的成功发射,在太空漫步,让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声望不断增长,我国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我国也在世界名族之林占有了一定的地位,这使得我们更有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有信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有信心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然而,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当代大学生,对于改革开放取得的最大成就的感受莫过于农村的变化,改革开放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取得了迅速发展,但更重要的是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农民在改革发展的洪流中学会了经商办企业,许多农民成了企业家。农民已不墨守成规,守着“一亩二分田”过日子,农民利用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发展农业经济,也是土地流转的运作,让很多农民离乡不弃土,放手务工经商。农民不再愚昧无知,懂得了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在农业生产上,大力推广和运用新科技、新品种。在劳务上,积极主动参加实用技能培训,争当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民思想观念的大转变,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也促进了农村社会风气的大好转。

  农村改革开放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农村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在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下,农村的公共设施取得了较大改善,改革开放前,农村交通闭塞,出行都是步行。改革开放以来,不但修通了到乡到县的道路,而且道路逐步硬化,农村交通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另外,令农民更高兴的是国家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农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农村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问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让农民在医疗上有了保障。在我看来,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一场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障碍的新的革命,它必然会给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观念带来广泛和深刻的变革,会触动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因此,在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历史进程中,要始终坚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

  的关系,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维持社会定团结的稳定局面。

  三十多年发展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选择改革开放之路的无比正确性,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外开放在带来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和经验的同时,也会带进一些糟粕。所以,我们要保持头脑清醒,要正确看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工作上的失误。应当看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难免会出现前进中的曲折、发展中的挑战,但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完全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要求,也适应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展望未来,我们应该相信,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引领下,中国的明天会更辉煌,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篇四:对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认识

  

  对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解

  改革开放政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1978年开始实施的一项重大政策。该政策的核心目标是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改革,推动中国的经济现代化进程,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经济方面,改革开放政策以市场经济为导向,鼓励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商投资等,逐步放宽对经济体制的限制,推动市场化改革,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政治方面,改革开放政策提倡依法治国、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加强国家制度和机制的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法治建设和人权保障,增加人民的政治权利和参与度。

  在文化方面,改革开放政策鼓励文化交流和文化创新,开展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在社会方面,改革开放政策关注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加强社会福利和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的供给,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开放、市场化的经济体制转变。中国的经济实力大幅度增长,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提升。同时,改革开放政策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总体来说,改革开放政策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篇五:对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认识

  

  如何全面的认识中国的改革开放

  第一篇:如何全面的认识中国的改革开放

  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1、从理论层次上来说,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统一性相辅相成,因而我们

  在看待一件事情的时候应当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同时事物的性质是由其主要的矛盾

  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因而我们在评价一件事物的时候必须抓住重点,抓住矛盾的主

  要方面,不能以管窥豹、以偏盖全。

  2、从实际来看,首先我们要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了解社会主义改

  革是什么。从改革的领域来看社会主义改革是指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人民在党

  中央的领导下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其它各方面体制的改革,其中最

  主要的就是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行了改革开放。

  3、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背景。十年文革使中国的经济趋于崩溃的边

  缘,而国际上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与西

  方欧美国家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多年的经验也告诉我们,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这使得我国以经济体制改

  革为重心的社会主义改革刻不容缓。

  4、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式改革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沿海城市迅速发展,一

  座座的高楼大厦哦拔地而起,现代化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中国的发展也被誉为世界奇迹。凭票购物的物资紧缺时代很快的慢慢的成为了过去,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骄傲的向我们展示着改革开放的成果。经济的发展同时带动了

  我国外交、文化、教育的领域的发展,中国焕发了前所未有的青春与活力。但同时我

  们能够看到改革开放带来的负面效果。改革开放使中国刮起了一场崇洋媚外的文化风

  潮,盲目从外使中国历史悠久的精深文化濒临灭绝,同时现在最突出的就是贫富差距

  差距了急剧拉大,这些导致了中国的社会治安问题频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东部

  沿海

  城市的城市病也逐渐显现,同时一些地区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给自然环境带

  来了无法治愈的损害,而这些问题都是改革开放所不能忽视的。

  5、改革开放是积极的,是正确的,是中国共产党做出来的伟大历史性选择,我们应当坚

  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开放。我们承认改革开放是对的并不等于改革开放没有任何的负面

