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言模型应用于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研究(4篇)

时间:2024-08-31 19:16: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大语言模型应用于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可以穿插一些新词汇、语法,做到提升兴趣与促进学习同步。(二)注重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教学模式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往往容易将教学的重点过多的集中于语法讲解,过度“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压力,加之语法越学越难,知识点越来越多,最终导致失去学习动机,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教师在课堂的讲解要适度,更多的是留给学生自己思考。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要有一定难度,学生要付出努力才能完成,但是又不能过于难,否则,适得其反。比如:课堂教学中,教授发音阶段,讲到某个假名的发音时可以先提问一些大家熟知的动漫人物的名字,学生可以凭借之前对动漫的了解,再结合刚刚学过的音节,读出动漫人物的名字,这样比单纯反复朗读五十音图效果好很多。除了课堂上,也可以通过作业的形式实现,如日语讲到“祭り”(传统节日)这个词,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搜集最近在日本都会有哪些传统节日,然后尽量用日语汇报给大家,当然要根据学生水平做出相应要求,如果让初学者以全日文的形式汇报,难度过大,就会适得其反,不但没能调动积极性,反而让其产生打退堂鼓的念头。难易适度的问题情境,要求教师要熟悉教材,了解新旧知外语外文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状态。四、小结学习动机是影响第二外语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促使学习者持续努力的动力。往往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成绩越好,高的动机水平对学习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而学习上的进步又能强化动机。动机对学习的效果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从学习动机理论出发,结合我校英语专业学生在第二外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学习动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教学中通过兴趣导入、持续的兴趣激发等方法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动机的作用,提高二外学习的效果。参考文献:[1]莱因贝格著,王晚蕾译.动机心理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2]皮特里著,郭本禹译.动机心理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外语出版社,1998.[4]Mccombs.B.L,Pope.J.E.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伍新春,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5]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8次印刷.印度英语:英语变体跨文化交际意义探究张瑾(武警工程大学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86)【摘要】在印度独特的历史背景下,英语在与其本地语言文化相互影响及融合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变体——印度英语。本文对其形成原因、语言特征以及功能领域进行探究,反思研究语言变体对于当今社会跨文化交际的意义以及对我国制定英语教育目标的启示。【关键词】英语变体 印度英语 语言特征 功能领域 跨文化交际【中图分类号】H31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006-02一、英语变体作为国际通用语,英语在当今世界国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国家和地区在长期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英语变体(EnglishVarieties)[1]。语言学家Kachru提出了三个同心圈理论(ThreeConcentricCirclesofEnglish),将英语变体分为三类:内圈为美、英、加拿大等国,英语为母语。外圈包括新加坡、印度等英语国家前殖民地,英语是第二语言或与母语并列为官方语言。延伸圈包括中国、日本、波兰等,英语在科教、贸易、外交等领域起辅助语言作用[2]。二、印度英语1.印度英语的形成印度与英语的紧密联系可追溯至三百多年前。印度在1757年普拉西大战中战败后逐步沦为英殖民地。1835年,英政府指定英语为印度官方语言,在行政、司法、教育、社会等领域享优先地位;以英语为授课语言的大学和各级学校以及英语报社相继建成,这些“都加快了英语对印度本地语言的入侵”

