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完整版】

时间:2022-08-28 09:1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完整版】

 

  论 文 摘 要

  改革开房以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 提高, 居民的收入水平随之增长。

 但问题也在不断的扩大, 城乡 居民之间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就是其中最显著的问题之一。

 因此, 结合数据分析目前我国城乡 收入差距的现状,并从多个角度阐明引起这种差距的原因, 对于进一步采取对策缩小差距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城乡

 收入差距

  现状、 原因与对策

  目

 录

  引言 ……………………………………………………………………………………1

 一、 城乡 收入差距的现状 ……………………………………………………………1

  (一)

 城乡 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1

 (二)

 城乡 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1

 二、 城乡 收入差距的原因 ……………………………………………………………2

 (一)

 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2

 (二)

 城乡 经济因素 ……………………………………………………………2

 (三)

 城乡 教育因素 ……………………………………………………………2

 (四)

 国家相关政策以及社会保障体系 ………………………………………3

 三、 缩小城乡 收入差距的对策 ………………………………………………………3

 (一)

 统筹城乡 区域发展 ………………………………………………………3

 (二)

 改善农村经济发展 ………………………………………………………4

 (三)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5

 四、 结论 ………………………………………………………………………………6

 五、 参考文献 …………………………………………………………………………6

  1 宜顺论文网 www. 13Lw. com

  城乡 收入差距的现状、 原因及对策分析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综合国力明显增强。

 但城乡 差距居民收入差距也快速扩大, 因此, 缩小城乡 收入差距势在必行。

 本文首先对我国城乡 居民收入的现状进行分析, 了解产生问题的各方面原因,最后, 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用以解决城乡 居民收入差距这一问题的策略。

 本文的研究对于解决我国城乡 居民收入差距问题, 促进城乡 居民的共同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 城乡 收入差距的现状

  (一)

 城乡 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 30 年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社会整体经济水平显著提高, 国内生产总值由 1978 年的 3645. 2 亿元增加到 2012 年的 519322. 0 亿元,增长了约 143 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大幅提升, 1978 年为 381 元, 2012 年为 3. 84 万元, 增长了约 100 倍。

 经济整体水平提高的同时, 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也得到了 很大的提高和改善, 自 1978 年以来, 我国城乡 居民收入持续攀升,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 年的 343. 4 元, 到 1985 年为 739. 1 元, 1994 年为 3 496. 2 元, 到 2012 年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 24565 元, 相比较 1978 年增长了约 72 倍, 这是与经济发展同步的。

 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 1978 年的 57. 5%下降到 2012 年的 37. 1%;与此同时, 我国农村人均纯收入也由 1978 的 133. 6 元增加到 2012 年的 7917 元, 增长了约 59 倍。

 恩格尔系数也由 1978 年的 67. 7%下降到 2008 年的 40. 8%。

 这表明城乡 居民的总体收入增加, 家庭消费总支出中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下降, 生活水平1。

 不断提高

 (二)

 城乡 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整体来看, 城镇和农村的居民收入都是在不断增加的, 但也伴随着城乡 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

 在传统体制初步建立的 1957 年, 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为农村居民收入的 3. 48 倍。

 到文革前的 1964 年, 前者是后者的 2. 38 倍左右。

 这一差距一直持续到 1979 年。

 1978 年改革开放以后, 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 这种速度差距决定了城乡 之间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整个趋势。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率在 1984年以前是农村超过城镇。

 1985 以后, 除个别年份外,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实际增速相比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速都要小2。

 1 参见“数据统计年鉴”, 2013 年。

 2 参见中国广播网, “2010 年社会蓝皮书发布 城乡 收入差距大成难点”, 2009 年 12 月 22 日。

  2 宜顺论文网 www. 13Lw. com

 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来看, 我国城乡 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1978 年城乡 收入差距为 2. 57∶ 1, 到 2008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 24565 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 7917 元, 城乡3。

 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为 3. 1∶ 1这个比值不能准确地反映城乡 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 如果再加上城镇居民享有社会保障、 各种福利和补贴, 城乡 收入差距将更大, 实际的城乡 收入比应为 5 倍左右。

 来自世界银行的有关资料显示, 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城乡 收入之比为 1. 5∶ 1,我国的这一比例大大超过了世界各国的水平。

  二、 城乡 收入差距的原因 (一)

 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在中国, 农村落后于城市是一个久远的历史现象, 在建国后强调工业化发展和改革开放前的农村的制度束缚使这种现象更加严重。

 形成城乡 收入巨大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由于历史的原因,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很低, 严格的户籍制度使城市和农村形成了两个独立的社会单元,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的二元经济社会”, 2002 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首先提出了统筹城乡 发展的方略, 接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 的改革发展要求中将“统筹城乡 发展” 位于首要位置。

 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了“要推进城乡 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意义更加重大。

 到现在 2013 年, 我国还一直以通过农民收入的提高,缩小城乡 收入差距, 实现城乡 统筹发展为最终目标。

 (二)

 城乡 经济因素

  我国城乡 固有的二元经济体制, 从根本上阻碍了农业与工业的直接通流, 农产品价格过低和“剪刀差” 严重削弱了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从而加发达地区本已经相当严重的城乡 贫富差距, 城市偏倚型的资源配置造成了经济发展中的不公平。

 城乡 之间的固有财产一直就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改革开放之前, 城乡 之间尽管有 2. 57 倍的平均收入差距, 但是当时的城乡 居民的财产差距并不比这个数字高。

