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奋进28正文

时间:2022-06-19 18:3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什么奋进28正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什么奋进28正文

什么奋进28正文4篇

第1篇: 什么奋进28正文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

  会计信息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相关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但从披露出来的情况看,会计信息质量实在令人堪忧。据报道,福建财政厅对全省100家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抽查,抽查结果表明,六成以上企业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会计信息失真:查出虚列资产3.62亿元,虚列所有者权益1.76亿元,虚列损益1.22亿元;
广州京安云豹汽车公司年报中存在损益不实21061万元;
沈阳黎明服装公司采用大量虚拟购销业务、假签购销合同等手段谎报经营成果,1999年实际亏损3448万元被谎报为盈利5231万元(2001年8月30日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
开封京华会计师事务所在对某公司1998—2000年度报表进行审计时违背审计准则的要求,在未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情况下,出具了三份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对该公司虚假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起了证明作用,等等。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朱熔基总理给国家会计学院题辞:“不作假帐”,其背景不言自明。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刻不容缓。

一、会计信息及会计信息失真的界定

㈠ 会计信息及其载体

  会计信息是关于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的反映,是人们认识和了解会计主体的主要途径,是各种各样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或行动时所必需的。决定何时购入、持有或出售一项权益性投资;
评价管理当局的保管或受托责任;
评价企业向其职工支付工资和提供其他利益的能力;
评价对企业贷款的保险程度;
决定税务政策;
决定可分配利润和股利;
编制和使用国民收入统计指标;
管理企业的活动等,都需要大量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的载体主要有:会计凭证,帐簿,财务报表,会计软件以及审计会计师的审计报告。这几种载体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各有特色。会计凭证提供的信息主要是关于一件或数件同类会计事项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
帐簿提供系统的、分类的会计信息;
财务报表则是按一定的指标体系提供综合性的信息;
会计软件是会计信息的电子版,不同的软件具有不同的功能,有些软件能够按照设计者的要求产生派生信息;
审计报告是审计会计师按照一定标准和要求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进行审查后所出具的鉴证与证明文件。

㈡ 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指会计信息未能如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有:数据不实,事项不真,编造假证假账假表,虚盈实亏,虚亏实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等。我们通过以下的分类来进一步认识。

从会计计量理论来看。首先是计量单位问题。会计的四大基本假设之一就是货币计量假设,但货币计量本身具有局限性。一是这一假设是以币值稳定为前提条件,而一旦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会计所描述的财务成果和经营业绩就会受到扭曲,不能反映企业真实情况,导致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二是财务报告中许多数据都是通过合计、汇总而来,是若干交易或事项的金额汇总。抵销所形成的。这种汇总抵销也不可避免地掩盖了某些矛盾与问题。三是当前有不少尚难以用货币计量,但却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如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其次是计量属性问题。目前最基本和常用的是历史成本计价法,而使用者的决策总是希望通过财务报告获得更多面向未来的信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传统财务报告信息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决策对信息的相关性的要求。 

从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基础看。会计信息是建立在稳健性原则基础上的,它有利于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增加企业营利能力。但它也有局限性:首先,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不性质量特征都要求会计信息符合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状况,采取稳健性原则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很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偏离实际;
其次,企业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增加企业的资金来源,采取稳健原则确认的计量常会使企业会计报表的信息偏于保守。 
  重要性原则允许企业对不重要项目可以例外处理或灵活处理,但对于哪些项目是重要的,哪些项目是不重要的,无论从质的方面或从量的方面都未能作出规定。这样,如果企业将重要的项目按不重要的项目处理,势必会影响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公允表达,使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偏离企业的实际情况。 

  从会计信息本身含有估计的因素来看。在会计核算中,企业总是力求准确性,但有些经济业务本身具有不可确定性,因而需要根据经验判断作出估计,另外,又存在许多不可确知和难以准确计量的因素,因此,会计确认和计量工作不得不借助于假定和估计的方法。这就使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常常具有近似的性质。因而,会计信息不可能绝对精确地与客观价值运动相符合。这也会加大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 

  从失真的会计信息产生过程分析,可以将其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谭劲松、丘步辉、林静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思考》,江苏财经)。前者指会计事项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业务活动,会计事项本身就不真实,从而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即“假账真算”,这是一种主观上的造假。如银广厦在核算天津分公司出口业务时就采用的是这种作假方式。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虽然会计事项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的经济活动,但由于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即“真账假算”,这类情况既有故意所为,也有疏忽大意的无意之举。如某企业会计在将一笔2930元的管理费用登记入帐时误记为2390元。也有两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即“假账假算”。

  会计信息失真按主观上的有意与否,可分为故意失真和无意失真。故意失真是指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营私舞弊,弄虚作假。这是危害最大、后果最严重、也最难以防范的失真行为。故意失真在构成上有两个要件:一是有主观上的故意,二是行为人个人或小团体能得到好处或潜在的好处。无意失真是指会计行为人由于经验不足或主观判断失误或是疏忽大意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无意失真不存在主观上的故意和谋取非法利益。

  此外,会计信息失真还有制度性失真、技术性失真、时效性失真等。制度性失真是指社会经济法规、制度的不完备与缺陷而造成的,它又分为客观性制度性失真和主观性制度性失真。客观性制度性失真是指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上的缺陷与不完备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如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发生赊销业务,期末就要按应收帐款余额提取坏帐准备。坏帐准备的提取,必然影响本期利润指标的真实性。另外,企业经营活动的连续性与会计信息披露的间断性矛盾,也是一种客观性制度性失真。企业经营的连续性和信息披露的间断性之间的矛盾,使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当用户得到信息时,许多会计信息已是“遥远的历史”而失去了相关性;
而那些占信息优势的人可利用信息披露的时间间隔而进行内幕交易,导致了投资者之间的非公平竞争(殷官林,财务与会计,2000.5)。主观性制度性失真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形成财产经管的委托——代理关系造成的: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不一致和信息的不对称,只要当会计信息最终会影响会计行为人的切身利益时,其质量就必然会受到影响。这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目前还难以解决。

  技术性失真是指目前的会计技术方法所存在的局限性使人们还难以客观、准确地认识会计事物。技术性失真主要是由经济活动中大量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造成的。这是形成信息失真的技术性因素。它会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和技术的改进而减少。

