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5篇
第一篇: 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
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
1课时
中考考点:
1.本专题重点复习共产党史中的几次重大会议及影响,同时涉及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
采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复习提问: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及意义。
导入课:通过提问导入。
知识框架:
(一) 1.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对中国革命的探索(1919年—1949年)
1. 中共成立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19年---1927年) 2 国共内战时期(1927年---1937年)
3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4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1949年)
(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1949年—1956年)
2.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956年---1978年)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7年至今)
归纳小结: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
典型例题:
红军被迫长征到取得胜利,这一历程说明( )
①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②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③中国革命道路艰
难曲折 ④中国革命需要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A ①② B②④ C ③④ D①④
知识拓展:
1.中共“一大”未能完成的任务是( )
A 确定党的名称和革命纲领 B 明确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
C 选举产生党中央领导机构 D 明确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
2. 随着第29届奥运会的圆满成功,北京已经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北京发生的推动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1 戊戌变法 ② 辛亥革命 ③ 新文化运动 ④ 五四运动
A ①②③ B①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 近代中国母亲饱受沧桑,受尽凌辱,中华儿女不断抗争,为重现山河美丽而赴汤蹈火,真正洗刷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形成
C 抗日战争的胜利 D 三大战役的胜利
4. 确定以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重心的会议有( )
1 中共七大 ② 中共八大 ③ 十一届三中全会 ④ 一届人大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5.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这面伟大旗帜的指引下,中国人民思想大解放,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理论的精髓是( )
A 发展是硬道理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D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归纳小结:
中考练兵:
1. 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成绩显著。有学者曾经形象地把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弦”。其“弓”“箭”“弦”是指 ( )
① 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如“弓” ② 长江中下游如“箭” ③ 京九铁路如“弦”④ 京张铁路如“弦” ⑤ 宝成、成昆铁路如“弦”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④⑤ D ①③⑤
2. 1956年7月,第一辆国产汽车出厂,毛泽东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解放”。这一名字的含义① 解放了的中国 ② 解放了的人民 ③ 解放了的生产力④ 解放了的生产关系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②④ D ①②③④
3. 标志着中国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的历史事件是(
A 第一届政协召开 B 新中国的成立 C 土地改革完成 D 三大改造完成
4.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说“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和合作者继承者。”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①武昌起义 ②黄埔军校的建立 ③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 ④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1927年和1935年,中共都对革命的方针作出了重大调整,这反映的同一问题是( )
A 党内机会主义路线危害大 B 国内反动势力异常强大
C 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D 共产国际的指导
布置作业:试卷
错题纠正与反思:
归纳总结:
第二篇: 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
专题一 中国共产党95年的奋斗历程
一、重要会议
(一)党的创建时期(1921年——1923年)
1.中共“一大”(1921、7、23,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
2.遵义会议(1935)
(1)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2)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1.中共“七大”(1945,延安)
(1)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③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四)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949年)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
内容:①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③确定了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方法。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五)新中国成立后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
内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选举国家主席,任命国务院总理。
2.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1)内容:①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最重要的成果)③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中共“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中共“十三大”(1987):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三步走战略部署。
6.中共“十四大”(1992):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中共“十五大”(1997):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8.中共“十六大”(2002):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9.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针对当时影响改革开放的主要思想障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二、国共关系和统一战线
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及启示(国共两党两次合作与两次分裂)
时期
关系
原因
影响
大革命时期(1924-1927)北伐战争时期
合作
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
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分裂
蒋介石等叛变革命,镇压人民
导致大革命失败,形成十年内战的局面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合作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取得抗战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新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分裂
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全面内战
给全国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形成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
启示:
①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给中华民族带来战争和灾难。(或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或两党合则国兴,两党分则民族和人民不幸)
②国共两党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两党两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③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精诚团结,齐心协力,为实现第三次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三、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三农问题)
1、建国初期
1950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政府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运动,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公有制,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8年依据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由此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60年中央开始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坚决纠正“共产”风。
4、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2006年实行免除农业税政策)
考试链接注意:①党和国家每次调整都遵循的原则: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根本出发点(着眼点):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为民着想,急人民所急,视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
