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上半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报告(全文),供大家参考。
上半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
市委改革办:
按照《关于报送 2017 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半年总结的通知》(广委改办发〔2017〕17 号)要求,结合《AA 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 2017 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台账,现将上半年全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推进情况报告如下。
一、改革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坚持生态立市,建设生态康养旅游名市。
1.夯实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基础。制定《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实施方案》和《2017 年工作任务及项目清单》。在 AA 理工大学举办了 AA市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专题培训班,组织考察了 AA 市、AA 省赤水市等地生态康养旅游的先进经验,组织专家在各县区开展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工作宣讲活动,举办 2017 低碳发展与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建设(中国 AA)国际论坛,行业专家、大学教授、省旅游发展委领导对 AA 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给予高度肯定,中国生态康养高层论坛有望永久落户 AA。
2.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出台《AA 市“十三五”低碳发展规划》,提出了深化、融合、拓展的低碳发展任务与路径,科学预测评估了我市能源消耗目标、碳排放目标和碳排放峰值目标,创新性提出了“低碳+N”七大行动,整合谋划了 52 个总投资 807 亿元的重点支撑项目。制定了《AA 市低碳旅游景区标准》,并通过专家组评审,弥补了目前国内行业空白。健全低碳管理机制,实行全市 A 级景区“碳总量控制”,建立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涉旅企业低碳管理系统,推行景区普及“电子门票”、“二维码门票”,推动低碳智能化发展。积极推进碳交易,已完成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 7 家企业的第三方碳核查工作,待全国碳市场开市即可交易。
3.推进气候适应型试点城市建设。我市成功申报为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 28个试点地区之一,成为四川省唯一入选城市。初步制定《AA 市气候适应型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将按照国家发改委专家组的评审意见修改完善后,预计在三季度出台,力争通过气候试点的探索和实践,为西部欠发达地区提供可借鉴的发展模式。制定《AA
市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办法》,切实加强对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管理,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保障机制,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大力培育战略兴新兴产业。制定《AA 市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实施意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产方式绿色化转变,培育工业绿色制造体系,深化工业节能减排降碳,完善工业绿色发展政策机制,拓展工业绿色发展开放合作渠道,促进工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和谐共融。积极压减水泥企业产能,支持电解铝延链升级。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1-5 月,全市战略新兴产业实现工业产值 62.4 亿元,同比增长 18.5%。
(二)推进多规合一,优化城乡空间规划体系。
1.源头管控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管控作用,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时序,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设置生态保护区,全市基本形成“两带、两片、四线、多点”生态空间格局。强化项目用地预审监管,对符合国家政策、技术工艺水平先进、资源消耗小等生态环保型企业和项目优先保障用地;严格执行禁止用地、限制用地目录,对技术工艺低、资源能耗大,可能造成污染的企业和项目一律禁止用地。制定旺苍、青川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发展负面清单指导目录,待报国家、省审定后颁布实施。
2.城乡统筹推进多规合一。围绕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编制完成了黑石坡森林公园、红军文化园、蜀道植物园、三江新区核心区宝轮片区、栖凤湖、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康养产业园等重大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的审查及报批工作。启动 AA 市中心城区步行(自行车)交通专项规划、中心城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等规划。大力推进镇村多规合一,启动市级 7 个特色小镇 7 个特色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
3.理顺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经开区规划分局职能体制改革已完成,利州、昭化、朝天规划分局机构编制方案已下发,预计 9 月底完成。县区规划局(分局)组建正加快推进,苍溪县成立规划局。乡镇村建所片区管理负责制已在苍溪完成试点。苍溪县等 4 个县城乡规划督察员已派驻,实现了城乡规划督察全覆盖。
4.大力推行绿色建筑。对新开发项目均要求按照低碳智能小区、智能楼宇和绿色建筑进行建设,做到规划一张图,管理一条龙,在规划设计要求上提前明确。并按照绿色、低碳、节能的理念,在方案审查时逐一对建筑材料、绿化景观、照明等进行审查,做到
绿色低碳。
5.建设修复城市生态。推行生态绿化方式,建设宜居生态园林城市。启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推进黑石坡森林公园片区提升改造,完成凤凰山公园、红星公园、塔子山公园、三青山公园的改造提升。新建改造各类绿地 50 余万平方米,组织生产、栽植、摆放鲜花 125 万盆,城市绿化各项指标稳中有增,建成区绿地率 38.7%,绿化覆盖率 40.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1.2 平方米。预计年底前完成 AA 城区生态型道路绿地规划,城区园林绿化量质齐升。
(三)严格总量管理,健全自然资源产权体系。
1.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开展朝天、剑阁、旺苍、苍溪省市两级“两证一社”抵押贷款改革试点工作。完善财政支林制度,制定“两证一社”抵押贷款风险补偿细则,建立“两证一社”抵押贷款财政贴息制度。加快建立新型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林权流转中介服务备案制度,推行量价分离的中介独立评估制度。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制定《AA 市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试行)》,逐步规范林权流转。稳步推进人工商品林抵押贷款,有序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大力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鼓励有条件的产业区域发展专合组织,形成了以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托管”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主体共同发展的良好势头。
