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500字论文(2022年)

时间:2022-06-21 20:2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500字论文(2022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500字论文(2022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500字论文3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500字论文篇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作者:王智强 邱吉文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8年第19期

        摘 要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报告以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要求三个层次逻辑推进。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美好目标乘风破浪前进,共同抵达全体人民理想中的彼岸。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篇章

        作者简介:王智强,福建警察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学;
邱吉文,福建警察学院。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7.090

        党的十九大报告,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始,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结束,其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大会灵魂贯穿始终。首先,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在经济市场和社会矛盾复杂激荡的今天更应该坚守初心,党的事业绕始终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出发点,深化人民准绳的重要作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思想体系应用于实践的重要思想成果之一。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角度,确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十九大报告重新确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本方略,就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党和政府为之奋斗的目标应紧紧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基点。并相信伟大的历史伟业需要伟大的中国人民创造。报告坚持唯物史观,为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这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人民主线,这一主线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共享发展,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指针和发展航向。

        一、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

        唯物史观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由人民群众的社会活动客观决定的,作为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更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

        坚持唯物史观,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以人民的幸福为标准,将这一思想融入指导实践的理论体系中,也是共产主义事业的“初心” 。

中国共产党拥有一批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凸显的各种社会问题,始终保持和群众的干群关系,立足党内“四风”建设,构建起一条“群众立场”、“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环环紧扣的理论体系,所以新时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五年前,十八大刚刚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记者时很有感触,提到中国人民当前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人民对美好生活十分期盼,对于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工作更稳定,收入较可观;
社会保障落实到位,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更高等保障和改善民生领域的短板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带领人民奋斗并解决的目标 。四年前在俄罗斯索契,习近平总书记在回答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深切的提出牢记人民的重托,是自己的使命。总书记时刻不忘人民的重托,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念及肩上担负的重任,时刻心系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群关系如鱼水,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始终与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中国人民当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共产党人应积极迎接新时代社会发展中的现实挑战和困难,发挥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精神,奔向时代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五年多来,“四个全面”始终坚持以增加人民获得感为最终归宿,“五位一体”从经济上着眼共同富裕的根本问题;
政治建设中以解决好“民心”为建设基础;
文化建设以不断提高对精神生活的新需求为着力点;
社会建设领域处处聚焦民生建设;
生态建设注重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也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比如,在全面深化改革这个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于发展中存在的关系复杂、矛盾突出且覆盖面广的改革问题,应该始终以人民实际生活怎样出发,关注人民群众的基本诉求,改革的利益以为群众带了多少利益为衡量标准,落脚于人民利益。

        正是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我们党紧紧围绕人民的美好生活奋斗目标谋篇布局。人民群众是富有创造性、主动性的社会建设力量,建设各项社会事业,应在不断推行人民造福事业中前进。当期,中华民族和人民正以高昂的激情,坚定的信心迈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康庄大道上,我们距离中国梦实现目标比历史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获得灵魂,是解释世界并改造世界的力量。作为共产主义原则的坚定践行者中国共产党人由此组织起来的社会,将发挥组织成员的全面才能,并使组织成员的得到全面发展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指引,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高理想融入治国理政实践的全过程,实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理论向实践的形态转变。

        五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深切了解群众所思所想,确保治国理政实践始终围绕民心民意来展开。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事情无小事,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关注并解决群众关心的事,以人民满意为出发点,在各项事业的建设中调动并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真正实现发展依靠人民,人民美好生活由人民创造。对于人民群众关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回答很接地气,人民群众更关心切实与自身相关的事物是否真正好转,食品安全、雾霾治理、养老服务、住房建设等。他强调: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务实为人民急、困提供解决办法和思路的工作态度和做法。对此,报告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人民向往美好生活,中国共产党人就要顺应期待地,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对涉及人民群众利益,对人民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权益进行改善,使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应该是怎样的发展,实践路径应该怎样走?本世纪的前20年,中国将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在本世纪中叶,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党和人民的目标是建设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化强国。而实现这一目标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才基本实现,中国人民也将会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这样期待。

        正是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我们党对如何赢得人心、巩固执政基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民群众对教育、住房,就业、医疗、养老等起基础保障作用问题十分关注,在保障性民生方面取得一个又一个新进展,开创了执政为民的新实践、新成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当前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宣示、不忘初心,是为了让人民群众享有应有的权利、获得应有的物质和精神利益,一步步实现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三、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要求

        我国三十多年来取得的改革开放成就是巨大的,全世界有目共睹的,总体上实现小康,基本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目前中国跻身中等收入国家未来行列,全面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水平迈入新台阶。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经历了长期的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在新时代高度,是当前中国发展的新成就,中国处于发展的历史新方位。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要对发展中困扰多时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给予充分的关注,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既要坚持人民本为的思想,聚集人民群众最关注社会发展问题,又要权衡并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权益,报告对“五位一体”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未来五年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战略举措。

        以人民为中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以应对和解决广大群众所关心的现实问题为价值取向,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
全面深化改革,重视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全面从严治党,强调“关键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020年后,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四个全面”中的第一个全面已经发生了转变,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成为开启新征程的首要转变。十九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样就保持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连续性 。