  时效性失真是指报告信息的过程中不恰当的延误而造成的。

使用会计软件产生的信息失真。会计软件是集会计信息收集技术、传递技术、存储技术、检索技术、处理技术以及会计信息标准化技术等为一体的应用软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人们将更多地使用软件以期达到减轻工作强度和实现会计标准化、规范化。这就使得由于使用会计软件而产生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显得日益突出。目前市场上的会计软件种类繁多,良莠不齐。这类问题有三种类型:一是设计上的不完备所产生的漏洞,二是程序设计员在设计软件时故意预留入口使自己有权访问该系统而导致信息失真,三是软件使用中产生的信息失真。如果企业规模不大,软件的使用人员较单一,则对于前两个问题,只要购买、使用经过严格检测的正版软件基本上就可以解决;
后一个问题,一是培训使用者减少使用中的误操作,二是强化监督防止利用会计软件提供虚假信息。但是如果企业规模较大,尤其是对某些大型集团公司,上述的解决方法尚不足以完全解决由于使用会计软件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使用会计软件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还可能表现为企业内部各子公司或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不一致而导致的数据混乱。这种类型的会计信息失真仍然属于无意失真的范畴。由于此类失真影响的人员阶层主要是企业内部的中高级决策分析人员和政策制定人员,所以必须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依靠计算机系统来处理数据进而获得有用信息,如果提供给决策分析人员和政策制定人员的信息与现实严重不符,那么可能会使他们决策失误,从而损害企业本身的利益。不幸的是,在现实世界中,这种类型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普遍存在的,其形成原因也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举两个例子:一是A企业市场部门和审计部门分别使用自己的数据处理系统,在月底考核公司业绩时,由于两个部门的数据不一致,市场部门上报给总经理的会计报表中,声称本月业绩较上月增长15%。而审计部门上报给总经理的会计报表却恰恰相反,他们声称本月业绩较上月下降了6%,这样对总经理来说,他根本不知道应该相信哪个部门的报表结果,因为两个部门制作报表的过程都是合理的。二是B企业的销售部门有3个业务经理,分别驻在北京、上海、广州管理公司的销售门市,他们都可以使用自己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远程使用公司的销售数据管理系统。问题是,他们的数据录入过程无意中产生了严重的数据不一致性。例如,假设三个业务经理有一个共同的客户都是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业务经理X在销售数据管理系统中输入的是“微软(中国)”,业务经理Y在系统中输入的是“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而业务经理Z在系统中输入的却是“Microsoft”。这样,总公司的数据使用者在检索数据的时,往往会丢掉很多销售数据。比如说他在检索过程中,对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的检索仅仅使用了关键字“Microsoft”,从而丢掉了业务经理X和业务经理Y的销售数据。这样必然得到错误的结论,如果这个数据使用者是公司最高决策层人员,那么对公司来说,危险性就很大了。

对于上面所说的这种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因为公司的人员多,每个人又有不同的喜好和行为方式。如果让他们在使用同一个会计信息系统甚至不同的系统时自由地发挥,那么这种类型的会计信息失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解决这类会计信息失真的方法针对不同的人员层次也就分为不同层次:一是对原始数据采集者,主要是业务数据处理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用户。这类用户的主要工作是数据的输入、修改、删除等基本的业务操作。他们面对的数据的特点是实时的且高度的不稳定。虽然业务数据处理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都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初级形式,但是由于整个管理信息系统处理的几乎所有数据都来自这两类系统,所以应该对这两类系统的用户进行严格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使他们清晰地认识到他们的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由他们输入的错误数据将导致的严重后果,务必严谨认真地对待手中的原始业务数据。当然,人都会犯错,他们输入数据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也会犯一些无意的错误,这就对业务数据处理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开发者提出了要求:必须使系统具有一定的辅助纠错功能。例如系统某个位置必须输入数字,当用户把数字中的“0”错误地输成字母“O”时,系统能够提示用户输入错误;
又如移动电话号码长度为11位,当用户输入位数错误时,也要求系统能够提示。当然,在原始数据输入过程中,为了加强输入数据的一致性,企业高层应该对各子公司或各部门加强管理,统一领导,对共同使用的数据格式实行强制性的统一编码。有条件的企业应该使用中央数据库系统,逐步取消各部门单独的数据库系统,使得全公司的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必须由中央数据库系统统一担任。同时,业务数据处理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也必须牺牲用户的部分操作自由。例如前面提到的客户名称是“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的情况,系统的输入客户名称的位置,不应该为用户预留编辑的权力,而应该让他们从客户列表中选择,而提供给他们作为选择的客户名称列表是由公司统一编制的,他们无权改动。做到上述各点,企业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原始数据错误、混乱和不一致的情况。二是对数据使用者,主要包括报表编制人员、决策分析人员和政策制定人员。这类用户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主要是使用数据,他们面对的数据是历史的且是比较稳定的。但是为了使得数据使用者所使用的数据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失真,企业应该为数据使用者们建立专门的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这种管理信息系统的高级形式。例如通过对中央数据库中的原始业务数据进行抽取、转换、清洗后建立企业的中央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然后再在中央数据仓库的基础上建立报表系统,联机分析处理(OLAP)系统以及数据挖掘(Data Mining)系统。这样,数据使用者可以在较真实、稳定的数据环境下展开报表编制、决策分析和政策制定等高层次的工作,做出有利于公司的发展的决策。

现实中,要使用以上谈到的方法来解决企业中由于使用会计软件而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要让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清楚地认识到此类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解决此类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样才能取得行政上的以及必要时的资金支持。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中,故意造假占的比例很大。因此识别与治理故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是当务之急。

二、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各种手法

㈠ 虚假会计信息之源——凭证作假

在所有的虚假会计信息中,会计凭证作假处于源头地位。在帐务处理程序中,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是基础。凭证错误将导致一系列的错误信息。而且,凭证作假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会计主体外部的信息使用者不经过一定的手续与批准,很少能够看到会计凭证,甚至大部分信息使用者也不会去审查凭证。这为造假者留下了可乘之机。凭证作假分为原始凭证作假和记帐凭证作假。原始凭证作假有三类:第一类是不如实填写、或伪造、篡改原始凭证;
第二类是打白条、以收据代替发票、不按发票规定用途使用发票、不按发票规定要求开具发票等;
第三类是使用虚假发票,即“真票假开”或“假票真开”。记帐凭证作假有两种情况:一是没有任何原始凭证情况下编制虚假记帐凭证。如某单位在期末发现主营业务收入未达标,于是会计人员在单位负责人的授意下,编造了一份销售产品的记帐凭证,从而使主营业务收入达标,日后再以销售退回或销售折扣等方式冲帐。另一种情况是记帐凭证要素(日期、内容、数量、金额、对应科目等)一项或几项与原始凭证不符。如某会计挪用一笔公款数月后归还,在其编制的记帐凭证上的日期与原始凭证的日期就相差数月。

㈡ 帐簿作假

帐簿作假是在记账、算账、转账、结账过程中,涂改账目、做假账、挂账、收入不入账、提前结账或延迟结帐、倒轧帐等,造成帐证(帐簿记录与凭证)不符、帐帐(总分类帐与明细分类帐)不符、帐表(帐簿记录与会计报表)不符,或者是抽换帐页、损毁帐簿,或者是帐外设帐等掩盖事实真相。“挂账”是利用一些帐户特性将经济业务不结清到位而是长期挂在账上,或者将有关资金款项挂在往来上,待时机成熟再回到账中,以达到“缓冲”、不露声色地隐藏事实真相之目的。如审计人员发现某企业“应收帐款”帐上有一笔近百万元款项拖欠年余,而对方是一家效益较好的企业。经电话查询,对方说一年前已经结清。原来该款被企业主管财务的领导私自挪用。“收入不入帐”指财会人员隐匿收入,不报账、不交公而私自占用。如对罚没款、管理费、上级拨款等,不报账、不上交、私自扣留;
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收取的现金回扣和银行存款,按应收账款长期挂账、伺机挪用或侵吞;
或者采取少计价款,不开发票,不入账等。“倒轧帐”是先编造好财务报表上有关数据,然后调整有关帐户记录和余额,最后编造有关会计凭证,这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作假。“帐外设帐”是一些单位设置两套帐,一套是公开的,另一套是秘密的。这些单位往往在公开帐中虚列费用开支,将这些款项转入秘密帐;
或者将主营业务收入之外的其他收入不记入公开帐而记入秘密帐,将其做非法或不合理开支用。

㈢ 报表粉饰

报表粉饰是利用报表编制技巧和会计制度的缺陷,对外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这是一种较为泛滥的会计信息作假方式,其危害性也最大。这是因为它是信息使用者获得会计信息的最主要方式和途径。报表粉饰的主要表现形式有表帐(报表数据与帐簿记录)不符、表表不符(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不符,主表和附表不符)、虚报盈亏(加大资产或加大成本费用,虚增利润或减少利润)等。倒轧帐也可归入报表粉饰。

