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士兵创业之星事迹优选4篇

时间:2023-11-13 19:00:05 来源:网友投稿

退役士兵创业之星事迹优选4篇

退役士兵创业之星事迹优选篇1

  周小俊,1984年8月出生,200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73016部队。服役期间曾获得全军“优秀士官人才”三等奖1次,团嘉奖1次,被评为优秀士兵7次,荣立“三等功”1次。

  现任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兴业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副主任、民兵连长,疫情期间任三汊镇民兵应急分队队长。2014年以来,荣获孝南区三汊镇“优秀共产党员”及“先进工作者”各2次;孝南区人民政府和孝南区人民武装部“军事训练突出个人”;孝南区平安孝南建设领导小组和孝南区妇女联合会“爱党爱国守法敬业家庭”;三汊镇第六届、第七届党代会代表。

  难忘军旅情

  他曾携笔从戎,一身荣耀;他发挥创业创新能量,艰难打拼,一路担当,创造事业辉煌;他,是一名优秀的退役军人周小俊。一路走来,周小俊怀揣着“退伍不褪色”的坚定信念,坚守着割舍不掉的军人情愫,敢于吃苦,不断拼搏,现已拥有孝感市俊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孝南区三汊镇俊茜麻兔繁育基地等产业。

  有人曾问他,你人生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当兵!军营教会了我勇敢忠诚,奉献牺牲;军营教会了我遵纪守法,拒耻争荣。青春的渐逝伴随着精神的升华,体魄的磨炼铸就了意志的坚定。对批评的烦恼和表扬的喜悦,修炼成宠辱不惊的成熟和冷静。虽远离了父母的舐犊之情,却收获了五湖四海的甘苦弟兄。”

  至今,他对工作的认真和担当、对生活的乐观和从容。他深知是三军将士的赤胆、白衣天使的丹心,守护着祖国的盛世太平。

  2001年,他离别家乡故土,穿上军装,参军入伍,在部队度过了难忘的十二载。在服役期间,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及代理排长,为连队培养了20多名优秀骨干和训练尖子,本班战士苏连斌提干,现已是副营职军官。先后参与国家2·18矿国防工程施工、励剑2004远火效能检验演习、上海世博会安保等重大任务。如果还能重新选择,他仍然会披甲执戈,为国从戎;军人的烙印影响了他的一生,抹之不去,如影随形;当兵无悔,无悔青春,无悔人生。

  创业进行曲

  2013年,周小俊积极投身到地方经济建设中。2015年1月,成立孝感市俊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思麻兔养殖。

  创业初期,由于盲目自信,带着部队的一腔热血,走了不少弯路。创业资金一次性投入过多,种兔规模过多,但养殖技术有所欠缺,导致繁殖的兔子成活率不高,损失惨重,繁殖的第一批2000多只小兔子损失过半。

  对市场销售渠道了解不深,导致销路受阻,经济损失惨重。痛定思痛,他开始走出湖北,到养兔大省山东学习养殖技术,并向有经验的同行请教,经过两年多的不断学习和不懈努力,合作社由最初的5家发展至现在30多家,种兔达到1500多只,现在标准兔舍10000多平米,年出栏70000多只,至今已在湖北带动30多家农户从事肉兔养殖。养殖户遍布十堰、枣阳、咸宁、荆州、孝昌、黄陂、宜昌等十多个地区。

  近10年来,基地始终按信誉办事,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开拓进取,在同行享有较高的声誉,先后得到镇、区领导的肯定与表扬,并于2016年4月、9月被《孝南新闻》、湖北电视台《垄上行》分别报道。2021年被孝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评为“退役军人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并成为孝感市关爱退役军人协会“会员单位”。

  创业以来,带动50多人就业,在带动养殖户的过程中,带动一家成功一家。对有困难的养殖户,周小俊积极上门帮忙指导。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期间,自己的养殖户,包括自己本养殖场的兔子遭到重创。

  兔子饲料无法购买,饲养的兔子无处可销售,农户着急他也焦虑,在安抚群众的同时,他也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当疫情好转一些的时候,第一时间联系安排销售养殖户的兔子,缓解农户的压力,然后再来销售自己的兔子。

