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三大历史经验及创新【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党的三大历史经验及创新 作者:
吴青萍(岳阳市委史志办副主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现代化是对传统文明的革命性演进过程。
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正确认识和运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一党领导执政方式三大法宝①[①上世纪 30 年代, 毛泽东同志总结了近 20 年来,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条主要经验, 即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并通俗形象地称之为党的“三大法宝”。
本文试图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建党 85 年的主要经验, 以为其领导中国现代化事业服务; 由于也是三条, 特借用“三大法宝”的提法, 有便于更多的同志记住、 把握和运用。
] 是促进这一划时代事业取得成功的极富历史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科学思维的深厚基础
现代化对传统文明的演进涵盖了经济、 社会及至个人等一切方面。
而人自身的进步是现代化最精要最艰难最基础的部分。
无尽中外史实证明, 只要(有) 有了人(进步的或现代的或适当的人) , 就(才)能创造出惊世骇俗的人间奇迹。
人的现代化说到底在于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现代化, 因为人们的个体或社会行为(动) 均受其观念和思维所指使。
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是人类各种文明的灵魂所在,它既存于民族的文本、 风俗及人们的大脑活动进行流传。
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相辅相成, 互为条件。前者可表现为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等, 后者则对人们的思想活动具有方法论意义。
观念是思维的切入视角, 思维是观念的诞生前提。
因此, 从现代化的观念更新这个层面来看, 一定的思想观念产生于一定的思维方式, 或者说, 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形成现代进步思想观念的必然基础。
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紧扣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精神内核, 是长期革命斗争经验的科学结晶。
其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思维立点, 既体现了唯物辨证的人类进步思想观念, 更展示了求真务实的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对传统文明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实现了一种本质上的突破和飞跃。
众所周知, 中国传统文明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的, 几千年闭关自守、迟缓往复的社会状况强化了人们“天不变, 道亦不变” 的思维理念。
其观念视角是“亘古不变” 的,因而思维上崇拜圣人, 唯书唯上, 粗略笼统, 急功近利, 感情用事等; 用现代思维理性的精神去衡量,它们共同的实质性缺陷就在于脱离实际——不是脱离“眼下的” 实际, 就是脱离更大范围或更加长远的实际, 这应当是中国传统社会注定落伍的根本病症之一。
毫无疑问, 实事求是作为思想路线的提出正是切合这个病症的良药。
观察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发展历史, 其特点可简要归集三方面:
1、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毛泽东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担纲第一人, 他在早期的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都不愧为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
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方法集中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上。
这个具体不是一般的实际, 而是个性的、 发展的、 联系的实际, 毛泽东正是通过对这样活生生实际的分析研究, 对中国农民、 阶层、 敌我及其他各个具体才能提出符合客观的系列的成功的革命理论和策略。毛泽东的理论与实践是在与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斗争中实现有机结合的。
比如长征时期他反对博古代表的共产国际及军事专家李德坚持的阵地战、 突击战、 拼消耗等常规作战思想, 创造了运动战理论并运筹得出神入化, 夺取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具有深入浅出的理论秉性, 更易被群众所掌握, 变为极具潜质的精神力量。《矛盾论》、《实践论》 直到延安时期的《整顿党的作风》 等系列著作有力揭示了人们落后思想和思维方面的深层病症, 使大家的认识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特别是通过延安整风,“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人们思想得到极大解放, 主动性和创造力、 战斗力空前迸发。
