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市委书记在全市年轻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开班式上讲话(2024年)

时间:2023-11-23 09:48: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市委书记在全市年轻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开班式上讲话(2022年),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市委书记在全市年轻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开班式上讲话(2022年)

同志们: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奋力实现2022年一季度“开局红”之际,市委决定举办全市年轻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目的是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工作,教育激励全市年轻干部加强学习、提高能力,担当作为、建功立业,抢抓宏观政策超前发力机遇期,全力追赶,奋力实现“稳中快进、争先进位”目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干部尤其是中青年干部教育培养一直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已连续五次亲自出席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并发表重要讲话。第一次是2019年春季班,他强调指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第二次是2019年秋季班,他强调指出,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第三次是2020年班,他强调指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第四次是2021年春季班,他强调指出,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必须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不断增强意志力、坚韧力、自制力,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为我们培养选拔干部提供了科学遵循和行动指南。全市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一定要牢记教诲,深学细照,领悟笃行,不负重托。第五次是2021年秋季班,他强调指出,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必须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做到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注重实际、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不辜负党和人民期望和重托。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要重视加强年轻干部的教育培养,落实好干部标准,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的能力水平,以正确的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下面,我结合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书记的讲话要求,提六点希望,与同志们共勉。

一、永葆忠诚之心,始终做到本色不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最基本的政治要求,是共产党员最重要的政治品格。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忠诚呢,我认为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心中有信仰,行动才有力量。中国共产党能够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经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说明了理想信念作为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胜利之“钥”、忠诚之“源”的重要作用。1920年,浙江义乌分水塘村的一间柴屋里,时年29岁的爱国知识分子陈望道把一块铺板架在两条长板凳上,既当桌子又当床用,废寝忘食翻译完成第一版中文版《共产党宣言》,期间母亲送来粽子,陈望道错将墨汁当成红糖水蘸了粽子,还连道:“够甜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述这个故事,指出这就是“信仰的味道、信仰的力量”。年轻干部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的信仰真懂、真信、真学,才能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踏实走好每一步。

一要真懂。提到理想信念,大家并不陌生,那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究竟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纪委二次全会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真正弄懂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就必须弄懂“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个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是以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名字而命名的科学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社会是“消灭了阶级”“人人平等”“自由劳动”“按需分配”的真正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马克思认为,消灭私有制之后建立起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明确把共产主义社会区分为“第一阶段”、“高级阶段”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不同发展阶段。列宁首次提出用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代替原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与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进行了区分,为我们认识理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
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二要真信。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遭受了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和封建专制的腐朽统治。在这个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在中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也“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面对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求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道路,提供了全新选择。回首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实现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根本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信念不牢,地动山摇。苏共20万党员时夺取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法西斯侵略者,2000万党员时却丢失了政权,主要原因是苏共内部理想信念的动摇直至丧失背弃,进而动摇了执政根基,最终在西方“和平演变”外力的推动下,导致“国破党亡”。列宁、斯大林时期,俄共正确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但从赫鲁晓夫开始到勃列日涅夫,尤其是到了戈尔巴乔夫时代,苏共领导干部不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没有了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献身的革命精神,甚至背离并背叛了马克思主义。1990年7月,苏共二十八大通过了《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纲领性声明,公开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根本原则,至此彻底走上了亡党末路。历史和现实都告诫我们:一个政党理想信念坚定,就拥有无比强大的力量;
理想信念淡薄,就会成为乌合之众,风一吹就散。同样的道理,年轻干部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会硬;
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三要真学。理想信念是事业和人生的灯塔,决定我们的方向和立场,也决定我们的言论和行动。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必须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哥达纲领批判》等5部马克思经典著作,强调“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我们要按照总书记要求,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年轻干部也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不断筑牢理想信念,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第二,必须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形成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有的强大优势。

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全国必须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战大考,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全军将士“闻令而动,勇挑重担,敢打硬仗”;
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9000多万名党员迅速行动;
340多支医疗队、4.2万多名医务人员逆行出征;
短短十多天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
19个省区市对口支援湖北除武汉外的16个市州。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生动印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关键时期,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形势越是纷繁复杂,就越是离不开党的领导这个把握航向的“总舵手”。在新征程上,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使党成为中国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高超的谋略和巨大的勇气,向着民族复兴的目标不断迈进,不断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二是要强化组织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自觉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认同组织,是强化组织观念的前提和基础。1943年入党并参加革命的周智夫,给自己定下了“多为组织着想、多替组织分忧、多给组织添彩,少向组织提要求、少对组织讲条件、少给组织添麻烦”的“三多三少”原则,临终之际向组织递交12万元“特殊党费”,深刻诠释了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永远牢记党员身份,不忘入党初心,不断强化党员意识,自觉从思想上认同组织。依靠组织,才能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时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才能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上永不迷航。依靠组织,也是党员成长成才成事的不二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没有组织,纵有天大本事也毫无用武之地;
背离组织,再多的荣耀也会化为乌有。服从组织,是党的组织纪律,也是党员最基本的政治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遵循组织程序,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
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违背组织决定。”服从组织,就是要做到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信赖组织,是党员干部强化组织观念的情感纽带和强大动力,思想上认同、政治上依靠、工作上服从,都需要感情上的信赖来维系、滋润和激发。信赖组织就是对组织有依靠感和归属感,进了党的门就是党的人,时刻不忘共产党人身份,充分相信组织、信任党中央,不搞表态性服从、选择性服从、应付性服从。