 当时城镇居民基本不拥有住房, 都是租公房住。

 据数据显示, 1978 年城镇人均住房面积 4. 2 平方米, 农村人均住房面积 8. 1 平方米。

 但是截至城镇房地产价格大涨之前的 2008 年, 仅城镇居民人均拥有的房产价值已经是农村人均拥有房产价值的 10 倍以上。

 和城市相比,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相对滞后。

 由于地方政府对农村金融体系的扶持力度不够, 导致了农业生产的资金来源困难。

 农村居民很难从金融机构那里得到支持, 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城镇化进程比较缓慢。

 目前, 我国不少农村, 农业生产力低、 生产方式落后、 农业技术含量低, 很难推动城镇化进程, 同时在建的城镇中, 缺乏相应的政策引导, 经济发展滞后, 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直接影响了“三农” 问题的解决。

  3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 1 号)”,

 2011 年 04月 28 日。

  3 宜顺论文网 www. 13Lw. com

 (三)

 城乡 教育因素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

 人力资本已经取代物质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而人力资本是对劳动力投资的结果, 即教育的结果。

 实践证明, 受教育水平程度和收入水平呈正比关系, 受教育水平越高, 其收入越高。

 劳动力素质较高者能够为社会能提供更多的贡献, 从而获得的高收入。

 在现实社会中, 受过高等教育人员的收入水平普遍高于未受过教育 或受过很少教育的成员。

 目前教育软硬件投资明显不足, 特别是农村地区、 西部地区。

 据测算, 受教育程度可以解释城乡 收入差距4。

 在我国, 农村居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低, 他们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水平较低,的 40%在农村表现为从事固有的农业经济, 而在城市主要表现为从事建筑业、 服务业等工作, 此类工作简单, 被替代的可能性极高。

 (四)

 国家相关政策以及社会保障体系

  户籍制度、 就业制度、 义务教育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城乡 居民、 城乡劳动者的享有权利不平等, 是城乡 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随着经济建设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 我国农业户口人员占二、 三产业就业人口的比重已经高达 46. 5%, 其中建筑行业占 38%。

 但进城的农村户口居民和城镇居民由于户籍不同, 就业、 社会保障、 享受公共服务等权利是不平等的, 这使大量农业劳动力滞留在农业和农村, 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 农民收入难以增长。

 如义务教育体制是按户籍关系安排儿童入学的, 对于农民工的子女在城里就享受不到义务教育的待遇, 至使儿童失学。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 我国有流动儿童失学近 2000 万,而据中国儿童中心的抽样调查显示, 流动儿童失学率高达 9. 3%。

 再如进城的农民工不但收入低, 居住环境恶劣, 而且没有享受工伤保险、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

 据有关专家计算, 每个农民工每年创造价值 2. 5 万元, 而所得仅为 8000元, 每个农民工每年的贡献为 1. 7 万元, 2002 年 9460 万农民工的合计贡献为 16082亿元. 而大量的农民工没有社会保障, 虽然有的地方政府要求企业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障, 但这部分社会保障农民工是拿不走的。

 城乡 社会保障制度处于分割状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相比,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还很薄弱。

 在国家财政支出中, 只有少数用于农村社会救济。

 1990~1999 年的 10 年中, 国家和各级政府社会救济金的总和 7. 9 亿元, 定期救助的人数只有 52. 8 万人。

 农村除社会救济和传统的土地保障外, 体现公平原则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没有建立起来。

 在农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上,只存在小范围内进行了改革试点,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资料显示, 2001 年我国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仅为 6172 万人, 领取养老金人数仅为 97. 8 万人。而且由于农民投保挡次较低和投保时间较短, 养老保险金的标准极低, 人均只有180 元左右。

 2002 年农村仅有 404 万人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 占应保人数的 25%,参加合作医疗保险的人口占 6. 6%, 其他社会保障项目基本没有。

 城乡 居民享受社

 4 参见中国青年报, “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 7 年”, 2004 年 12 月 06 日。

  4 宜顺论文网 www. 13Lw. com

 会保障服务的待遇极不公平。

 三、 缩小城乡 收入差距的对策 (一)

 统筹城乡 区域发展 统筹城乡 发展的内涵不仅仅指经济范畴, 它包括城乡 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三个方面都要实现城乡 统筹。

 在经济上应把农民致富与转移农民、 减少农民结合起来, 长富于民, 藏富于民, 实现农民“有其利” ,

 在政治上应把善待农民与尊重农民、 组织农民结合起来, 给农民国民待遇,让农民当家作主, 实现农民“有其权”; 在思想文化上应把教育农民与转变农民观念、 提高农民素质结合起来, 弘扬勤劳、 善良、 讲修养的传统美德, 增强民主、科学、 讲公德的现代文明意识, 实现农民“有其教”。

 统筹城乡 区域发展, 就是要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 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整体统一筹划, 通盘考虑, 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其关系综合起来研究, 统筹解决。既要发展城市对农村的辐射作用, 以发挥工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 又要发挥农村对城市、 农业对工业的促进作用, 实现城乡 良性互动; 以改变城乡 二元结构为目的, 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平等、 和谐、 协调发展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 实现城乡 经济社会一体化。

 但我国城乡 差别形成的时间较长, 影响因素较多, 需要体制改革和观念创新, 需要政府与市场间的有机协调, 逐渐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解决。

 以工业化支撑城市化, 以城市化提升工业化, 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

 建立以城带乡 、 以工促农的发展机制, 加快现代农业和现代农村建设, 促进农村工业向城镇工业园区集中, 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 促进土地向规模农户集中, 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促进城市社会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 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 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二)

 改善农村经济发展

 (1)

 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村的投入。

 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政府只有加大对农村的投入, 才能更大程度的推动...

推荐访问: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完整版 城乡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