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兴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时间:2023-12-14 20:16: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兴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关于新兴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市“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创新驱动能力不断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初步形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以上目标,新兴产业是重要支撑。为全面了解我市新兴产业发展状况,促进全市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市政府研究室成立课题组,对全市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因煤而兴、因煤而强,是西北重要的煤炭、建材基地。设市后几十年,我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煤炭、水泥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工业经济的支柱,但也存在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瓶颈。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市围绕资源型城市如何转型,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由探索到实践积累了经验,实现了从无到有。

近年来,我市按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持续增强中医药、汽车零部件、高端航汽铝等接续产业活力,促进以商业航天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产业,加速培育新动能,再造发展新优势,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一是培育壮大以中医药产业为主的大健康产业。以创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市和*品牌为抓手,整合集聚医药产业资源,聚集兴盛德药业、天一秦昆制药、新丰禾制药、海思诺生物制药、集吉晟沅生物科技等多家医药生产企业,初步形成颗粒制剂、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中药饮片为一体的医药产业聚集区。*年,中成药产量*吨,比上年增长*%。

二是培育壮大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紧抓*“加快发展形成*万辆汽车产业”的重大机遇,依托*汽东铭等优势企业,加强与*汽集团战略合作,培育“*制造、*配套”加工基地,打造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等装备制造企业为基础,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完善产业链条,培育壮大装备制造业。……等一批项目建成投运,*车桥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十三五”期间,我市汽车制造产业累计提供税收*万元,*年我市汽车制造产业发票开具金额*万元,同比增长*%。

三是培育壮大以高端航汽铝产业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以打造西北地区最大的高端航空合金材料研发生产基地为目标,以铭帝铝业、大秦铝业、长通电缆、麟字特种电源、天成新型保温材料等企业为依托,形成以诺贝尔奖镁基材料、高端航汽铝、新型建材为主的新材料产业链。西北最大的硅酸钙板及涂装一体板生产线、深圳微源盛世PC生产线、*耀达装配式钢构等企业入驻投产。镁高镁完成部分设备安装调试,天众新型航空合金材料产业园*万吨铝锂合金制造项目加快推进。*年,我市生产电解铝*万吨,同比增长*%。

四是培育壮大以商业航天为主的高科技产业。抢抓“军民融合”、“一带一路”等机遇,大力发展航天科技产业,推动产业园区建设,建成商业航天(*)测控中心,航天科技产业园被省委军民融合办公室授予“*航天科技产业发展园区”,集聚了星邑空间、深蓝航天、灵动飞天、星宇航泰等*家航天科技企业,国家卫星互联网工程中心信关站落户,中国(*)商业航天测控基站启用,天鸿祥云联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共同实施的天鸿祥云小卫星星座已为中国气象局提供数据及产品服务。建筑面积*万余平方米的商业航天城测控网指挥中心和展示中心项目主体封顶,航天装备、航天测控、卫星终端应用全产业链已基本形成。西北唯一一家专业从事柔性线路板、软硬结合电路板及电子元器件研发、贴装、生产的大型高科技企业隽美经纬电子科技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亿元。

五是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产业。智慧城市一期、西北红色数据湖、京东智联云(*)数字经济产业园建成运营,新增数字经济市场主体*户,交易额突破*亿元。耀州区(新区)被认定为首批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区。全省首个“*G+光网”双千兆全面商用城市启动运行,实现重点区域*G信号全覆盖。引进的数字经济企业新疆果夫子公司生产线生产运营,智能化京东云仓、韵达分捡中心等企业入驻。与*医标环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创建“飞地园区”,增加科技型企业*家,包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家,上市公司子公司*家,中国*强国有企业供应商*家,信息技术服务业规上企业*家,平台成立以来累计总营业额近*万元。据市税务局数据,*-*年,我市涉及数字经济的*余户市场主体,纳税额达到*亿元。

二、存在问题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是市委、市政府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主动选择,从这几年相关产业的发展态势来看,这一战略选择无疑取得了阶段性的良好成果。长期看,以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形成的两大支柱必将成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要在探索中不断提升服务新兴产业发展的能力,分阶段解决好产业发展瓶颈和存在的突出矛盾。当前来看,要下力气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是产业规模偏小,贡献份额不高。目前,我市的新兴产业大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基础薄弱,与相关产业和相临行业联系不紧密,产业链条偏短,产业规模偏小,综合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不强。新兴产业在我市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偏低,对全市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不强。