三是要做到“两个维护”。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船重千钧,掌舵一人。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和领导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中,明确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凝聚自己的所有力量,必须维护无产阶级专政的权威,强调如果每一个支部、每一个人都各行其是,党就只能陷入瓦解,就不能成为坚强统一的组织。1871年的巴黎公社仅仅存在了2个多月就归于失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公社领导层对许多重要问题争论激烈、议而不决,难以集中力量对付强敌。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教训时深刻指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经验。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在历史上,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这是党的事业在革命早期屡遭挫折甚至面临失败危险的重要原因。从党的历史来看,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我们党开始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从此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改革开放后,我们党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了领导核心是党和国家事业决定性因素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展现了作为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顽强意志品质,赢得了全党全国全军衷心拥护,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赞誉。我们做到“两个维护”,就是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到情感上衷心爱戴核心、思想上高度认同核心、政治上绝对维护核心、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行动上紧紧跟随核心。

第三,必须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这是《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和动摇。

一是坚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理论体系是科学的,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具有无可比拟的真理力量。这一理论体系是管用的,它深刻回答了当代中国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向何处去、人类向何处去等重大时代之问,推动中国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是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正确理论。纵观世界政党发展史,从没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如此重视理论创新,在实践基础上创造出如此丰富系统的科学理论,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我们理直气壮地坚定理论自信的坚实基础,是我们必须坚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的根本原因。年轻干部必须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学懂为先、弄通为要、做实为本,全面的、系统的、联系的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和感悟,用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发展。

二是坚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员干部在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上立场的坚定性、工作的有效性,是关系一个地市、到一个部门乃至国家发展全局的关键。我们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中,除了要不断提高认识、自觉践行外,还要坚决抵制贬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西化思潮,坚决与违背、歪曲、否定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的错误言行作斗争,以坚强的党性坚决捍卫党的基本路线,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三是坚决执行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强调,“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力”之中,政治判断力是前提,政治领悟力是关键,政治执行力是根本。政治执行力是党员干部在执行和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工作效率,是保证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高效落地的决定性因素。提高政治执行力,必须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掌握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真正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提高政治执行力,必须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用心、不务实、不尽力,根绝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软绵绵,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提高政治执行力,必须担当尽责,直面矛盾问题,勇于攻坚克难,坚决防止象征性执行、选择性执行、低水平执行,及时清除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中的“拦路虎”“中梗阻”“断头路”,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二、坚持为民之本,始终做到立场不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个方面,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我们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让老百姓幸福。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我们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奋斗。作为基层的党员干部,我们在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上,要做到“三近”:

第一,情感上要亲近。对我们许多年轻干部来说,往往最缺的不是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缺的是感情。站稳人民立场首先要在情感上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

一是发自内心的爱民。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
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焦裕禄深情地对群众说:“我是你们的儿子”,他总是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
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认为,“我们奋斗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吗?”他坚持共产党员永不退休,从地委书记岗位上退下来后,20多年绿化荒山,鞠躬尽瘁为人民。爱民,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人民情怀的直接体现。回溯战“疫”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危,大年三十夜不能寐,大年初一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当天会议决定,党中央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指导组。他说“指导组有什么情况、有任何需要,可以打电话直接和我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必须把它保住”“无论年龄再大、病情再重我们都绝不放弃”“不惜代价,要让患者用上最好的设备”……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直抵人心,时刻把老百姓的冷暖挂心间,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无不彰显了他爱民的赤子情怀。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千里相隔,而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如果对群众缺乏感情,工作就会“话不投机半句多”;
如果你把群众当作亲人和最信赖的人,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是发自内心的忧民。古往今来,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深林”,都表现了浓厚的忧国忧民情怀。封建王朝的官吏尚能如此,我们共产党人更应做到!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作出了表率、树立了标杆。他反复强调,“脱贫攻坚是我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我一直惦记着贫困地区的乡亲们,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2012年12月29日,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40多天的习近平就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赶赴地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河北省阜平县,走进龙泉关镇骆驼湾村、顾家台村两个特困村调研了解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每到基层考察调研都要去看特困地区,从黄土高坡到茫茫林海,从雪域高原到草原牧区,从西北边陲到云贵高原,习近平总书记访贫问苦的脚步遍布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只有忧民之所忧,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
只有做到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人民群众才会真心实意拥护我们。

三是发自内心的敬民。在贫困户张成德家中,女主人对习近平总书记说:“总书记给全国人民当家当得好,老百姓感到很幸福”。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回应:“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包括我在内,所有领导干部都是人民勤务员”。要想获得群众的尊重,首先我们要从内心的尊重群众。很多年轻干部刚开始参加工作都会遇到一个问题,感觉老百姓不买账,不配合工作。“给予别人尊重是人与人交往中最伟大的全部技巧。”群众递过一杯水不要看干不干净,群众递过一支烟不要看好坏,学会群众语言,坐一条板凳促膝交流,耐心倾听群众诉求,不是只想着我要干什么,而是多想群众要什么,让群众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他就会自然而然地尊重你,把你当自己人看,工作自然而然就好开展。

第二,距离上要靠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只有走到群众中间,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才能了解群众的需求、掌握基层的情况,才能更好的服务群众。

一是要两腿向下深入群众。从延安梁家河,到河北正定,到福建、浙江,再到上海,每到一处,习近平总书记总是要跑遍那里的山山水水。担任大国领袖后,他把足迹深深印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在田间地头问农民的收成,进群众家看他们的伙食,坐炕头与老百姓拉家常,凡是群众关心的事情,他都仔细了解、详细过问、叮嘱解决。然而现在,我们有些干部习惯于坐在会议室、办公室,不愿“两腿向下”。即便有时到下面走走,也是坐在车上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会议室里听一听、材料堆里翻一翻,很少接触群众,更谈不上了解群众。要深入群众,首先必须身到。就是经常到基层、到一线、到田间地头、到群众家中、到条件差和矛盾多的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坐一坐、唠一唠,倾听群众在想什么、关注什么、期盼什么,从多个方面去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决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决不能一得自矜、以偏概全。更重要的,是心到。心不到,身到再多也会流于形式。大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一定要全心投入,沉得下、蹲得住,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既要听喜,也要听忧;
既要听正面建议,也要听批评意见;
既要听多数人的意见,也要听少数人的意见,尤其是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真正把基层的情况吃透,把工作中的问题找准。