3、在新时期下实行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合理性的建议有:a、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b、调整产业结构;
c、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d、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e、重视农村教育和医疗,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四、结论(启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
第三篇: 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
专题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一、选择题
1、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因为(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2、192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决定进行北伐的政府是( )
A、南京临时政府 B、北洋军阀政府 C、广东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3、第一次国内革命给共产党留下的最深刻的教训是( )
A、必须建立一个广泛的统一战线共同战斗
B、必须反对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C、必须坚持革命的领导权,开展武装斗争
D、必须坚决反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
4、历史上国共两党之间曾经有过两次合作。下列史实,发生在国共两党合作期间的是( )
①黄埔军校 ②北伐战争 ③抗日战争 ④解放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下列不属于中国“七大”内容是( )
A、讨论抗战胜利和解决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B、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C、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D、发出了“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口号
6、下列运动,对我国生产力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运动
7、陈毅在某战役结束后,深情地说:“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车出来的”,这场战役是指(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8、“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说明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者的主要原因( )
A、美国在外交上孤立中国 B、美国阻止我国解放台湾
C、美国入侵朝鲜,威胁了中国安全 D、向世界表明中国的强大
9、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起步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十年“文革”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0、1960年,党和政府为克服经济的严重困难采取的措施是( )
A、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在全党进行一次全面整风运动 D、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11、下列各项是“文革”教训的有( )
①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必须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②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③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④要维护领袖的绝对权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粉碎“四人帮”后,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主要原因是( )
A、“两个凡是”仍占主导地位 B、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完全恢复领导职务
C、“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到平反 D、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13、下列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准确的理解是( )
A、不同于苏联、东欧模式的社会主义
B、发展完善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
C、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
D、不接受马克思主义条条框框的束缚
1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的先后顺序是( )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 ③农业合作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①④②
15、20世纪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这两大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主义 B、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C、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6、邓小平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恢复国家主权、推进祖国统一方面,他的贡献是( )
A、率领人马解放军挺进大别山
B、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推动香港、澳门回归
C、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现代化建设指明方向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7、学完现代史,小华同学得出这样的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下列叙述能够体现这一认识的有( )
①在万隆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②1971年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我国在解决国际事务的重大问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开始进入小康水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8、体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行政机构是( )
A、特别行政区 B、直辖市 C、省 D、自治区
19、强大的国防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主要担负我国核反击任务的军种是( )
A、海军陆战队 B、空降兵部队 C、武警部队 D、导弹部队
20、某校九年级⑵班的同学以“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下列关于党的历史上一些重要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②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③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④中共十三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6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
材料二: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请回答:
⑴党的“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决议上体现的一条主线是什么?
⑵这两次会议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各有什么指导作用?
⑶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什么思想路线?
2、今年是改革开放31周年,请同学们一起来探究古今中外的改革。
⑴秦始皇统一六国主要得益于什么改革?
⑵我国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
⑶“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句话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
⑷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南巡讲话”
想一想,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都强调采取什么经济手段?
⑸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成功,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⑹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三、问答题
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地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转变,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不仅出现过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期性的社会动乱。20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
⑴“一化三改”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其中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⑵20世纪50年代,我国出现过哪两次急躁冒进的错误,这些错误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⑶“全局性的、长期性的社会动乱”是指哪一事件?这一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⑷你认为20多年来的艰辛探索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哪些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写出其中两条。
第四篇: 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一、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
二.军队建设——纪念建军80周年
1.20XX年是建军80周年,为庆祝建军80周年,九(1)班同学举办了一场知识竞赛.请你加入.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时期具有时代特点的名称: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中国工农革命军或中国工农红军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八路军和新四军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中国人民解放军
抗美援朝时期(1950~1953) 中国人民志愿军
(2)请你列举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胜利的代表性战役各一例
平型关大捷或百团大战;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任意一个);
上甘岭战役。.
