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理解(2022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作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理解4篇
作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理解篇1
中国共产党九十五年的奋斗历程与历史经验
何虎生
中国共产党九十五年的奋斗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现了三次飞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飞跃。二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飞跃;
三是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飞跃;
四是让中华文明、科学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焕发出蓬勃生机。其中最主要的历史经验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讲得不好、不对的地方,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第一个方面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这部书
一、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的正史
(一)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二)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第二卷)
(三)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简史
二、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建党、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过渡时期、十年建设、文化大革命
(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
第二个方面 中国共产党九十五年的奋斗历程
一、建国实现了向人民民主的飞跃
(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1、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党肩负起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2)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自身解放的光明的道路
(3)革命斗争有一个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
2、党二十八年奋斗的历史启示
(1)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新生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A.党代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
B.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C.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成熟到成熟
(2)经历曲折发展历程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A.敌人的残酷迫害
B.我们的自身缺陷
十三个党代表
牺牲:王尽美、李汉俊、邓恩铭、何叔衡、陈潭秋
信仰、服从分配、牺牲
叛党、脱党、反党:周佛海、陈公博、刘仁静、包惠僧、张国焘
C.共产国际的影响
(二)国民革命
1、党的独特贡献
(1)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
(2)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3)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
(4)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
2、中国共产党失败的主观原因
(1)陈独秀等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2)党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
(3)共产国际的错误影响
(三)土地革命战争
1、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
(1)继续革命
(2)开辟新路
(3)克服困难
(4)实现转折
2、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
(四)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1、倡导、建立和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是夺取抗战胜利的重要形式
2、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
(1)全面抗战路线与片面抗战路线
(2)持久抗战方针与亡国论、速胜论
(3)正确的路线和方针
3、开辟敌后战场和进行根据地建设
(1)敌后战场——主要战场
(2)根据地建设——重要依托和实践
(3)沦陷区没有成为日军的后方
(4)牺牲是巨大的
4、党的建设
(1)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
(2)延安整风
王明、冼星海、黄克功
(3)中共七大
(五)解放战争
1、伟大的历史进程
(1)争取和平和民主
(2)战略防御
(3)战略进攻
(4)战略决战
(5)战略追击
2、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2)结束了一盘散沙的局面
(3)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的一切特权
(4)实现了中国从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飞跃
3、基本经验
统一战线:必要性、可能性、两个阶级联盟、领导权
武装斗争:必要性、道路、可能性
党的建设:必要性、
人民民主专政
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走向繁荣富强的飞跃
(一)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反对帝国主义
反对封建主义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二)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
A.工业化道路所决定的
B.三大改造以后的形势
C.国际因素
2、确立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
A.建国初的政治制度
B.三大改造和经济制度
3、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为富强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现了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飞跃
(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1、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四)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三、改革开放实现了到富起来、强起来的飞跃
(一)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1、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
改革:都想改、契机
2、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3、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4、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5、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6、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二)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贡献
1、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开辟: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确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反复:十三大政治报告一个字都不能变
2、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和平和发展是世界的两大主题
社会主义本质
3、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模式极其重要
没有积累、私利化、没有制度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
根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制度: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政治制度
基层民众自治制度
自信:强调执政合法性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
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尼克松、撒切尔夫人、布热津斯基、奥巴马
使命:
毛泽东——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习近平——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文化
4、使中国赶上了时代
5、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飞跃
邓小平习近平的小康社会
经济总量不一样
1000——12000
价值目标: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共同富裕
惠及十三亿人、老少边穷农、科技扶贫、精准扶贫
四、党领导人民取得的胜利是继往开来的
(一)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二)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三)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第三个方面 最重要的历史经验——党的领导
(一)党的领导是一切事业的保证
开天辟地、百折不饶、立党为公
(二)选择党的领导是正确的
(三)党的历史是继往开来的现实基础
(四)党的领导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结束语: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参考书:《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思考题:
1、中国共产党九十五年奋斗的主要成就?