二是要姿态放低对待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不是百事通,不是万能的。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做群众的学生。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向群众请教。要真正悟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总书记在《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做出“样子”》的文章中也提到: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放下“架子”亲民爱民,做出好“样子”率先垂范。在群众中,我们也会经常听见这样的言论,“某某大领导真不错,平易近人,一点儿官架子都没有”,“某某刚当了一个‘芝麻官’就耀武扬威,到处摆官架子”。群众最不欢迎那些“官职不大,架子不小”的干部,对那些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指手画脚、强迫命令的干部,是敬而远之,恨而避之。在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要少一些官气,多一些土气,多讲些沾露珠、冒热气、接地气的大白话,少讲官话套话虚话,不讲空话谎话假话。只有姿态放低、平易近人,才能被群众所接纳,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

三是要真心结交融入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特别要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这样才有利于了解真实情况,才有利于把工作做好”。总书记用行动给我们作了表率,他不忘有“一饭之恩”的农民朋友吕侯生,吕侯生生病后,总书记寄路费、花钱给他治病;
他和“农民作家”贾大山的“神交”,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一个平凡的“农民作家”成了他的“好朋友、好兄长”;
他在福建工作期间,还曾亲自下厨炒酸菜猪肉,款待当年在梁家河当知青时结交的群众朋友——石治山和石春阳;
他调中央任职后,依旧与浙江下姜村的农民频繁书信往来。无论在地方还是到中央,他都以最大努力与广大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尽最大可能与普通群众保持亲密接触。我们要向总书记学习,真心和群众交朋友,以朋友身份出现在群众面前,站在群众的立场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在平等的接触和交流中增进了解、加深感情,真正了解群众的真实意愿,赢得群众的信任。

第三,服务上要贴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才能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在具体的工作中,不要总是“我觉得”,而是要看“群众觉得”,坚持群众盼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一是真心诚意办实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千方百计为人民谋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党和政府的所有工作都属于为民办实事的范畴。”他强调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思想,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
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
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民谋利益;
当干部的,要真正在思想上解决“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我们真心诚意办实事,关键是做到让人民群众参与、让人民群众做主,让人民群众受益、让人民群众满意。当前,我们正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其中一项重点内容就是“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始终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着眼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着眼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着眼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用好手中的权、办好手中的事,做一个情系人民、能办实事的好干部,充分展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风貌。

二是尽心竭力解难事。瞄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为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曾荣获“第一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模”“建国60周年感动中国人物”“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称号的吴天祥,几十年如一日为民解难。1990年,吴天祥担任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信访办副主任,数年间,他接待上访群众万余次,处理各类问题近万个。他还先后照顾过26名孤寡老人、6名孤儿,结识了300多个“穷亲戚”。如今77岁的吴天祥已经退休多年,但仍然闲不下来,每天坚持接待信访群众,为群众解难排忧。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为民解难不存在“懂不懂”的问题,关键在于“动不动”。当前,我们正处在加快建设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市的关键时期,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发展,而是一个全方位的发展,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比如,食品安不安全、雾霾能不能少一点、河湖能不能清一点、养老服务顺不顺心、能不能租得起或买得起住房,等等,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民有所盼,我有所为,真正急民之需、解民之忧、纾民之难,扎扎实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急难愁盼问题。

三是坚持不懈做好事。“当代雷锋”郭明义,他投身公益几十年,助人为乐,不图回报;
他以个人名义捐款共计24万多元,差不多把整个家都捐了出去;
他共献血、献血小板70余次,累计达6.5万余毫升,相当于一个70公斤成年人全身血量的10倍。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雷锋、郭明义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民族的脊梁’”。我们要学习这样的先进榜样,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向上向善,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对党员干部而言,助人为乐是做“好事”,推动发展同样是惠及民生的“好事”。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发表了一篇题为《把好事办好》的文章,指出“全省各地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很高,城市建设、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等进展很快……许多工程投资大、涉及面广、动迁人员多,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时,我们一定要妥善处置,把好事办好”。我们干部在推动各项工作时,必须提前吃透政策、深入调研,认真倾听群众的心声。这样才不会临事而迷,才能制定出更加符合群众期待、更加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而把好事办好、好事做实。

三、砥砺担当之勇,始终做到遇事不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官避事平生耻’,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这是检验每一个党员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进入新时代,我们所担负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艰巨,遇到的困难、挑战和风险更加严峻,正是最需要担当的时候,也是最考验担当的时候。

第一,要甘于担小。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沙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时强调:“在我们这么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国家,每个人出一份力,就能汇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每个人做成一件事、干好一件工作,党和国家事业就能向前推进一步。”道出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源于“小”的质朴道理。东方欲晓之时,环卫工人开始一天的工作,只为保持城市的洁净;
烈日之下,建筑工人奋战不停,只为抢抓建设工期;
严寒酷暑中,值勤交警指挥交通,只为守护一方平安;
深夜里,高铁维修工依然忙碌,只为护佑“流动的中国”;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大医务工作者、疾控工作人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科技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应急救援人员、新闻工作者、企事业单位职工、工程建设者、下沉干部、志愿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都在默默奋斗,只为用点滴微光汇聚成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力量……这些坚守,看似在做着平凡的“小事”,其实都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坚实支撑。当前,一些年轻干部认为做这些琐碎的小事是大材小用,总觉得小事不足为外人道,只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殊不知,“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
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万里长征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万里长城是一砖一砖垒起来的,轰轰烈烈的大事,恰恰是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累积而来的,小事虽小,却是做成大事的有力抓手,只有甘于做小事才有可能成就大事业。“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年轻干部要从“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就必须调整心态、着眼当下、脚踏实地,以“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的执着,一点一滴做起,一件一次干起,把小事当大事干,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的把正在做的事情做好,努力将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做得出色,才能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渐进性量变过程中迎来质变,才能让每一份平凡的工作,都能创造不凡的价值。