(3)建国后,人民军队又有哪些新发展?请你谈谈怎样看待科技与国防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陆续研制多种舰艇充实海军,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又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海军扩展为多兵种部队。解放后,在陆军基础上建成了人民空军,改革开放后,空军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1957年,我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不断壮大发展,装备多种导弹核武器,筑就现代化国防的钢铁长城。
言之有理即可,如:在当今世界霸权主义、恐怖主义仍然威胁和平的情况下,我国应大力加强现代化国防力量,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部队。科技在各国国防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认识和纠正自身的错误,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与近代所有其他政党的不同之处。
1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出现挫折与失误的认识
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尽管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失误,但是,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成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逐步纠正自身的错误走向成熟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工人运动失败后,认识到中国人民面对的敌人十分强大,单靠工人阶级单枪匹马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必须走联合的道路,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大革命失败后,认识到革命要想成功,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建立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建立革命武装,开展独立的武装斗争;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失利后,认识到俄国的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留了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犯了那些严重的错误?这些错误是在哪次会议上得到全面纠正的?有何意义?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3)在纠正上述错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树立起一面新旗帜。这面旗帜是什么?在这一旗帜指引下,祖国统一大业有何突破性进展?
邓小平理论;
成功的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
(4)20世纪末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严重的挫折,为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历史教训,这一“严重挫折”指什么?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
3、1949年3月23日上午,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的时候,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我们进京赶考的日子。”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50多年的实践证明,在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们党在这场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摘自胡锦涛20XX年12月6日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
(1)50多年的时间,我们党在这场考试中取得了哪些成绩?
建立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国民经济、实现港澳回归等。
(2)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是这场考试的继续。我们党将怎样努力才能交出优异答卷?
政治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文化上: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研、体育、文化、卫生事业。
(3)通过上述问题的回答,你有何启示?
中共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及伟大成就。我们要热爱党、拥护党的领导。我们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本领,在中共领导下,为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四、农民、农村、农业“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农”指农业、农民、农村。农业指促进农业发展;
农民指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指小城镇建设。
1、简要说明新中国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内容 结果
(1)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发展开辟了道路)。
(2)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1978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了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中国共产党在各历史时期的土地(农村)政策
(1)、土地革命时期
(2)、解放战争时期
(3)、建国初期
1950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4)、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政府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运动,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公有制,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依据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由此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60年中央开始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
(6)、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3、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曲折的进程
(1)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2)近代以来,伴随着列强的侵华活动,中国的农村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落后的生产方式受到冲击,商品化程度提高;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农村日益贫困、破败。
(3)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对此,孙中山、毛泽东分别提出了什么对策?结果如何?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采用“平均地权”的办法,但未落实;
毛泽东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改革),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使农民得到了土地。
(4)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共第二代领导人,如何成功地指导了划时代地中国农村改革?
在全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使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5)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实行上述政策的相同主旨是什么?
立足国情,发展农业,改善农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
4、针对我国当前解决“三农”问题,提出几点解决建议。
建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5.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当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减轻农民负担;
调整产业结构;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工业支持农业;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保障机制等。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增加农民收入;
移风易俗,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重视农村教育和医疗,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依法行政;
民主管理;
保护农村耕地,注重环保等。
6、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启示
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于冲破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体制,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进行改革。
7.对农业合作化的看法。
农业合作化是必要的,但合作必须根据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结合农民的思想认识,循序渐进,追求发展,凭主观搞瞎指挥,势必损害农民的利益和农业生产。
8.对1958年总路线的认识
从主观上讲,它反映了人民普遍的良好愿望,从客观上讲,它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速度,否定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实际上是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作用。使左倾思想更加膨胀。
9.如何看待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与现实相比,你得到怎么样启示?