  [3]。1947年印巴分治,印度独立,宪法规定英语和印地语同为官方语言。印度有三千七百万人精通英语,人数仅次于美英两国,并有2亿多人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3]。印度民族、部落众多,语言和宗教信仰情况复杂,全国有1652种方言或语言变体,使用人数超过百万的语言达33种,宪法规定18种语言为联邦官方语言[4]。繁多的语言阻碍了各族群间交流,各个群族为了保护民族身份认同,不认可别族语言为全国官方语言,官方语之争多次升级为民族政治问题。英语因其普及性和中立性,被人们作为”副”官方语广泛使用,而未被印地语所取代。英语没有使印度本地语走向消亡,而是与之构成功能互补,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印度英语。2.印度英语的特点为适应当地文化,印度英语发展出诸多本土化特征。在语音上,印度英语同印度语言相仿,有音节定时节奏的特点,原弱读的元音变强读,语调趋于平缓[5]。此外,产生了印度独有的英语词汇,其特征为:(1)与英式英语的合成词在语法上有差异;(2)使用印度本地语的转移借词(loanshifts);(3)词汇搭配方式本地化;(4)英国文化中没有而只存在于印度文化[6]的语境单元。在话语交际层面,印度人在日常交流中频繁使用英语,出现大量与母语语码转换和语码混用现象(codeswitchingandmixing)。以《论坛报》曾刊登的一则新闻为例,“Kissansammelancouponsmissing”(意为“farmersconferencecouponsmissing”)。在当地语言和交际习惯的浸染下,印度英语还一定程度上摒弃了英语母语者的思维方式,形成印度化的表达。印度英语的功能领域主要体现在国际(international)和国内(intranational)两方面,后者意义更为重大。在国内其主要作用为:(1)英语为各民族宗教团体交流的通用语;(2)[6]用于文学作品写作。这些本国语境下的功能是英语在印度本地化的最根本原因。三、研究英语变体的跨文化交际意义英语变体是英语与本地文化交流碰撞的产物,也反映了当地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表达本土文化的美好愿景。在宏观的跨文化交际中,若用英语强行覆盖“本土特色”,印度的文化形象或隐身于国际舞台。印度英语将母语融进英语,保留和呈现了本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使外国人了解印度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价值观。但因其印度化的词汇和表达,加之印度英语对于美式、澳洲英语等处在内圈的英语变体关注不多,更加独立于英语母语,这不可避免地使外国人更难理解印度英语,这也是本土文化传播需要承担的风险。四、结语随着诸多英语变体获得国际社会接受进而促进国际交流和6学法教法研究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外语外文合作,英语母语是否应该成为衡量英语二语学习者能力的终极标准,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从印度英语的发展来看,对于英语学习者最重要的目的在于如何使用英语清晰地表达观点,在所处的文化语境中被理解,而非搬硬套英语和英语文化的思维,将本国的文化肢解变形,思维方式解构转变。这或许是印度英语发展对于我国英语教育调整学习目标的一点启示。根据Kachru同心圆模型,内圈的英国英语、美国英语等是英语语言标准和规则的制定者,外圈的印度进一步发展了规则标准,之前处于延伸圈的中国需要较大地依赖内圈英语变体的使用标准规则。但随着中国参与国际事务日益频繁,国内各大城市国际化不断加深,民族文化自信逐步提高,英语在中国国内的使用范围和语境会更加多样,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国英语教育的目标由培养向英语母语者“看齐”的“模仿型”人才,转化为培养能用英语有效沟通,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话语形象、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跨文化交际人才。课程教育研究参考文献:[1]郭遂红.语言相对性与英语的区域性变体研究[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4(24):64-69.[2]BrajKachru.TheOtherTongue:EnglishAcrossCultures[A].B.B.Kachru.TeachingWorldEnglish[C].Urbana:

  UniversityofIllinoisPress,1992:356.[3]JenniferJenkins.WorldEnglishes:AResourceBookfor151-57.Students[M].London:Routledge,2003:[4]尚劝余.外国人丛书—印度人[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205-06.[5]李鹏,杨晶佩宜.试论英语地域变体-以印度英语为例[J].昆明学院学报,2011,33(4):123.[6]BrajKachru.(1966).IndianEnglish:AStudyinContextualization[A].C.E.Bazell,eds.InMemoryofJ.R.Firth..London:Longmans,255-87.基于微课翻转课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讨论周怡君(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101)【摘要】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从英语学科来看,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语言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不足,现在的学生对视频、图片和网络等新事物更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微视频和慕课等资源构建翻转课堂模式,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学到更全面的英语知识。【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 高职英语教学 应用【中图分类号】H319;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007-02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英语教育改革也在火热的进行。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也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微课的运用让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也更加重视英语学习。因此,高职院校应把微课翻转模式作为高职英语的主要教学模式,为英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一、微课与翻转课堂的特征1.微课的特征微课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内容完整,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较大的区别,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精品化。从内容来看,因为微课时间较短所以必须突出重点,每一节微课大多是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阐述,或者是讲解某一小节,而且涵盖的内容要全面;从展示效果来看,微课的表现形式多元化,除了口头讲授、板书,还有动画、录像和图片等可视化教学资源;从教师素质要求来看,运用微课需要教师语言能力较强,语言(2)系列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精简,不要重复拖沓[1]。生的英语知识体系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掌握的英语技能也呈现出连贯性,所以微课制作也要遵循这个原则,开发出一系列微课,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3)功能化。微课制作要符合教学目标,突出微课的功能性,教师也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制作微课视频。2.翻转课堂的特征(1)教师角色发生转变。教师由课堂传授者变成学习指导者,不再主导课堂的每个环节,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逐渐显现出来。因此,教师要掌握一些组织课堂活动的策略,比如说如何在适当的时机提出问题,划分小组进行学习游戏和角色扮演等。(2)学生角色发生转变。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学习计划的制定者,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也可以规划学习量。学生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导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人。(3)师生互动加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加强了师生互动,而学生主要是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并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教师进行解答,并与学生进行交流,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二、微课在高职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1.微课件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教师把预习过程和学习内容制作成微课件,为学生整理出新知识的框架,帮助学生提高预习效果,并通过校园网络平台这个媒介发布微课件,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漫无目的的预习方式,将其转化为教师辅导的有目的的预习,学生还可以通过QQ群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样就能发挥出翻转课堂的教学优势,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前对微课件的反馈,将课程知识点进行梳理,以小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接着教师对疑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并一一解决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当课程结束以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观看课件,重点突破没有理解的部分,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2.微练习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利用学校的网络平台就可以把每节课的知识点融入到微练习中,每位同学经过课前预习就可以进行自我检测,教师根据微练习的结果,就能知道学生自学的效果,分析出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然后及时调整课件帮助学生攻破学习盲点。在设计微练习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将其划分为课前练习和课后练习,课前练习是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课后练习主要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后练习练习情况来制定接下来的教学计划[3]。3.微视频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微视频是根据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和内容制作的短视频,这种短视频不仅要凸显教学内容,还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源的时候需要精挑细选,借助电影宣传片段丰富微视频的形式,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时间播放微视频,活跃一下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重新集中注意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4]。在课堂上播放微视频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鼓励学生在课前或课后寻找视频进行观看,然后获得一定的英语知识和学习心得,完成课堂知识的拓展训练。比如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的一个片段,将其作为学生练习英语口语的素材,学生对电影会更加感兴趣,所以在练习口语的时候就会比较认真,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还可以体现出微视频的利学法教法研究7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篇二:大语言模型应用于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研究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践研究与实践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能力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将就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与实践进行分析,从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等方面展开探讨。

