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马英九党主席危机(2022年),供大家参考。
马英九的党主席危机
运用何鸿荣事件全力整顿马团队,是马英九迈向“执政”必须处理的问题。如果不解决这则棘手的难题,年底的台湾县市长选后,将是马问题的开始,而非结束
当马英九还沉浸于担任国民党主席的喜悦时,却旋即面对马团队内台北市民政局长何鸿荣携女秘书出国旅游,所衍生出的桃色风暴。
新闻连登两天,马英九虽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同意何鸿荣的请辞,但也凸显马团队潜藏的问题――“不知自制、过于招摇、欲盖弥彰、得意忘形”,于内,党同伐异得罪不同派系人士,对外,重创了马英九的外在形象。
台北的观察家倾向于认为,马团队已经成了“害马之群”。
马团队,“害马之群”?
支持国民党的群众对马英九的拥戴,充分显示在“七三开”(编者注:在王金平和马英九的国民党主席选举中,马的支持率为 70%)的选票上,也没有人会质疑马英九代表国民党竞逐 2008 年“总统”大位的魅力,是以马英九的出线,背负了群众对他“夺回政权”的期许。然而马团队却不做如是观,他们认为马英九的出线,是马团队抬轿之功:如果没有马团队居中运作,拉抬马英九声势,塑造马英九英雄形象,群众怎么可能支持他?连战怎么会安于让位?王金平怎么可能俯首称臣?
这种居功心理,可以王金平为例。2008 年马英九想要竞逐大位,必须得到王金平支持。一场党主席之争,马团队的作为,着实重创了马英九与王金平之间的互信基础。选战落幕本应疗伤止痛、和解共生,王金平也谦辞副主席,不再列席中常会,以免除马英九初任党主席的尴尬。
王的做法,外界当然可做不同程度的解读,惟独马团队的解读出人预料之外。上焉者认为“王金平的不合作还算识大体,马英九保留缓冲的余地,就是等王什么时候交心”。下焉者几近嘲讽地说:“王金平不合作是摆门面,王不敢与马决裂,问题出自王是不分区‘立委’,离开国民党,王将一无所有。”
奇怪的是,马团队成员喋喋不休地质疑王金平不合作的态度,却不见马英九制止。试问马英九对王金平究竟是要“招降纳叛”?抑是“驱逐出山”?还是“步步进逼”?或是“虚与委蛇”?
王仅是败将又非降将,马团队以此屈辱王金平,早已引起王支持者的不满,如“老连(战)不爽老王(金平)怨”、“小马(英九)不要老李(登辉)要”、“老宋(楚瑜)无奈大李(敖)愁”、“阿扁欢喜老谢(长廷)乐”、“大家作伙来拼九”等顺口溜的出现,暗讽马团队党同伐异、马英九包容力不足,对马难道不是一个严重警讯?
对此马英九也许会感到委屈,如对王金平、宋楚瑜应尽的礼数他都做了,还是挽回不了王、宋的决心。
为展现包容的诚意,马指示招贤纳才由国民党负责,台北市府马团队不介入,以示区隔。然而事与愿违,马想“包”,马团队“不容”,导致马的包容仍不敌马团队的疏贤忌才,王金平、宋楚瑜等人与国民党中央及马团队渐行渐远。
由“不沾锅”到“压力锅”
本来,为对抗民进党及 2008 年夺回“执政权”,
泛蓝政治势力应团结在马英九光环下,一致对外,奉马英九为共主,才能取得胜利,以马英九的魅力取回“执政权”。然而马团队忽略了个人魅力固然能马上得天下,但马下治天下,恐非马英九魅力所能胜任,光靠马团队的整体战力也无济于事。
外界有人批评马团队的整体战力,是“比内有余、比外不足”,党内争斗固然领先一筹,而面对能征善战的民进党,马团队却个个怯战,处理问题慎谋难断,征战经验明显不足。
马团队成员接二连三地发生事故,其实绝非孤立事件,只不过在民进党大军压境状况下,群众被迫必须容忍马团队的作为,一旦外敌退去,“不沾锅”(编者注:马英九在台湾政坛有“不沾锅”之称,意指处世圆润,四下均不得罪)转化为“压力锅”,马英九该如何自处?