㈣ 虚假审计报告

不仅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中做假,一些中介机构也与之狼狈为奸,沆瀣一气,以假护假,对投资者进行欺骗误导,成为市场一大隐患。股东判断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假,需要注册会计师作为公正的第三方对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即签证作用和证明作用。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上市公司会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等表明意见,是外界和投资者评判上市公司的依据之一。虽然受审计能力、审计条件、审计技术及被审计单位所提供材料的限制,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发现审计对象的所有问题,但从虚增企业注册资金、虚增法人股权、无利润靠贷款分红等性质十分恶劣的问题中可以看出,一些注册会计师已成为某些公司欺骗投资者的帮凶。

三、编造虚假会计信息的动机与原因

㈠ 动机

编造虚假会计信息的动机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为个人或小团体谋私利,这是多数虚假信息编造者的基本动机;
二是为获得投资人投资。这类情况往往是企业生产经营项目还不错但资金紧张而经营绩效达不到投资人或管理层设置的标准,如为争取发行股票,争取风险投资等;
三是获得银行贷款;
四是取得客户(多数是供应商)信任而造假;
五是为应付社会上名目繁多的业绩考核;
六是为“政绩”;
七是逃税避税,等等。

㈡ 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原因

⒈ 会计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息不对称,指市场中交易的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信息不对称是长期困扰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因而成为众多经济学家研究的课题。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乔治·阿克尔洛夫在研究二手车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时,发现当市场的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拥有的信息比买方更多时,就会导致出售低质产品的情况,这被称为“逆向选择”。另一位诺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在确认了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上,市场的参与者调整自己的信息发布的一种重要方式,即拥有更多信息的一方,为了得到更好的交易结果,会采取一些令人可信的方式将信息发布给缺乏信息的另一方。这种方式被称为“发出信号”。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我国尤为严重,这是因为我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重很大,国有企业存在双重委托代理关系。我国公有财产的所有者从最终意义上讲是全体人民,人民将财产委托给国家,国家再将受托的财产委托给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经营管理。委托代理关系产生信息不对称,而我国这种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使得信息不对称更加严重:①作为财产所有者的人民,不能确定他所拥有的财产的总额和比例,更难以确定他在某一特定国有企业中所拥有的数额和比例;
②作为第二层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委托者,其主体(即国家)是虚拟的,即所有者主体空置。这些不确定性,必然减弱委托者对受托者的监督和约束。同时,在国有企业,部分本应属于所有者的职权被授予经营者,这必然导致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较其他类型企业更加严重,从而严重影响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生成于企业内部,企业经营者是会计信息的持有者,企业内部经营者与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此外,在公司内部,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也存在着严重信息不对称;
在股票市场交易,资金雄厚的大机构和众多散户之间也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这使得能够控制和掌握会计信息主动权者,无不利用这种不对称性兴风作浪,愚弄百姓。

⒉ 会计信息的外部性问题

外部性指一个经济主体的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在有关各方以价格为基础的交易中发生的,因此其影响是外在的。经济学家萨纽尔森说:“当生产或消费对其他人产生附带的成本或收益时,外部经济效果便发生了;
也就是说,成本或收益被加于其他人身上,然而施加这种影响的人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为此而获得报酬。更为确切地说,外部经济效果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萨纽尔森《经济学》第14版,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6,569页)外部性有正负之分。正的外部性是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获得的额外外部收益,负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蒙受的额外外部成本。会计信息的外部性十分明显,在证券市场上更为突出。因此,会计信息行为人(企业负责人、报表编制者、信息发布人等)无不想利用外部性为自己谋利益。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又一个原因。

⒊ 会计政策选择的灵活性与“机会主义”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会计原则和具体会计方法,是企业经营者在会计法规既定范围内进行的选择。如在存货的计价、固定资产的折旧、资产减值的确认等方法上面,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为企业留下一定的选择余地。这是为了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建立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会计核算体系而设置的。然而经营者也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上给予的灵活性而对会计数据进行操纵,使利益在有关利益人之间重新划分,尤其是从事有利于经营者自身的财富再分配,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红利等可以通过会计利润操纵而提高;
通过会计操纵来降低其失去现有职位的可能性。这就是会计政策选择上的“机会主义”行为。这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又一个直接原因。

⒋ 效用函数问题

祝祖强、尹娜在《挖经济学根源治会计信息失真》一文中提出:委托人(所有者)与受托人(经营者)的效用函数不一致且存在激励不相容(,《财务与会计》2000.01)。委托人和受托人都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都会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但他们的效用目标通常是不一致的。受托人除了寻求以货币衡量的物质报酬以外,还致力于一些非物质性的因素来实现其效用最大化,如增加闲暇时间,追求在职消费等等。而委托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激励不相容,即一方追求效用最大化会损害另一方实现效用最大化,始终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经营者作为有限理性经济人,为了追求自身效用(包括经营业绩和报酬)最大化未必会提供所有者决策所需要的全部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因而,委托与受托双方的效用函数不一致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内在动机。

㈢ 会计信息失真的社会学原因  

⒈ 企业负责人的行政任命制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是厂长(经理 )负责制,而厂长(经理)大部分由行政任命。这种行政任命制容易产生:①这些负责人是组织安排的,他们无法也不可能有长期的奋斗目标和打算,加上频繁调动与升迁,助长了他们的短期行为;
②企业负责人的任命取决于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人的意见,这些被任命的负责人可能并不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在日趋剧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也就难以获得发展。而他们为了自己的仕途,在无能力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及效益的情况下,就只有通过操纵会计行为,粉饰经营业绩;
③作为上级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人不愿或不能有效地制止企业负责人的虚假行为,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日益严重;
④政企没有彻底分开,有些地方党政官员直接兼任企业要职,如“峨眉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是由当地的一位副市长兼任。“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导致地方政府对当地上市公司频频干预。 

⒉ 我国会计法规制度的形成,缺乏一个有效的、利益各方的博弈过程

我国会计法规制度的改革力度很大,进行的也比较顺利。改革中我们也较多地借鉴了国际会计标准,目前执行的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基本接轨,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从本质上讲,会计法规制度是社会人为了降低交易成本而经过各方长时间的多次博弈后形成的、既兼顾各方利益又自愿执行的有约束力的社会契约。任何一方从违反契约中得到的收益远比其付出的成本要少的多,即违规将受到更大的惩罚。这样的契约就变成各方普遍接受的法规制度。我国的法规制度基本上是“舶来品”(并非贬义,其先进性、规范性是有目共睹的),缺乏利益各方“真刀真枪”的“拼杀”(充分博弈),人们还没有完全认可其约束力。另外,我国处于急剧的社会变革之中,经济环境不断变迁,新情况、新业务不断涌现,旧的亟待更新,新的尚未完全建立,会计法规制度也还有待完善之处。新制度的贯彻执行力度不大,没有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广泛地宣传而形成社会性的舆论监督、群众监督氛围。更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及时纠察。

⒊ 权力集中,无力制衡

社会权力在不同利益集团、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适当分配,是保证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我国企业中,权力集中的问题很严重,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公司的治理结构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通过竞争的市场所实施的间接控制——外部治理结构,包括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市场、兼并市场等。其二为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它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组成的一个三级结构。在我国现有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企业外部所面临的产品市场变得激烈了,但是仍缺乏来自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的自由竞争,因此外部治理结构是不健全的。内部治理结构方面,我国国有企业形成了六套组织机构(职工代表大会、党委会、工会等老三会和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新三会),但相互之间责权界限不清,运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在个别企业,会计不是兼顾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而是成了经营者直接操纵反映其意图的工具。

