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之道一以贯之【优秀范文】

时间:2022-08-31 18:25: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本源之道一以贯之【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本源之道一以贯之【优秀范文】

 

  本源之道

 一以贯之 五德化育

 百花齐放

 ---金剑发表于问道杂志

  二十一世纪是全球文化融合的世纪, 是东方文化复兴的世纪, 是心灵与礼法回归的世纪, 是世界道德教育回归的世纪, 是人类和谐文化大融合的世纪,一切“从心” 学习中华文化《周易》“河图” 宇宙和谐观, 实现人性道法自 然、效法张然、 回归自 然的人性时代的世纪, 如不懂“河图” 宇宙观, 便会瞎子摸象, 顾此失彼, 难明真谛, 失其本真。

 华夏文化, 源远流长, 天人合一, 大道无形, 仰以观于天文, 俯以察于地理, 远取诸物, 近取诸身, 参赞天地之化育万物, 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自 古首宗“德道” 之本, 为善殊途, 咸归于治, 三教一体, 九流一源, 百家一理, 万法一门, 一以贯之, 圆融不二, 各正其心, 各司其责, 守其本位才、情、 位、 用、 学, 安心立命, 明本末, 示学人, 一团和气, 倡“孝悌礼仪” 之风, 行思“仁、 义、 礼、 智、 信” 之道, 人伦亲, 百业兴, 天下睦。

  昔三皇之首”、 “百王之先” 伏羲坐于方坛之上, 听八风之气, 乃做八卦,八卦衍生易经, 开华夏文明, 教民结网, 渔猎畜牧, 发明“瑟”, 创作《驾辨》之曲,

 乃中华文明之始。

 炎帝神农, 所木为耜, 揉木为耒, 耒耨之利, 以教天下, 盖取诸益, 授农家务本耕养, 尝百草传医术, 开农医之先河。

 轩辕黄帝, 继炎帝之后, 统一各部落, 推算历法, 播种五谷, 兴文字, 作干支, 制衣冠, 造舟车, 发明指南车, 制阵法, 定算数, 制音律, 发展医学……,承前启后, 乃中华文明之开端, 照亮历史长空。

 箕子著《洪范》, 上承大禹, 下开周公“明德保民” 和孔子“仁” 思想。

 其中“一曰水, 二曰火, 三曰木, 四曰金, 五曰土。

 ” 已大漏河图之天机。

  老子著《道德经》 阐述宇宙万物人事等哲理思考,“道法自 然” 启迪无数学人、 开启智慧。

 孔子“仁爱” 的思想影响千古中西, 倡导“仁、 义、 礼、 智、 信” 教育之风, 万古之表率。

 《黄帝内经》 横空出世, 沟通天地, 取象比类, 道法自 然, 平衡阴阳, 五行相生相克, 阐明天地人时空疾病之理, 开医家方便之大门。《素问· 刺法论· 第八十篇》 冥想上、 下、 东、 西、 南、 北、 中天地五行正气护身, 五疫不染之道。

 岐伯曰∶ 不相染者,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避其毒瓦斯……, 先想青气自 肝而出, 左行于东, 化作林木。

 次想白气自 肺而出, 右行于西, 化作戈甲。

 次想赤气自 心而出, 南行于上, 化作焰明。

 次想黑气自 肾而出, 北行于下, 化作水。次想黄气自 脾而出, 存于中央, 化作土……, 以想头上如北斗之煌煌……

 张良习《素书》 道、 德、 仁、 义、 礼, 行“博学切问、 恭俭谦约、 近恕笃行、 亲仁友直、 绝嗜禁欲、 抑非损恶、 设变致权、 安莫安于忍辱、 吉莫吉于知足” 的思想,“潜居抱道, 以待其时, 急流勇退” 功成天下, 走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路。

 汉武帝时, 《五岳真形图》 出世, 即天地间顺五行“水、 木、 火、 土、 金”浩然阳气之行, 东方朔解曰:《五岳真形》 者, 山水之象也……, 是以天真道君下观规矩, 拟纵趣向……, 子有《东岳真形》, 令人神安命延, 存身长久, 入山履川, 百芝自 聚; 子有《南岳真形》 ……, 子有《中岳真形》 ……, 子有《西岳真形》 ……, 子有《北岳真形》, 子尽有《五岳真形》, 横天纵地, 弥纶四方,见我欢悦, 人神攸同。《抱扑子》:“凡修道之士栖隐山谷, 须得五岳真形图佩之。其山中鬼魅精灵、 虫虎妖怪, 一切毒物, 莫能近矣。

 ”

 张仲景凝聚毕生心血, 博览群书, 广采众方, 写就《伤寒杂病论》 一书,直指医家之要, 有法可依, 人秉阴阳二气而生, 得天地日 月 而化, 玄武汤、 朱雀汤、 青龙汤、 白虎汤可证先贤沟通天地, 取象比类, 道法自 然之髓。

  《阿弥陀经》 东汉末传入中国, 翻译后经文曰“极乐国土, 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彼佛光明无量, 照十方国, 无所障碍, 是故号为阿弥陀。

 ” 东方亦须弥相佛……, 南方世界有:

 日 月 灯佛……, 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 北方世界有焰肩 佛……, 下方世界有师子佛……, 上方世界有宿王佛、 香光佛、 见一切义佛、 如须弥山佛……。

 其世界之化现与华夏本土文化之东西南北中( 金水木火土)