2、从党史角度谈谈为什么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作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理解篇2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段的先锋队,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反对腐败,保持廉洁是其一贯主张和应尽天职。在7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开展了同党内出现的腐败现象的坚决斗争,并在长期反腐败斗争的实践中经受住了考验。回顾党反腐败的历史。总结党反腐败的经验教训,对推进当前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7月成立后,就对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一直高度警惕,并在实践中坚持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纵观党的反腐败斗争历程,大致可分以下几个阶段:
1、我们党执政以前的反腐败斗争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虽然在根据地和解放区内建立了政权,有了局部执政的经验,但总的来说,还处在被压迫,被围剿的无权状态,不具备权钱交易大规模发生的客观条件,再加上我们党在主观上注重从严治党,坚持反对腐败,所以腐败现象并不严重,廉政建设的任务比较轻,反腐倡廉的效果十分显著,建设起了与国统区的腐败政治形成鲜明对照的解放区廉洁政府。极大地争取了人心,成为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性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这一时期反腐倡廉的主要做法是:(1)注重思想教育。通过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增强党员、干部对腐败现象的免疫力,著名的延安整风即是这方面的范例。(2)注重法规建设,1922年4月,即建立了最早的纪律检查机关——中央监察委员会。1926年8月4日,又发布了我党最早的有关反腐败的文件——《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1933年12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发布了《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第26号训令。1939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惩治贪污条例》,规定贪污数目在500元以上者,处死刑或五年以上有期徒刑。(3)领导廉洁自律。在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广大党员干部,艰苦朴素,为政清廉,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2、建国初期的反腐倡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们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执政党的地位和和平建设的环境,一方面为我们党提供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也便于我们党面临脱离群众乃至腐化变质的危险。为经受住执政考验,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我们党实行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措施:(1)加强反腐败法规建设。1952年3月,中央节约检查委员会制定了《关于处理贪污、浪费及克服官僚主义错误的若干决定》和《关于追缴贪污分子赃物的规定》同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制定并公布了《惩治贪污条例》,这一专项惩贪法规在以后多年的反腐败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2)开展整风,整党。1950年下半年开展的全党整风运动,重点是解决各级干部的作风问题。1951年下半年到1954年春的整党,解决了包括贪污腐败在内的基层党组织存在的各种问题。(3)开展“三反”运动。1951年12月至1952年10日,在党和国家机关内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共查处了有贪污行为的干部120多万人,其中贪污一千元以上的10万多人。受到刑事处分的腐败分子有4万多人。刘青山、张子善等腐败分子被处决。以上措施,有力地遏制了建国初期腐败现象滋长的势头,基本上实现了廉洁政治,从而使五十年代的党风和社会风气成为党的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
3、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反腐倡廉
从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年,是我们党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这一时期,我们党的执政地位进一步巩固,再加上逐步形成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以及同这种政治体制相适应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个别党员,干部的以权谋私现象和官僚主义作风有所滋长。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克服消极腐败现象。党中央采取了以下措施:(1)整党整风,这一时期为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先后进行了四次大的整党整风,包括1957年的整风,1958年开展的整党整社,1961年的农村整风和“四清”运动中的整党。(2)开展专项反腐败斗争。1960年在农村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新“三反”斗争,处理了农村部分干部中存在的贪污等违法乱纪的问题。但被查出的有一段“贪污和行为”的干部占干部总数的20%之多。有扩大化倾向。1963年2月,中央又决定在县以上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开展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的“新五反”运动。1963年9月,中央在“新三反”的基础上,决定在农村搞“四清”,最初是清帐目、清仓库、清财物、清工分;
后来发展为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实质上变成了一场遍及各个领域的阶级斗争,误伤了不少干部。毛泽东在“四清”运动中得出了农村三分之一的领导权已不掌握在健康分子手中的结论。
(3)建立干部定期参加生产劳动制度。1958年2月,中央发出了《关于下放干部进行劳动锻炼的指示》,出现了干部下放劳动的热潮,密切了干群关系,但也开始出现形式主义和极端化的做法,从以上措施可以看出,我们党是重视反腐败斗争的,并把反腐败斗争做为一件大事来抓,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长,但由于缺乏经验,仍然简单沿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思想教育防腐,群众运动反腐的老路子,并从阶级斗争的角度认识和处理党内的消极腐败现象,因而存在反腐败扩大化的倾向。
4、“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反腐倡廉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就毛泽东的主观设想来说,是为了反修防修。包含有明显的克服党内消极腐败现象的愿望。毛泽东希望通过公开地、全面地;