  影响,我们应当立足于积极影响的角度去看待其带来的负面效果,并积极的去治理。

  第二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尊敬的党组织: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就是要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和殷切期待,聚合起更多的正能量,用各种正能量替代各种负能量。正能量激发出系统优化升级的活性,合力就是正能量。改革开放的合力越是凝聚、协调、强大,正能量就越大,改革开放的效果就越好。

  聚合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强大合力。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各个领域、各项制度的改革紧密联系、相互制约。只有各项改革相互配合,形成良性互动,才能保证改革成果的扎实有效、持续深化。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是在动态中形成的。既要整体推进,又要重点突破;不能单项独进,也不能左顾右盼。某项改革的突破,往往成为带动、促进、激发其他领域改革的引擎。当前,广大群众对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呼声很高,要求保证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围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实际上必然会促进很多领域的改革深化,促进很多制度的创新完善。

  聚合全党全社会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我们党8500多万党员和几百万个党组织对待改革开放的态度、领导改革开放的能力、推进改革开放的力度,极大地影响着改革开放的进展和成效。从社会主体而言,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首先要形成全党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改革开放35年来,正是依靠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紧跟党中央战略部署的一致行动,改革开放才能够在不同阶段取得重大成就。同时也要看到,一些领导干部和党员同志,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问题上,还有不同看法,行动不够有力。特别是在涉及到触及自身利益的改革举措时,有的采取消极、拖延、抵制的态度。因此,全党同志必须从大局出发,对民族、人民和历史负责,抛弃个人某些得失的羁绊,当好推进改革开放的促进派,以全党的合力带动全社会的合力。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的事业,没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各阶层的同心同力,任何改革也是不能成功的。在社会利益格局复杂、利益取向分化的情况下,形成全社会的改革合力更加艰难也更加迫切。一些改革之所以难以推行,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存在着利益冲突,不能形成合力。着眼于凝聚改革共识、集聚改革合力,改革目标的选择、改革方案的设计、改革时机的选择、改革节奏的把握,都要统筹兼顾各个地区、民族、阶层、部门的利益,取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让更多的人受益,让更多的群众受益。如果借“改革”之名,行部门利益膨胀、利益差距扩大、群众利益受损之实,则是背离改革初衷,增大改革阻力。形成改革合力,首先要形成利益合力。

  汇报人:xiexiebang2014-07-31第三篇:浅谈我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认识

  浅谈我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认识

  摘要:中国人民过了一百多年的半殖民地生活,最终当家作主,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我们前进的脚步非常曲折,经济发展的非常缓慢。1978年以后,中央逐渐探寻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提出了改革开放,建立经济特区这一伟大构想。是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解决我我们的温饱问题,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本文将通过改革、开放以及过程中出现的质疑来论述我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关键词:改革开放姓“资”姓“社”

  一、改革开放

  一提到改革开放,首先想到的就是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南方的经济特区。那时的我看着历史书觉得那离我好远,也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现在的我已经理解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的复兴崛起之路。

  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行,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当时看电视的时候记得出现很频繁的一句话就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变化。对于我自己来说,是没有很大的印象,但对于那些经历着三十年的人来说,确实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有一个北京台的广告我现在都还记得:一家人从收音机,黑白电视机,彩色电视机到电脑的改变,也表示了这一家人逐渐成长的故事。还有今年春节时,我在家看了历届春晚的回顾,只觉得表演的很幼稚,效果也不好,但也知道那是当时的生活水平所决定的。平常总能听见老一辈的介绍但那都是个人的想像,只有当你亲自见过听过时你才会感觉到改革开放带来的震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第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978年的时候为3624.1亿元,到1997年为74462.6亿元,2001年为95933.3亿元,2002年为102398亿元,2003年为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运算,我国国民生产总值20多年来增加了近8倍。在1978至2003年20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速度为10%左右,其他几个主要国家GDP年平均增长率为:美国2.7%,加拿大2.6%,日本3.3%,印度5.2%,法国2.1%,英国2.2%。对比后可以看出,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

  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其他国家。1980年我国为379元,1990年为1634元,2001年为7543元,2002年为7954元,增长了20多倍。1992年到2003年间平均年递增9.5%左右,而同期其他几个国家是:美国2.3,日本0.8%,德国1.0%,法国1.4%,印度4.6%。经济结构优化显著。1978-1997年,三次产业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5%、12%、10.6%,占GDP的比重也由28.1:

  48.2:23.7变为18.7:49.2:32.1。尽管我们的经济结构比例还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但是三次产业的增长速度却显著高于它们。而且,我国农业增速远远慢于GDP增速,工业、服务业却高于GDP增速,这说明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扩张期。第一、对外贸易取得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一直在增长,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长到2001年的5097.6亿美元,2002年的6208亿美元,年均增长约13.5%,不仅高于同期中国GDP的增长速度,而且比世界贸易的平均增速高出近8个百分点。进出口差额由1978年的-11.4亿美元(逆差)扩大到1986年的-119亿美元,而后开始上升,到1990年扭转为顺差87.4亿美元,2001年为225.4亿美元,2002年的304亿美元,成为世界贸易顺差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国际储备在1980年时为-12.96亿美元,到1990年110.93亿美元,1998年为1449.60亿美元,2001年为2122亿美元,2002年的2864亿美元,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

  第二、利用外资数额大幅增加。1985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44.6亿美元,到2001年496.7亿美元,2002年的550.11亿美元,增长了10多倍。我国已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世界排位前500名的跨国公司已有近四百家在中国投资。美国9·11事件和安然事件,促使大部分国际资本撤离美国,中国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资本聚集的中心。这些外资的引入,不但使我国获得了相对稀缺的资本,更为重要的是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竞争机制和管理经验,同时也意味着广阔的国际市场。

  第三、坚强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始于1997年的凶猛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几个回合就把亚洲“龙”和“虎”打趴下了。它震荡着亚洲,牵连了俄罗斯,甚至影响到远在大洋彼岸的巴西、美国。离风暴中心最近的中国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中国对外贸易承受了巨大压力,利用外资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市场疲软,消费不振,通货紧缩现象日趋明显,外有金融危机影响,内有通货紧缩作祟,为挽危局,政府叫响了“积极扩大内需”的口号,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人民币不贬值、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提高出口退

  税率、依法治理金融,强化监督管理等等。中国经济成功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中国政府进行的“技艺高超的宏观经济管理”使中国成功的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

  第四、成功加入WTO。加入WTO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已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我国将在一个更为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下,以平等的条件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由于中国人均资源少,人力资源丰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后,在寻求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提高对外依存度,无论从战略利益还是当前利益出发,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非常有利。而且,WTO的共同规则还将对稳定我国多边外贸关系、减少我国同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都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任何人都不能否定它对人民生活水平所做出的贡献。我们应该感谢这一伟大构想。

  二、姓“资”姓“社”

  任何事情都是两面的这是一个必然的道理,有利也有弊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先进思想,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资本主义思潮,使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了挑战。

  尽管我肯定了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但并不代表我喜欢这所有的方面。物质生活提高了,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这是正常的。但我们国家现在出现的这种资本主义是的思潮确实我不能接受的。社会风气奢靡、国家干部腐败、形式主义普遍存在、人民只是盲目的追求金钱,追求权力,追求地位,而忘了应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自己的心灵幸福而奋斗。总体老一辈说,社会乱了,人心已经不古了,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犯罪道路,我们尽管富裕了但要担心的事情却多了。他们觉得还是毛主席的时代好,生活平淡,但过得平淡安稳。我没有能够生活在那个年代,也不能妄下评论,也许是每代人心中的追求都不一样了吧!看“蜗居”的时候,里面的宋思明说过:如果还能选择,我就会放弃财富和权势,而选择平静安稳幸福的生活。真希望现代人都能理解到这句话。

  对于改革开放,我们的说法是那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只是使中国的经济得到发展的一种方式,不可能改变中国本身的社会制度,更不会重回资本主义。中国会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永远不变。但对于其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我们现在就是打着社会主义的名号在进行资本主义建设。他们认为我们最终还是会选择资本主义,因为那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就我自己的理解来说,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只要能解决人们群众的基本困难,是生活水平的到提高,都是优秀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困难都需要不同的解决办法,更何况是一个国家,不同的国情当然可以有不同的社会制度。现在我们国家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没什么不好,最起码它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我们不应该抓住这一问题没完没了的进行着没意义的讨论,姓“资”姓“社”不是我们能决定的。我们应该学会感谢,感谢这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光明与希望。