第二,要乐于担苦。“年轻干部要接过艰苦奋斗的接力棒,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勇挑重担、苦干实干,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许党报国的奋斗足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勉励中青年干部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不畏艰辛、奋勇前进、建功立业。“实现伟大的理想,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回顾党的百年历史,从浙江嘉兴南湖上的一叶扁舟,到今天浩荡前行的“中国号”巨轮,中国共产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中央苏区时期,中央机关领导“每天节约二两米,使前方红军吃饱饭,好打胜仗”,群众传唱“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生动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精神;
毛泽东同志点着一根灯芯,在昏暗的油灯下写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
朱德同志同普通战士一起踏着崎岖山道挑粮上山,没有半点军长的架子;
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守的红军将士浴血奋斗,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面对兰考自然灾害的肆虐和贫困落后的实际,焦裕禄不等不靠,带领全市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大力治理风沙、内涝、盐碱“三害”,亲自种植泡桐树,用满腔热情和实际行动写了一曲改天换地的英雄壮歌;
雷锋以艰苦奋斗为人生品格,认为“每一分钱、每一滴油都是人民的血汗,要像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他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崇尚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致力于帮助他人和支援国家建设;
铁人王进喜为改变我国“贫油”的面貌,喊出“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迈誓言,在生产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包括铁人精神在内的大庆精神激励着广大石油工人成功开采出石油,解决了国家建设的燃眉之急……一个个优秀共产党人在吃苦担苦中铸就了长征精神、腊子口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成为了鼓舞中国人民不怕吃苦、勇往直前的巨大精神力量。当前,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这就要求年轻干部直面时代要求,接下“艰苦奋斗”的接力棒,成为“艰苦奋斗”的践行者。人不能过得太安逸、太舒服,否则就会丧失进取精神和斗志,相比革命年代、经济困顿年代,我们现在的条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再苦也不需要饿肚子,再累也不需要爬雪山、过草地,年轻干部要参透“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把吃苦当作积累和历练,在乐于吃苦、主动吃苦、自觉担苦中成长,在勤学苦练、埋头苦干中成才。

第三,要善于担难。干事创业过程中,不会一直风平浪静、一马平川,必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要有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勇往直前、攻坚克难。事实证明,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挑战。疫情期间,我们身边就涌现了很多感人的事例。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同志们,在集中办公的2个多月时间里,连轴转、连夜转,以平均每天16个小时以上的高强度工作,保障了全市疫情防控指挥系统的高效率运转;
集中隔离专班的同志们,24小时在酒店轮班值守,坚守岗位,为阻隔疫情付出了艰辛努力;
牌楼派出所赵培同志,克服母亲离世后孩子无人照料的实际困难,全天在岗、一日无休,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疫情不退我不退”的铮铮誓言;
仙居乡珍珠村老支部书记王昌荣同志,已年近七旬,但不避风霜、雨雪、日晒,主动请缨战疫;
海军军官曾金同志,取消了婚礼,身着军装、胸佩党徽,带着喜糖、喜饼加入战斗;
荆门市蓝天救援队,自带设备、材料、防护用品,志愿为辰澳科技、道地药材等企事业单位进行消杀,累计出动队员500余人次、消杀面积300余万平方米;
残疾人党员徐飞,主动报名参加卡口值守,寒风凛凛从不退却……人心齐、泰山移,正是大家的患难与共、携手同行,我们夺取了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年轻干部要做“抢篮球”而非“踢足球”的人,敢于迎接挑战、攻克难关,敢于闯关夺隘、攻城拔寨,挑战面前不退缩,逆境面前不畏惧,用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来彰显我们的担当。

第四,要敢于担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一个党员干部有没有大担当,急难险重时刻最能看出来。74年前,有一位革命英雄在东北林海雪原倒下了,他的身躯永远静止在白山黑水之中,但他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和一往无前的精神气概,却定格为一代又一代人心中永恒的红色记忆。他就是“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杨子荣。回顾党的百年历史,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畏险阻、勇敢前行。面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和战争威胁,党中央和毛主席毅然决然地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240万中国人民志愿军涉险地、迎强敌,以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的巨大牺牲为代价,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1998年特大洪水,32万人民子弟兵跳江挡水,他们英勇抗洪,舍小家顾大家,立下生死牌,誓与大堤共存亡,保卫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脱贫攻坚战中,1800多名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比如,把每一分钟都用在了工作上的柴生芳,用生命照亮乡村脱贫致富道路的“扶贫夫妻”吴应谱、樊贞子夫妇,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等等,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历时8年,实现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当前,国际形势云谲波诡,周边环境复杂敏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影响广泛深刻,特别是还有种种“黑天鹅”“灰犀牛”等等,这些风险挑战,都是必须穿越的雷区和险滩。我们要学习英雄先烈不怕牺牲、无畏无我的精神,始终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韧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向险而行、毫不退缩,敢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

四、提升斗争之能,始终做到承平不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胜利实现我们党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他担忧的是年轻干部承平日久,缺乏斗争意志和斗争本领,分不清是非、辨不明方向、战胜不了困难。当前,我们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正处在克难攻坚、闯关夺隘的重要阶段,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正如“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愈是前进愈是艰难,愈是前进愈是险阻,但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这就需要我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真正锻造成为疾风劲草、烈火真金。

第一,发扬斗争精神。斗争精神是党的鲜明政治品格和优良革命传统,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斗争精神不是天赋的,需要在大风大浪甚至惊涛骇浪中去涵养,也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思想、政治、实践上千锤百炼。

