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苏红色精神感悟,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江苏红色精神的感悟5篇
第一篇: 江苏红色精神的感悟
重温红色经典 弘扬革命精神
———食品专业2011年暑期
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大学的生活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性的生活,大学毕业面临社会冷酷的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式,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动手能力是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事,而社会实践活动为我们能力的提高创造了一个好机会,也是使我们成长起来的好方法。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这次社会实践的机会为将来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奠定基础。
㈠ 全体动员实践活动总结
面对“重温红色经典,献礼建党90周年”这个实践小分队的题目,同学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去完成它,而是想要回顾一下以往的历程,弥补自己在历史上的空白,能更深入了解当时的情况。所以,我们先上网查阅资料并开了一个的小座谈会,畅谈一下过去的历史,使革命精神逐渐融入到每个同学的身上。然后结合自身团队和我们身处保定这个历史古城的独特优势,决定了社会实践的地点——冉庄地道战。通过查找资料,每个队员对冉庄地道战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此举,不仅提高了队员们的积极性,而且让队员们在实践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去参观、学习。
㈡ 队员实地学习活动总结
据了解,冉庄地道全盛时期长约 16 公里,有 100 多个地道出口。现存 3000 多米,对游人开放的地道有 1000 多米。我们首先参观了经过改造的地道,里面已经全部用水泥加固了,也宽阔了许多,有 1 米 多宽, 两米 多高。在地道高约 1.5 米 的墙上有一道凹线,讲解员告诉我们,这是地道原始高度。每隔一段都有电灯照明,比起作战时油灯照明不知要明亮多少。的确,冉庄地道口构造之巧妙,伪装之逼真,堪称鬼斧神工。以炉灶、风箱、马槽等生活物品为掩护的地道口,从表面上根本看不出破绽,而且原有的功能没有一丝改变。可从锅台、马槽、墙壁、炕面、橱柜等任何一个隐蔽的地道口进入,只要穿过一段比较狭小阴暗的地下通道,就可以顺利地从另一个地道口出来。队员们都忙着找地道,下地道,乐在其中。
我们有幸下到冉庄地道未开放的地段,体验了一回当民兵的感觉:轻推马槽的底部,随着木板的移动,地道口显露出来,踏着两边的凹槽,下到 两米 多深的地道里,这里没有灯光,漆黑一片,只能依靠触觉摸索前行。地道只有 1.5 米 高、 0.8 米 宽,我们不得不猫着腰前进,四通八达的出口让我们迷失方向,一小圈走下来,已经头晕眼花,辨识不出东南西北。地道内部比地上凉得多,据说是冬暖夏凉。在地道里摸行了许久,也没有找到出口,最后只能大声喊叫寻求帮助。地面上的讲解员,从一个民宅的锅台上取下大锅,给了我们一点光明。讲解员见我们蒙头转向,笑说 “ 你应该给我打电话 ” 。原来当年地道里通信主要靠土电话来传达。我们在纪念馆中见到了一部土电话,就是电影里高传宝喊:
“ 各小组注意,你们各自为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准放空枪! ” 所谓的土电话是一根铁丝连着两个竹筒,筒里贴着一层动物的皮的简易装置,用它在地道里喊话,清晰可闻。
“ 耗子战 ” :吓破敌人胆
据知情人介绍:第一次地道战时,敌众我寡,但民兵们凭借着地道战的威力,狠狠地教训了小鬼子。我军分散兵力隐藏在暗处射击,到处飞来的子弹令鬼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打得他们晕头转向、哇哇乱叫,还没弄清哪开的枪就给报销了。逃出去的鬼子说,这种从没见过的 ‘ 耗子战 " 太可怕了,他们退回黑风口据点,好久也不敢出来。从此日伪军留下了那句 “ 宁绕黑风口(张登的旧称),不从冉庄走 ” 的口头禅。
小村处处是遗迹
1959 年修建的 “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 ” ,基本上保留了抗战时期冉庄的原始风貌。目前,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面积 30 万平方米,重点保护区为两万多平方米。冉庄地道总长度 15 公里 ,以大槐树所处的十字街为中心,有东南西北 4 条主干道及 24 条支线。现在修复开放的,只是 1 公里 长的主干线,其他部分被封存。遗址内当年对敌斗争的大部分工事、地下设施、兵工厂等保存完好。冉庄 “ 地道战遗址纪念馆 ” 展厅内珍藏着大批地道战文物 , 主要有挖地道使用过的镐、铁锨、辘轳和照明灯等用具 , 民兵集合作战使用过的铜锣、军号、牛角号 , 土兵工厂制作的土枪、土炮、地雷、手榴弹、子弹,烈士遗物遗诗、资料、照片、奖旗和支前使用过的纺车、织布机及抗日支前的运输工具、救护伤员的担架等。走在冉庄街道上,随处看见 “ 高家庄 ” 的字样,高家庄饭店、高家庄旅馆等以“高家庄”命名的店铺不下 10 家。沿街的商铺、饭店都经营着与地道有关的商品,饭店甚至推出了 “ 抗战餐 ” ,街头售卖 “ 抗日饼 ” ,引得我们队员争相购买。据说这些食品都是当时村民饭食的还原,尝了一下,味道不错。经营者说是经过了精加工的,原料相同但做法更精细。走在十字街上,见到的是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风貌。这里的房子虽然是砖块砌成,却都是灰绿色的,有些还是黄泥巴糊的墙,全没有经过粉刷。墙壁上还保留着 “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 、 “ 誓死不做亡国奴 ” 、 “ 反蚕食、反扫荡、反封锁 ” 等宣传标语。十字街交叉口附近有两棵枝干粗壮的槐树和悬于树枝上的古钟。
告别冉庄时,我们的思绪依然激荡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冉庄地道战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见证,是人民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英勇斗争精神的历史见证!这是我们的共同感受。
㈢ 实践后活动总结
今年是我国“建党90年”,值此之际,我们食品专业L101,L102班组织了一个去冉庄地道战进行参观学习的社会实践小分队---红色之旅小分队。我们这次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对自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将爱国热情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播给更多的人。
在冉庄地道战遗址,队员们找地道、下地道、吃忆苦思甜饭,从不同角度认识学习了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这些将使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受益匪浅。队员们内心充满了对那些最可爱的人的敬仰,对那些为换取灿烂和平的明天而付出宝贵生命的英雄而敬重不已。