  第四篇:中国改革开放

  重

  庆

  邮

  电

  大

  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题目:中国改革开放

  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0101104班

  姓名:徐健辉

  学号:2011210119中国改革开放

  China"sreformandopeningup1978-2008年,中国发生了5000多年历史上最为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的客观事实,中华民族再度崛起的巨大成就,无可辩驳地证实了这场社会变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改革经验,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系统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无论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还是对于世界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前途,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From1978to2008,5000yearsofhistoryhavetakenplaceinChinaisthemostprofoundasocialrevolution,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inthereformandopeninguptoglowthevitalityoftheobjectivefacts,theriseoftheChinesenationhasonceagainthegreatachievements,indisputableandprovedthenecessityofthesocialchangeandcorrectness.Mammothpracticeofreformandopeningup,hascreatedtheextremelyrichexperienceinthereform,reviewsthehistoricalprocessofreformandopeningup,thesystemsummedupthehistoricalexperienceofChina"sreformandopeningup,nomatterforthecauseofChina"sreformandopeningupandmodernizationconstruction,andtotheworldthefateandfutureofsocialism,hasextremelyimportantsignificance.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在社会主义改革的浪潮中,中国是最早提出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国家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国家领导层就在实践中初步意识到了传统体制的弊端,萌发了要变革传统体制的念头,并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末期和60年代初期,进行过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和尝试。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改革,还是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中国近30年的改革开放,从总体上看,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局部试验阶段--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

  第二阶段:以城市为中心全面改革的探索阶段--从1984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到1988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决议》。

  这一时期,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科技、教育及其他社会生活领域。改革的深度和广度都较前一时期有显著进展,故称之为全面改革的探索阶段。

  第三阶段:总结经验、整顿调整阶段--从1988年9月中共中央作

  出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决策到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谈话的发表。

  与其他国家的改革一样,中国的改革开放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在改革进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物价波动较大,市场秩序混乱,重复建设比较严重等。针对这种情况,1988年9月,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

  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目的是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调整完善政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这段历程,从实践上看,是整顿调整时期,从理论上看,是总结改革经验时期,以便确立更加全面的改革思路,确保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能够顺利稳妥地向前推进。

  第四阶段:整体推进,重点攻坚,以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改革阶段--从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巡谈话到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要思想理论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谈话围绕“抓住时机,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从理论上对诸如社会主义本质、判断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计划与市场都是手段、“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和概括,深化了对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第五阶段: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本内容的制度创新阶段--从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

  这一阶段改革开放的突出特点,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的,改革开放的设计和实施,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特别是以人为本与统筹兼顾的原则。

  作为目前世界上仅存的最强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他的作用具体在什么方面?

  二、邓小平与改革开放

  1978年5月十一日。光明日报发表重要社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篇社论引起了社会的极大轰动。这是一场在中国的马

  克思主义的大论战。同年,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

  1980年,正式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又相继开放了沿海十几个城市,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1984年1月,邓小平等人视察了深圳和珠海两个经济特区。1992年,又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要抓住时机,关键是发展经济。邓小平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展教育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就是邓小平的这些措施,使中国从崩溃的边缘被拉了回来。也是社会主义的中国开始摆脱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束缚。“胆子大一点”“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不仅让西方感到新鲜,更对一代中国人从心理上受到冲击。“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多少年来由于意识形态的束缚,所有共产主义国家都陷入经济发展慢的泥潭。而邓小平将多年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换成了“加强经济建设”不得不令人惊讶。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词是由邓小平提出的。由于中国的国情与资本论中的社会情况不一样,也不同于欧洲社会主义阵营。所以必须有自己独特一套符合本国发展的方向,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体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具备五个基本特征:第一,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起,一切权力属于中国人民,而不再仅仅属于某个政党或团体。强调的是以人民为本,而不是以官为本。第二,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要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就是人民的共同富裕和进步。离开共同富裕,离开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建设社会主义和发展生产力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第四,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中华文化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且是对一切

  世界优秀文化的集大成,包括对西方先进文化的吸收和借鉴。第五,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它的主体是人民当家作主,是有别于历史上任何年代和国家的民主。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必须对权力加以有效的监督。

  正是这一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使得中国社会主义没有遭到覆灭。并带领人民走向新生活。

  综上所述,中国改革经过近30年的奋力推进,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应该说改革的理论准备越来越充分,改革思路越来越明确,改革经验也越来越丰富,这就为今后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其关键问题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一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二是公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的关系;三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四是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五是党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六是人治与法治问题。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被冲破,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已经在实践中全面推行;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正在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进行调整;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第五篇:浅谈中国改革开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学科设计论文