一是要坚定斗争意志。回顾百年征程,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带领人民军队同反动军阀斗、同日本侵略军斗、同国民党反动派斗,斗出一片新天地,建立了新中国。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带领人民披荆斩棘、敢闯敢试,杀出一条血路,闯出一条新路。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中国军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反“四风”力度空前,反腐败雷霆万钧,“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军队体系重塑重构……我们党近百年的发展壮大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斗争史。斗争意志坚定,就能无往不利;
斗争意识丧失,就将危亡逼近。坚定斗争意志不是好斗,而是当严峻形势和斗争任务摆在面前时,骨头要硬,不能胆怯、不能当逃兵,要敢于出击、敢战能胜。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必须做好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斗争准备,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

二是要把准斗争方向。斗争不是无目的,不是临时起意,也不是横冲直闯,更不是好勇斗狠,为了斗而斗,而是有着明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头脑要特别清醒、立场要特别坚定,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斗争方向。现在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组织或者个人鼓吹西方价值观,通过各类媒体,断章取义、歪曲事实,诋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丑化我国形象、污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歪曲我国抗疫成就。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旗帜鲜明站出来,敢于亮剑、敢于发声,进行坚决斗争。

三是要明确斗争任务。我们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都有,而且越来越复杂。我们年轻干部虽然理论素养比较高、专业能力比较强,但还要提高见微知著能力,“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对潜在的风险有科学预判,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该斗争的就要斗争。

第二,掌握斗争艺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有勇无谋,大事难成。仅有斗争意志而不讲斗争艺术,那是匹夫之勇,一上场就会败下阵来,一把好牌也会打成烂牌。我们之所以能在无数重大斗争中取得胜利,就在于把握斗争规律、讲求斗争艺术,始终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

一是要善于把握规律。善于把握规律,是我们党领导推动工作的制胜法宝,也是我们提高斗争本领的重要途径。“善战者,求之于势。”我们要谋子之前先谋势、着眼全局看局部,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准确掌握其内在运行的规律,同时,决断和行动要又快又准,精准把握斗争进程、判断出招时机,找准靶心、一击即中。比如,去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刚开始我们对其一无所知,但通过一段时间的疫情防控,我们掌握了规律、抓住了关键,实施了“23245”防控举措(牢牢抓住救治和阻隔“两个关键环节”,推进筛查甄别、小区村封闭管理、公共区域管控“三个全覆盖”,形成数据信息和收治工作“两个工作闭环”,做到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检尽检、应治尽治“四应四尽”,强化医护力量、医用物资、生活物资、公共服务和社会稳定“五个保障”),迅速扭转了局势、控制了局面,用半个月左右时间遏制了疫情扩散蔓延,用近两个月时间实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清零,用三个月左右时间取得全市疫情防控决定性成果。我们年轻干部工作上思维活跃、反应敏捷,但还要善于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让谋划的工作、作出的判断、处理的问题更加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工作实际。

二是要讲究策略方法。斗争是有章法的,要注重牵住牛鼻子,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比如,贫困户稳定增收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们通过调研走访、分析研判,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实施“一户两业”,在就业扶贫和产业扶贫上双向发力,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一个以上产业增收项目或一个工作岗位,掌握一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形成稳定脱贫能力。在产业上,所有村全部制定了村级产业奖补方案,每亩每只(头)种养殖奖补标准较上年提高5%—10%,仅2020年就落实产业奖补资金1140.6万元、同比增长34%,并通过提升新增种养规模的奖补标准,来鼓励贫困户多种多养多得奖励,真正体现奖勤罚懒,有效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在就业上,通过外出务工送出一批、公益岗位安置一批、贫困人口专场招聘会聘用一批、龙头企业和扶贫车间吸纳一批、包联单位包联干部介绍一批“五个一批”搭建就业平台,增加贫困户就业机会,确保贫困人员就业人数高于上年。“一户两业”增收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917.25元增加到2020年的13260.1元。作为年轻干部,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风险挑战,我们要善抓重点、会抓关键,有轻有重、有主有次,学会根据形势发展,把握时、度、效,掌握斗争火候,抓住问题要害,获取最佳效果。

三是要注重结果成效。“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
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斗争是一项充满智慧的系统工程,既要看得清,也要看得远,既要善于发展朋友,也要善于化敌为友,在奔跑中调整呼吸,在斗争中完善策略。大家也应当认识到,斗争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斗争要避免越斗争越孤立,斗争的理想效果是:朋友多了,敌人少了;
发展的动力多了,阻力少了;
积极因素多了,消极因素少了。其实,斗争和团结不是矛盾对立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我们要学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原则问题上要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要灵活机动,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

第三,练就斗争本领。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时指出:“我们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这里把学习比喻成“开铺子”,旨在告诫党员领导干部要有紧迫感,别等铺子里空空如也再去进货,那样会影响“生意”。毛泽东同志堪称我党领袖中热爱学习、酷爱读书的表率,也善于从各类书籍中吸取他人的智慧,增强本领。他从《水浒传》《三国演义》中启发出军事斗争的灵感,从《资治通鉴》中学习到治国的经验,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中学习到立场、观点、方法。这些是读有字书,他还善于读无字书。在湖南一师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就多次和同学好友结伴“游学”,从现实生活中增长知识和智慧。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他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相结合,不拘泥、不刻板、不教条,学用结合,学用相长,真正是学到了家、学到了真谛。习近平总书记也是热爱学习、酷爱读书的典范。青年习近平刚去梁家河时,别人大包小包的带着衣物,他却带着沉甸甸的两箱书。他有个针缝的时间都要读书,白天外出劳动,兜里装着书;
晚上回来一有空就看书,夜深人静室友都睡觉了而他还在昏暗的煤油灯前用身子挡着光看书,脸鼻都熏黑了。劳动之余,别的知青们跑去玩耍或串门蹭饭,他从来不去,一心看书思考。他的窑洞里摆满了书,为了读到《浮士德》不惜走30里路去借阅。他读的书很多,涵盖政治、历史、军事、文学等方面。他注重分析对比,还勤于思考,经常就一些观点与人讨论。上大学前他读了三遍《资本论》,写了厚厚的18本读书笔记。读书学习成为青年习近平的一种生活方式,以及一种精神追求和生活享受,积淀了他丰厚的知识素养、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和理论素养,成就了他卓越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正如他由村支部书记成长为党的总书记后所言:“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他还用现代人才学中的“蓄电池理论”来说明加强学习的重要性。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知识都有“保质期”,本领都有“折旧率”,能力都有“迭代率”,如果不保持“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警醒,就会被时代淘汰。“只有学习,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将学习贯穿工作的始终,从书本中学,从实践中学,从群众身上学,在干事中长本事,在历练中变老练。