  二、现状分析

  1.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国外研究主要着眼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论构建和评估方法的研究,如Bennett的跨文化教育发展模型和Deardorff的跨文化能力构建模型。国内研究则较多关注跨文化交际教育的实践研究,如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等。

  2.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可。然而,当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资源不足、教师培训不完善等。学生对跨文化交际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主要关注英语的语言能力,而忽视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三、存在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学校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课程,而非融入到整个英语教学中。这种课程设置可能导致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2.教学资源不足: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需要多种教学资源的支持,如相关案例、语言学习软件、跨文化交际活动等。然而,当前大部分学校在教学资源方面投入较少,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3.教师培训不完善: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需要教师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然而,目前大部分教师在跨文化交际教育方面的培训较少,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使得教学效果受到限制。

  四、对策建议

  1.优化课程设置:

  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融入到整个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并与其他英语技能相结合。可以通过设计相关的教学任务、案例分析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增加教学资源投入:

  学校应加大对跨文化交际教学资源的投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辅助材料和平台,如语言学习软件、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教师培训:

  学校应定期安排跨文化交际教育的培训课程,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背景和经验,以提升教学效果。

  五、结论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经过现状分析,我们发现当前的课程设计、教学资源和教师培训等存在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优化课程设置、增加教学资源投入和加强教师培训的对策建议。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多元文化的社会需求。

篇三:大语言模型应用于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研究篇四:大语言模型应用于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研究

  

  跨文化视角下空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国际交往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它对空乘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沟通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促进作用。因此,培养空乘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至关重要并且开展文化合作等教学活动,构建中美网络交流平台和合作项目,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体系框架下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文化能力培养;高等教育;语言交际

  一、跨文化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国际化越来越明显,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日益频繁,商业市场迫切需求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而具有远见、跨文化交流和知识的企业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文化因素在国际商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论中西文化差异这种理解可以避免谈判过程中潜在的文化冲突,有助于获得谈判技能。

  司法技能有助于谈判取得成功。空乘专业学生开始学习跨文化交际技能应该集中精力。英语教学学院学生技能的学习学生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敏感、宽容和灵活,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差异需求我们需要全面的国际信息交流。英语学习要求,大学英语课程是一门拓展知识面、了解文化世界的高质量教育无论是工作方法还是人文学科,跨文化交际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已成为许多学生院校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可见,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得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关键因素。它是商业社会应该具备的综合能力。当人们生活在异国文化环境中时,他们与具有异国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

  对这些思想和行为的文化模仿往往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这是成功的关键。跨文化交际的失败或障碍通常与文化差异有关。具有跨文化背景和跨文化敏感性的人对不同的文化更敏感。

  人们更容易接受,更宽容,更灵活,更开放,跨文化交际更容易监控和发现问题,促进跨文化交流和信息交流。跨文化交际是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获取跨文化知识的前提。