  浅谈中国改革开放

  院系:

  专业:

  年级:

  姓名:

  学号:

  年月日

  浅谈中国改革开放

  【摘

  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的伟大抉择,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选择。从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以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创造了伟大的奇迹。

  【关键词】改革开放成就影响

  一、改革开放的背景

  我们党在上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其历史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国内背景即我国自身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邓小平同志曾经说,“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另一方面,从国际背景即外部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潮流。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伴随着视野拓展而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域的扩展。改革开放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往往只局限于中国的问题,且“问题意识”淡薄。而对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任务,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视野、实践基础和时代背景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必然引发一系列重大的哲学问题,并给哲学思考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时空背景。

  (一)有对西方哲学、中国传统哲学优秀文化资源的吸收问题

  在改革开放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哲学(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要么是简单否定,要么是以政治批判为主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展开,世界性交往的深入,哲学的交流和对话也随之扩大和深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之间逐渐向“他者”敞开,相互研究和吸取优秀文化资源和思想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西方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态度发生了转变,逐渐从政治批判转向了把它作为研究对象。

  (二)有伴随全球化而来的各种世界性、人类性问题。

  改革开放使中国融入了全球化的“大村庄”。全球化的双重效应使中华民族既迎来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因为伴随全球化而来的许多问题往往是世界性的、全人类的问题,诚然也是中国的问题;而中国的问题许多直接就是世界性的问题。如发展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价值观的冲突与融合问题、人的发展与人的精神世界的问题、社会公正和社会正义问题、技术和消费的异化问题、民族性和现代性问题等等。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既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自身和与时俱进的需要。

  (三)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关的各种现实问题

  改革开放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机结合的新阶段。对这个新阶段的各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关的重大现实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论题,也成为了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取得重大成果的深厚根基。

  (四)改革开放赋予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的大改革、大开放、大实践、大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无论是意识形态领域还是学术领域都是硕果累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色是由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造就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大的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的实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华民族实现大发展和民族腾飞的实践。

  三、改革开放的成就

  (一)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

  统计表明,1978年至2006年的28年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9.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与此同时,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一九七八年以前,中国外汇储备从未超过十亿美元,二00六年末已突破一万亿美元。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二)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

  以收入和住房这两大最能反映生活水平的项目为例,从1978年到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都有大幅提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30年间,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2.5亿下降到2148万,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2.3%。中国是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

  (三)初步建立了一个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而不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目前,中国基本成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的共识开始形成。很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承认乐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表明,我国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确立。

  (四)融入了世界主流文明,锁定了中国的发展道路。

  真正的对外开放,不仅要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学习西方文明,进行制度变革。加入WTO后,我们已义无返顾地回归到世界主流文明中,以一个主权国家的承诺和信用锁定中国改革发展的道路。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成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脱离实际,对中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物质经济条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3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也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可以说,能认识到中

  国处于初级阶段这个事实,标志着我们的发展终于走上了实事求是和尊重客观规律的道路

  四、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我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的伟大革命。其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解放了思想、实现了思想的解放。最伟大的成果,即思想解放的结晶,就是开辟了道路、创新了理论。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们纪念改革开放的现实意义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以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改革开放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解放了思想、实现了思想的解放。

  改革开放所带来最根本的变化就是思想的解放、所能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解放了思想。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绝不能停滞不前,更不能夜郎自大”。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无不需要进一步改革开放,而深化改革开放无不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三)改革开放最伟大的成果即思想解放的结晶就是开辟了道路、创新了理论。

  十七大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而一切――这一条伟大道路正是解放思想的结果、这一个伟大理论正是思想解放的结晶,这也正是中国改革开放最根本的意义和最伟大的成果。

  (四)改革开放的现实意义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以进一步推进改

  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现实上来说,改革开放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因此,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目的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在进一步解放思想中推进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永无止境地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在永无止境的改革开放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永无止境的解放思想中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更加伟大的成就。

  五、改革开放30年中国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迈出新步伐

  经历了30个年头后,我国改革开放没有停步,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又迈出了新步伐。