人的一生中,学校只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而真正的学校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
是促使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工农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
更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虽然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们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会使我们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们与社会各阶层人士的了解,拉近了我们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短短的几天,对于人生而言,也许并不漫长,但对我们而言,这几天却宛如人生之路上的一串珍珠。虽然付出了不少汗水,也感觉有些辛苦,但从中我们的意志力得到了不小的磨练。社会是我们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开始明白,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
通过暑期的实践活动,同学们真正的成长起来了,认识了社会,也了解了社会,也真正的成熟起来了。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们从实践中得到锻炼。大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胸怀会当凌绝顶的壮志,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减少磨合期的碰撞,加快融入社会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稳脚跟,才能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将摆正心态,正确定位,发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的需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第二篇: 江苏红色精神的感悟
追寻红色足迹、感悟延安精神
——党史党建教研部党支部赴陕西省延安市进行党性调研
延安,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座红色历史名城,从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在延安战斗了整整十年,在黄土地上、窑洞之中走过了一段苦难辉煌的红色岁月。2017年8月19日至22日,内蒙古党校、内蒙古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部党支部部分党员赴陕西省延安市进行党性调研,回顾那一段激情燃烧的时光。
8月19日傍晚,党史党建教研部党支部的部分党员乘火车抵达延安。在此后的三天时间里,党员们先后参观考察了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革命旧址、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凤凰山革命旧址等位于延安市内、延河两岸的革命遗址,并于21日和22日先后驱车数十公里参观考察了走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地方——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和陕北的好江南——南泥湾,炎炎烈日、瓢泼大雨都挡不住大家追寻历史、寻找激情的脚步。在凤凰山、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等革命旧址,党员们参观了当年党中央举行各种会议的会场和多个领导人的故居、办公室,一幕幕的历史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和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党员们详细观看了各种历史专题展览,细致入微地了解了当年的那一段历史;
在南泥湾,党员们远眺纪念碑、走入稻田、车览花海,在实地体会感受了当年大生产运动结下的硕果、深刻地感悟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历史厚重感。
除了在延安市内进行学习调研之外,党员们还于21日上午专程来到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进行党性调研。梁家河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陕北小村庄、也是一个走来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地方。1969年,16岁的北京知青习近平来到当时的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从1969年至1975年,年轻的习近平在这里工作、生活了整整7年时间;
在7年的时间里,习近平和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锻炼了身体、磨练了意志、积累了经验并担任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职务——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可以说这里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之“初心”的诞生地。在梁家河村,党员们先后参观考察了梁家河村史馆、习近平领导梁家河村民们建造的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铁匠铺、知青井和习近平当年的三处故居,并找到当年习近平的老房东、老伙计进行了交流。在村史馆,党员们详细了解了梁家河村的历史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岁月;
在习近平故居,党员们深入地了解了知青习近平当年的下乡生活;
在沼气池和知青井,党员们深切体会到了党支部书记习近平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精神。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历史的天空虽然已经斗转星移,但是一个个当事人、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还都以自己的存在方式向后来者们诉说着当年那一段既充满艰辛又充满激情的知青岁月。通过半天的实地考察学习,党员们无论年长还是年轻都对梁家河村的历史和“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有了更多更深层次的了解,也都更加深切地领悟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初心”。
暑假之中历时三天的“延安行”是党史党建教研部党支部安排的一次追寻历史的党性调研,此次党性调研活动令参加此次党性调研的新老共产党员收获颇丰、感触良多,教师党员们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党史上重要的精神食粮,暑假生活增添了亮丽的“一抹红”!