  不间断的疫情对养殖户的影响很大,也从中不断积累经验,临危不乱。在依托活兔出售的情况下,也在往酱香兔(熟食)这块发展。

  兵哥当村官

  2018年底,正值孝南区三汊镇兴业村委会换届选举,经过层层筛选,周小俊有幸成为了一名基层干部。从那一刻起,他就下定决心,一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学习农村相关工作知识,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水平。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要做到了解村情,才能找准方向,找到工作落脚点。

  在成为兴业村村委会的一员后,周小俊还负责民兵的各种工作,圆满完成每年民兵、征兵各项工作,用真心实意帮助群众。

  在一次征兵任务中,村里有一名精准扶贫户,周汉生,已大学毕业,读大学期间享受过雨露计划,深感党恩,但又顾虑颇多,犹豫不决。通过对他多番做思想工作,终于打消其各方面顾虑,周汉生顺利参军报国,至今仍在部队服役。另有五保户周桂桥,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他采取定期与随机相结合的上门拜访方式,帮助解决老人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

  返乡创业、任职兴业村期间,周小俊先后被三汊镇人民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及中共三汊镇第六届、第七届党代会代表。

  2020年初,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肺炎疫情,他挺身而出,带头参与防疫工作,事迹先后被孝南融媒,湖北日报,今日头条等媒体报道,并被湖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老兵战役》选录印编成书。

  在工作的同时他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于2021年、2022年参加两届全省基层退役军人党员培训示范班学习,并顺利结业。2022年参加孝感市第二届“军创杯”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荣获二等奖。

  上阵父子兵

  2019年腊月三十,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一下打乱了三汊人民的生活节奏。为防疫情蔓延,上级防控部门决定在全镇进行静态管理,即对全镇所有街道和所有村出入口进行封堵和管控。

  由于沿街门店星罗棋布、加上错综复杂的街道,出入口不计其数,不时有居民偷偷上街闲逛,疫情传播风险很大。

  关键时候,三汊镇人民武装部发挥其独特优势,在全镇发出号召,征集退伍军人成立民兵巡逻队,协助社区管控镇区街道。

  作为村干部的周小俊,身上肩负兴业村三千多人的防控和宣传任务,同时他没忘记自己是一名退役士官,现在“娘家人”的召唤,让他十分兴奋但又“寝食难安”。

  他白天参加镇区防控,晚上回村参与值守。周小俊带领的这支巡逻队,由于意志坚定、特别肯吃苦,特别能战斗。他被武装部任命为民兵队长,他与队友们向镇武装部领导立下军令状,坚决不让一人在街上闲逛、坚决不让疫情在镇区扩散!这支巡逻队在周小俊的带领下以顽强的意志、刚柔并济的工作作风,为镇区防控立起了一道铜墙铁壁。

  迫于疫情的严峻形势,镇政府征用一处宾馆,用作疑似发热病人“隔离点”。隔离点成立后,紧缺病区保洁员。前来应聘的人员,得知工作任务是每天近距离为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打扫走廊和房间,而且一经录用,中途不得回家,直到疫情结束。应聘者一个个摇头摆手,拒而远之。

  然而任务迫在眉睫,镇领导这时想到了军人出身的周小俊,特将招聘清洁工的任务交给他。

  就当前的疫情而言,人们在家自行隔离还谈虎色变,普通民众怎敢与疑似病人接触,这个任务何其困难!

