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贵南县农牧民收入结构看农牧民增收难点及建议

时间:2022-08-31 09:30:1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贵南县农牧民收入结构看农牧民增收难点及建议,供大家参考。

从贵南县农牧民收入结构看农牧民增收难点及建议

 

 从贵南县农牧民收入结构看农牧民增收的 难点及建议 ------2011 年贵南县统计局课题调研材料

 贵南县统计局 (2011 年 7 月 15 日 )

  贵南县是一个农牧业结合县, 农牧业人口 占全县总人口 的74. 50%。

 在现阶段, 农牧民是否能够增收, 增收的速度和质量如何, 不仅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平安和谐生态富裕贵南的进程, 而且关系到大多数农牧民的积极性, 关系到农牧区社会的稳定, 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牧区的威信和形象问题。

 “天下可忧在民穷,天下可畏在民怨。

 ” 农民增收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 也是个政治问题、 社会问题。

 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查找影响农牧民增收的原因, 采取相关的对策和措施, 进一步增加农牧民收入, 真正实现平安和谐生态富裕贵南的奋斗目 标。

 因此针对我县实际, 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仍然是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 当前农牧民的收入结构状况 据对我县 40 个农牧户 抽样调查资料显示, 2010 年我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 4110. 38 元。

 同比增加 683 元, 增长 19. 96%。

 从收入结构来看:

 工资性收入占 18. 67%, 家庭经营性收入占67. 96%, 财产性纯收入占 2. 96%, 转移性纯收入占 10. 41%。

 1、 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

 去年我县农牧民人均工资性收入767. 46 元, 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 18. 67%, 同比增加 142. 66 元,增长 22. 83%。

 工资性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 一是政府采取有效的保护农牧民工措施, 农牧民工资能够按时足额发放到农牧民手中 ; 二是在本乡 地域内劳动收入和外出 打工农牧民收入大幅增加, 分别为 649. 21 元和 476. 79 元, 同比增加 117. 66 元和 97. 62元, 增长 22. 14 和 25. 75%。

 2、 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是农牧民增收的最大来源。

 去年农牧民家庭经营性纯收入为 2793. 28 元, 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67. 96%, 同比增加 413. 1 元, 增长 17. 36%。

 在农牧民家庭经营性纯收入中, 其中:

 第一产业的纯收入 2665. 99 元, 占家庭经营性纯收入的 95. 44%, 同比增加 366. 76 元, 增长 15. 95%; 第三产业的纯收入 127. 3 元, 占家庭经营性纯收入的 4. 56%, 同比增加 46. 34 元, 增长 57. 25%。

 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受国内市场的影响, 我县青稞、 油菜、 蚕豆和牛羊肉的价格大幅上涨, 从而拉动农牧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增长。

  3、 财产性纯收入 121. 67 元, 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 2. 96%,同比增加 10. 63 元, 增长 9. 58%。

 主要是土地征用补偿收入和租金收入的大幅度增加。

 其次是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收入等, 其他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4、 转 移 性纯收入 427. 97 元 ,

 占 农牧民 人均 纯收入的 10. 41%, 同比增加 117. 41 元, 增长 37. 81%。

 增加的主要原因, 一是农村实行医疗改革, 98%的农民参加了 农牧民新型合作医疗,报销医疗费大幅增加。

 二是各级财政重点向农牧民倾斜, 无偿扶贫、 救济和扶持款大幅增加。

 三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优农、 惠农政策, 各级财政对农牧民扶持力度和政策性补贴的不断加大所取得的成效。

 二、 制约农牧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 一)

 农资价格和农业生产成本逐年上升, 限制了 农牧民增收 “十一五” 以来, 虽然农畜产品价格不断提高, 但是种子、化肥等农资价格也在连年上涨, 导致农牧民生产性投入逐年加大, 生产成本提高, 农牧民纯收入持续增长受到了 很大影响。

 国家虽然通过粮食直补、 农资综合补贴等各种惠农补贴提高广大农牧民收入, 但从调查情况看, 这些补贴带给农牧民的好处尚不足以弥补因成本提高对农民造成的损失。

 据调查, 从 2006 年到 2010年, 全县化肥、 籽种和农膜等生产资料的上涨幅度分别达 55. 2%、30. 3%和 33. 3%。

   ( 二)