(执笔人:徐冀宁、赵树禄)
第三篇: 江苏红色精神的感悟
追寻红色足迹 感悟沙家浜精神
六十年前,沙家浜是苏南无数热血青年为之向往的革命基地,今日也仍然是我们这一代新共产党员心中的圣地。沙家浜,苏南水乡的典型之作,作为常熟县城抗战的指挥中心,作为中华民族的浴血奋战、不屈不挠的象征,成就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沙家浜儿女的革命事业,也使得它成为名闻中外、光照史册的圣地。重回沙家浜,追寻红色足迹,感悟先辈的英勇事迹,抒写青春情怀。
1939年5月,新四军一支队6团团长叶飞按照支队司令员陈毅的命令,带领部队冲破日、伪军的封锁和国民党军队的限制,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的名义,从苏南茅山根据地出发东进。为顾全大局,新四军东进部队于1939年秋西撤,向苏北发展。由于天气炎热,部队机动作战,战斗频繁,新四军西撤时在阳澄湖畔的常熟县一带组建了后方医院,留下了36名伤病员。36名伤病员依靠当地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掩护,一面医治伤病,一面与日、伪、顽军周旋。每逢敌人“扫荡”,群众和医护人员就一起将伤病员抬上船,转移到芦苇荡中。敌人走了,伤病员又被接进村子。常熟县委、苏州县委和当地群众常常冒着危险,冲破封锁,为伤病员送来食品、衣裳和药物……
这段历史,小时候从现代京剧《沙家浜》中就有所了解,但今天读来仍然让人激动感怀。
首先,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和军队的生存基础。得人心者得天下。我们党和军队之所以具有解放全中国的伟力,说到底就是因为党和军队是以人民群众为生存基础的。新四军36个伤病员养伤沙家浜就是最好的见证。
其次,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和军队的坚强后盾。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党和群众鱼水不分,军队和人民亲如一家,被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为子弟兵,人民群众积极地提供兵员和给养,不惜牺牲自己和亲人的生命,支持和掩护党的干部和人民军队,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模范和英雄。当年红色沙家浜的底色,就是与党和军队同心同德的人民群众。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新四军36个伤病员不仅难以坚持敌后抗战,恐怕早被扼杀在芦苇荡中。
再次,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和军队发展的主体。“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在革命战争时期,新四军36个伤病员坚持敌后抗战要依靠群众,一刻也不离开群众;
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更要时刻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离开了群众,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基就不牢固,事业难以长久。
身为党的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了解我党的光辉历史和党建经验,传承我党在革命时期形成的优良作风,发扬我党的革命传统,对党的事业都是大有裨益的。追寻红色足迹,一旦结合了图片和实物,加上讲解员的仔细讲解,顿觉心中一片空明,思路清晰,了解得也比较透彻了。这种“亲临其境”的学习方式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党群建设对于我党的强大和富有战斗力的重要意义。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高度重视、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以“公仆”之心鞠躬尽瘁,以赤诚之心执政为民,才能竭尽全力回报人民群众的养育之恩,真心实意、全心全意地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沙家浜之行为“启蒙”之旅,追寻党的足迹,感悟红色精神,为个人成长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
班级:K造价091
学号:240093833
姓名:汤焘
第四篇: 江苏红色精神的感悟
感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网络红色文化学习,回顾革命斗争历史,使我的心灵接受洗礼,情感受到震撼,主要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美好愿景的向往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支配着人的一切行为活动,信 念决定追求,追求体现信念。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波,是最致命的滑波。一个共产党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理想动摇,信念崩溃,就会目光短浅,意志消沉,浑浑噩噩。在革命斗争的伟大进程中,无数革命先烈冲锋陷阵,赴汤蹈火,许多共产党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因为他们有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并自觉为之不懈奋斗。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员的精神动力,是党员的一种理性自觉,也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时代要求。“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不写生平,把骨灰埋在一棵树下当肥料”。
这是老红军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志在生命临别时刻的嘱托。她的事迹以及她对理想信念一生的追求,带给我之行最深层的感动和最深刻的思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决心向革命 前辈那样,要牢固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勤奋工作,无私奉献,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坚持实事求是
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曲折和逆境面前,不灰心、不 气馁,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国内外形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 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在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的创新之路。这条道路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 开拓进取的成功范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彻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实事求是、敢于创新 的精神。做前人没做过的事,走前人未走过的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这是精神永葆生命 力的法宝,是经过实践检验颠扑不破的真理。反映到现实工作中,就是要求我们无论从事什 么样的工作,都要时刻保持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积极开拓思 路,勤奋努力工作,不畏艰难险阻。工作尽职尽责,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最大的贡献。