  (一)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深入推进。

  国有独资企业建立和完善董事会试点继续深化,实现了决策层和执行层的初步分开。“中国铁建”首次公开发行A股和H股,H股公司“中煤能源”增发A股。国家就电信行业重组作出部署,竞争性市场格局进一步形成。

  (二)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稳步提高。

  稳步发展金融市场,有关部门发布《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创新企业直接融资产品。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积极推进,进一步推动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黄金市场对外开放迈出实质性步伐。

  (三)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在近70个中央预算单位推行公务卡管理制度,开展财政绩效考评试点。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全面实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实现统一。新的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颁布执行。提高了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调整了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适应宏观调控的需要,完善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取消了部分商

  品的消费税优惠政策。

  (四)金融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四家已改制银行深化内部改革,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得到提升。中国农业银行改革基础性工作继续推进。

  (五)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

  全国共有16个省份发布了工资指导线,引导企业通过集体协商合理确定职工工资。目前多数省份已基本解决工资历史拖欠问题,各地继续加强了防范新欠的制度建设,加快完善企业工资支付监控和欠薪报告制度、工资保证金制度以及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

  (六)教育体制进一步健全。

  北京等16个省份和5个计划单列市免除了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惠及1702万名城市中小学生,其中天津等8个省份同时免除了教科书费。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的格局基本形成。

  (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继续完善。

  养老保险制度方面,顺利完成2008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作;稳步推进扩大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将天津等6个省份做实个人账户比例提高到4%;加快推进省级统筹工作,目前已有18个省份实现省级

  统筹;在5个省市进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医疗保险制度方面,目前,全国229个基本医疗保险扩大试点城市和地区中,已有142个出台实施方案。城镇职工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3574万人、4539万人。

  (八)农村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

  党中央、国务院对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明确了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目前,已有19个省份出台了关于推进改革的文件,已完成承包的林地约8.78亿亩,占集体林地的34.5%。

  (九)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国务院启动新一轮机构改革,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重点是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加强能源环境管理机构,整

  合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

  党的十七大把改革开放的目的概括为三句话: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表明,通过这场伟大革命的洗礼,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潮流,社会主义中国巍然

  屹立在世界东方,我们党昂首阔步走在了时代前列。我国这三十年取得成就,不仅使我们炎黄子孙为之欢呼和自豪,也赢得了很多外国媒体认可和称赞。美国《华尔街日报》这样说:“三十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让许多民众摆脱了贫困,人数之众是近代以来任何国家所无法比拟的。”

篇六:对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认识

  

  改革开放政策的学习体会500字

  改革开放政策是中国政府在大力发展中国经济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重要性与影响力已经深入人心。改革开放政策使我们能够运用积极的力量,改变传统的社会结构,促进经济的发展。

  我学习改革开放政策的体会是,它不仅是一种政策,更是一种思想,一种创新精神。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发展,更是勇于改变、勇于创新的精神。它教会我们要以善于变化的精神去面对新的挑战,充分利用资源,不断开拓创新。

  改革开放政策使我们看到了坚实的经济实力,也看到了国家持续发展的进步。它使我们明白了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自身修养的过程,它教会我们要拒绝历史,要勇于担当,勇于创新。

  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积极影响,它为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希望。改革开放不仅是中国发展的政策,更是一种创新精神,一种改变思维的主题,让我们懂得了只有勇于改变,敢于创新,才能让中国的发展走上新的高度。

篇七:对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认识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与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政策是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重要国策,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邓小平提出这一政策开始,中国逐渐走出了封闭与经济困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本文将探讨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一、改革开放政策的背景

  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背景是中国在邓小平上台后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包括经济低迷、农村经济困难以及中央计划经济模式的失败。面对这些挑战,中国需要采取积极的改革政策来推动经济发展。

  二、中国的改革举措

  自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举措。首先,中国放宽了对外贸易限制,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资。同时,中国还建立了一系列的经济特区,提供给外资以更多的优惠政策。其次,中国进行了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使得农民能够将土地承包给个体经营者,从而增加了农村经济活力。此外,中国还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引入市场机制,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三、改革开放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首先,中国的外贸出口大幅增加,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之一。这一改革政策吸引了大量外国企业来华投资,促进了工业化进程,并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其次,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为农民增

  加了收入来源,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此外,国有企业改革使得中国企业更加市场化,增强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与竞争力。