二是高级人才缺乏,创新支撑不够。从我市新兴产业的现状来看,主要以引进行业生产线为主,企业自身拥有的高层次、复合型的技术带头人和技能型人才比较缺乏,加之企业创新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数量较少。目前,除铭帝铝业等少数企业拥有省级技术中心外,普遍缺乏国家和省级创新中心、实验中心、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等,成为制约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

三是融资渠道不畅,造血功能不足。由于新兴产业投资风险大,收益预期不确定,银行普遍放贷意愿不强,存在观望态度;
民间资本融资热情也不高,导致新兴产业资金总体投入不足。同时企业之间在项目、资金有效对接上普遍缺少沟通平台和途径,信息沟通不畅,有项目的企业缺乏资金,有资金的企业找不到项目,融合发展仍是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是保障措施较少,政策扶持不完善。新兴产业技术密集度高、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风险大。在起步阶段亟需技术、人才、资金、制度和环境等各方面的扶持。我市尚需进一步完善新兴产业的扶持政策和准入条件,相关职能部门也要进一步细化实施细则。

五是园区承载较弱,综合配套欠缺。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载体,我市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仍不能满足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从园区配套看,发达地区已经发展至第三、四代园区,配套高品质生活设施、商务设施,聚集企业发展需要的资本、政府、科研机构等各类要素,开始打造“生活圈”“生态圈”“智慧圈”。而我市园区普遍处在以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和建设标准化厂房为主的低供给阶段,属于第一代园区向第二代园区的过渡阶段,在对外招商、补链强链等方面存在要素保障低层次、服务保障低水平等问题,园区的竞标力和吸引力明显不足。

三、路径选择

发展新兴产业必须紧紧围绕国家新兴产业发展战略,跳出*看*,立足我市自身产业基础和长远发展优势,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及两种资源。立足我市六大产业集群,大力引进资金、技术和领军人才,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创新体系,迅速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水平,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市场应用环境,力争突破一批新兴产业发展瓶颈。具体来说,我市发展新兴产业有以下几种路径选择:

(一)传统产业新兴化路径。*是西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建材基地,煤炭、水泥、铝、陶瓷等传统产业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其中大多数企业源于改革开放甚至更早时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根植性强,这是多年积累下的核心优势,这个“根”不能丢,否则接续产业、新兴产业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市发展新兴产业应立足于传统产业这个“存量”,通过工艺优化、提升和创新,实现传统产业“有中生新”“老树开出新花”,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新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一是深化“煤电铝循环产业”模式,推进煤电铝建材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高精洗煤占比,实施煤田气化、煤层气综合利用项目,延长铝加工产业,打造以铝终端产品为核心的高端产业体系。二是推动建材产业新兴化发展。加快建材产业联营发展,提升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制造发展水平,争取在环保水泥、优质骨料、纳米级碳酸钙、装配式建筑等新兴领域取得突破。三是推动陶瓷产业新兴化发展。坚持传承与创新并举,推动艺术陶瓷精品化、日用陶瓷高档化、建筑陶瓷多样化、工业陶瓷先进化发展。重点发展……等新兴陶瓷产业,使陶瓷产业成为我市经济新的增长极。四是整合提升我市文化旅游产业。以新区为中心,以现代人旅游需求为导向,建设以聚集人气为重要目标的全域旅游发展体系。借鉴……模式,探索依托新区整体服务功能,在南市区建设有一定规模的“乐园”式旅游景区,吸引人气,同时将全市景区连点成线,增加旅游线路长度,拓展旅游体验丰富程度,做优做强游客服务,以“娱”吸引人,以“文”陶冶人,以“养”留住人。

(二)新兴产业高端化路径。新兴产业高端化就是产业从相对“低端”向相对以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智力密集性为特征的“高端”不断攀升的可持续发展过程。在传统产业新兴化的基础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加快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等产业,实现三次产业的结构升级和优化。一是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竞争力。积极融入关中万亿级先进制造业大走廊,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点做好汽车零部件、煤矿设备、电力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二是推动生物医药创新发展。以品种产业化多元化为核心,引入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资源,做强现代中药、做优化学药、做大生物药、做精医疗器械,推进生物医药行业走上高端化发展道路。