这些失误后来成为我党建设社会主义的教训,成为**领导中国人民继续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财富。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要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0、土地改革的认识
中国农民两千年来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实现了,只有中国共产党,农民才能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我们要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11、建国后经济建设取得成就及挫折的原因及认识
建国以来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
根本原因是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在新的社会制度下得到发挥。党的领导干部及群众能及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失误。
建国以来经济工作失误的原因:对国情认识不清,经济建设缺乏经验且急于求成;
理论根源是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否定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违背了实事求是原则;
没有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
经验教训: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来;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成功;
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实事求是,注意综合平衡,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改善人民生活;
既要反右,又要防“左”,主要是防“左”。
五、十月革命中俄关系
1、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中具有标志性的历史事件
A、有哪两件?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这两国革命的基本模式有什么不同?(两国取得革命胜利所走的革命道路分别是什么?)
俄国:首先在城市发起暴动,最后夺取政权。
中国:首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
C、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革命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国情符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取得革命的成功。
D、两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最终的结果是怎么样?
结果:苏联无法克服僵化的斯大林模式,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根据中国国情,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分) E、 它给你我们哪些启示?
启示:①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②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新时代的曙光”出现. 材料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材料三:中俄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两国人民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尤其不会忘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俄罗斯人民伸出友谊之手,为中国人民建设新国家提供了多方援助.这种用鲜血和真诚凝结的友谊,牢牢铭记在两国人民心中,成为中俄关系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20XX年3月21日胡锦涛主席在“俄罗斯年”开幕式上的致辞
⑴材料一中“新时代的曙光”的“新”指什么?(2分)
“新”指①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以及半殖民地.殖民地人民解放斗争的新时代。
⑵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二中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
②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从此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向一个新时期③五四爱国运动时,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中国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越来越多.
⑶材料三中所说的新中国成立之初,俄罗斯人民为中国提供的多方援助是指什么?有何积极影响?
㈠援助:是指我国一五期间苏联帮助我国兴建的156个项目
㈡积极影响: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六、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70周年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西电视台在20XX年“五一”黄金周举办了“五一放歌井冈山”活动,用红色经典点燃激情,吸引了几千名选手参赛,红色歌声响彻井冈山,活动最终决选出7名红歌手前往莫斯科参加“红场唱红歌”的活动。
材料二:莫斯科红场是俄罗斯著名的建筑物,是俄罗斯的精神家园。为纪念十月革命和卫国战争胜利,苏联每年都在红场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20XX年5月9日,俄罗斯在首都莫斯科红场举行阅兵式。请回答:
(1)20XX年是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多少周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有什么意义?(2分)
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70周年;
意义: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2)江西电视台在20XX年“五一”黄金周举办了“五一放歌井冈山”活动目的是为了弘扬“井冈山精神”,你心中的井冈山精神是什么?举办这活动这对今天江西的崛起有何现实意义?(3分)
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答2点即可)
意义:弘扬了井冈山精神,促进了红色旅游经济的发展,为江西的崛起提供了精神动力。
(3)在苏联卫国战争初期,斯大林在红场举行了一次著名的阅兵仪式,当时苏德战场正进行什么战役,结果如何,有何重大意义?(2分)
正进行莫斯科保卫战;
苏联获胜;
意义: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使德国法西斯遭到第一次重大失败。
(4)“莫斯科红场唱红歌”也是中国青年重温社会主义革命历史的活动,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十月革命 。这次革命对中国有何重要影响?(2分)
影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理论基础。
(5)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C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走群众路线
C.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第五篇: 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及启示问题研究摘要:纵观历史,中国共产党建党至今,经历了近百年历程,从最初的只有五十余名党员的革命党发展成为如今的一个强有力的执政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不断进取。总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强调:“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百年风雨兼程,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正是继承了先辈们的理想信念,站稳了为人民服的立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前进着;
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努力奋斗着;
为了心中的理性信念而毅然坚守着。这百年历程给与我们当代党员干部以智慧的启示,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当今在面临大时代大变局的冲击中,中国依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会更加的繁荣昌盛。
中国共产党建党至今,经历了近百年历程,主要经历了如下几个重要阶段: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些历史阶段当中,中国共产党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睿智的政治智慧克服了前进道路上遇到的苦难,也铸造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历史。
在这百年历程中我们重要的经验是:
第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剥削奴役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推翻了帝国主义、官僚资产阶级势力和封建势力这三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中国共产党走到了历史舞台中央,人民的政治地位产生了根本变化,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国家实现高度统一,成功的实现了近代以来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由此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中国开始走向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打破了封建社会后期中国积贫积弱的循环,为走向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清扫了道路,创造了必要的政治保障。