 农牧业经营结构不合理、 收入来源单一, 阻碍了 农牧民收入的增长 农牧民收入增长与收入构成密切相关, 而收入构成又受制于生产经营结构。

 近年来, 虽然我县根据实际对农牧业经营结构进

 行了 大力的的调整, 农牧民的纯收入构成进一步趋于合理, 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种植业为主的生产格局, 来自 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收入仍然是农牧民收入的主体, 占到农牧民收入的一半。

 二三产业发展依然慢, 特别是第二产业处于分散、 小规模、 小作坊的低级状态, 农牧民增收渠道狭窄; 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空间小,徘徊在“稳粮扩油” 的二元小圈子和量的增减之中, 优势农畜产品规模小, 制约了 特色种养业的发展, 农牧业增产不增收的问题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

 ( 三)

 城镇化水平不高, 农牧民整体素质偏低, 就业不充分制约了 农牧民收入的增长 农牧民是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的主体, 农牧民自 身素质如何, 是农牧民收入增长的潜在因素和关键。

 目 前, 我县城镇化水平不高, 劳务输出门路不宽, 农牧民素质偏低直接影响到了 农牧民收入的增长。

 一是我县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平均受教育年限短。

 据调查, 2010 年全县农村牧区现有劳动力中, 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 27. 08%, 初中文化占 54. 4%, 高中以上文化仅占 18. 52%。

 由此导致了 广大农牧民接受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较弱, 农牧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应用率较低。

 二是劳动技能差,缺乏及时掌握和运用农业科学技术的本领。

 我县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 30%左右, 大多数农牧民没有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 缺乏“一技之长”, 只 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

 三是市场意识淡薄, 缺乏对市场变化的灵敏反应, 使农牧业生产经营面

 临很大的市场约束和风险。

 可见, 农牧民增收受到自 身素质的很大制约。

 ( 四)

 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低, 难以对农牧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形成强大的产业推动力

 目 前我县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与周边地区相比还比较低, 对农牧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的拉动力不强, 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畜产品加工的大型龙头企业数量少, 与农牧民联系不紧密, 辐射带动作用不大、 能力不强, 尤其是缺少本地“土生土长” 大型龙头企业; 二是农牧民中介组织发展缓慢, 没有发挥出纽带、 桥梁和带动作用; 三是对农牧民引 导不足。

 由于农牧民的土地是单家独户 的小规模经营, 对市场信息的掌握和分析能力弱, 缺乏组织引导, 农牧民在结构调整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 性和趋同性, 极容易造成产品积压、 价格下跌而利益受损; 四是龙头企业的优势产品不突出, 农畜产品存在“有品无牌、 有优无势”, 规模较小, 竞争力不强, 品牌效益差, 形不成本地知名 品牌, 对地方经济的拉动潜力不大。

 ( 五)

 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慢, 外出务工收入有待进一步快速增长 农村劳动力转移难的主要原因, 一是税费改革后, 种地养殖的费用明显减少, 相应的种养业的收入也较高, 加上农民小富即安的思想根深蒂固, 外出打工的积极性不高。

 二是外出打工比较辛苦, 而且收入也不高。

 由于我县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基本上没有

 受过专业技术培训, 大多数是自 发或者通过亲友介绍外出打工,从事的行业也多数是工资较低而劳动时间较长的批发、 零售和餐饮住宿业, 还有一部分虽然在企业打工, 但也是以出卖体力为主,工作比较艰辛。

 三是在本地企业打工的农牧民多数是零时性、 季节性的, 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劳动就业保障体制, 而且工资也低于当地的收入水平, 说白了 外出打工只是想挣点零花钱, 没有将其作为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去对待。

 三、 持续快速增加农牧民纯收入的几点建议 ( 一)

 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支农的力度。

 从近几年我县农牧民收入中的转移性收入大幅增加就可以看出, 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支农的力度对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性。

 政策扶持主要是加大退耕还林补贴、 粮食补贴、 购买农机具补贴和良种补贴, 同时应控制农牧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幅度, 规范农牧业生产资料市场。

 ( 二)