2.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政府主导、国土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层层分解耕地保护目标任务,逐级签订责任书。截止目前,全市耕地面积稳定在 32.79 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 27.11 万公顷。狠抓建设性保护,去年以来实施土地整理项目 45 个,增加耕地面积 4.45 万亩,提高了耕地质量,改善了生态环境。突出管控性保护,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健全完善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制度,各类违法用矿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3.不断推进生态建设保护。着力推进新一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进一步摸清森林资源家底,为实施红线制度完善技术和数据支撑。制定《关于积极推进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的意见》,召开全市低产低效林改造现场会,积极推进低产低效林改造,完成改造 13.2万亩。巩固前一轮 82.5 万亩退耕地还林成效,完成 2016 年度新一轮退耕还林造林任务 4.6 万亩、中央财政造林补贴人工造林 9.3 万亩 (四)坚持多元共治,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
1.完善环保工作机制。成立市、县两级环境保护委员会,统筹、指导、督促环境保
护工作落实。制定 AA 市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方案,明确了党委、政府及 45 个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完善绩效考评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环境保护工作考核力度,弱化旺苍、青川秦巴生物多样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GDP 增长等经济指标考核,环境保护考核分值提高到 30 分,其他各县区考核分值提高到 25 分,有关部门从 0 分增加到 10分。
2.健全环境监管体系。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深化川东北区域合作,实行环境空气质量预报,《AA 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预计三季度出台实施。强化流域水环境保护,深化川甘陕跨界流域环境保护合作,妥善处置了嘉陵江流域铊污染事件。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举办环境监管网格员培训班,建立环保、公安、监察、法院四部门环境执法联动协作机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截止 6 月20 日,结合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全市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 120 件,处罚款716.84 万元。
3.建立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大力实施环保类 PPP 项目,拓宽环保项目筹资渠道,推动政府投资公共服务向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服务转变,已实施社会资本投资环保类项目 3 个,正在实施的环保类 PPP 项目 5 个,占全市 PPP 项目总数的 33%。已入库还未实施的环保类项目 15 个。由社会资本投资的环保类项目主要采用 BOT、BOO或 TOT 方式运营,合作期限在 20-30 年。
4.全面打响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制定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实施方案,逐级签订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目标责任书,聚力建设“中国最干净城市”“无霾城市”。大力推行秸秆还田和饲料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84%。全面推行河长制,市河长办牵头设立第一总河(段)长、总河(段)长 18 名,24 条省市管河流设立 29 名市级河长,100 条县管河流设立河段长 199 名、乡级河段长 434 名。在全省率先推行县域间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AA 市工作方案和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实施意见,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专项行动,建设最干净乡镇、村庄。
5.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试点。严格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定《AA 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试点的目标要求、工作任务、审计内容和重点,以及保障措施等内容。今年拟组织对辖内 2 个县、1 个全市行业主管部门、辖区内所有县区各选择 2至 3 名科级领导干部开展审计试点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 AA 最大的优势,是最为宝贵的资源,是未来发展最重要的战略依托,是我们的命脉所在。从上半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在认识层面,我市生态环境承载力、环境容量对粗放式经济发展仍有一定的承受空间,虽然各县区、市级有关部门在中央、省环保督察的压力下,在低碳发展、环境保护等政策层面对生态文明的响应较为积极,但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制度建设仍以行政手段为主线,尚未完全转化为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自觉行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程度和进度与群众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二是在措施制定和推进方面,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评办法、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损害责任追究等制度还未建立,各县区、市级有关部门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还不系统,有的过慢、有的比较零散化。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将认真落实市委改革办有关部署要求,确保全面完成年度各项改革任务。一是抓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2017 年度目标任务落实,厚植生态底色,持续深入推进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建设,二是大力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完善低碳管理体制建设,开展碳交易,制定《AA 市气候适应型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三是制定《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推进机制》,禁止两高产业准入,禁止过剩产业新增产能,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和新材料等三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三大潜在产业。四是完善湿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四川省湿地保护条例》,力争年内完成全市湿地生态红线的划定,逐步恢复退化湿地。五是深化环境保护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持续打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落实河长制,制定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开展市级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出台 AA 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适时启动环保垂直管理改革工作。
AA 市环境保护局 2017 年 6 月 28 日
推荐访问:上半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报告 工作情况 体制改革 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