在笔者看来,马英九的危机,不在于今年年底台湾全省的县市长选举,而是选后的萧墙之祸。县市长选举结束后,不论胜负,马团队必然会成为泛蓝势力抨击的焦点。而泛蓝阵营的整合,马团队改组等问题,也会浮出台面。这些均将成为检验马英九执政能力、魄力、战力、包容力与应变力的指针。
台北政坛始终流传马英九、宋楚瑜、王金平、连
战之不合,全然是马团队从中作梗所致,认为马只要整顿马团队,仿佛所有的不合就会烟消云散,泛蓝就能完成整合。殊不知这种皮相之见,是将过错推给马团队而不及于马英九。
本来宋楚瑜已经答应连战重回国民党,却最后毁约。其次的王金平事件,出面攻王的是马团队,若说马英九不知情,这简直是在侮辱王金平、连战的政治智能。马英九在党内没有朋友,王金平于党内外没有敌人,可是马或马团队连没有敌人的王金平都容不下,遑论招贤纳才?在这种情形下,未来宋楚瑜、连战、王金平会为马再战 2008?
县市长选举:马团队怯战
当然,国民党的乱局浮现,全怪马英九也不尽公允,但马应深知“羊入乱群,犹能为害”的道理,运用何鸿荣事件全力整顿马团队,是马迈向“执政”必须处理的问题。
此因泛蓝整合种种败因,全是马团队“话多”所致,如果马不解决这则棘手的难题,县市长选后,乃是马问题的开始,绝非结束。
马英九是一位“有梦最美、希望相随”的政治人
物,凭清新、廉能、美貌、温和出线,成为泛蓝民众“梦幻”的对象。兼以国民党两败于陈水扁,而陈水扁又两败于马英九,梦幻加错觉,使马英九一跃为泛蓝民众寄托梦想的战士,期待美梦成真三度击败陈水扁团队,为国民党夺回执政权。是以在不切实际寄望下,民众容忍马英九与马团队犯错,本身就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灵寄托。如果马英九及其团队将此寄托视为夺回政权的本钱,必然会重蹈“连宋配”的覆辙。
以陈水扁“执政”能力之差,民进党人当权县市问题之多,依选战标准,国民党可以躺在床上搞选举。然而从各项选票数据显示,国民党要打赢县市长选战有实质上的困难。
因为从许多现实事例中不难发现,马及其团队根本不了解民进党选战运作,偏偏重夺“执政权”,“选战”是惟一决战点,其间斗争之惨烈、战情变化之快,靠马团队“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作战指导成不了大事。毕竟地区选战的操兵,不同于中央战场的部署,否则,陈水扁也不会凭南部选票而进据大位。
民进党“执政”不行,打选战的确拥有一流实力。陈水扁曾说“打选战一定要一战到底,明知没有胜选机会,也要力战到底。因为战而亡党魂尚可维持,不战而降谁还会投票支持民进党?”基此理念,陈水扁
选任的战将如罗文嘉、郑宝清、丘太三、林佳龙、苏治芬、曹启鸿等人,都是初出政坛的选将,明知其等知名度低或许不是国民党老将的对手,但他们辞官勇于一战,说明民进党的选战文化有其一贯传承,爆发力强、冲击波高是其特性。
反观马团队成员,马英九自己是哈佛博士出身,他所晋用的成员也是拥有博、硕士学位的官僚,如有“地下市长”之称的金溥聪为政大(台湾政治大学)博士,其余人士如叶金川、周韵采、廖咸浩、陈威仁、欧晋德、赖士葆等人,个个拥有高学历,学术能力也不错,但却从无参选意愿敢为马家军开疆扩土深入基层,以为马英九参选扎根。表面上不参选是尊重国民党提名人选,不与他们抢地盘。实质上马团队个个怯战,怕辞官参选万一选不上,回来没有官做。
马及其团队怯战的处境,与过去新党作为颇为相似。新党创立之初,声势很盛,有人曾建议赵少康(台湾目前最具影响的时事评论家,曾被誉为国民党的“政治金童”,是马英九之前台湾泛蓝阵营最有人气的政治明星,1993 年,赵和郁慕明脱离国民党自组新党)选台北市县长、郁慕明(现在的新党主席)转战桃园县长、王建煊(前台湾“财政部长”)参选台中市长、陈癸渺(前新党召集人)回乡经营澎湖县,李胜峰(前
新党秘书长)参选台南县长,以地方包围中央方式,让李登辉必须正视新党战力的可怕,不得不与新党进行协商。然而新党成员因各有所思,怯战百里侯之位,不及二三年,新党由第三大党沦为在野小党。
新党教训殷鉴不远,统管国民党的马英九应思考:“执政”无能的民进党,为何在短短十五六年时间内趁势崛起?其关键原因在于“奋战不懈”。
类似这种战将不死于战场,而亡于同党战友口水中,马英九纵有超人气的支持,也于事无补。若马团队成员还是抱残守缺、隐身幕后、能力自闭、封锁人才、党同伐异,县市长选后当马英九必须承担政治责任,无法规避同党战友指责时,马团队即有可能成为“祭旗”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