第二,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建立后,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是针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而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就当今而言,中国现实社会的发展的辉煌成就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极大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有利于实现社会平等,避免贫富两极分化。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主要靠自力更生,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通过充分调动劳动人民的积极性,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产生,从根本上保证了每个社会主义建设者能够直接或间接参与国家管理,获得平等的权力。
第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加,使得中国人民由站起来变为了富起来。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前提,解放思想改变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论断,把新中国发展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发展上来。并开始实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道路,创新了理论,完善了制度,发展了文化。新时代将实现两个百年作为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自新中国成立以
来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体现,这一目标的确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方向。有利于凝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力量。[1]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经验总结,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一、要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带来的新的希望。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如何论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仍然需要经历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任何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需要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再有结合具体情况去指导实践,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是解决不了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的。在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用鲜血换来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照抄照搬没有出路,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只会致使革命事业遭受重大损失。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才能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这才是重要的经验,科学的总结。马克思主义只有结合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化才能更好的指导中国的发展。
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重新恢复和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拨乱反正,把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正确提出贫穷不是这会注意,当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全面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思想和物质基础。在改革开放之前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艰辛的,但也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发展成果,即丰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理论联系工作实际,在发展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践基础,当代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中面对了许多新问题,如何解决这些新问题,还是要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解决新问题提供智力支撑。而当代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向前发展,创造性的提出解决中国发展道路上问题的解决方案,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展开。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理论,这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作为理论武器为群众所了解和掌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样面临着武装广大人民群众思想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而要做到这个要求,就必须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二、要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看一个党组织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体党员的理想信念是否能共同实现党派意志,也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加强全党政治建设,增强理想信念,目的是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首要是要解决好“总开关”问题。马克思主义自中国共产诞生之日起就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共产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十分重要的精神支柱,共产主义信仰就好比灯塔,引领着中国共产党人向着共同的方向不懈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就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对各种诱惑就容易丧失底线,违反党纪国法。[2]
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关键是在自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坚定“四个自信”,主动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是说要天天空对空用口号去落实,而是要脚踏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久久为功的去完成每一项有益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工作。崇高理想信念不是高不可攀的,每位党员干部只要只要艰苦奋斗,不懈努力,面对以往辉煌成就不骄傲自满,面对在困难问题不动摇逃避,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一定能够保持全党在理想信念上的定力,展现出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
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最根本的是以理论武装党员的思想。崇高理想信念不会自发产生,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党员干部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必修课,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断提高自身思想觉悟。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源与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保持对远大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那么所做的工作就是为崇高理想信念增砖添瓦。理论学习要耐得住寂寞,下功夫通读苦读,认真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懂悟透,在理想信念上更加清醒坚定。
三、要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人民立场。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后历次党的代表大会,都会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并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增强党的宗旨意识,就是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的要求落到实处。[3]
坚持群众路线要心里装着群众。作为党员干部,对待群众必须要坚持“全心全意”这四个字。在工作中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要把群众的呼声要求听入耳中放在心上,经常深入群众座谈调研,获取群众的真正想法,把握人民群众的期盼,努力使决策部署符合实际,发展思路有的放矢,工作重点符合人民意愿。群众同意不同意,答应不答应是理论政策的试金石,这也要求我们把群众需不需要,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考量政策制定的重要标准。
坚持群众路线要密切联系群众。面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要真正放得下架子,静的下心,要转变工作作风,深入体察民情,把工作做到实处,避免程式化、虚浮化,要把工作重心下移,多去基层前沿阵地调查;
多同群众座谈,力所能及地为基层和群众解决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要坚持到一线考核基层工作的成效,听取群众对工作的评判,以诚恳的态度接受群众的批评监督,努力改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使自己的言行更加符合共产党员的标准和要求,心系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自觉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真正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真正把群众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