四、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

㈠ 重塑会计诚信,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诚信是培养人的高尚情操,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建立会计诚信教育机制,就是要求会计人员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为行动准则,为共建繁荣和谐的社会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诚信教育要从大学在校学生入手,使诚信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列入教材,进入大学教程,使诚信深入人心。同时,要在社会上广泛宣传,特别是会计领域更应以此做为“立身之本”和“处世之宝”。树立“信”则“立”的观念,在会计工作中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不贪不占、讲究信用,同时应守法、守约,以信为本。

在岗会计人员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要以诚信教育为切入点,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到以法办事、爱岗敬业、搞好服务,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不唯上,不唯情,做好“内当家”,坚决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以重塑会计诚信。

㈡ 建立与完善会计法规制度

会计法规的建立不能一蹴而就,除了借鉴与引进国外先进的经验外,还要注意法规制度的本土化、亲和力与普及,要让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参加会计法规制度的制定、修订和讨论,努力使会计法规的建立过程成为一个博弈过程,使之真正成为各方都认可、对各方都有约束力的法规。努力消除法规制度的“盲点”,使责任、权利、义务、处罚细则有机结合起来,使法真正成为法。减少制度性、技术性会计信息失真。 

㈢ 改革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对复杂的新、老三会进行责任、权利、义务的明确划分,可予以整合,形成有效的权力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从源头是减少会计信息失真。

⒈ 培养与建立职业企业家队伍,并建立完善的动态的企业家档案和声誉评价。

声誉是经营者在经理人市场中存在、获利的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良好的声誉有利于经营者的长期发展,而劣迹斑斑的声誉记录则很可能使经营者被逐出经理人市场,甚至毁掉其一生的事业。因此,应逐步形成一个职业企业家阶层,由有关机构定期对其业绩、行为进行考核,并评定其声誉,记录在案。对于经营者的劣迹要随时公布,从而迫使经营者放弃短期行为转而追求长期利益。这一措施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防止经营者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内在激励机制。

⒉加大处罚力度,降低经营者的预期风险收益。

经营者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不仅要承担声誉损失,还必须承担物质损失。根据经营者是“有限理性经济人”并“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经济学假设,其行为必定遵循成本效益原则。获得风险收益是经营者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主要目的,那么使经营者的风险成本大于其风险收益是一种有效防止经营者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物质上的内在激励措施。这要求加强会计社会监督力量,提高审计质量,从而增加经营者造假受罚的风险。对造假者决不手软,依法进行处罚并有专人监督执行,降低经营者的预期风险收益。

⒊改变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推行会计委派制

会计委派是委托人通过向企业委派会计人员以改变在原有管理体制下企业经营者轻易操纵会计账务的弊端,使委派的会计人员能站在委托人以及社会公众的立场上公正、客观地处理会计事务,从而达到尽量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目的。 

㈣ 对会计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强化外部控制

首先,取消企业厂长(经理)行政任命,政企彻底分开;
其次,改革产权制度,落实所有者的主体地位及责任和权限;
再次,完善独立审计制度,规范注册会计师行为,让国际审计界参与我国的审计事务,在竞争中发展我国的审计事业;
最后,让社会各界广泛讨论和参与到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财务指标考核体系中去,使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也是一个博弈过程,从而增强指标体系的公信力。

结 论

会计信息是人们认识和了解会计主体的主要途径,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相关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但是由于经济行为本身的复杂性,现实中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总是不可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有:数据不实,事项不真,编造假证假账假表,虚盈实亏,虚亏实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等。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手法多种多样,有来自会计理论基本假设本身缺陷的可以称之为内在的原因,也有数据汇总,计算或输入错误以及人们采集数据的能力或技术不足等客观原因。但是,对经济市场和社会危害最大的,当数当事人为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而有意作假的所谓的“故意失真”,“故意失真”不单单应该作为经济问题来处理,而更应该作为社会问题来处理,因为产生“故意失真”不但有经济学本身的原因,还有社会学方面的更深刻层次的原因。所以,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号召全民参与,共同打击“故意失真”,才能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致 谢

本论文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指导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指导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在此对指导老师深表感谢!

感谢哈工大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再教育环境,感谢哈工大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在此,谨向学校和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工 作 简 历

2002.3-2007.7青岛海博学校任计算机和数学教师

2004.9-2007.7青岛海博学校任教务副主任

2007.9—2008.6耐尔袜业经理助理

参 考 文 献

[1] 乔彦军..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2] 杨宝刚.王新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杨兴全..上海会计.2001.

[4] 易荣华.>.2001.

[5] 张维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6] 毛付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 陈志萍..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7.

[8] 孟凡利.周经昌..中国的价出版社. 

[9] 张忠诚..上海会计.1997.

[10] Eldon S.Hondriksen:《Accounting theory》fouth edition.1982 .

[11] Eter and Chancy,Advanced Accounting,John Wiley & Sons,Inc,2001.

[12] Lee H.radebaugh and Sidney J.Gray,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nd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13]IASB,2002,”Exposure Draft of Proposed Improvements to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附录一

会计人格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会计人员本身的道德素质低下,单位负责人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等等,因此,要健全会计人格,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人格教育。会计人格教育,是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以会计基础人格和会计职业人格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它主要是通过各种人格教育的手段和途径来促进会计从业人员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了解,保持对周围社会环境的客观和全面的认识,使之在处理会计事项时,能根据职业良心来把握自己,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不做假账,做会计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维护者。会计人格教育属于德育的范畴,可采取一系列专门的、有效的教育来进行。如:法规教育、道德教育、职业教育等,将会计人格教育内容被会计从业人员接受,进而转化为他们从事会计工作的准则。同时,对财经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人格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是会计市场的预备人才,是会计信息的直接提供者,对他们进行会计人格教育,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良心,有利于提高整个会计队伍的道德素质,有利于从源头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2.进行会计职业人格评估。近年来,我国信用评估业有了初步的发展,会计职业道德的监测评价体系也正在起步。进行会计职业人格评价,就是要对会计人员在遵纪守法,真实公正地履行职责等方面制定出一套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并对会计人员职业人格评价的结果进行公示,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使会计人员的职业人格状况始终置于各单位内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从而保证有关职业道德规范的实施。

  3.加强单位负责人的法制与道德教育。目前,一部分单位负责人为了夸大自己的工作业绩或其他原因,指使会计人员按自己的意愿处理会计事项,肆意违反会计制度、财经法规,置国家利益和企业长远利益于不顾,从而使会计人员处于“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的境地。因此,单位负责人应认真学习并自觉遵守有关财经法规、会计制度,指导会计人员严格按《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操作,使本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4.加强会计人格教育的外部社会环境建设。会计人员不仅工作在会计领域,更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其职业人格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一个职业道德意识淡薄、社会公德意识低下的社会环境下,不可能有健全的、高尚的会计职业人格。因此,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净化会计行为环境,是健全会计人格的基本保证。提升会计职业人格,实质上是向社会提出了提高道德觉悟、重视人格塑造、净化社会环境的要求。目前,各行各业都应自觉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建立扬善抑恶的舆论评论机制,使包括会计人员在内的社会群体处于一种良好的氛围与和谐的环境之中。

附录二

Accountant the personality unbalanced reason is various, accounting personnels" moral quality is low, the unit person in charge"s occupational ethics level is not high, social poor surroundings influence and so on, therefore, must improve accountants the personality, guards against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o distort may obtain from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1. strengthens accountant the jobholders accountant the personal education. Accountant the personal education, is the jobholders carries on to accountant take the accounting basis personality and accountant the professional personality as the primary coverage education. It is mainly promotes accountant through each personal education method and the way the jobholders to her inner world understanding, maintains to the periphery social environment objective and th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causes it when processes the accounting event, can act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ional conscience to grasp itself, take the good faith as the book, the personal integrity for heavy, does not make the forged account, is accountant the order and the market economy order important vindicator. Accountant the personal education belongs to the moral education category, may a series of adopt special, the effective education to carry on. For example: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education, the moral educatio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so on, accountant the personal education content the jobholders will be accepted by accountant, then transforms for them is engaged in the accountancy the criterion. At the same time, carries on accountant to the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counting profession student the personal education also appears especially important, because they are accountant the market preparation talented person, is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rect tenderer, carries on accountant to them the personal education, raises their moral character and the professional conscience, is advantageous in enhances entire accountant the troop the moral quality, is advantageous in solves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problem from the source.