三、坚持艰苦奋斗
共产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的。选择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历 尽千难万险,毛泽东同志带领红军战士在x把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燃成了 “燎原”之势,不断发展壮大,最后走到了北京,解放了全中国。今天,我们已经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每位共产党 员一定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中华民族向来以特别能吃苦耐劳和勤俭持家、讲究 节俭著称于世。艰苦奋斗更是我们党的一大优良传统,提倡艰苦奋斗,就是提倡心无旁骛、 甘于寂寞,就是提倡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提倡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提倡持之以恒的辛勤耕 耘和默默奉献。
在整个体验、聆听的学习过程中,我常常自省:我都做了些什么、我应该做些什么、我应该怎样去做?对比这些优秀的共产党人,我是多么微不足道,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应该不断汲取政治营养,我将把此次学习收获作为自己的宝贵精神财富,从此铭记“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加强修养,把责任感和使命感转化为工作的动力,投身到工作实践中,更加努力工 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 江苏红色精神的感悟
重温红色历史感悟红色精神专题党课讲稿 首先,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现在我们经常讲,X,那么共产党人的“X”到底是什么,为什么“X”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支撑共产党人度过那段的苦难的历史?为什么“X”会产生如此强大的力量让我们的国家在新时代会有如此高速的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想这就是精神的力量,就是红色精神的力量。今天的讲课内容我就从几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入手,回顾红历史留给我们的红色精神,共同感悟什么是红色精神以及我们怎样继承和发扬好红色精神。一、追寻足迹、回顾历史留给我们的红色精神。(一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延安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延安精神是我们党、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比如,艰苦奋斗既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一条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延安时期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
“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
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XX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1947年,中共中央从延安战略转移,蒋介石以胜利者的姿态来到延安,当他看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那与当地农民没有任何差别的窑洞时,他感到十分震惊,他难以想象毛泽东何以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保持着旺盛的斗志,有效地指挥着军队在全国的战场上与他对抗,并且能在这样的桌子上把文章写得既尖锐犀利而又文采飞扬。据蒋介石侍卫长俞济时回忆,看完毛泽东的窑洞,蒋介石那晚一晚上没睡着。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誉之为“兴国之光”“东方魔力”“人类不可战胜的力量”,感叹创造这种精神的中国共产党为“神奇的队伍”。
(二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内容主要包含:不畏艰难、铁心向党的坚定信念,是敢于磨练、咬定青山的顽强毅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不朽灵魂,百折不挠、积极乐观精神品质。对于中国工农红军这段长征历史,我这里有一组数据可以简要概括:时间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历时2年,行程65000余里(我们通常说的2万五千里指的是中央红军,也就是红一方面军的行程,跨越14个省份,开始时
的30万人,胜利会师后仅剩5万余人。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河流(其中大河24条,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他们用顽强的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的极限。通过以上的几组数据,我们可以想象,长征是一段多么艰苦艰难的岁月。
长征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壮烈,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在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千里冰封的皑皑雪山,数不尽的坎坷劫难,成千上万的围追堵截,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放弃。但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在党的领导下,血战湘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等。无数红军将士倒在了长征途中,但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没有阻挡红军将士铁心向党的坚定信念,始终以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不朽革命斗志,以百折不挠、积极乐观精神品质,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壮歌。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伟大的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牢记伟大的长征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军队、我们民族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
神动力”。