 加快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的速度。

 目 前我县的农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已进入了 一个新的阶段, 要进一步调整、 优化农牧业结构, 努力挖掘农牧业增收潜力坚定不移地对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着力调整农牧业内部结构、 经营结构、 产业结构和城乡 结构, 提高农牧业的综合效益。

 种植业方面, 正确把握灌溉农业的发展方向, 逐步向设施农业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要在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加快“粮、 油二元结构” 向“粮、 油、 草三元结构” 转变,

 由一般农产品向优势、 特色农产品方向转变, 促进优质油菜、 饲草料、 蔬菜和藏区青稞等优势、 特色产品向区域化、 规模化、 基地化、 集约化方向发展。

 建设好青稞基地, 扩大优质双低油菜面积, 稳步发展日 光节能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 不断扩大反季节蔬菜种植规模。

 畜牧业方面, 大力调整畜群畜种结构, 以羔羊出栏为切入点, 加大牲畜出栏, 加快畜群周转, 显著提高适龄母畜比例。

 继续抓好青海高原毛肉兼用半细毛羊和柴达木绒山羊的巩固提高, 进一步提高个体生产性能和群体生产能力。

 积极引 进、 繁育和推广良种畜, 扩大良种畜覆盖面。

 把农区畜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来抓, 充分利用“退耕还林还草” 工程和整村推进扶贫项目 , 发挥农牧结合的独特优势, 鼓励农区发展设施畜牧业, 大力发展“牧繁农育、 自 繁自 育” 工程, , 真正使畜牧业成为农牧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 三)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是实现农村牧区劳动力充分就业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农业产业化就是把农、 工、 贸有机结合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 实现农业生产、 加工、销售集约化, 服务社会化, 产品商品化, 产业一体化, 从而推动和加快农业现代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 可通过发展农村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 带动关联产业群的发展, 将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化为农民的就业机会, 扩展农牧民的就业渠道, 增加农牧民的收入。

 ( 四)

 提高农牧民素质。

 大量低素质的农村牧区劳动力滞留

 在农牧区从事农牧业生产, 不仅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 而且使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的结构缺陷( 数量型过剩和质量型短缺)

 表现明显。

 从长远看, 会妨碍农业现代化、 农村城镇化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因此, 一要加强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着力抓好科技服务网络建设, 加快实用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加快完善县、 乡 两级科技服务网络, 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 的知识更新和培训, 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 增强服务功能。

 引 导龙头企业、 示范基地等农牧业产业化组织以产前良种提供、 产中科技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服务工作。

 二要加大科技培训力度。

 充分发挥农牧业科技推广单位的职能, 以提高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实用科技为主攻方向, 加大农牧民实用科技培训与指导工作, 特别要加强“手把手” 现场培训。

 力争实现县有科技培训中心, 乡 有科技服务站, 村有科技带头人, 家有科技明白人, 每户 掌握一门实用技术。

 三要加强科技示范点、 区建设, 着力培育各乡( 镇)

 村社的“能人大户 ”, 充分发挥其科技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引 导带动农牧民群众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奔小康。

 要切实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 加快发展劳务经济要认真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 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 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以拓宽外出劳务输出人员的就业渠道和提高劳务报酬, 有效增加劳务收入 ( 五)

 为农村牧区劳动力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 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 三产业。

 首先, 要强化法制建设, 在《土地

 承包法》 的基础上, 制定详尽的市场规则, 以规范各类经济主体的行为, 保护其合法权益。

 其次, 建立农村牧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将农牧区的生产生活保障由依靠承包土地和草场转变为依靠社会保障制度, 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农牧民生老病死全部依赖土地和草场保障的状况, 还土地和草场以正常生产要素的性质, 尽可能发挥土地和草场的经济功能。

 再次, 加速城镇化进程, 有序转移农牧区劳动力。

 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 市场配置和规模经济将是土地制度建设面临的重要潜在收益, 而城镇化是决定这两类收益取得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

 农牧民只有有了 新的就业机会和稳定的收入来源才会转让土地, 只有当土地的转让需求和转出供给相平衡时, 土地使用权才能真正流动起来, 也才能获得农业经济的规模效益, 实现农牧民收入快速增长。

推荐访问:从贵南县农牧民收入结构看农牧民增收难点及建议 农牧民 贵南县 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