由下而上的“文化大革命”的形式,彻底揭露党内的阴暗面,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理论,并过于夸大了阴暗面,采取了“大民主”式的群众运动的方式,因而使“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廉政建设不得不陷入误区。其基本失误是:(1)对党内消极腐败现象的估计过于严重。发动“文化大革命”时,毛泽东认为农村中有三分之一的政权不在我们手里,工厂企业里一个相当大的多数的领导权不在工人群众手里,党内已形成了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这种对党内形势的严重估计,必然会使反腐败斗争扩大化。(2)用“大民主”的方式反对消极腐败现象,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认为以前那种由党委领导群众运动的方式已不能解决问题。需要搞自下而上的不要党委领导的群众运动。用这种不要党委领导的“大民主”方式反腐败,只会助长阶级斗争的扩大化的错误,不能达到反腐倡廉的目的。(3)防腐不治穷,搞“穷廉法”。腐败现象的产生有思想、政治、经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要反对腐败,除了加强思想教育外,还要处理好廉政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大力发展生产力,铲除腐败现象滋长的物质土壤。但“文化大革命”只治腐不治穷。并认为富则修,把富裕当作是腐化的物质基础,使反腐败带有严重的禁欲色彩。(4)一些廉政做法走向极端化。最典型的是把干部参加生产劳动的做法极端化,把它变成了造反派排挤打击异己的重要手段,失掉了廉政的本来意义。总之,“文化大革命”不仅是一场内乱,而且作为一场反腐败的实践也是失败的。尽管由于扩大化的阶级斗争的高温高压的作用,使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形式的腐败现象得到了抑制,但以“走后门”为主要特征的不正之风和组织人事上的不正之风,却在“文化大革命”后期普遍蔓延。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反腐倡廉。
粉碎“四人帮”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的反腐倡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为遏制腐败现象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对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也会从体制上堵塞腐败现象滋生的漏洞,因此,从总体上说,改革开放有利于反腐倡廉而不是相反。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政策上和法规上的漏洞和空隙,再加上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使得反腐倡廉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比以前更为艰巨、复杂。在新的时期,我们党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在继承发展过去反腐倡廉有效做法的同时,摒弃以前的群众运动的做法,努力探索改革开放条件下廉政建设的新路子。其主要做法有:(1)加强纪律检查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和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重新恢复,并成立了各级行政监察机构,对廉政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2)完善反腐败立法,1982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犯罪的决定》,是一部惩腐的专项法律。1987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关于惩治贪污、受贿罪的补充规定》,标志着我国肃贪法律的完善化。(3)实行“从严治党”的方针,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加强自身建设的条例和规定,如《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关于禁止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规定》,等等。(4)开展专项反腐败斗争。1982年4月,国务院作出《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后,开展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反腐败斗争,集中打击和解决干部索贿受贿,投机倒把,套汇、走私等问题,取得了较大成绩。1989年8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出《关于贪污、受贿、投机倒把等犯罪分子必须在限额内自首坦白的公告》,监察部也发出了《关于有贪污受贿行为的国家行政机关人员限期主动交代问题的通告》。这两个《通告》发出后也开展了一场专项反腐斗争。
(二)
总结我们党反腐倡廉的历史经验,可以看到,我们党开展反腐败斗争,主要遵循的是这样一套路子,即思想教育防腐、群众运动反腐、法制建设惩腐。这实际上是反腐倡廉的三项大思路,应该说,这三项大思路,仍然是我们今天反腐倡廉应该遵循和借鉴的。但我们在遵循和借鉴时,应根据历史的经验教训加以扬弃。
第一、不再搞运动,但要发动群众造声势。我们党和毛泽东同志在反腐败斗争的理论和实践中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要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但在发动群众的方式问题上,毛泽东简单沿用了在革命战争时期十分有效的发动群众搞政治运动的方式,事实证明,这种方式确实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把群众迅速发动起来,造成一种强大的声势,从而对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产生明显的震慑作用,收到反腐倡廉的效果。然而,在社会主义时期,频繁而大规模的政治运动,会带来一系列消极后果,如助长无政府主义思想,削弱党的领导,混淆政策界限,挫伤群众积极性等,造成动机与效果的背离,历史经验证明,依靠群众运动的方式反腐败,不是正确的选择。因此,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时明确提出,当经济建设遇到自由化思潮和腐败现象干扰时,“对待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再走老路,不能再搞什么政治运动”但反腐败时不再搞群众运动,并不等于不要发动群众参与。作为工作方法,仍然需要动员群众,把群众发动起来,造成一定声势,以达到彻底揭露和打击一切腐败现象,教育全体党员和人民的目的。这就需要运用宣传教育和严格执法等多种手段,启发群众的觉悟,把群众动员起来,造成全社会反腐败的大气候,大环境,使腐败现象无法隐藏,都能得到应有的惩处。
第二,既要从严治党,更要有制度保证。我们党历来重视党的建设。重视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在民主革命时期,正是由于我们党从严治党,高级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以身作则,大大推进了党的廉政建设。现在和今后的反腐败斗争,仍然需要加强党的建设,需要从严治党,需要高级干部的以身示范。但历史经验表明,单靠用惩治手段从严治党,从严要求高级干部,虽然可以起到必不可少的示范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党和政府的反腐防变问题,也不能使党和政府长久地保持清正廉洁形象。要从根本上遏制和清除腐败现象。关键是要加强法制和制度建设。许多情况表明,有了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反腐败斗争就能够有章可循;
领导者以身作则以及人民群众对领导人的监督,也就容易得到保证,因此,反腐败斗争必须逐步向法制化轨道:既治标更治本。这就要求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完善有效的权力约束和监督机制,使宪法监督、司法监督,党纪监督、行政监督有足够的权威和效能,每时每刻地发挥作用,对各种腐败现象予以铁面无私的查处。