  周小俊硬着头皮联系了几位关系比较好的村民,不出所料地被一一拒绝!怎么办?他将目光瞄上了自己的父亲周明强。

  无独有偶,周小俊的父亲也是一位退伍军人,看到儿子心急如焚的样子,在没有征得老伴的同意下,毅然接过儿子交给的艰巨任务。谁叫他们是父子、谁叫他们是退伍老兵!这真是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这对父子兵在国家危难之时,不顾个人安危,首先想到的是责任与担当,他们嘴里没有豪言壮语,心里装的只有责任……

退役士兵创业之星事迹优选篇2

 

退役士兵创业之星事迹优选篇3

  个人简介

  ___,男,1969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退伍军人,现任___市___有限公司董事长。

  少年立志,铸就精神

  1987年11月,一位怀揣理想,对祖国饱含深情的青年来到沈阳炮兵学院,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军人。服役期间,___从事测地工作。在远离尘嚣的山区,不断重复的单一任务,这个年轻人经受磨练。每一次任务,都是一次挑战,军人的一身铮铮铁骨皆是血与汗浇灌而成,这个年轻人也不例外。他始终坚信,每一个优秀的士兵都要绝对地服从组织,每一颗螺丝钉都是重要的存在。

  三年来,无论严寒酷暑风吹雨打,他始终将根牢牢地扎在那块贫瘠的土壤里,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出色地完成每一次任务。因为表现优异,1990年1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这个年轻人,在这段入伍经历的洗礼中不断成长。三年后的他,褪去了稚气,蜕变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三年的军旅生活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部队紧张的生活和严明的纪律培育了我干练、高效的作风,造就了我不屈不挠、不畏困难的性格”,___如是说。

  青年创业,搏击风雨

  1990年12月,___退伍回乡,进入___市工贸合营针织厂工作,成为一名基层员工。他充分发挥军人吃苦耐劳、刻苦专研的精神,踏踏实实坚守在自己普通的岗位上。在五年的时间里,他凭着自己的好学肯干积累了不少服装行业的相关经验。

  1995年工厂改制,26岁___下岗了。他回到了北前头村老庄上的老家务农,但驻守田间的他并没有停止对自己人生的思考,一直关注着外面的经济形势。适逢上世纪90年代末,市场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祝塘的服装行业异军突起,很多有前瞻性的青年纷纷创业,一家家服装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了出来。___的内心也是颇不平静,这只暂时休憩的苍鹰,开始展翅,准备冲向着那广袤蓝天。种地的同时,他开始认真分析市场现状,在做了详尽的创业计划和市场考察后,___决定要自主创业——开办服装厂。

  目标锁定了,但启动资金却成了头等大事。创业初期,___遇到的首要难题就是资金短缺。他说服了家人,把家里仅有的5万元积蓄拿出来。又找朋友东拼西借,这才勉强凑够20万元启动资金。随之而来的是场地问题,由于资金有限,租厂房也是个难题,___和妻子在祝塘街头东奔西跑,到处寻找适合做服装厂的厂房。经过两个多月的比较和考量,终于在老的祝塘影剧院二楼租了一层楼面,总算把厂子办了起来。尽管厂房十分简陋破旧但___夫妻二人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收拾得像模像样。他们购买设备,招聘了15名员工,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旅。

  创业初,工厂的大事小情都是___亲力亲为一手抓,不仅要找订单,抓质量,还经常下车间跟工人一起干活。在厂里,___没有一丝老板的架子,他把员工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总是自称“阿彪”,和大家相处总是一团和气。早上他第一个到位,烧好开水,打扫卫生,让员工一上班就能有个好的心情,下班他也总会留到最后,做完安全检查工作再离开。在___的苦心经营下,他的厂子——___被经营得有声有色。很快就他还清了所有债务,工厂业绩一年比一年好,仅仅用了5年时间,___就把15人的小厂子扩大成了300人的企业。期间随着员工的增多,企业规模的扩大,厂址也数度变更。但这样的“居无定所”,始终无法让___安下心来,他最终决定自建厂房,成立一个真真正正自己的企业。

  中年遇挫,不惧险阻

  没有谁的创业之旅是一帆风顺的。2008年,一个糟糕的消息传向了正在检查新厂房施工情况的___耳中:与___长期合作的上海业务公司倒闭,导致___失去了订单。

  此时的___,无疑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新建厂房需要大笔资金,如今新厂房还没完工,订单又没了。面对这样的打击,___没有烦躁不安,更没有沮丧退缩。他发扬军人迎难而上的精神,立刻行动,出发到上海、南京等地去考察新的业务。凭借自己厂子的信誉、产品的质量和良好的口碑,___很快就与几家业务公司达成了合作关系,不仅规避了企业倒闭的风险,还顺利扭转了局势。很快他赚足了资金,完成了新厂房的建设,并迅速把企业做强。到2010年,___全年实现销售1亿元,为700名职工提供了工作岗位,成为我镇规模企业。