(三雷锋精神。周恩来把雷锋精神精辟的概括为四句话,叫“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60年代初期,国内粮食紧缺,物资匮乏,同时苏联撤走了在所有在中国援助援建的专家,那是的中国处于内忧外患,正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雷锋以其无私奉献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染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鼓舞着新中国的每一位建设者。雷锋从他参军的第一天起,他就立下了听党的话,服从命令听指挥,党指向哪里,我就冲向哪里的志愿,他从来没有动摇过他作为党员的理想和信念,而且都付诸了行动。我们今天还有多少人能够在一个特殊的日子给自己许下愿望,而且许下一个崇高的愿望,并且不折不扣地按照这个心愿去努力奋斗,这就是雷锋的可贵。他没有说大话空话,他的生命就是这么走过来的,他的言行就是这样和他的愿望一致地呈现出来的。“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这是歌词里唱到的。同样,雷锋还有一段至理名言,他说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正是雷锋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人生价值,正确理解并坚决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使他走在时代前列,称为一名杰出的士兵和优秀党员。雷锋同志干一行,爱一行,
钻一行,坚决执行上级的决策指示,他说,一个人的作用,对于整个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螺丝钉虽小,但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他愿意永远做一颗螺丝钉。在敌强我弱的革命年代,不依靠群众,不为人民服务就是死路一条,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就是死路一条。但是现在日子好了,脱离群众、背离群众的现象就容易滋生了,这直接会影响我们党的执政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28日在辽宁抚顺考察时讲到,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它是五千年优秀中华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结合,“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这与我们党“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勤务员”都是一脉相承的。所以,雷锋精神永远值得弘扬。回顾我们的历史,我们还有“爱国、民主、进步、科学”的五四精神、“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西柏坡精神、“艰苦创业、团结协作”的红旗渠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自力更生、勇攀高峰”的两弹一星精神等等。
二、感悟历程,体会什么是红色精神。历史留给我们的红色精神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包含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可能讲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但是通过我们的学习,红色精神之所以能够一脉相承,那是因为这些红色精神包含了许多的共同点,而这就是我们理解红色精神的真谛和实质,也就是我要
讲得第二点内容,什么是红色精神。
(一红色精神是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长征时期,在四渡赤水中,中央红军以衣衫褴褛、装备简陋的3万中央红军抵过了一群军事家,拥有40万优势兵力和精良武器的国民党敌军,并取得了战场的主动权,之后又巧渡金沙江,把敌人40万追兵全部甩在了金沙江XX。面对敌人的重兵,我想如果没有勇于战斗、不畏牺牲的精神,怎能完成如此的壮举呢?延安时期,抗大制定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毛泽东多次到抗大讲话指出要坚持“抗日救国”的方向,就要有“三个牺牲”的决心,“第一个决心是要牺牲升官,第二个决心是要牺牲发财,第三更要下一个牺牲自己生命的最后的决心!”抗日战争中,抗大培养了10多万名德才兼备的干部,他们在民族战争中,起了重要的骨干作用和先锋作用,也形成了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抗大精神。
(二红色精神是敢于探索、勇闯新路的精神。井冈山斗争时期,在革命处于低潮的历史关键时刻,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全新革命道路,制定了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组织制度和纪律,引导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形成了实事求是、勇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长征时期,在经历了湘江战役的惨败后,中央红军损失惨重,
李德、博古执意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坚持到湘西与红二、红六方面军会师,与敌人硬碰硬。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在没有盲目迷信共产国际的指示,没有照搬苏联的路线方针,而是结合了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和中国国情,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做出的正确选择,勇闯出了符合实情的一条新路。
(三红色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等党和红军领导人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领井冈山军民自己动手挑粮、种菜、编草鞋、挖草药、熬硝盐、办军械厂,克服各种困难艰险,打破重重包围封锁,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军在长征过草地时,食物极度缺乏的情况,红军将士们饿了只能、挖树根、吃野菜,甚至煮皮带、吃树皮,如果没有精神的力量撑着,怎么能够走出草地?在延安时期,根据地一度出现严重经济困难形势下,党中央发出了“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伟大号召,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顺利渡过了难关。王震领导的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垦荒过程中所焕发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闻名于世,至今被世人广为诵道。
(四红色精神是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无论是我们的革命前辈和新中国的建设者,他们把祖国的事业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红军将士们忍受着极寒交迫、天寒地冻和敌人的围追堵截,在那么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依然时刻考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