第三,既要重视思想教育,也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将治贪与治穷相结合。通过整风、整党等形式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牢固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既是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坚固防线,又是保持为官清廉的精神支柱。因此,在任何时候,加强思想教育防腐的优良传统都不能丢。但要使反腐败斗争取得成效,还必须消除腐败现象赖以滋生的物质匮乏的经济条件。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而不能干扰它,冲击它,因此,新时期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使反腐败斗争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并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使反腐败斗争不断向前推进。
第四,既要重视专项斗争,也要重视经常性工作,努力把阶段性战役和长期斗争结合起来,纵观历史上的反腐败斗争,可以看出反腐败斗争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即经过一段时间腐败现象有所滋长后,即开展一次阶段性战役,打击腐败现象,过一段时间后再开展一次,这说明,腐败现象具有顽固性的特点,不是一两个阶段性战役就能消除的。而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因此,反腐败斗争既要有紧迫感,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进行,不断抓出阶段性成果,又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注重经常性的反腐工作,不间断地抓下去,不能中途歇口气,等到腐败现象严重后再来开展反腐败斗争。尤其是在日前新旧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经济生活中存在的某种无序状态会造成腐败现象的多发性,为了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更要把阶段性战役与长期斗争结合起来,掌握反腐败斗争的主动权。
第五,要把反腐败同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结合起来,力求改革和廉政建设的双效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反腐倡廉的实践表明,在新旧体制过渡时期,由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形成行政权力,计划权力对资源配置仍有一定作用,再加上新的改革措施开始时不完善,漏洞较多,这就使以发展市场经济为名搞权钱交易腐败分子有机可乘。一项新的改革措施出后,可能诱发出一些新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如价格双轨制下出现“官倒”,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后土地审批部门出现的大量问题,以及金融、房地产、期货市场上的一些经济犯罪现象,表明腐败发生的热点部位和表现形式会随改革进程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出台新的改革措施时,要根据腐败现象的动态性特点,同时考虑廉政建设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对策,制止那些打着改革的旗号搞权钱交易的现象,取得改革和廉政建设的双重效果。
当前,我们党正在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我们相信,只要认真吸取反腐败斗争的历史经验,并依据新时期的历史条件探讨和提出反腐败和对策,并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就一定可以把消极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的胜利。
(作者单位: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宋敬华
作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理解篇3
中国共产党正确对待自身错误的历史经验
武定一中 蒋兴旺
九十年的风雨历程,九十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在九十年的成长过程中,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也伴随着艰辛的探索之路。正如邓小平所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发展社会主义道路是“摸着石头过河”。但不管什么困难和挫折,都阻挡不了中国共产党前进的步伐。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这些失败和挫折中汲取经验和教训,锻炼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党心、军心、民心紧密相连,在一个个紧要关头转危为安、转败为胜,从胜利走向胜利。这也是一个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一个政党走向成熟的必然之路,特别是在中国。下面我们就从中国共产党的历次的失败中找出值得我们注意的经验教训。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勾结帝国主义,发动四一二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党当时还比较幼稚,又处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致使革命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已经发展到6万多党员的党只剩下了1万多党员。在中国革命进入低潮后,我们的党仍然顽强地继续战斗,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从八七会议、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到毛泽东、朱德同志在井冈山建立红色革命根据地,革命一度重新走上复兴道路。
但事隔7年后,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所造成的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革命再次遭受重创,红军被迫长征。
这次失败使革命受到极大损失,红军从30万人减少到3万人左右,共产党员从30万人锐减到4万人左右。
一切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之正确或错误,其思想根源都在于它们是否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出发,是否从中国革命的客观实际和中国人民的客观需要出发。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入绝境。
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一些教条主义者,虽然能大段大段地背诵‘马列主义理论’,但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在危急关头挽救党、挽救革命的,是从中国农村山沟沟里走出来的毛泽东。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935年1月举行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由此诞生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第一代坚强的领导集体。
由于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并向一切与之相反的错误思想作坚决的斗争,党才在第一次大革命、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三个时期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到1945年达到了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空前的巩固和统一,发展成强大的革命力量,有了120余万党员,领导了拥有近1亿人民、近100万军队的中国解放区,形成全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事业的伟大的重心。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只有认真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刻地总结建国以来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开通了胜利前进的航道。
