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写下的文章。老先生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五年级月是故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五年级月是故乡明知识点(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写下的文章。老先生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五年级月是故乡明知识点,欢迎阅读!
五年级月是故乡明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6个生字,掌握本课重点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感受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初步感知散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学习作者的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思
1.月亮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然而,一位笃实敦厚的长者却赋予了它深情。他就是国学大师季羡林。今天,我们将通过《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来解读他的“明月”情结。
2.板书课题,看到这个标题你能想到什么?(预设:有可能想到出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想到文章主旨是“思念家乡”;想到李白的《静夜思》。)
3.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8月生于山东清平。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学界泰斗”。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等。1930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系主任。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的史诗《罗摩衍那》。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园随笔》《季羡林散文选集》等。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1)生字过关,指名读,齐读。(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16个生字)
(2)理解新词。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烟波浩渺: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
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相映成趣:指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
离乡背井:指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
平沙无垠:沙子无边无际。
2.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划分层次,并说说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抒发对故乡月亮的喜爱之情;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对故乡与童年生活的回忆;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离开家乡后,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照应前文,将思乡情感推向高潮。
三、质疑难点,感悟深情
1.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或是自己喜欢的句子。
2.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梳理指导之后解决。
3.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第1自然段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做了简单阐释。“月是故乡明”是依据流传很广用以表达故园之思的诗句,本文第一段,实际上就是对这句诗的解释。)
4.学习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
(1)作者的家乡没有山,为什么还写山呢?
(进行过渡,文章第2自然段中说中国古代诗文写月亮需要山水的陪衬,所以下面提到了山,还写到了水。)
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为什么写那些童年趣事呢,是不是多余?(这些童年趣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捉知了、看月亮、做梦都跟月亮有
关,不是多余,反而更能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5.学习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
(1)为什么除了写故乡的月亮,作者还写了那么多地方的月亮?既然这些地方的`月色都很美,岂不让故乡的小月亮相形见绌?
(对比,文章明确提到了“对比之下”,这样写更能突出作者对故乡月色的喜爱,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那在作者眼中,思乡到底是什么滋味?
(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是融汇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因此,即使许多平常的人事景物也会因为融汇了乡思而具有了特别的意味。)
6.学习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
思考:本文用“月是故乡明”作为结尾,作用是什么?
(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点明主题,使主题得以深化。)
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
1.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它的抒情线索是什么呢?(月亮。文章虽然写了很多看似无关的事物,但却都是紧紧围绕月亮展开的,这就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2.教师再次重申三个重点:对比、借景抒情、形散而神不散。
3.课下,请同学们再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五年级月是故乡明作者介绍
季羡林(1911.8-2009.7),字希逋,又字齐奘,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国际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精通12国语言,翻译了大量作品。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县人。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5年赴德国留学。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张中行四位老先生,因为都曾在燕园居住,人称“未名四老”。四位先生实则住在未名湖的后湖,那地方叫朗润园。所以又称“朗润园四老”。
五年级月是故乡明知识点
多音字:
斗:dǒu星斗 dòu斗争
燕:yān燕国 yàn燕子
近义词:
孤单——孤独
陪衬——衬托
气派——气势
盼望——期望
澄澈——清澈
广阔——辽阔
平凡——平常
不可胜数——不计其数
反义词:
容易——困难
澄澈——浑浊
广阔——狭窄
平凡——伟大
不可胜数——屈指可数
理解词语:
【陪衬】①附加其他事物使主要事物更突出;衬托。②陪衬的事物。本文是第二种意思。
【不可胜数】不能数完,形容数量非常多。胜:尽。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恍然大悟】忽然间明白过来。恍然:形容忽然醒悟。
【烟波浩渺】形容江湖水面十分辽阔。烟波:烟雾笼罩的江湖。浩渺;辽阔无边。
【篝火】原指用笼子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柴树枝燃烧的火堆。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相映成趣】互相对照映衬,显得很有情趣,很有意思。映:映衬。趣:意趣。
【诗兴】作诗的兴致。
【油然】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萌动】(事物)开始发生。
【晶莹】光亮而透明。
【澄澈】清澈透明。
【离乡背井】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
【漂泊】比喻流落在外,四处流浪。
【旖旎】柔和美好。
【无垠】没有边际。
【碧波】碧绿色的水波。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雄伟。
【雄奇】雄伟奇特。
【绝伦】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耄耋】指老年:高龄。素:七八十岁的年纪。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良辰美景】美好的时光,优美的景色。良辰:美好的时光。
词语扩展:
形容数量多的四字词语:
不可胜数数不胜数不计其数
不胜枚举恒河沙数
句子解析:
1、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开篇点题,点明主旨:爱故乡。开头简洁、自然。
2、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作者的家乡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小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不知道山为何物,所以无法理解诗句描写的景象。
3、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作者看到天空中的明月,清光四溢,看到水中的月亮与之相映成趣,心中萌动的一定是对明月的赞美,是对家乡的歌颂。
4、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这段话通过世界各地的月亮与故乡的小月亮作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简单阐释“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的含义。
第二部分(2~4):回忆故乡和童年的生活。
第三部分(5~6):写离开故乡后的生活,表达对故乡的一片深情。
第四部分(7):抒发对故乡月亮的思念之情。
问题归纳:
1、你对“月是故乡明”这一题目有哪些了解?
答:①“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全诗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②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表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
③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从而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由于杜甫的这句诗特别能引发人的乡思共鸣,因而被广为传诵。
2、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
答:写了两件件趣事:第一件事是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第二件事是在古柳下面点篝火,摇树捉知了。
3、作者明明是写故乡的月亮,为什么还要写那些童年趣事呢?
答:这些童年趣事都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数星星、捉知了、赏月等都跟月亮有关,通过写这些铭刻在作者记忆中的童年趣事,表达出他对故乡的眷恋、思念之情。
4、本文是怎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
答:(1)通过对故乡的月亮及月下趣事的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拿世界各地见到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作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3)直抒胸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课文主题:
本文以“月亮”为线索,深情回忆了童年记忆中的故乡月景和月下玩耍的趣事,以及离开故乡后在世界各地漂泊看到的无数美景和月亮,通过故乡之月与他乡之月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之月的喜爱,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眷恋之情。
五年级最新知识点推荐访问:五年级 明知 故乡 五年级月是故乡明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