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市长在全市秋冬种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研究中央、省关于秋冬种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关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确保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
刚才,2个乡负责同志分别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同志通报了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可以看出,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全省、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市“两会”精神,有力有序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形成了共识。二是明确了任务。三是确定了示范面积。四是突出了主导产业。
从推进情况看,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示范点发展不平衡。有的县(区)领导示范点1万亩,有的7000亩,有的5000亩,极个别示范点还是多年发展成型的老点,“老戏新唱”。二是主导产业不突出。有一个镇1000亩的示范点,规划了中药材、猕猴桃、樱桃、李子、桃子、葡萄、蔬菜、元宝松8个产业,规模化、特色化不明显。三是发动群众不够。群众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但一些地方深入做群众工作不够,方法简单,组织不力,群众的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四是形式主义抬头。据督查组反馈,有一个乡经果林示范点,在督查中镇干部说苗木已交给村干部,村干部说已交给村民组长,村民组长说已发给农户,但督查组发现苗木已到农户手里3天还未种植,极大地影响了苗木成活率。有的乡镇领导示范点还底数不清、情况不明。这些问题,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逐一认真研究解决。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怎么看”
第一,从成效方面看。在历届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各级各部门扎实工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一是发展平台逐步壮大。建成农业园区326个,园区从业农民37万人、辐射带动67万人。建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省级示范点9个。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3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174家、专业合作社14064个,带动农户95万户。二是结构调整逐步向好。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实现了“从单一低效玉米种植”向“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转变,粮经比从2013年的47:53调整到2017年的42:58。据市农委提供数据,去年全市种植马铃薯523.1万亩、产量700万吨、产值100多亿元,蔬菜283.58万亩、产量618万吨、产值110.7亿元,食用菌4.73万亩(亿棒)、产量25万吨、产值23.5亿元,茶叶84.09万亩、产量1.1万吨、产值32.92亿元,经果林402.61万亩、产量21.03万吨、产值31.96亿元,中药材31.04万亩、产量24.8万吨、产值10.9亿元。三是品牌效应逐步凸显。培育了系列公共品牌,先后获“中国之乡”美誉,获地标认证30个、无公害认证272个、绿色食品认证8个、有机认证36个。四是助农增收逐步发力。马铃薯、蔬菜、食用菌、生态畜禽、中药材等产业覆盖65.7万人口,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近三年来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8%。五是销售市场逐步拓展。在广州建立7个农产品专销区,开设了展销中心和专柜;
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得到强化,全市2429所学校采购本地农产品,辣椒、酱醋等30多款产品走进了市内312家超市;
促进“线上”与“线下”融合,农产品商贸流通市场活力明显增强。
第二,从不足方面看。一是在人均占有资源上。按户籍人口密度计算,全国每平方公里承载144人,全省每平方公里承载252人,我市每平方公里承载347人。可见我市人口密度比全国、全省大,人均占有资源约为全国的三分之一、全省的三分之二。二是在农业产业结构上。我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1.2:38:40.8,全省为15.7:39.7:44.6,全国为8.6:39.8:51.6。我市一产比全国高12.6个百分点、比全省高5.5个百分点,在全省各市州中占比最高。2017年,全省粮经比为37:63,我市为42:58,粮食作物比全省高5个百分点,经济作物比全省低5个百分点。三是在玉米种植低效上。2017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为1136万亩,我市种植面积为362万亩,约占全省三分之一。据有关同志介绍,对同一片地测算,每亩产玉米400公斤,毛收入800元左右。若种植洋芋,每亩产1500公斤,产值1500元左右;
若种植青贮玉米,每亩产4000公斤,产值1600元左右;
若种植香葱,一年三季可收6000公斤,产值可达2.4万元左右。我市平均每公斤玉米售价1.6元左右,而东部地区玉米在我省的售价每公斤仅为1元左右,我们把有限的耕地种植低效玉米,很难让群众致富。因此,我们一定要下决心把以玉米为主的低效农作物调下来,把效益好的经济作物调上去,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第三,从当前形势看。玉米产量结构性过剩是当前农业面临的突出矛盾。从全国看,农业部在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西南石漠化区大幅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实行“粮改饲”“粮改豆”;
尽管种植面积在减少,但全国玉米总产量仍达2.1亿吨、同比增加166万吨,巨大的增量形成了较大的库存压力。从全省看,去年以来,书记多次强调“坚决把玉米等低效传统产品调下来,把蔬菜等绿色优质产品种上去,为优化农业结构夯实基础”。省长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下决心大规模调整农业结构,引导农民将旱地基本农田全部种植经济作物”。我们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是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领导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体现。从地区看,凡是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的地区,都圆满完成重任。如,市在于重点发展三个产业,走出一条结构调整的成功之路。即种好“一棵药”,发展金钗石斛10万亩,农民人均0.5亩,人均收入过万元;
栽好“一棵竹”,发展商品竹林128万亩,农民人均6亩以上,成为全国第一大竹乡;
养好“一只鸡”,发展乌骨鸡1000万羽,农民人均50羽,形成了“村村有特色、户户有联结、人人不掉队”的产业支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7.6%。江西省吉安县创新推广一户一亩蜜柚、一户一亩葡萄、一户一个鸡棚的“三个一”产业模式,实现了家家有一个致富产业、户户有一份稳定收入。各级各部门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做到不犹豫、不懈怠,千方百计把低效玉米种植面积调减下来,坚决打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场硬仗!