2. carries on accountant the professional personality appraisal.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credit appraisal industry had the preliminary development, accountant the occupational ethics monitor appraisal system was also starting. Carries on accountant the professional personality appraisal, is must observe law and discipline to the accounting personnels, fulfills aspects and so on responsibility to formulate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which fairly really a set may operate, and carries on the public announcement to the accounting personnels professional personality appraisal"s result, with each method and the method, causes accounting personnels" professional personality condition to put in various units interior and under throughout the social public"s surveillance, thus guarantees the related occupational ethics standard the implementation.

3. strengthens the unit person in charge"s legal system and the moral education. At present, a part of unit person in charge to be exaggerating own work achievement or other reasons, incites the accounting personnels to process the accounting event according to own wish, violates the accounting system, the finance and economics laws and regulations recklessly, sets at the national interest and the enterprise long-term benefits in does not attend to, thus causes the accounting personnels to be in “steady not being able to withstand, can withstand not being able to halt” region. Therefore, the unit people in charge should study and on own initiative observe the related finance and economics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accounting system earnestly, instructs the accounting personnels strictly and "Accounting basis Job specification" operates according to "Fiscal law", causes this unit ideology political works to land on feet.

4. strengthens accountant the personal education the exterior soci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The accounting personnels not only work in the accounting field, lives i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its professional personality must receive social each kind of bad factor inevitably the influence and the disturbance. In an occupational ethics consciousness is light, under the common courtesy consciousness low social environment, is impossible to have perfectly, noble accountant the professional personality. Therefore, builds the good social convention, purifies accountant the behavior environment, is perfect accountant the personality basic guarantee. Promotes accountant the professional personality, materially was proposed to the society enhanced the morals to come to understand, to take the personality mold, the purification social environment request. At present, the various trades and occupations should on own initiative raise the occupational ethics consciousness, strengthens the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and the surveillance, the establishment raises damps the wicked public opinion commentary mechanism friendly, causes to be in one kind of good atmosphere and in the harmonious environment including accounting personnels" social group.

第2篇: 什么奋进28正文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须品”,我们在互联网上可以购物,看电影,听音乐等。但随之而来的,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问题却日益严重,免费下载MP3,2006年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现阶段在保护网络著作权方面作了一些努力,但也存在不足,本文针对我国网络著作权保护的现状,就如何在促进网络文化迅速发展,支持网络作品合理使用权的前提之下保护作品著作权和著作权人合法利益作了讨论。

关键词:网络,著作权,保护

正文:

在知识经济全面取代现代工业文明的过程中,由于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发展,大大促进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已悄然来临。在网络这个浩瀚的信息海洋里,包罗了生活,教育,经济,科技,政治,军事,宗教等各个领域的信息。网络信息的存在与传播并不借助于传统的载体,而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并在广泛的网络空间流动。

著作权,亦指版权,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财产权利和精神权利的总称。[1]这种专有权利有力的保障了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促使他们积极的进行创作。网络网罗了世界各地的信息,但是也给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何才能既保护好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又兼顾社会公众的利益,促进网络信息的传播和网络知识的共享,成了各国政府和群众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试就现阶段我国网络著作权保护的现状,结合各国在此方面所做的尝试和努力,探究合理保护网络著作权的途径和策略。

一.著作权保护含义:

刘春田在《知识产权法》中提出:“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人以外的人在某种情况下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也就是行使依法属于著作权人有权行使的权利,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的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的其他权利”。[2]这是对著作权的保护,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思想日益增长,这是一种和世界接轨的表现,也是我国走向世界的维护自身利益的有效手段。
二.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含义:
随着信息化在全球的蔓延,计算机网络变得越来越庞大和复杂,不同地域的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交流所用的时间迟延越来越小,一些建立传统基础上的法律并不能自动适应这种变化,新的载体需要新的法律来规范或者是需要法律的修改以适应。
网络著作权的权利客体,即“网络作品”,学者郑坤山在《网络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中提出:从来源上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传统形式的作品,如书稿,电影胶片,唱片等借助数字技术在网络中予以重现;
一种是直接以数字化的二进制编码为载体在网络上创造的作品。网络作品与传统作品的区别仅在于作品存在形式和载体的不同,作品的表现形式不会因数字化而丧失“独创性”和“可复制性”;
因此,所谓的网络作品并未与现行法律对作品的界定相违背,[3]因此,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是属于被法律保护的范畴的。

但如何在著作权人的利益何满足公共需求的的利益之间寻求网络合理使用权和保护网络著作权的最佳边界,设定网络环境下的合理使用权,确定合理使用认定基本原则和标准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至此,网络著作权的保护问题也表现为了网络著作权的合理使用问题。

三.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立法及研究现状:

(一)国际立法现状:

1996年12月20日签订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规定了判定合理使用的标准,那就是:合理使用仅就特定的情形而适用,且不得与作品的正常使用相冲突,也不得不合理地损害作者的合法利益。国际上的网络著作权已经得到了一个较为合理且清晰地界定标准。同时,其的保护问题也可以得到相应的解决。这说明国际上对这一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危机感,并在努力解决。

(二)我国立法现状:
中国海洋大学的赵东玉在论文《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中针对这个问题总结了以下内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4]1号)对网络著作权的侵权做出了一些认定;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也己经于2005年5月30日起实施,但是遗憾的是两者同样都没有关于合理使用权的规定。[4]这是我国所欠缺和不完善的。我国的《知识产权法》中没有相关网络著作权的明确规定。这对于网络著作侵权问题的保护是极度不利的,会导致我国的网络著作权保护走向一个恶性循环。

孙芳华在《为网络著作权撑起“保护伞”》中提出:我国对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从著作权法的重新修订,到颁布《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并得以实施,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制度的专门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建立。但网络和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利用网络的方式和形式也在不断变化,网络著作权保护也不断面临新的问题,P2P、博客播客、临时复制等技术的出现更让网络著作权保护面临新的挑战。[5]

(三)我国学者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
从目前能找到的期刊论文资料情况和国家相关立法方面来看,我国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进步和P2P技术的成熟,网络用户之间大规模的信息共享和文件交换成为现实中的可能,《谁来拯救在线音乐》中提出:据统计,在中国2007年非法下载音乐文件的数量与合法销售音乐文件的数量之比为20:1。[6]这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同时也在为我们敲响警钟。这样的网络是否是一个健康发展的网络?答案是否定的。因此,解决网络著作权的保护问题成为了当务之急。

上海大学法学院的郑云飞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利益平衡机制分析》中提出:版权领域原有的利益平衡被打破,私权与公众利益的冲突在“虚拟世界”不断深化,尤其是近期出现的“馒头血案”,凸显了冲突的尖锐,迫使我们不得不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利用问题重新做出公平,合理化之规范。[7]这可以看作是开始对网络著作权合理使用进行研究的原因,也反应出了学者们正为之努力的研究内容。
四.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界定:

(一)确立判断标准,在实际中依据标准来判断:

吉林大学民商法学研究生季大坤在《网络环境中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中提出:鉴于信息网络技术的自身属性,这一判断标准在网络环境下发生了变化。可以将合理使用的合理性判断标准缩小为两点:行为人无过错且不能对权利人造成直接的,实质的损害。[8]这使得网络著作权的保护具体化,并且更加注重主观恶意和对被侵权人的伤害大小。

(二)确立罗列保护具体情形:
还有的学者认为在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界定不应单纯的选择确定判断标准或者罗列具体情形,而应该两者结合起来.炮兵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的刘金锋,陈安桂在综合研究持此观点学者的理论表述后认为: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四条标准来衡量对网络作品在使用是否是“保护”:第一,使用的目的和性质;
第二,有关版权作品的性质;
第三,同整个有版权作品相比所使用的部分的数量和内容的实质性;
第四,这种使用对有版权作品的潜在市场或价值所产生的影响。[9]这四点从根本上把善意和恶意使用网络著作权作出了对比,这有利于对网络著作权的保护,尤其是对恶意侵权行为的遏制,使我国的网络著作权保护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衡量标准。

(三)对一些常见的网络著作权保护问题的界定:
1.网上浏览信息:
互联网是信息的海洋,在网上浏览信息是当今用户上网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在互联网上“浏览”信息的行为附带产生了对作品的“使用”,这才使“浏览”与权利限制发生了联系。明盛华检察长在《网络作品著作权“合理使用”之界定》中提出:“网民在浏览互联网上某个网站上的作品都会在计算机内自动形成这种复制,如果都要经过著作权人的许可,对于使用人而言未免太苛刻,而且在实践中也难以实现。”[10]浏览网上信息看似只是简单的上网而已,但是,人们不经意间就会对网上的某些信息进行复制,这就有可能对网络著作权进行侵害。
2.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通过对信息网络资源的整理,扩大自己的“馆藏”范围,又借助通信网络使读者可以利用本馆以外的网上信息,这种资源即是虚拟“馆藏”。学者韦儒珍在《网络环境下版权的扩张及其限制》中建议我们参照美国的做法:美国以国会图书馆为代表的许多图书馆都把网上书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已经超过著作权保护期的作品;
另一部分则是仍在著作权保护期内尚未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在征得著作权人同意并支付稿酬之前,只有书目,图书简介及相关书评可以上网供公众阅读。如果读者想进一步了解图书的内容则需要到图书馆按传统的办法借阅。[11]这就有效地缓解了关于著作权的侵权问题,不失为一个解决这类问题的好方法。这样人们对于著作权超过保护期的作品仍然可以免费阅读,但对于在保护期的作品就要按传统办法借阅。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阅读需要,也可以保护著作人的著作权。
3.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者陈冰,陈凌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思考》中提出:新技术的发展为未来教学方式和课本形式的改革创造了条件。通过网络,教学可以采取远程的方式,学生也可以直接自学,课本的形式也会变得多样化,成为融文字、图形、颜色和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形式。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将可能面临大量的取得著作权人授权的问题,而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关于“教学与科研利用权”的规定已落后于现实的发展,无法适应多媒体教学制品大量出现的情况以及未来的网络通讯形式。[12]
五.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对策:
(一)合理使用适当向法定许可模式的转变:
赵强在《试论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侵权和保护》中提出:“法定许可和合理使用在网络上适当扩大,有利于更多的人从网络上获得信息和接受教育的机会。”[13]因此,在网络环境中,社会公众受益的同时,为了保护权利人的经济利益,可以将合理使用中的部分情形转化为给付报酬但仍无须事前征得同意的法定许可。JayDraler.Jr.在《知识产权许可6(上)》中提出:由默示许可产生的使用权应当进行严格的狭义解释:使用者只能根据合理期待,将作品适用于某一特定的目的。[14]因此,应该对网络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做出转变。

(二)采取先进的技术保护措施,获得网络技术支持:

技术措施是权利人为了防止他人非法接触、使用其作品而采取的技术手段,显然是网络空间著作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15]在信息网络时代,技术保护手段对著作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如技术措施和权利管理信息。技术措施是指诸如利用加密技术以制止未经许可或者未由法律准许而采取的解密行为等有效的技术性方法和手段。权利管理电子信息是识别作品、作品的作者、对作品拥有任何权利的所有人的信息,或者有关作品使用条款和条件的信息,以及代表此种信息的任何数字或者代码。改进网络作品识别技术,研制新一代的网络协议,保护网络作品的安全。或者也象某些发达国家一样,研制“重水印技术”,保护网络信息,使网络作品在经过授权后方可使用。这是一种更有效,更能从根本上解决网络侵权问题的方法。当然,适当地安装监控体系也有助于保护网络作品著作权。技术保护措施是一种既实用又便捷的保护措施,我国要切实保护网络作品著作权,就要在技术方面不断寻找新的突破。(三)增强用户的著作权意识: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纠纷的原因之一是信息供应商和广大用户著作权意识淡薄。实质上网络信息本质上也是一种商品,或者说,是一种较物质商品更为复杂的商品,是创作者智慧的结晶。因此,网络信息包括网络技术同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除非著作权人同意,任何群体或个人都不能无偿的复制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我们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形成“谁使用谁付费”的观念,并自觉抵制盗版信息。网络作品的使用费用应该按照作品价值在一定的法律限度之内收取,通过采取加大对侵犯网络著作权处罚力度的方法,使人们在合理利用网络作品的同时牢记版权规定,自觉的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我们应该加大对网络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从根本上是认识到网络作品的商业价值和经济效应,实现群众自觉维护网络作品著作权的目标。

结论:

随着中国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网络作品的出现严重冲击了以往的著作权法。为了保护网络作品的著作权,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我国在制定和完善法律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在技术方面也不断创新,但网络作品侵权现象依然层出不穷,网络著作权和用户的合理使用权又不易平衡,各类法律依然需要继续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完善立法,严格执法,使保护网络著作权得到法律保护;
同时也要不断创新,争取网络技术支持,保护著作权人合法利益;
更重要的是强化网络著作权意识,从思想上重视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损害用户合理利用信息的权利,不阻碍网络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护好网络作品的著作权。

参考文献:

[1] 吴汉东.知识产权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刘春田.知识产权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132-133页
[3] 郑坤山.网络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N].人民日报.2007-02-12

[4] 赵东玉.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
[5]孙芳华.为网络著作权撑起“保护伞”.载知识产权.2007-04-29

[6]谁来拯救在线音乐.三联生活周刊.2008-03-10.第111页

[7] 郑云飞.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利益平衡机制分析[D].上海大学.2007
[8] 季大坤.网络环境中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6.
[9]刘金锋,陈安桂.浅谈网络作品的合理使用[D].安徽炮兵学院.2006
[10]明盛华.网络作品著作权“合理使用”之界定[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第119-120页
[11]韦儒珍.网络环境下版权的扩张及其限制[M].法律出版社.2001(2).第88-89页
[12]陈 冰,陈凌.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思考[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9)
[13]赵 强.试论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侵权和保护[J].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3)
[14]JayDraler.Jr.知识产权许可6(上)[M].王春燕,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第227-229页
[15]冯晓青.技术措施与著作权保护探讨.载法学杂志2007-05-13(4)