  壮心不已,奉献不息

  作为一名创业成功的企业家,___内心有一份崇高的社会责任。一直以来,他感谢这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给他创造的创业机会,同时他也秉承着军人应有的作风和气度,始终坚守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尽心尽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来回馈社会。

  2013年,___了解到文林的一位老战友患了肝腹水,辗转的治疗给这个家庭蒙上了厚厚的阴影。他听后二话没说,慷慨解囊,拿出三万元给战友救急。然而无情的病魔终究没有放过这个孱弱的生命,战友最终带着遗憾离开。___深感悲痛的同时,更默默坚定了信念: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2014年,___一名叫王凤娣的女职工检查出胃癌,这个晴天霹雳瞬间让原本不富有的家庭雪上加霜,___了解情况后立刻送去了1万元慰问金,让王凤娣一家颇为感动。等王凤娣做完手术回到单位对俞总表示感谢时,员工才知道俞总的善行义举。

  一名叫杨感二的外地职工患了脑肿瘤,正当她一筹莫展之际,___雪中送炭,联系上海的专家为她做手术。现在杨感二已经完全康复,回到单位上班。平时,厂里谁有个头疼脑热,___也会派车送他们去看病,职工中谁有困难,他带头捐款。___的举动让员工们都觉得自己在___工作有一种归属感,这里是一个温暖的港湾。

  近年来___每年为慈善一日捐、关爱基金捐款。资助困难学生、捐助敬老院、村里造桥修路的捐赠都少不了___。___的可贵品质就体现在,这么多年热心做公益事业,但他从来不拿这些来标榜自己。

  “多为社会做点事,不忘部队的培养,尽我应有的责任和担当。”___说道。正是当年在部队的磨砺和成长,使他后来在创业路上尽管坎坷曲折,但始终勇往直前,无畏荆棘,战胜各种挑战。回看来路,从退伍到工作,从下岗到创业,___的艰苦创业之路,充分体现了一名退伍军人不畏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闪耀着“退伍不褪色”的光芒。

退役士兵创业之星事迹优选篇4

  刘__,男,汉族,中共党员,1978年10月出生,现任__市军粮供应站站长。刘__同志,1994年入伍参军,在部队一干就是12年。曾荣获三等功5次,师、团嘉奖多次,2006年转业参加工作又光荣的成为一名军粮工作者。因为在部队曾当过司务长,深知军粮工作的重要性,所以一直在军粮保障一线。因工作表现突出,2015年7月被任命为军供站站长。在担任站长期间,他牢固树立“以兵为本”思想,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团结带领干部职工艰苦创业,热情服务,有力保障了驻沧部队的军粮供应。并以“军民融合式发展”为中心,拓展业务,与驻沧部队签订了副食调味品的保障合同,并圆满完成了部队的各种重大任务的保障,取得了出色的工作业绩。

  军供站被省、市评为先进单位,被部队的相关部门表彰与认可,并荣获2015年9。3阅兵保障先进单位和个人,被受阅部队表彰。他本人多次被市粮商党委、市粮食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2016年被驻沧部队授予优秀军供站、双拥模范代表,赢得了各方面的广泛赞誉。

  实践宗旨保军供

  军粮供应管理工作事关国防安全,事关军民关系,事关社会安定,刘__同志深知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他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子弟兵服务”的宗旨,把部队方便不方便、官兵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标准,想部队官兵之所想,急部队官兵之所急,忧部队官兵之所忧。辛勤工作,在军粮供应工作第一线,他十年如一日,克服站内人少事重的困难,每天早上班晚下班,既当站长又当供应员,有时还兼当司机装卸工。