(三)新兴产业壮大化路径。坚持“无中生有”,围绕航天科技、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新兴产业和重点企业,通过招大引强、以商招商、重点推进,让“新芽长成大树”,努力形成新的增长动力。该路径的具体做法是必须不断培育和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引进新技术、创造新产品、培育新市场。

一是推动航天科技产业发展。以*航天科技产业发展园区为依托,重点做好卫星测运控、卫星数据应用服务、火箭制造、卫星制造等航天产业发展,打造国内知名的商用航天产业基地。二是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围绕高性能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先进基础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等关键战略材料,以及高端碳材料、先进纳米材料等前沿材料,率先在铝基、镁基、碳基、陶瓷基复合材料上取得突破。三是推动精光电子集成产业发展。以新材料产业园区为重点,发挥澳威激光、隽美经纬等企业带动能力,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加快构建存储芯片设计、制造、封测完整产业链,提升产业集聚化水平。四是推动数字产业发展。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启动*省数字经济工程研究院项目,落地……等一批项目。

四、对策建议

牢固树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政策支持,科学布局规划。立足我市产业基础、比较优势以及未来前景,科学制定规划,把发展新兴产业与优化传统产业密切结合,把握好国家新兴产业的政策导向,积极融入全国、全省新兴产业发展体系,争取国家、省级重大专项计划和政策支持,积极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细化完善我市新兴产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财税、土地、信贷融资、人才建设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扶持。结合我市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建立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库,储备一批新兴产业项目,有计划地做好培育和推进工作。坚持“一地一研、一地一策”,全力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消化处置工作,做好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土地储备。加快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配套功能,为项目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

(二)瞄准发展需求,强化人才支撑。人才是实现新兴产业科学发展的基础,要着力加强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鼓励和支持企业引进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持续研发能力并能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围绕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创新平台建设和重大项目实施,结合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制定优惠政策,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实现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二是强化人才载体建设,主动与高层人才和专业研发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立专业技术研究中心,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研发团队。三是培育高素质工匠人才队伍,鼓励企业通过定向委培等方式,与省内外职业院校等开展合作,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造就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工匠人才。

(三)突破资金制约,实现跨越发展。加快建立融资平台,持续壮大*高迈、科创两支产业基金规模,培育壮大高鑫金控、*市产业投资集团等融资平台,推进域外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帮助本地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健全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培育一批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缓解企业融资压力。鼓励推动新兴企业上市、上柜融资,从证券市场获得有力的资金支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整合我市工业发展方面的各类扶持资金,建立全市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统一管理,集中使用,重点支持新兴产业在布局调整、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关键技术自主创新、重大技术改造、品牌创建等方面的发展。

(四)突出科技引领,构建创新体系。进一步强化先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培育核心竞争力。利用我市毗邻西安的地缘优势,推进我市与西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重点在航天、数字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集成、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实现突破。推动政府、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组建政产学研战略联盟,共同致力于项目攻关、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切实提高我市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行业、企业自身的研发机构,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聚集一批创新团队,培育一批科技型成长企业,做好新兴产业技术和项目储备,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投资洼地。狠抓各项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制度的落实,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最大程度方便企业办理事务。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最大限度减轻企业负担。积极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为项目推进和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以产业园区为重点,切实加强新兴产业基础配套,进一步完善道路、水电、供热、通讯等公共设施建设,标准厂房、现代物流、“三废”处置等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区域技术研发中心、质量检测中心、科技孵化中心、产品展示中心、培训教育中心、行业协会、专业网站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使园区硬件过硬、软件更优,积极推动园区向第三代、第四代升级,为园区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六)深化国际合作,提高发展水平。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深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探索合作新模式,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一是大力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发挥各种合作机制的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我市设立研发机构;
支持我市企业积极开展全球研发服务外包,在境外开展联合研发和设立研发机构,在国外申请专利。二是切实提高国际合作的质量和水平。完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外商设立创业投资企业,引导外资投向我市新兴产业,进一步拓展“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为我市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有效保障。

推荐访问:调研报告 新兴产业 发展 关于新兴产业发展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