  四、改革开放政策的挑战和问题

  尽管改革开放政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发展,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改革开放政策导致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问题,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其次,一些产业过度依赖于外资,对国内产业发展构成了一定威胁。此外,破坏环境问题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变得日益突出。

  五、未来的发展方向

  为了应对改革开放政策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中国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方向,并推动改革的深化。中国将努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新兴产业。同时,中国还将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确保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六、总结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放宽对外贸易限制、实施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然而,改革开放政策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发展,并加强环境保护。

  以上是关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与经济发展的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八:对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认识

  

  说起改革开放这件事情,我们必须要明白改革开放是什么,它是一个政策,一个以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政策。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首先,自古以来,中国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据统计,1978年,中国仍有百分之80的农业人口,在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中国模仿了苏联建立起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限制生产力的发展,打消了农民的积极性,并且它并没有很好人民的温饱问题,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局面,我们必须从农村开始。

  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序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下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旧的农业耕作模式,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确立了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以户为单位的家庭承包经营的新型农业耕作模式。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

  。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当年,小岗村粮食大丰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历史选择,该种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与传统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大集体时期)相比具有较大的进步,在改变农村经济格局的同时,奠定了经济发展和后续改革的基础,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为我国农民脱贫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被邓小平同志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第一次飞跃”。

  然后让我们再谈一谈对外开放的问题,在这里,有一个小故事:

  1979年邓小平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时任广东省委主要领导工作的习仲勋、杨尚昆提出了一个建议:广东邻近港澳,可以发挥这一优势,在对外开放上做点文章。当时邓小平陷入沉思,之后说出了一句,应该被后人载入史册的一句话“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怎么样?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于是在当年便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些地方经济翻了翻,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好了。

  1984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又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这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起经济技术开发区。它们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及海南岛由北到南连成一线,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1988年增辟了海南经济特区,海南成为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又做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中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在这期间我们不得不提到中国的经济改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改革开放实践的必然结果,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理论探索的重要成果。

  1992年,邓小平解决了特区姓社不姓资的问题,打消了很多国人的疑虑。10月12日-18日,中共十四大在北京举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手段。

  30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富了起来,让中国富强了起来,按GDP来算,中国在世界上排名第二,按购买力来说,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我们中国也是世界第二,说明中国在国际上经济比重大大增加,中国外汇储备已达14000多亿,占到世界第一位。这些都是因为改革开放的结果。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有人说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你怎么看?

  不管如何,改革开放的实行都让你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也许这里面还有很多问题,但是毕竟时间还短,问题我们也在逐步解决,改革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不断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我们总是谈到改革开放三十年,以后我们会说到40年、50年,或许会更长,这就是一个我们要普遍认识到一个问题,因为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篇九:对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认识

  

  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政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点。自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也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下面将从改革开放政策的背景、影响和展望等方面展开论述。

  改革开放政策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中国面临着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尤其是毛泽东时代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大规模破坏。经济增长率下降,贫困问题严重,人民的生活水平无法得到提高。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等一些中国领导人开始思考如何改变国家的发展道路。

  经过深思熟虑,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并决定通过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来实现这一目标。改革开放政策的核心是解放生产力,推进现代化建设。这一政策的实施涵盖了农村、城市和国防等方方面面。

  在农业领域,改革开放政策鼓励农民发展家庭经济,推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同时,政府大力推广农业技术,提供农业机械和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为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在城市方面,改革开放政策引进了外资和技术,吸引了海外投资。这些外资和投资推动了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中小企业的兴起和私营经济的发展,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

  国防方面,改革开放政策鼓励军队放弃农业生产,集中力量发展国防工业。这使得中国可以自给自足地生产军事装备,提升了国防能力。

  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经济领域,还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社会方面,改革开放政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城市化问题。这也给城市基础设施、医疗和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改革开放政策也加大了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虽然改革开放政策使许多人脱离了贫困,但也存在着贫富分化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不断努力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在文化方面,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人民打开了一扇窗户,让他们接触到了世界的先进文化。外国文化的影响使中国的文化多元化,人民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更新和开放。同时,改革开放政策也鼓励了中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国的电影、音乐和艺术等在国际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展望未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环境问题等新的挑战。根据中共中央的规划,中国将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创新力度,推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中国还将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总之,改革开放政策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挑战,但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证明了其

  重要性和必要性。展望未来,改革开放政策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中国走向更加繁荣和强大的未来。

推荐访问:对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认识 我国 改革开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