  二、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作为一门独立的跨学科,跨文化交际是由爱德华、霍尔在1959年出版的《无声语言》中首次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被研究。在这一领域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学术界最具吸引力的,也是社会的实际需要。国内外学者对国际刑事法院的概念和结构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国外,spitzber(1994)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分为动机、技能和知识三类,三者相辅相成。Chen&starosta(2000)从国际商会评价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理论和实施依据,并设计了跨文化敏感性测度。萨莫瓦尔和波特(2004)认为,国际商会包括技能这一模式在技能、动机和知识等方面被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用和引用。Franklin(2009)(2010)基于Bloom的经典教育目标分类法,提出ICC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跨文化意识(认知)、跨文化敏感性(行为)、跨文化敏感性(情感),知识、技能和态度是相应的学习结果。在我国,从外语人才培养和外语教育的角度出发,贾玉新(1997)(2004)、胡文忠(1997)、庄恩平(2007)、戴立生(2009)等学者们对国际商会相关理论的研究和讨论一直没有间断[1](p138-139)。赵爱国和姜亚明(2003)构建了一个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模型,该模型包括三个方面:行为能力、语用能力和语言能力。杨颖和庄恩平(2007)从外语教学的角度构建了一个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包括四个能力系统:全球意识、文化适应、知识和交际实践。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民航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对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语言沟通技能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空中乘务专业可结合本专业学生特点和职业需求,优化相关语言技能养成课程,具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沟通技能,提高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跨文化交际教学现状分析

  中国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普遍偏,这是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这是不可否认的。在这方面有很多原因,一些人们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传统英语教学忽视了文化差异。跨文化意识的提高导致了学生文化意识的缺失,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没有系统地引入文化。因此长期以来,学生和教师在语言形式上花费了太多的精力。另一方面,我们没有充分转向跨文化交际。与英美的跨文化交流学生有意识地与自己的文化习惯和思维方式进行交流。欧美朋友经常被问到以下问题:你结婚了吗?你多大了?你每个月的薪水是多少?你要去哪里?你吃过你住的地方的晚餐吗这些问题经常被中国人问到,对美国人来说这种文法很粗鲁,对他们来说侵犯了他们的隐私。用语失误的原因是由于对中西文化差异缺乏理解,对西方宗教信仰、传统习惯、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缺乏了解。因此,学生虽然有很好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也掌握了大量的语言知识,但并没有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

  四、空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优质的服务工作依赖于良好的交流和沟通,空乘人员要想实现良好的交流和沟通就必须拥有扎实的语言技能.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航业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英语成为空中服务必须的职业标准,所以空乘专业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必须提高,在文化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改进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环境教学法和自然教学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外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广泛的知识。加强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提高语言能力和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它反映并受文化的影响。外语教学不仅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掌握基本语言技能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解其深刻文化内涵、提高其本质、拓展和发展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过程。第二语言习得能使学习者更直接、更全面地体验两种不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语言是社会性的。只有将语言与文化相结合,才能更有效地揭示语言的社会性,加深对语言文化功能的认识。语言的社会属性决定了语言学习不应局限于语言本身,而应放在一定的文化背景和不同时代的地方语言输入环境中,逐步培养具有民族特色和城市特色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影响着人们对语义的理解,决定了语言搭配的差异和交际部门搭配的限度。因此,语言能

  力和交际能力是不平等的。谈到交际能力的培养,我们不得不提到文化知识在交际能力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言教育作为文化的载体,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然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能力的发展。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和忽视能力的基础。如果我们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就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言来补充谣言。胡文中曾经说过,没有语言能力的基础,交际能力就不会成为任何东西。然而,任何交际过程都包含着一定的语言形式及其应用。事实上,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的。因此,无论在教学中还是在学习中,都不能割裂二者的关系。我国外语教学应遵循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平衡发展,注重输入而不是培养语言能力,灵活运用交际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空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必须提高的,而在跨文化视角下,更是必不可少的,跨文化视角为空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应该继续研究,对跨文化交流与传播有较强的解

  释力和促进作用。通过此研究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视角作为解释文化发展和进化的新理论,对于解释和促进跨文化交流与传播,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郑通涛,郭旭.“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汉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1):69-81.

  [2]柯雯靖.复杂动态理论下的国际汉语教师能力研究[D].厦门大学,2018.

  [3]刘松.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8(04):87-89.

  基金项目: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20年度青年基金Q2020-113作者简介:张雪瑶(1992—),女,汉,四川宜宾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本科学士,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推荐访问:大语言模型应用于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研究 应用于 交际 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