一是加强思想淬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上的清醒,才有政治上的坚定、行动上的自觉和作风上的顽强。思想淬炼,关键是要深学理论、勤学经典。我们要加强理论武装,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斗争实践,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有力传播者、忠实践行者,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中拧紧思想行动的“总开关”,稳固安身立命的“压舱石”,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斗争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大政方针的理解,增强矢志不渝推进伟大斗争的思想自觉性和意志坚定性,做充满斗志的战士。作为年轻干部要把强化思想淬炼与当下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学党史、悟初心,在学思践悟中坚定斗争意志,提升推动工作的能力,通过学习党史,夯实敢于斗争精神,提升勇于斗争志气,增强善于斗争本领,掌握高超斗争艺术,把伟大的斗争精神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加快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二是加强政治历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我们都知道,一座炼钢熔炉,如果长期不生火,或者生了火没有达到足够的温度,就锻造不出好钢来。也就是说,我们如果长期不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或者开展了却不够规范严肃,也锻造不出一支钢铁般的党员、干部队伍。大家要把参加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必修课”,以积极的态度参加,不放过任何一次接受教育的机会,不马虎对待任何一件党内政治生活的事情,乐于开展红红脸、出出汗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擦亮初心使命的底色。年轻干部要走大路、行正道,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对组织和同志忠诚老实、襟怀坦荡、光明磊落,保持共产党人的一身正气。要坚守共产党人的价值准则和精神追求,处理好公与私、义与利、是与非、正与邪、苦与乐的关系,经得起各种考验,不要因为一己之私而丧失党性的免疫力。要在应对处理各种矛盾挑战的斗争中积累政治经验,自觉经受“多向锻造”,直到手上“磨出茧”,脚上“走出道”,使自己的斗争阅历和政治经验同步增长。

三是加强实践锻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一些干部最缺的是实践经验,特别是缺少在重大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的经历。不少干部工作很勤奋,对自己要求也严格,但一到大风大浪来了就没主见了,总希望一切都太太平平的,工作思路也就是这个思路,求稳心态有余,斗争精神不足。”“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实践锻炼是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练兵场”和检验年轻干部政治素质的“试金石”,年轻干部必须在实践锻炼中经历大事、要事、急事、难事、烦事的考验,多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多到工作任务繁重的岗位去、多到矛盾和困难集中的领域去,主动投身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服务、污染防治、风险防范第一线,投身常态化疫情防控、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应急处突最前沿,多捧些烫手的山芋、多当些热锅上的蚂蚁,增见识、长才干,锤炼胆识、锻炼能力、历练人生,培养出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优秀品格,练就平常时看得出、关键时站得出、危机时豁得出的勇气,不断提升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水平,练就真功夫、硬本领。

五、恪守修身之道,始终做到拒腐不沾

古人讲:“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论语》提到,做人、做事、做官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礼记•大学》指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修身一直是成才的先决条件。我们共产党人历来重视个人的修养与品行,习近平总书记把严以修身放在“三严三实”之首,充分表明严以修身是党员干部成长的基点、政治生命的支点、干事创业的起点。年轻干部一定要强化自我修炼,在“修心”“修德”“修行”上下功夫,始终做到行得端、坐得正、走得远。

第一,要修心。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有所向,身必有所行;
心有所守,行必为示范。修心,是一种人生境界,也是一种大美之德。