人民解放军由100 多万人迅速壮大, 仅用 3 年时间, 就打败了 800 余万美式装备的蒋军。
战争中各地依据各自实际创造了很多特色鲜明的成功战法, 堪称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
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对和平建设时期同样具有深远影响。
比如后来“八大” 正确路线的形成, 基层“两参一改三结合” 等管理经验的出现, 都是显例。
2、 归纳实质突破理论。
传统文明从观念和思维上对人们的影响无所不在。
即使毛泽东这样出类拔萃的人物也在所难免。
表现在他晚年为盛名所累, 开始脱离实际, 后来越来越意气用事, 进而从大跃进到文化革命在全国发动多个得不偿失的运动。
特别是文革, 虽在一定程度上关乎反对官僚主义的宏旨, 但由于错误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的理论指导和错误的群众运动方法, 使国家濒于动乱崩溃的边缘。
毛泽东后,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新得以弘扬光大。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人坚定回归实际、 拨乱反正、 解放思想, 终于形成了对中国近几十年现代化逐步起飞阶段影响极大的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具有言简意赅、 一针见血的辨证风骨。
其认识活动中实事求是的思维特质在于尊重实际, 从实际中来, 到实际中去; 将各个方面的实际, 包括历史的和现实的、 精神的和物质的、 国内的和国外的以及发展的发达的实际都拿来进行综合归纳,“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从而找到事物的实质——一般(共同) 的、 原则的、 规律性的东西, 实现对旧理论的质的突破。
从真理标准讨论、 党的建设到姓“社” 姓“资” 的判定标准,一系列重大问题都是依据实际实践来判断、 抽象和演绎, 进而发现正确答案。
尤其是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社会主义问题, 邓小平倾其近90 年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长期革命奋斗生涯的理性思考, 终于提出了计划和市场的多少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 发
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的著名论断, 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迅速发展并主动融入全球现代化进程打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3、 围绕目 的创新思想。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 她既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有着某些内在的深层的共同的要素, 同时又是一种独特的事物, 拥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外在的鲜明的特色。
如何认识和处理这种一般与特殊的矛盾关系是新时期能否坚持好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要领所在。
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及后来的领导者准确把握这一要领, 其实事求是思维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围绕目 的创新思想的方式上。
这种思维方式旨在立足实际, 包括上述的一般和特殊两个方面的实际; 明确目 的, 即根据自己特殊的实际去争取那种一般的目 的, 然后紧紧围绕目 的来创新思想观念。
***在世纪之交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 既深刻准确地把握了中国共产党客观实在的属性及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关键性意义等特殊方面, 也高屋建瓴地抓住了发达市场经济下对党建的综合性高要求和发展性大目 的等一般方面; 这种一般与特殊的有机结合, 不仅有效地突破了过去那种关于党的单一的阶级性质理论, 更为新时期全面扎实深入地加强党的建设乃至牵动其他的系统建设开辟了广阔的思想空间。
十六大以来, 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根据中国经济迅猛增长, 世界大局和平发展的现实情况, 按照中国现代化长远利益和更高目 的的需要, 确立科学发展观, 在双赢、多赢和共赢的基点上, 打造新型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
这种思想比过去长期积淀下来的(阶级) “斗争哲学” 无疑更具人本精神, 更有普遍的人性意义, 因而更务实, 更科学, 更便于实践。
二、 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提供了凝聚合力的根本动因
无须讳言, 中国的现代化大门是被迫为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 打开的。
为什么泱泱5000 年文明古国, 浩浩 4 亿万人口大众, 却常常被那些“蕞尔” 小国, 甚至数千人的的侵略军打败、 欺侮?!这种深重的民族耻辱 100 多年来像梦魇一样压在人们心头。
很多思考者往往都集中在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寻找原因, 也力图在这两方面推动改进, 但最终收效并不明显。