  不论是寒冬酷暑、风霜雨雪,只要部队有需要,每天24小时随叫随到,召之即来,来之能供。2015年阅兵、受阅部队进驻我市,部队首长要求,军供站供应军粮、副食、水果等,他立即向中心和局领导汇报,局领导高度重视,制定保障预案,他亲自带领职工24小时值班,不分节假日,严把进货关、每天都出现在保障一线。当时正值酷暑,他就背着藿香正气水,外场温度高达60度,他说官兵们能受得了,我就受得了。整整三个月,他圆满完成了受阅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受到了广大官兵的一致好评,被官兵们亲切的称为不穿军装的老班长,也受到了部队的表彰,为军粮供应系统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也为“河北军粮”创下了品牌。

  艰苦创业搞经营

  2015年,刘__同志担任__市军供站负责人时,全站只有3名员工,基础设施条件比较简陋,只有一间几十平米的仓库,面对困难,他没有气馁,更没有退缩,结合实际积极谋划,军供粮站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落实政策保军供,争取政策强军供,加强建设促军供,多种经营活军供”的工作思想。在坚决贯彻执行上级部署要求和军粮供应管理政策,保障部队官兵军粮供应的同时,一方面身体力行,发扬“不怕千辛万苦,不管千方百计,不惜千言万语”的“三千”精神,努力争取上级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扩大经营范围,向市场要效益,经过几年努力,在省军粮供应管理中心、市粮食局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功的与驻沧部队签订了以“军民融合式发展”框架的调味品,副食、禽、蛋、奶供应合同,年营业额达300万元。

  军民融合促发展__以来,__着眼于实现强军梦、中国梦,鲜明地提出了军民深度融合的时代命题,并将之上升为国家战略,刘__同志审时度势,敏锐反应,在省、市军供中心的领导和支持下,充分认识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从理念创新、运营模式、发展路径等方面大胆探索,率先推进,切实做大做实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趟出了军民融合饮食保障发展新路子,取得了阶段性发展成果。军民融合核心就是一个“融”字,这就意味着不是简单的叠加、捆绑,而是要在经济建设中贯彻国防需求,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拉动经济发展,富国才能强军,强军才能卫国,为了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军队饮食保障,他先后多次跑部队、走市场,联系食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养殖户,与他们积极沟通,密切联系、制定方案,先后与十几家企业与农户签订了供货合同。把给部队供应的副食产品,质量提升,价格下降了,百分之十以上让官兵们吃得更好更丰富,得到了广大官兵的一致好评与认可。

  严于律己抓管理

  刘__同志常说做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做就做一流。为此,他始终把抓管理强队伍作为重中之重,制定了军粮采购、调运、存储、供应以及服务公约,工作准则等,一整套的工作规章制度并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依制度办事,逐渐形成了规范高效的工作机制。为了使工作做得更好,他着力加强军粮网点规范化建设,全站职工持证上岗,购粮部队购粮手续尽量简化,营业厅设置公告栏意见簿、军粮价目表、复称台、军供粮标准样本台,自觉接受部队监督,树立起了军粮供应管理站良好的社会形象。

  力促军地共建将双拥工作落到实处

  经常组织各种活动推动军民共建,每年的“八一”建军节、春节,刘__同志都组织单位的干部职工,慰问驻沧部队官兵、军烈属,赠送慰问品,并组织年轻职工为军烈属送温暖,送劳动活动、尽力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他积极参加与军队政治、文化、体育等联谊活动,例如篮球友谊赛、联谊晚会等,与驻沧部队官兵增进了解,互建深厚友谊。

  刘__同志以对工作的满腔热枕,对事业的无比忠诚,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诠释了一名党员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人生追求。在双拥工作中不断探索新思路,强化措施,多方位,多领域,多层次,为建设新型的军政军民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国防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

推荐访问:优选 之星 退役 退役士兵创业之星事迹优选材料范文 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之星事迹报告 退伍军人创业典型事迹 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之星简要事迹怎写 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之星材料 退役军人创业事迹材料300字 退伍军人创业事迹范文 退役军人创业就业之星 退役军人创业事迹发言 退伍军人创业先进事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