一是常怀感恩心。一个知道感恩的人,心里会充满阳光、生活会充满快乐、事业会有所追求。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一篇文章《善待你所在的单位》曾刷屏朋友圈,一度引起强烈的关注和共鸣。我推荐大家去看看这篇文章。在文章的开头,阐述了单位对于个人的重要意义。“单位是你和社会之间和他人之间进行交换的桥梁,单位是你显示自己存在的舞台,单位是你美好家庭的后台,单位是你的竞技场、练兵站、美容室、大学校,单位是你提升身价的增值器,单位是你安身立命的客栈,单位是你和你的另一半对峙的有力武器,单位是你在家庭和社会上的发言权”“家庭离不了你,但你离不了单位。没有单位,你,什么也不是”。文章重点强调了三个“珍惜”与三个“忌讳”,即“珍惜工作、珍惜关系、珍惜已有的”“忌讳把工作推给别人、忌讳愚弄他人,忌讳沉不下心来”。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告诫我们,“单位离开谁都能运转,但你离不开单位,你要努力证明,你在单位很重要”。一个干部不论能力有多强,如果离开了组织,就如离群的孤雁,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广大年轻干部要知恩感恩,做有情有义的人。大家既有来自县市区的,也有来自市直单位的;
既有党群口的,也有经济口的,这些都是组织给予的重要舞台。无论在哪里工作,大家都要倍加珍惜和真心热爱组织安排的工作岗位,自觉把岗位作为实现梦想、展示才华的舞台,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左顾右盼,朝秦暮楚。要把感恩之心转换成履职尽责、成就事业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转换成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用心用情用力工作,服从组织调配和安排,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二是拥有平常心。现在的年轻干部普遍文化水平较高,开拓进取精神强,有干事创业的雄心壮志。但少数年轻干部个人期望值过高,把权力地位看得过重,一旦遇到挫折,出现逆境,就心气不顺,心态失衡,行为失控,进而影响工作,影响事业进展。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年轻干部,“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保持平和心态,看淡个人进退得失,心无旁骛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做事”。大家要正确对待名利、地位和权力,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不能心浮气躁,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做到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享誉不骄,受辱不馁,取舍有度,进退有据。决定人生价值的,从来不是职位的高低,而是事业是否有成。《左传》里曾有一个关于“三不朽”的著名对话。有人问鲁国大夫叔孙豹,何谓“死而不朽”?“世禄”不绝,是否可以称为不朽?叔孙豹认为,立德、立功、立言,才能称为不朽。比官职更重要的,是事业;
比名利更关键的,是实绩。不图职位高低,只图事业有成,这正是年轻干部应该具备的品质修养。历史上有一个主动“降职”的故事,至今依然引人深思。1956年10月,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钱学森任院长。但仅过几年,他就主动提出,免去自己的院长职务,改任副院长。原因是他想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学事业上去。职位只是做事的条件和平台,并非做事本身,更不应成为做事的目的。对于年轻干部而言,组织把你放在相应岗位上,把工作交付给你,本身就意味着信任和培养。一心一意为党和人民做事,脚踏实地干工作,心无旁骛钻业务,以平常心对待职务升迁,以责任心干好分内工作,在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上较真较劲,年轻干部的成才之路才能越走越稳,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三是保持进取心。作为年轻干部,要有朝气和活力,不能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变得精于事故、少年老成、暮气沉沉,不能年纪轻轻就热衷于当南郭先生,平平安安占位子、舒舒服服领票子、庸庸碌碌混日子。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好日子也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年轻干部是干事创业的“先锋队”,一定要保持对事业的进取之心,遇到问题不埋怨、遇到困难不绕道、遇到风险不逃避,勇做冲锋陷阵的“闯将”、攻城拔寨的“尖兵”、敢为人先的“头雁”,才能肩负起国家和人民寄予的重任。古往今来,成大事者都是那些有进取心的人,他们永远不会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是奋斗不止,推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在田间地头反复研究论证,即便是六七月份的酷暑时节,他也常常带着水壶和馒头,拿着放大镜,一垄垄、一行行、一穗穗寻找理想的苗株。袁隆平院士说,“我有一个禾下乘凉梦,梦里杂交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正是凭借这样一种进取精神,杂交稻单产从700公斤逐步提高到1149公斤,20多年来屡次打破世界纪录,被誉为“东方魔稻”、“中国第五大发明”。

四是存有敬畏心。年轻干部富有激情,敢闯敢干,这无可厚非。但不能因为年轻就无所畏惧,要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要敬畏权利,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常思为政之要,常想为民之道,不能让权力蒙蔽自己的心智,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利益交换的筹码;
要敬畏法纪,牢记“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始终在党纪国法规定的范围内做事,不碰法律底线,不触纪律红线。要敬畏责任,牢记“在其位谋其政”,有位必有责,有权必有责,失职必追责。年轻干部只有常怀敬畏之心,才会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才会不被外界的繁花似锦所迷惑,才会从容生活、坦然做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无论我们处在什么岗位,都要始终牢记“公器公予、公器公用、公器公管”的道理,树立“公权不私、私用即盗”的理念。1949年8月,韶山解放了,毛主席的堂弟毛泽连、表弟李云凤趁着秋收后的农闲,到中南海看望毛泽东,畅谈过后,毛泽东交代两位远道而来的弟弟:“你们在北京住上几天,还是早点回湖南去。我当主席了,是革命的需要,要替人民办事。我们是革命者,不能搞打虎亲兄弟那一套,要为人民服务,为大多数人谋福利”。因为毛泽东禁止徇私,两位弟弟连续排队3天都没有买到火车票。年轻干部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权力,因此会成为很多人的“结交”对象,日常生活中不乏“糖衣炮弹”。我们要时时处处以敬畏之心秉公用权,明辨可为与不可为,做到行有所止、言规身正,确保行使权力不偏向、不越界、不滥用。

第二,要修德。俗话说“先会做人,才会做事,后会做官”。德乃官之本,为官先修德。我们党选人用人的标准就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对于年轻干部而言,德是“方向盘”、是“导航仪”,是“指南针”,能为事业发展指引方向。所以,大家要勤修为人、为官之德,以良好的品德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觉做到以德修身、以德立规、以德定行。

一是要心胸宽广。有多大胸怀,就有多大舞台。心胸宽广是领导干部的基本素养,胸怀决定了一个人发展的上限,决定了他事业和命运所能达到的高度。“将军肩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人如果没有宽广的心胸,必然离群索居,脱离群众,成为孤家寡人;
或者为一些小事长期耿耿于怀,郁郁寡欢,以致影响了工作,甚而心结成疴过早断送了性命。《三国演义》里的周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本少年有为,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名将,但却嫉贤妒能、心胸狭窄,被诸葛亮气得吐血三次,将死之时,还无法摆脱嫉妒心理,大声高呼“既生瑜,何生亮”。作为年轻干部要有豁达的心胸,容人的雅量,真诚待人,团结共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一个班子中共事,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责任”。“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在一个集体里,大家性格各异,遇到相左的意见,甚至出现矛盾是很正常的。大家不仅要有“能干事”的本领,更要有“能共事”的胸襟,以容人、容事、容言的豁达对待他人,以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气度对待自己,相互尊重不贬低、相互欣赏不挑剔、相互信任不猜疑、相互支持不拆台,时刻为领导“撑台”、为班子“补台”、为下属“搭台”、为伙伴“留台”,真正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事业同干。

