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演讲稿

时间:2022-08-28 18:3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色故事演讲稿,供大家参考。

红色故事演讲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以及莅临现场的各位领导嘉宾 大家上午好!

 我是株洲市演讲与口才学会蒋玉香,非常高兴今天能够来到渌口区五中和大家一起分享革命故事,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甘祖昌式老红军”。

 1951 年春天,一位身着北方大棉袄的人来到茶陵腰陂区大冲村,他肩上挂着一个斗笠,斗笠上印有“延安”二字,村上的人惊奇地称之为“从延安回来的人”。是的,他就是从延安回来的邓丹明。

 邓丹明 18 岁离开家乡参加红军,他聪明过人、骁勇善战,长征时当过指导员。有一次, 48 团政委罗章被敌军围困,增援部队两次施救无功而返,最后王震亲自点名让邓丹明带兵营救。邓丹明不负众 望 , 将 罗 章 成 功 救 出 。

 贺 龙 事 后 感 叹 道 :

 “邓 丹明 , 你 真 是 个 猛 子 呀 !

 ”于 是 , 邓 丹 明 就 有 了 一 个绰号叫“邓猛子”。

 抗日战争时期,邓丹明担任三五九旅七一八团六连连长,是“将军农民”甘祖昌的部下,在田家庄抗日战斗中被评为特等作战模范。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后,邓丹明任后勤部汉庄大队大队长,被评为“生产 模 范 ”。

 后 来 , 茶 陵 解 放 的 喜 讯 传 至 延 安 , 邓 丹

 明便向党组织申请,放弃较好的生活待遇,回到家乡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邓丹明回到家乡,看到家乡虽然解放近两年了,但依旧是“大冲连大冲,卖柴茅过冬,三天不卖柴,饿死老祖宗”的老样子,邓丹明内心一股带领群众从穷困中走出来的强烈责任感油然而生。

 阳春三月,邓丹明随区委书记梁彪走村串乡,着手第一项工作: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经过他的努力,党支部建立起来了。党员们要选举他当支部书记,他笑眯眯地说:“重担子给年轻人,压得出力气来!”人们关切地说:“你当什么呢?”他爽朗地笑着说:“我当模范兵!” 后来,他坚定地履行着自己的这一诺言。支部的决议,他带头执行。党的纪律,他带头遵守。每逢外出,事先要向支书请假。1982 年 10 月的一天,湘东铁矿来人请他去矿区讲革命传统,他来不及向支书请假,回来后立即上门向支书说明原因。

 他没当支部书记,却操着支部书记那份心。1956年,大冲村在谢家冲修一座水库,以改变“干死蛤蟆,饿死老鼠”的穷困面貌。开工之后,邓丹明就像当年战斗在南泥湾一样,吃在工地,住在工地,每天出工最早,收工最迟,风里来,雨里去,一连

 6 个月没离开过工地,更没有进过离工地 4 里路远的家门,连年节也是在工地过的。这个水库修成后,村 里 粮 食 产 量 年 年 递 增 , 1991 年 粮 食 亩 产 达 到1900 多斤。

 “共产党员不能忘记人民群众,要随时随地报答人民群众的恩情。”这是邓丹明常说的一句话。1961年,正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他家喂养了一头 200多斤重的大肥猪。当时,每斤猪肉的市价为 8 元。乡亲们在想:“老邓这下可要发财了!”宰猪那天,大家争着来买肉。那年头,有钱也难买着肉。但没有想到,邓丹明坚持按国家牌价每斤 7 毛 4 分钱的价格出售猪肉。乡亲们乍一听不相信,待问清是真的,谁也不买了,因为心里过意不去:“这不太亏了老邓吗?”邓丹明激动地说:“ 1930 年冬天,我回村搞侦察,大家见我没吃的,这家塞给我几个鸡蛋,那家揣给我几个红薯,可谁问我要过钱啊!敌人进村了,又是乡亲们给了我保护。今天,大家有困难,我手里有一头猪,就趁机向大家捞一把,别说这样做亏心,就是这样想也不行啊!”他终于说服了大家,让全村每户人家都买了肉,一户困难户和一户“五保户”没来,他马上让儿媳各送去 1斤。

 1978 年,国家测绘总局局长陈外欧将军回到茶陵,召见了邓丹明,并责令有关部门补发其被错误扣除了的三等甲级残废金。邓丹明将国家补发给他的 1000 多 元 三 等 甲 级 残 废 金 全 部 捐 给 国 家 搞 建设。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会 见 第 四 届 全 国 道 德 模 范 及 提 名奖获得者时说:甘祖昌是我们共和国的开国将军,江西籍的老红军。新中国成立后,他当了将军,但是 他 坚 持 回 家 当 农 民 。

 我 当 小 学 生 时 就 有 这 篇 课文,内容就是将军当农民,我们深受影响。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弘扬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我们的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是啊,邓丹明是一名久经沙场的红军战士,在革命胜利后,却主动放弃较好的生活条件,回乡务农。并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时时想着群众,处处为着群众,为改善群众生活、建设美好家乡,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不愧是甘祖昌式的老红军。

 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红色故事演讲稿 演讲稿 红色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