二、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怎么干”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我们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强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干部基础、发展基础,我对全市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充满信心。
第一,强化目标任务抓调整。去年召开的全市秋季攻势暨秋冬种工作现场推进会议已经明确,今年要调减玉米种植面积183万亩以上。一要突出重点区域。根据去年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今冬明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必须确保“五个重点区域”,即高速公路和铁路沿线、主要公路沿线、旅游景区周边、重要水源点、25度以上坡耕地不再种植玉米。二要确保退耕还林真退实退。183万亩玉米调减面积,不包括退耕还林地内违规种植玉米的区域。林业部门和各县区必须严格执行《退耕还林条例》,坚决确保退耕还林区不再违规种植玉米。三要巩固已形成规模的烤烟产业。我市烤烟种植技术成熟、配套设施完善,形成了从种植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去年“两烟”实现产值70.26亿元,税收34.68亿元,带动2.8万农户增收6502万元,是群众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的重要支撑。必须坚决保住三年轮作150万亩的面积,不得随意调减。
第二,强化示范带动抓调整。玉米起源于墨西哥,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在中国大规模种植,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已成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对解决温饱起到了积极作用。群众对玉米有着深厚感情,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低效的玉米种植已经不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调减玉米种植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怎么干?领导是关键,要抓领导决策、领导示范、领导推动。什么是领导?《说文解字》注释:领,“项也”,指脖子,引申为引领、统率之意;
导,“引也”,引申为启发、引导之意。所以领导既要“领”、又要“导”,即引领、带领,引导、指导。一要抓规模示范。经征求县区主要领导意见,今年的示范点即县(区)书记、县(区)长、副书记、分管副县(区)长各抓5000亩以上;
乡镇书记、乡(镇)长、副书记、分管副乡(镇)长各抓1000亩以上。这里说的“规模”,是指相对连片,可以是由点到线到面,不能简单搞“一刀切”。如水城县百里猕猴桃基地就是沿路建成的。二要抓产业示范。面积调减下来后种什么?各地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土壤、气候、区位、种植习惯等综合因素选择产业,不能“拍脑袋”决策,不能“拍胸脯”保证,更不能不管成效“拍屁股”走人。三要抓管理示范。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快完善示范点机耕道、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推广使用农机具、水肥滴灌系统、小型输送设备,提升机械化、节能化水平;
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为方向,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和加工包装实行全过程管理,把示范点办成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的典范。四要抓效益示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核心是要调出效益。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效益这个中心,提升亩产收益,以实实在在的变化,让群众实实在在体会到结构调整带来的实惠,逐步实现从“不愿调”“被动调”到“我要调”“抢着调”转变。
第三,强化资金支持抓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投入比较大,要有资金保障。钱从哪里来?我作了一个分析,有五个渠道。一是涉农资金。2022年全市“农林水”支出60.98亿元,整合农业综合开发补助、林业改革等18项涉农资金56.17亿元。据财政部门同志介绍,2023年预计可整合的涉农资金在60亿元左右,比去年增加4亿元左右。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涉农资金整合权在县区,各县区要整合用好涉农资金,确保发挥最大效益。二是产业子基金。省设立1200亿元产业子基金,目前我市获批限额192亿元、获批资金110.36亿元,占全省16%、9.1%,各县区争取力度大、效果好,但不能满足于现有成效。大家还要加大力度主动争取,因为这个资金使用周期长、成本低、风险小。三是市级安排的资金。今年市财政安排1.5亿元资金用于农业结构调整奖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园区建设奖补。各县区也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县和**县要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资金、其他县区要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资金,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第四,强化国有产业投资公司抓调整。要发挥国有产业投资公司的主体作用,做大主导产业,打好产业振兴硬仗。一要把群众利益联结起来。各县区要充分利用好国有产业投资公司,采用量化折股方式,把愿意的群众土地入股(或租赁)到国有产业投资公司,把村集体所有的山、水、林、田、路、湖入股到国有产业投资公司,把各类专项资金入股到国有产业投资公司,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群众通过入股分红获得稳定收入,促进稳定增收。二要做大做强国有产业投资公司。国有产业投资公司肩负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任,肩负着农业产业做大做强的重任,肩负着群众入股分红的重任,所以,国有产业投资公司的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各地一定要为国有产业投资公司“配硬人”“拿硬钱”“配硬件”,使其能够“打硬仗”,最终实现“硬发展”“大发展”。“配硬人”,就是要选出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经营管理人员;
“拿硬钱”,就是要舍得拿出优质资源,拿出真金白银,保证实实在在的资金投入,建成实体公司;
“配硬件”,就是要为实体公司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为公司正常经营提供保障,提升对外形象;
“打硬仗”,就是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能打仗、打胜仗。