第3篇: 什么奋进28正文

一 绪论

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父亲一直都是人们歌颂赞扬的对象,父亲的形象大多时候都是高大伟岸,令人敬仰的。父亲在儿女的眼中都是值得尊敬的,父爱深沉内敛却不乏温馨,父亲是为儿女遮风挡雨的屋檐。但张爱玲却颠覆了父亲的光辉形象,在文本中破除了对传统父权的迷信,剥夺了传统父权的权威,将现实世界的父亲投射扩大为宗法制下的整体父亲形象,父亲在她的笔下成了冷漠无情,虚伪残酷,把自己的孩子逼入绝境嗜人的恶魔,张爱玲带着一丝嘲讽向人们展示被扭曲了的父爱。本论文着重分析张爱玲所塑造的几类有代表性的父亲形象。

二 具体作品中的父亲形象分析

(一)《茉莉香片》中的聂介臣

在《茉莉香片》中,张爱玲着力描写那个被压抑了人性,扭曲了心灵,自怨自艾,孤独自卑,懦弱敏感的聂传庆。然而透过聂传庆,我们便能发现是聂传庆如此性格的主要原因就是他的父亲聂介臣。

四岁便失去了母亲的聂传庆,从小就生活在父亲的打骂和羞辱中,“他跟着他父亲二十年,已经给制造成了一个精神上的残废”,“他耳朵有点聋,是给他父亲打的。”(《茉莉香片》)然而即便是这样,那一手造成这种情况的聂介臣,也就是那个所谓的父亲,还骂传庆是个“思葸的阴沉的白痴似的孩子。”(《茉莉香片》)而看似谦卑恭顺的传庆,其实骨子里对他的父亲也是怀着深切的敌意的,他无比迫切地渴望着,渴望着有一天能够取代他的父亲。“总有一天吧,钱是他的,他可以任意地在支票簿上签字。他从十二三岁起就那么盼望着,并且他曾经提早练习过了……”,“总有一天……那时候,是他的天下了。”(《茉莉香片》)对金钱和权力的占有欲,使得父子间的关系日益恶化,彼此之间的敌对情绪和互相的猜忌也日渐加深,这样的情况使得两人之间的疏离与隔阂越来越严重,所谓父子,早已是空有此名而已。

聂介臣之所以如此对他的儿子,其实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他受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中国传统纲常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出于他对亡妻的恨。他其实是有意地要把儿子训练成这样一个人,只是结果没有如他所愿,“现在他爸爸见了他,只感到愤怒与无可奈何,私下里又有点害怕”。

(《茉莉香片》)然而即便是如此,他们父子之间,也还是维持着看似符合道德伦常的亲子关系的。也恰恰是这种虚伪的父子关系,更加让人看清楚了聂介臣的丑陋嘴脸。

(二)《花凋》中的郑先生

《花凋》中的郑先生,这个“从民国纪元他就没长过岁数”的封建遗少,只知道“醇酒妇人和鸦片”,他的伟大的父爱都给了金钱,儿女们连残羹冷炙也分不到。当女儿川娥不幸患上肺病后,他不但不拿出钱来给女儿治病,反而认为自己这样做是很合理的,女儿病着花了他的钱,可是“明儿她死了”“我们还是要过日子的,” (《花凋》)所以,他宁可拿着钱去养姨太太,也不愿给女儿买药治病,使其“一寸寸死去”, 他甚至连看都很少去看他的女儿:“为了怕传染,从来不大到她女儿屋里来。”(《花凋》)即使上楼来了,也是“浓浓喷着雪茄烟,制造了一层防身的烟幕。”(《花凋》)女儿在他的眼中,只是一个“拖累”。一个这样嫌弃女儿的父亲,反而是在女儿死后,花钱在其坟头添了个大理石的天使,碑上撰制了新式的行述:“……川娥是个稀有的美丽的女孩子,……爱父母……无限的爱,回忆上的一朵花,永生的玫瑰……知道你的人没有一个不爱你的。”(《花凋》)对活着的女儿,心底里没有一丝一毫的怜悯与爱惜,却在女儿死后毫无廉耻的大肆宣扬自己的伟大,这就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从始至终都是虚假的悲哀和无情的冷漠,这个私虚伪到极致的父亲,他身上体现不出父爱,只有令人心寒的虚伪、做作、自私和冷漠。

(三)多少恨中的虞先生

《多少恨》中的虞先生,年轻时就是个放浪子弟,在败光了所有家产之后,便抛弃妻女独自流浪去了,完全不顾及妻儿的死活。然而,在女儿经过多年的辛苦打拼,即将拥有一种安定的生活和一份难得的感情的时候,他却找上门来了。名为看望,实际却是纠缠。为了要钱,他以女儿的幸福,甚至是清白的名节作为要挟的筹码,无耻的纠缠着自己的女儿。为了自己能够从女儿身上继续压榨钱财供自己挥霍,他极力怂恿女儿去做有钱人的姨太太,还现身说法:“哪个男人不喜欢姨太太!哪个男人是喜欢太太的!我是男人我还不知道么?”(《多少恨》)这就是父亲,为了金钱如此对待自己的女儿,无耻地要用女儿一生的幸福换取自己想要的钱财,只恨不能亲手把女儿卖出去。终于,开始还对他有一份尊敬和孝心的女儿,在他的步步紧逼下,选择了反抗。家茵无奈地选择了离开,放弃了本该美好的爱情和生活,无尽悲哀地走向了他乡,开始了漂泊。父亲,本该是女儿生命中的一盏指明灯,用它恒久的光辉温暖女儿的生命。但是在这里,我们却看不到任何一点父亲对女儿应有的关爱和亲情,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个可恨又无情的无赖般的父亲,在他的眼中,父女之间,只剩下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四)《心经》中的许峰仪

《心经》中塑造的父亲形象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虽然是女儿的恋父情结主导了这场感情的发生,但作为“父亲”的许峰仪,面对女儿明显的感情流露,不及时制止,还一直以一种暧昧的态度配合、纵容,令女儿许小寒不能自拔,最终在感情上误入歧途。纵观小说,父女之间的对话和行为举止都不像是父女,反而像是恋人,这种爱,已经超越了亲情,超出了常人可以理解的范围,超出了伦理范畴。许峰仪首先清醒过来,意识到“我们不能这样下去了。”(《心经》)但在感情上,他是不舍、不忍的,“隔着玻璃,峰仪的手按在小寒的胳膊上……无数的孩子在他的指头缝里蠕动。小寒——那可爱的大孩子,有着丰泽、象牙黄的肉体的大孩子……峰仪猛力撤回他的手,仿佛给火烫了一下,脸色都变了,掉过身去,不看她”。(《心经》)并且他说“只怪我自己太糊涂了。”(《心经》)确实是个糊涂的父亲,糊涂得爱上了自己的女儿。“事情是怎样开头的,我并不知道。七八年了——你才那么一点高度时候……不知不觉的……”(《心经》)许峰仪明白他和女儿不会有结果,所以他要制止女儿疯狂的举动,继续留在家里只会让女儿产生更多的幻想,于是他与这个家“决绝”了,和与女儿长的很像的段绫卿走到了一起,不是别人,偏偏是小说中提到过的与许小寒长相相似的段绫卿,作为女儿的替代品,正说明父亲对女儿难以割舍的畸形爱恋。