 上下七方之德道宇宙之理不谋而合, 殊途同归。

 东晋南朝道教产生的之《原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也云“东方、 南方、 西方、 北方、 东北、 东南、 西南、 西北、 上方、 下方世界……, 十遍周竟, 十方无极天真大神一时同至。

 ” 度化众生, 无边无量。

  风水布局的堪舆学认为, 背有靠山, 中有明堂, 远看朱雀案山, 青龙高大,白虎低伏, 左升右降” 的各安其位、 中庸内圣外王原则, 才能文治武兴、 子孝孙贤、 家道兴隆。

  近代中国近代伟大的民间教育家、 伦理道德宣传家、 女子教育的开拓者王凤仪, 洞悉性理疗病法, 运用五德化性, 以性化命, 以性了 命, 教人识慈道、孝道、 妇女道、 姑娘道、 媳妇道、 老太太道、 夫妇道、 明因果、 教人立命化性、行“仁、 义、 礼、 智、 信” 之道则家庭和睦, 身体健康,

 身心愉悦; 如堕入“贪嗔痴慢疑” 之中, 被怒、 恼、 恨、 愁、 哀、 伤、 悲所困, 遂入痛苦地狱之中。“五行不化有害心命” 人的性子都有所偏, 能化除偏之性, 自 然得道。

  时至今日 , 当代《展望 21 世纪》 作者之一大历史学家、 英国人汤恩比博士,在这本书中说了 这样的话:

 今天的人类社会已经到了 最危急的时代, 而且还是人类咎由自 取的结果。

 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 30 多年前的 1972 年。

 人类必将

 因为过度的自 私和贪欲而迷失方向, 科技手段将毁掉一切, 加上道德衰败和宗教信仰衰落, 世界必将出现空前的危机, 拯救 21 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 所以 21 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中国文化“儒释道” 的学说能帮助苦难的世界, 走向安定和平康庄的大道。

 汤恩比博士还说, 如果有来生,我将在中国。

  1988 年诺贝尔奖金得主大会宣言, 人类在 21 世纪还要生存下去的话, 就必须回到二千五百年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

 1994 年, 时现任国立台中师范学院语教系专任副教授王财贵, 在台湾发起“儿童诵读经典” 的教育运动, 功不可没。

 至今, 在台湾、 美国、 东南亚及大陆演讲 1000 多场, 掀起了 全球华人地区“儿童读经” 风潮, 为中华儿女重回华夏“德道” 文化的内圣外王及融汇古今、 学贯中西之路奠定了 方向。

 正如国学大师钱穆在《论“气运”》 中所言:

 “我们先得能看破此世界, 识透此世界, 才能来运转此世界, 改造此世界。我们得从极微处, 人人不注意、 不著眼处, 在暗地里用力。

 人家看不见, 但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大变化, 全从此开始。

 但若养得好, 积得久, 无一时不直, 无一事不直, 那就无一时无一事不气壮; 如是积到某阶段, 自觉仰不愧于天, 俯不怍于于人, 这如火候到了 , 生米全煮成熟饭, 气候转了, 春天忽变为夏天。

 内心修养的功候到了, 到那时, 真像有一股浩然之气, 至大, 至刚, 塞乎天地, 莫之能御了 。

 那一股浩然之气。也不是一旦忽然而生。

 风气是群众性的, 同时又是时代性的, 在某一时代, 大家都如此般行为,那就成为一时代之风气。

 但风气常在变, 只一时觉察不到, 好像大家都如此,而其实则在极微处不断地正在变。

 待其变到芋一阶段, 我们才突然地觉得风气巳转移了。

 若我们处在一个不合理想的时代, 不合理想的社会中, 我们必说风气不好, 想要转移风气, 但我们该知风气本来在转移, 只我们该晓得究竟风气如何般在转移, 那我们也可晓得我们该如何般来转移风气了。

  当知一切新风气之创辟, 其开始必然在少数, 而在此少数人身上, 又必然有其永久价值的本质美, 内在美, 而此种具有永久价值之本质美, 内在美, 又必早巳埋伏在绝大多数人心里, 因此仍必在多数人心上显现在。

 万世太平之基, 须在此一二人方寸之地之心上建筑起。

 ”

 历史事实证明, 德道教育乃兴国之本。

 1995 年赵朴初、 冰心、 曹禺、 夏衍、 叶至善、 启功、 吴冷西、 陈荒煤、 张志公九位老人发言

 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 从未中断的长河, 但时至今日 , 这条长河却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

 构成我们民族文化的这一方面是我们的民族智慧、 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 是我们民族生存、 发展的根基, 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 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 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 我们将成为历史罪人、 民族罪人……

 2006 年 8 月 5 日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 绘画、 传统工艺等课程,

 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 诗词的比重, 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 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 推动相关学科发展。

 在社会教育中, 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 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 努力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养, 树立良好社会风气, 办好世界中华传统文化论坛。

  东西方文化的大融合中, 在这个和平的时代, 在这个国家创建和谐文化的契机下, 在民间的呼声与需求中,“儒、 释、 道” 本源文化乃至诸子百家, 在苏醒, 在发芽, 诸如幸福人生讲座, 善人道讲座, 经典诵读的教育回归等等, 在呼唤孝悌礼仪” 之风, 在呼唤“仁、 义、 礼、 智、 信” 之道, 只有回归“德道”之本, 回归天地五行之阳气, 各正其心, 各司其责, 各守其位, 尽其才、 情、位、 用、 学, 安心立命, 明本末, 示学人, 一团和气, 必将人伦亲, 贤才出,百业兴, 天下睦。

推荐访问:本源之道一以贯之 本源 之道 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