物质层面可例戊戌维新, 虽然建造了规模名列世界前茅的海军舰队, 却在甲午海战中被拥有较小舰队的日 本海军全部击溃。
制度层面可例辛亥革命, 虽然数千年一贯制的皇朝顷刻瓦解, 现代民主政制呼之欲出, 革命先驱者甚至也看到了芸芸众生的素质尚不适西式民主, 特意预期了一个“训政” 的阶段。
然而未待施行, 革命成果即屡遭篡夺, 称帝复辟者大有人在。
随着先驱溘然离去, 留给中国的只能是军阀混战, 天下大乱, 人民积贫积弱, 任逞日 寇凌辱, 总之, 中国仍是“一盘散沙”。
中国为何“一盘散沙” ?比物质和制度层面更深的原因在精神层面。
在这里, 精神比物质和制度更具有根本性的决定意义。
构成人类精神世界的主要部分是思想观念, 它规定了人们观察、 认识客观世界的视角高低, 获取知识的多少, 从而决定了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成果大小。
不同思想观念规定人们视角高低集中体现在其理想性和道德性的强弱, 具体表现在宗教、 信仰、 理想以及信念等概念范畴。
在这个范畴, 人们较易超脱世俗利益的纠缠, 具备寻根究底的理性, 以至能够较多的运用好群体的合力和个体的潜力, 加快社会的发展——这应当是现代化发达国家的一个普遍性成因。
中国传统文明恰好于此存在深层缺陷。
其观念文化的代表儒释道中虽也存在一些仁义善良的道德取向和美好社会的理想愿望, 但总体上并没有脱俗——总目 的还是现世的眼前利益。
主流的儒家短肋在于维护传统官本位等级社会的利益格局; 佛教早被红尘濡染失去纯粹, 信徒想的无不是消灾去祸的俗愿; 道教则起始就是因于延年益寿的常念, 炼丹寻药莫不为此。
在这种世俗功利性观念文明的教化下,人们趋(近) 利自私的动物性本能必然无限膨胀, 而追求理想、 正义、 知识、 真理、 道德和精神感受等文明性需求②[②动物性本能和文明性需求都是基本的人性, 其集中表现在于前者趋近利, 后者取远利(常常也包含了近利但被误解) 。
人们的趋(近) 利自私性是一种基本的客观存在, 不容否认也无须否定; 现代经济学的“经济人” 假设及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动力和要素配置的效率理论等都据此而来, 问题在于我们必须看到这个命题为真的前提是什么, 这就是必须要有现代法治。
在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们的文明性需求方面得到更多的发育和表达。
] 则被压抑萎缩, 社会进步的合力因而消弭, 一遇风吹草动, 比如吏治不好, 或大的自然灾害, 或外族侵犯, 人们的行为逻辑必会是“大难临头各自飞”,“一盘散沙” 的形成机理正在于此。
上世纪初, 原产于发达西欧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及理论体系通过近邻俄罗斯的革命传到中国。这个思想因其替被压迫者说话的鲜明立场和与中国本土朴素理想观点的某种契合而深受爱国思想者的欢迎。
随着中国共产党——共产主义理想信仰的实践和传播主体的诞生, 越来越多的共产主义战士成批涌现。
共产主义尤同一轮初升的红日 , 慢慢照亮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中华民族的巨大力量正在逐步聚合,“一盘散沙” 的顽疾逐渐从根本上得到疗治。
其全过程彰显着复合而丰富的特色, 因此更具长远的存活价值, 具体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估。
首先, 从先驱风范看, 实现了勇于牺牲与争取解放的结合。
共产主义理想信仰在中国流传之初, 正值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年代, 先驱们被这崇高理想的大旗所召唤, 个人精神世界充满了革命解放的战斗激情和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
像慷慨就义的李大钊、 刀丛吟诗的夏明翰、 舍小家为大家的方志敏等等, 那些前赴后继, 笑对死难的先烈何止成千上万。
他们和许多还在战斗的共产党员一起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民族“脊梁” !毛泽东是其中不能不提的一名核心人物。
这不仅因其心怀革命到底的远大目 标, 更因其创建了科学的革命思想和方法体系, 还因其所向披靡的英雄气质。
他有六位亲人先后为革命牺牲。
他运用其思想保障革命转危为安, 不断走向胜利。
尤其是共和国刚建立的时候, 毛泽东藐视以最强的美国为首的“联合
国军” 入侵鸭绿江边的挑衅, 决定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
依靠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拥有现代化武器装备的美方军队诛死作战三年, 志愿军无畏“无败” 的强敌和“空前” 残酷激烈的战争环境, 英勇善战, 英雄辈出, 终于将对手赶到了“三八线” 以南。
抗美援朝的胜利打出了军威, 打出了国威。
她对全世界是一个象征:
中国“一盘散沙”、 软弱可欺的历史从此结束了!
其次, 从民族影响看, 实现了聚拢民心和唤醒民智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理想实践从一开始就对许多上进份子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在长征胜利后的 1930 年代, 延安更是成为全国知识青年向往和奔赴的精神圣地, 这是民族力量发生凝聚的生动体现, 也说明了人的本性中普遍存在着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人之能, 在于其信。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 人们大脑中所潜在的情感力量、 意志力量、 探索力量等心智能力是非常巨大的, 它的开发利用有赖于其信念理想的牢固程度。
所谓心诚则灵, ...
推荐访问:党三大历史经验及创新 三大 精选 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