对于一个不断走向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曲折和失误同样是一笔财富,在我们付出代价的同时,也收获了真理。
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全党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的转移,制定了在改革开放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总政策,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形成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党才重新获得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国家在经济和政治上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根据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深刻总结历史的和当前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以及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全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取得了共识,坚定了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决心。
新中国成立50余年来,我们党带领着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年来,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居于世界前列,中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是在扩大,而是在缩小。到今天,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一举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综合国力进入世界七强,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的社会。进入新世纪,我们党只有正确地把握时代要求,自觉地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才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历史使命。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满挑战和希望的二十一世纪,我们党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为保持党的先进性、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与时俱进,就要深入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对事关全局的重大实践问题进行战略思考,努力做到科学判断形势,正确把握大局,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要密切注意生产力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正确认识和把握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正确判断新形势,回答和解决新课题,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时代主题,把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壮丽蓝图化为现实。
中国兴旺发达的关键在党,民族全面振兴的关键在党。展望未来,我们事业的前景无限美好。尽管前进的道路不会平坦,但是,只要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万众一心,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一个敢于正视历史的政党,一个能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政党,一个能看到自己长处与短处的政党,才能在历史的浪潮中勇往直前,才能在纷繁的世界舞台上站稳脚跟,才能在新的时代竞争中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
作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理解篇4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历史经验
作者:吴美华
来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第03期
摘要: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反腐倡廉建设的历史,大体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全面执政条件下的反腐倡廉建设,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主要是:不断推进反腐倡廉理论的与时俱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反腐倡廉实践;
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反腐倡廉建设;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反腐倡廉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中;
坚持反腐倡廉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党的领导和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统一起来;
健全廉政立法体系,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法制化水平;
学习借鉴别国经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反腐倡廉;
历史经验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11)03-0089-08
提出反腐倡廉建设的概念并把它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首次正式见诸于党的十七大报告,而反腐倡廉建设的实践则可以追溯到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中,始终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无论在局部执政时期还是在全面执掌政权之后,无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还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无论在封闭半封闭条件下还是在全方位开放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都以不懈的努力整肃不良作风、惩治腐败现象,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认真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治理腐败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 奋斗 理解 作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理解 作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理解 谈当代大学生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