除了上述的四个典型的父亲形象,还有《怨女》中瘦弱单薄的父亲姚二爷,由于先天发育不全,什么也做不到,只能充当一个父亲的符号,不可能给予子女父爱亲情。《琉璃瓦》中极端自私虚伪的父亲姚先生,把美丽的女儿作为自己晋升加级的交易筹码和向上爬的垫脚石的。甚至更为直接地将父亲放逐于文本之外,男性家长的缺席使其成为毫无发言权的沉默团体。《沉香屑·第一炉香》中梁家和葛家的两位男性家长梁季腾、葛豫琨从未正面出场,几乎隐于幕后。同样,《半生缘》中的顾家、《金锁记》中的姜家、《小艾》中的席家、《倾城之恋》中的白家、《沉香屑·第二炉香》中的蜜秋儿家、《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佟家等,这些家庭中的男性家长从故事开始到结束从未出现过。张爱玲直接将他们排除在文本之外,予以忽视。张爱玲塑造各种各样的男人形象,以此提出对父爱的嘲讽和质疑,彻底颠覆了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慈父形象。

三 张爱玲颠覆父亲形象的原因

张爱玲出身于贵族家庭,祖母李菊耦是清末名臣李鸿章之女,祖父也曾是清末名臣。然而显赫的家世并没有带给张爱玲幸福的童年,却带给了她无爱的家庭。张爱玲的童年无疑是不幸的,张爱玲的父亲正是造成她不幸的主要原因。在张爱玲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典型的遗少式人物,有一切遗少的恶习,吸鸦片,养姨太太,挥霍祖产,过着寄生虫的生活。

张爱玲的父亲早先是喜欢她的︌张爱玲也爱父亲,一个成长中的少女渴望父爱,尤其是在母爱缺失的时候。她怀念坐在乱摊着小报、缭绕着鸦片烟雾的屋子里与父亲谈论

亲戚釴的笐话的日子,喜欢父亲带她看戏、上馆子,向别人夸耀她的文章,喜欢父亲亲自为她的戏作《摩登红楼梦》拟回目。张爱玲欣赏父亲的才华,她父亲有旧式的文化修养,会吟诗做赋。但这位封建家长更多时候对待女儿的态度是以自嗱的心情和喜䥽条定的。张爱玲不能忘记小时候向父亲要钱去付钢琴师薪水时的情景,她久久地站立在父亲的烟铺前,得不到回答,这样的难堪在早熟的张爱玲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最终转化为对父亲的仇恨,对所有封建家庭中父亲的仇恨。

张爱玲虽然是深深憎恨着她的父亲,但实际上父亲在她的潜意识当中仍然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张爱玲对父亲的恨,是因爱而生的恨,是因为一直以来爱的深刻,才导致了反目后恨的切骨。爱之深,所以恨之切。因此,在张爱玲和父亲反目之后,最痛苦的,恰恰是张爱玲自己。

张爱玲永远也不会忘记父亲不分青红皂白的毒打,把她关在囚屋似的房子里,生病了也不给她看病,直到最后怕她死了才给她打了几针,钱宁愿花在鸦片上也不肯供张爱玲念书,扬言要用手枪打死她,在她逃出家后与她断绝关系……关于父亲的那些梦魇一般的记忆,实在是在张爱玲的记忆中占据了太大的部分,不断地折磨她,伤害她。于是,这便导致了一直对父爱有着强烈渴望,却又偏偏被父亲狠狠伤害了的张爱玲,在一种极度的压抑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内心深处对父爱的渴求,转化成了流露在外的对父亲的憎恨,并把这种憎恨表现在了作品之中。

不仅张爱玲的父亲,父亲和母亲各自的大家族中发生的一些父亲为各种利益伤害儿女的事情使张爱玲对父亲彻底失望,身边这些封建遗少们的不堪行为促使张爱玲用文字进行反击,她将这些父亲们的丑行在文本中予以披露,通过对诸多父亲形象的贬压和丑化,消解了传统社会中赋予男性的父者风范,英雄气概等光环,消解了传统观念中的男性神话,亲情神话,让这些父亲形象进入历史,世世代代接受批判。

结语

张爱玲将笔触伸向了一个不同的世界,她用赤裸裸的现实,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父亲不一定都是高大光辉,能为儿女遮风挡雨的,父爱也不一定都是无私的。当父爱遭遇金钱、情欲等种种考验时,往往会变质,甚至是扭曲变态,可张爱玲的高明之处不仅在于她向世人展示了这种现实,更在于她展示了父爱发生质变的原因,她展示了父爱是怎样一步步变质的,有时是熬不过时间,有时是敌不过金钱,父爱这样伟大的亲情有时也战胜不了各种诱惑,这是人性的丑陋,人性的悲哀,我们在感叹的同时不禁为我们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有爱我们胜过生命的父母而庆幸。感谢张爱玲,正因为认识了丑陋,我们才知道完美,懂得了尊重生命,善待他人。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张爱玲文集·第一卷[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2]张爱玲.张爱玲文集·第二卷[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3]张爱玲.张爱玲文集·第三卷[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4]张爱玲.张爱玲文集·第四卷[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5]刘川鄂.张爱玲传 [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6-27.

[6]王亚平.论父爱缺失性体验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J].咸宁学院学报:2006,26(1):54-55.

[7]陈富志.异化与批判—论张爱玲笔下的父亲形象[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8):32-35.

致谢

本文的写作是在我的指导老师 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她细心教诲、耐心指导、严格要求,使我的论文方向明确,脉络清晰。在赵老师的指导下,我不断地发现新问题,查找资料,更新完善文章,受益匪浅。她的谆谆教诲将使我终身受益。在论文成文之际,我诚挚的感激我的老师,对于她所给予的批评和指导表示感谢!

第4篇: 什么奋进28正文

开题报告和正文有什么关系

1、课题的来源及选题的依据。要紧是研究生对其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进展事情进行分析,着重说明所选课题的经过,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对开展此课研究工作的设想,并且阐明所选课题的理论意义、有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以及预备在哪些方面有所发展或突破。


2、对所确定的课题,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的意义、价值及可能达到的水平,赋予充分的阐述,并且要对自己的课题打算、确定的技术路线、实验方案、预期结果等做理论上和技术可行性的论证。


3、课题研究过程,拟采纳哪些办法和手段,目前仪器设备和其他各方面条件是否具备。


4、阐述课题研究工作可能遇的困难和咨询题,以及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5、估算论文工作所需经费,说明经费来源。再谈下开题报告的要求1、开题时刻:开题报告至迟应于第三学期末完成。凡未按时开题着,可酌情在论文成绩中减1至5分。


6、研究生要进行系统的文献查阅和广泛的调查研究,写出详细的文献综述,并进行现场考察和初步的试验研究,然后写出5000字左右的书面开题报告,并制定出详细的论文工作打算,经导师批阅、修改后进行开题报告。开题前研究生应将有关的参考文献和已做过的作为开题依据的各种理论分析、试验数据,事先印发给参加会议的有关人员。


7、开题报告必须在学院或教研室(研究室)中进行,组成3至5人的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并邀请本专业的教师、学生参加,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审查小组成员应事先批阅提交的开题报告及有关资料,为开会做好预备。会议应发扬学术民主,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审核和科学论证。对选题适当、论据充分、措施降实的,应批准论文开题;对尚有别脚的,要限期修改补充,并重做开题报告。若再次开题别能经过。则取消研究生学籍,终止培养。


8、开题经过后,应将开题报告与论文工作打算经导师、教研室主任和学院院长签字后交校学位办公室。研究生、导师、学院各存一份开题报告和论文工作打算的复印件,以便定期检查论文工作。


9、开题经过后,普通别得改变研究课题。确有特殊事情需要更改课题者,由导师写出书面报告说明理由,经教研室主任、学院院长、研究生教育学院院长批准后,方可另做开题报告,改换研究课题,更改研究课题后仍别能进行下去的,则对研究生取消学籍,并取消指导教师指导研究生的资格。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