第五,强化市场主体抓调整。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台阶。一要注重能人带动。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充分发挥农村致富能手的带头作用。如**县**乡返乡创业人员**,2018年自己掏钱组织群众到四川考察脆红李种植,回家后仅用一年时间,就种植脆红李800亩,2020年初挂果,亩产超过500公斤,亩收入1万元以上,在他的带动下,今年全乡已种植脆红李1.3万亩。**县农牧局高级农艺师**,通过领办现代农业,带动2万多农户发展玛瑙红樱桃11万亩,辐射带动县外发展5万亩,盛产期年产值达2亿元,户均增收9000多元。像这样的致富能人,大家一定要善于发现、敢于扶持、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的效应。二要注重招大引强。近年来引进的龙头企业中,有的已经发挥带动作用。如**县利用清新的空气、凉爽的天气,引进上海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展食用菌,目前建成的4个工厂可实现年产值6亿元左右,直接解决就业2000余人;
流转1000亩土地建设968个大棚,全部投入使用后,可解决1500名农户就业,户均年增收3万元左右。可见,农业招商一定要选择技术实力强、市场前景优、经营信誉好、有社会责任心的龙头企业。
第六,强化市场导向抓调整。市场需求就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一要拓展销售市场。一方面,要做好市内市场。市县两级政府分管领导要抓好统筹,安排分管部门的食堂采购本地农产品,实行“订单采购”;
县、乡政府领导要主动与相关部门衔接,加强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实现市内农产品“订单化”生产。另一方面,要拓展好市外市场。市商务局、农委要加强引导、做好对接,努力提高农产品在广州江南果蔬市场销售专区利用率。同时要注重重庆、贵阳等周边市场的拓展。市县两级要出台鼓励办法,支持电商企业开展涉农电商业务,鼓励电商平台建立产地直采模式,做好线上推广和线下服务,做大做强我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二要完善流通体系。商务部门要加快推进市级冷链物流枢纽中心、8个县级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和1000个种植基地预冷库建设,力争2018年总库容达12.78万吨、2019年达17.3万吨,加快构建“冷藏、运输、加工、销售”一体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三要强化品牌建设。抓好农产品区域品牌管理,大力支持公共品牌走出市外、省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各地一定要树立品牌共享、抱团发展理念,以优势品牌为引领,支持同类产品共用一个公共品牌,市里要出台政策支持做大做强。四要加强质量管理。发挥农产品检测中心、农业大数据中心作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可追溯体系。要建立完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监管目录制度,提升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合格率。
三、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怎么保障”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抓落实作为根本保障,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横下一条心、铆足一股劲,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
第一,抓住关键少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工作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县区和乡镇具体负责抓示范点的几位同志,要发挥好“关键少数”示范带动作用,确保今年示范点建成、建出特色、建出成效,用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和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带动班子成员、带动干部、带动群众。要按照省委提出的“五步工作法”推动工作,确保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设计科学、工作部署到位、干部培训到位、监督检查到位、问效问责到位。
第二,抓住群众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历史上任何一次革命和重要活动的成功,都离不开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是一场革命,群众是这场革命的主体。我们要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不能简单粗暴。要充分尊重群众、广泛发动群众、真心服务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搞好思想引导,向群众讲清楚“种什么、怎么种”,算清楚“成本账、收入账”,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抓好技术保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技术保障是关键。我市有4370名农技人员,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资源,也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为他们发挥作用、实现价值提供平台和舞台。市人社局、农委等部门要研究出台农技人员服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考核办法,将他们在结构调整中的业绩作为评先选优、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让他们把作品彰显在示范点上,把论文书写在大地上,把成效体现在群众增收致富的笑脸上。
第四,抓好宣传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系统工程,正确引导舆论十分重要。各地要注重宣传方式,坚决杜绝出现类似“你敢种、我敢铲,坚决消灭苞谷杆”等过激标语;
要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用,坚持正面引导,统一口径,大力宣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方针政策,大力宣传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紧迫性,大力宣传基层一线的先进集体、先进事迹,大力宣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好经验、好做法,做到报纸上有栏目、电视上有图像、网络上有页面。
第五,抓好督促考核。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取得实效,必须紧紧咬住“责任”二字、抓住“问责”这个要害。要按照“全随机、全入户、全数据、全留痕、全负责、全反馈、全整改、全通报”督促考核机制,以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四不两直”方式,市里重点督查县(区)4位领导示范点、轮流抽查乡镇示范点,县(区)重点督查乡(镇)4位领导示范点;
市县要对示范点进行“月排名、季通报”,督查结果同时报纪检和组织人事部门。对工作成效好的,要通报表扬;
对工作推动差的,要采取下发工作提示单、通报、诫勉等方式进行问责。
同志们,产业结构调整事关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我们一定要上下齐心、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坚决打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场硬仗,确保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