        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共享发展就是强调共同参与建设,共同分享建设和发展成果,构建共享发展新格局,就是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到人民群众的民生改善中去,让人民群众在参与发展过程中享有更多的获得感。比如,强调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将高中阶段教育逐渐纳入普及范围,致力于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高质量的教育,达到“学有所教”的目的。又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说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共鸣。再如,贫困问题在2020年彻底贯彻解决,这是让全体人民真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脱真贫、真脱贫。

        美好生活要靠奋斗去实现,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启的新征程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会为实现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目标相一致,继续发挥凝具中国人民精神,聚集人民群众力量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小康社会已经进入决胜阶段对于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各项要求应紧紧按照之前党内文件精神,围绕中国社会已经变化的主要矛盾,统筹五位一体,着力推进创新推动、科技助力、人才兴国、城乡均衡协调发展等各项战略举措的落实,并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强调从发展重点、出现的短板和弱项进行突破,做好防范。今后的建设应从消除人民的困惑、维护人民的利益,尊重人民的现实需求为基点,在不断变化的国际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基础上,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推动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最终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中国站在新的历史高度,迎接新的挑战,机遇不会等我们,问题也不会等待我们。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步步实现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确保如期建成得到人民认可,并能够经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全面小康,立足于克服当前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断在实践中践行和应用“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精髓。

        注释: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

        习近平.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新华网.2014-02-09.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5,50,10,11,27-28,2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500字论文篇2

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治国理政各项事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就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理想信念,要求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大的梦想。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到底也是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因此,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奋斗目标。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努力增进人民福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得到充分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人民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正式拉开。

自2014年1月以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平均每月召开一次会议,研究推动各项改革举措的落实。三年多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大脉络日益清晰,各领域标志性、支柱性改革相继推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这些改革,更多的聚焦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聚焦在解决城乡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聚焦在解决各类社会矛盾,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党中央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提出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矫正要素配置扭曲,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国内外发展形势,提出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战略判断,并据此调整施政政策。他更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求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追求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十八大以来,在世界经济低迷不振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持续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经济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得到充分体现。

建设法治中国,让人民拥有参与决策的权利、拥有监督权力运行的权利、拥有享受司法平等的权利,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根本所在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作为基本任务,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把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为根本目标,全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深刻阐明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阐释了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涵,突出和强调了宪法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快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政府的责权边界,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把公众参与纳入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人民监督权力的运行。保证公正司法,坚决纠正了一批冤假错案,有效提高了司法公信力。建设法治中国,就是让人民拥有参与决策的权利、拥有监督权力运行的权利、拥有享受司法平等的权利,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根本所在。

大力推进社会文化事业,精准扶贫脱贫,着力补齐落后地区发展短板,促进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的改革意见,持续增加对社会事业的财政资金投入,群众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住房难、住房贵等问题逐步得到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得到诸多实实在在的实惠。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立健全文化市场体系,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并购重组持续推进,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更好更广地惠及人民群众。党中央重视扶贫开发工作,要求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着力提高脱贫攻坚的成效。不断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着力补齐落后地区发展短板。

总的来看,党中央重视社会文化事业,着力推动民生建设和消除贫困,根本出发点和着力点就是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大力推进国防和外交建设,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和平发展就没有保障,人民群众安定的生活就没有保障。

十八大以来,中国军队新一轮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整体性改革全面铺开。军队领导指挥体制做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结构性体系重塑,从调整军委总部体制、实行军委多部门制、组建新的军委纪委、军委政法委,到调整改善军种比例、优化军种力量结构,处处可见革新图强的举措。党中央、中央军委铁腕反腐,查处一批军内大案要案,清风正气充盈军队。党中央一系列强军举措,就是确保人民军队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能够靠得住、打得胜。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开启了中国特色外交新格局。中国成功举办G20峰会和APEC会议,向世界传递中国信心、贡献中国智慧、彰显中国担当。积极实施“一带一路”,设立丝路基金、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若干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实施新一轮扩大开放。创新发展与大国和周边国家外交关系,努力营造和平发展环境。习近平的外交战略,就是要让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让中国人民过得更好、更有尊严,让各国人民一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脉所在。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紧紧抓在手上,下大气力贯彻落实。着眼于加强制度建党,制定、修订了一系列规章、规定、办法和细则,党内制度建设逐渐完善。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制定并坚决贯彻落实“八项规定”,聚焦反对“四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持续深入改进党的作风,不断拉近党同人民群众的距离。着眼于思想建党,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共产党员坚守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追求。着眼于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着眼于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不论查处贪官人数之多、级别之高、行动之密集,还是涉及领域之宽、挖掘问题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态势正在形成。党中央一系列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根本目的就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始终坚守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500字论文篇3

如何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作者:
来源:《共产党员·下》2017年第11期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对我们党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的深刻诠释。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回顾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作用贯穿始终,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正是广大人民群众以奋不顾身的抗争精神,汇成坚不可摧、排山倒海的革命洪流,筑成真正的铜墙铁壁,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国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焕发出冲天干劲,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社会制度的伟大跨越,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用心血和汗水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桩。改革开放时期,许多推动改革发展进程的新经验新举措,也都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摸索创造出来的。可以说,96年来,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依靠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是历史的真谛,永远不能忘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观点。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推荐访问:坚持以 论文 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500字论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500字论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000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