二是要正直诚信。“正直”就是要坚守公平正义,坚持最基本的良知和道德。“诚信”就是言而有信,言必行、行必果。《史记》中记载了商鞅变法、徙木立信的故事。商鞅刚开始在秦国变法时,由于人们已经习惯了古法旧制,阻力很大、收效甚微。为了打消人们对于新法的疑虑,商鞅派人在闹市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告诉人们,如果谁能够将此木头搬至北门,就可获得十金奖赏,告示贴出之后,人们感到奇怪、围而不动,商鞅又加码:谁能搬至北门改赏五十金。后来,一个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搬走了木头,结果商鞅果真给了五十金,此时,人们才相信,官府说话算话,看来这次变法是要动真格了。商鞅借机颁布一系列法令,立法度、务耕织、奖军功,并逐步推向全国。

“君子修身,莫善于诚信”“真诚换真心,诚信变真金”,没有诚信交不了的朋友,没有诚信干不了的大事。对个人而言,诚信是做人之本,是处己立身,成就事业的基石。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年轻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诚信观念,坚持诚信为本,对上级讲诚信、对群众讲诚信、对社会讲诚信,践诺守信,绝不能欺上瞒下,失信于民。

三是要见贤思齐。孔子曾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意思是说看到贤德的人,要向他们看齐、向他们学习;
看到那些德行不好的人,自己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年轻干部要时常对照先进模范找差距,见贤思齐,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市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党员身份永不退休的杨善洲、当代雷锋郭明义、深藏功名淡薄名利的张富清,等等,他们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年代各行各业的先进代表。他们的一生或轰轰烈烈,或平平凡凡,然而,他们曾让一代代中国人感动、振奋、欢笑、流泪。他们是时代的先锋,是道德的榜样,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年轻干部是事业的接班人,对标学习榜样先进的同时,更要深刻感悟榜样背后的精神情怀,汲取前行的工作力量。

四是要低调谦逊。“谦谦君子,卑以自牧”。饱满的麦穗弯着腰,空扁的稗子昂着头。年轻干部成长得快、受关注度高,别人对你们讲的“溢美之词”也多,但大家千万不要“飘飘然”、忘乎所以,甚至有高人一等、胜人一筹的优越感。任何时候要保持清醒,牢记谨慎无大过,夹着尾巴做人,保持谦虚、谨慎、低调,不仅经得起“批”、经得起“磨”,而且经得起“捧”。市委书记在全市青年干部“追梦”培训班开班式上就讲,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他始终坚持的一条重要准则。我体会,低调做人是一种修养,就是始终做到谦虚谨慎,不炫耀、不计较、不张扬;
高调做事是一种态度,就是坚决摒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庸碌思想,不随大流、和稀泥,始终牢记职责使命,敢做善为,对工作始终坚持高标准、高目标、高要求、高姿态、高志向。年轻干部要坚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脚踏实地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人生的道路才能行稳致远。

第三,要修行。“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作为年轻干部,一定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慎独、慎微、慎初、慎友、慎言。

一是慎独。就是要在独处时,也能严于律己。东汉时期,杨震出任东莱太守,途经昌邑,他曾举荐的王密为昌邑县令,为报答提携之恩深夜怀金相赠,并说“暮夜无知者”。但杨震义正词严驳斥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只能惭愧地离开了。清代河南巡抚叶存仁在一次离职时,僚属们为避人耳目,特意在晚间设宴相送,并赠送了一批礼品。叶存仁当即赋诗一首:“明月清风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杨震所说的“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和叶存仁所说的“不畏人知畏己知”,充分体现了古人对自律、慎独的追求,至今仍有警示和借鉴意义。希望大家“吾日三省吾身”,在独处的时候也能守住底线。

二是慎微。就是要注重细节和细微之处,不要因小而失大。“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从曝光的反面案例来看,很多干部从违纪走向违法甚至犯罪,往往都是从小节、小事、小钱发端,从一点点“小意思”“小恩惠”“小动作”开始。正所谓“贪如火,不遏则燎原;
欲如水,不遏则滔天”,腐化堕落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把握好自己,坚决摈弃“小节都是小事,吃一点、喝一点、拿一点没有什么”的错误心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身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防微杜渐。

三是慎初。就是要扣好第一颗扣子、把好第一个关口、守住第一道防线。明朝御史张瀚上任后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廷相,王廷相给他讲了一个“轿夫湿鞋”的故事,说某日乘轿进城遇雨,见有个穿新鞋的轿夫从灰厂到长安街时先“择地而行”,怕弄脏了新鞋,而进城后,泥泞渐多,一不小心踩进泥水后就“不复顾惜”了;
告诫他“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第一道“闸门”一旦打开,欲望的“洪水”就会一泻千里。年轻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和警惕,远离和抵制各种诱惑,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四是慎友。就是要交益友和拒损友,不要被损友“拉下水”。“以势交者,势倾则绝;
以利交者,利穷则散”。梳理落马官员经历不难发现,“交友不慎”的比例相当大,很多人就是被“假朋友”“小兄弟”“酒肉朋友”拉下马、送进铁网高墙的。年轻干部交友,要注重交诤友、学友,而不交损友、玩友、酒肉朋友,交友的时候大家要想清楚,别人是尊重你个人,还是尊重你手中权力;
别人是真心想和你做朋友,还是想利用你手中的权力谋取利益。要大力倡导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既“清”又“亲”的政商关系、简简单单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和朋友之间,年节一句问候,相逢一杯清茶,不搞吃吃喝喝、拉拉扯扯的庸俗关系。

同志们,市委高度重视年轻干部成长,能够进此次“年轻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来之不易。希望大家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严格遵守培训纪律,潜下心来认真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达到系统学习理论、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工作能力的目的。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希望大家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保持“拼抢实”状态,发扬“争抢转”作风,追梦前行、燃烧青春、奋斗拼搏、不负韶华,加快建设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市而不懈奋斗!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