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全文完整)

时间:2022-08-22 18:30:0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如何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全文完整)

 

 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产物,只有以古老中国的传统文化为设计源泉,创作出凝结着中

 华民族神韵和精神风采的现代服装,才能推动辉煌灿烂的中国服装走出国门,走向世

 界现代时尚的殿堂,只有让世界从我们民族的当代服饰中看到更多中国优秀的传统文

 化,中国传统民族服饰才能够真正成为世界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继承发展服装设计

 前言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我国的文化正被越来越多的

 国家接受,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出色运用,向国内专注于服装设计的人们提出

 新的挑战。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如何选择、如何继承、如何与服装

 设计相结合,要既不失传统、又能符合现代生活品味,这是个值得我们去思考的话题。

 一、应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

 我国的历史悠久,传统艺术的遗产极其丰富并且辉煌,每个时代都拥有各自不同的文

 化特征,各地方各民族都有着不同的地域、民族和宗教文化。剪纸、绘画、书法、音

 乐、舞蹈、戏曲、工艺美术等等,都有几千年的积累,都有伟大的创造,都透着五千

 年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世界的宝贵财

 富。中国传统艺术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淳厚的艺术内涵和生动的历史痕迹,越来越

 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和欣赏,成为众多设计师们创作的灵感源泉。

 服装文化的发展决定着服装的技术、服饰审美趋向等发展变化。古希腊风格、古埃及

 风格、巴洛克、洛可可风格,这些在现代服装大师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在不同的民族、

 不同的国家,我们看到的服装设计作品中更多的是差异:而这种在服装作品中的差异,

 往往成为服装作品的生命力。服装艺术设计,归根结底是通过艺术、思想和科学共同

 合成的。一个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或者一无所知的服装设计人员,就不叮能有

 什么优秀的创意作品:

 我是从事教学作的,我认为往教学过程中应该计学生学习了,解传统文化艺术的思想,

 特别是要领会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以及意境美、形式美。这些都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学

 生,明天的服装设计师的未来创作活动,打下坚定的创造基础。认真研究、挖掘和弘

 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正确认识中华民族悠久而又丰厚的文化知识宝库,把握中华

 民族文化精髓,吸收其他国家与民族的精华,对学习服装设计的学生来说大有益处。

 通过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了解,使学生的视野拓宽了,设计构思更丰富了,审

 美观念也提高了,对民族文化有了良好的认知,才能创造出源于传统历史和文化的时

 尚服饰作品,并在作品中,体现出本民族的独特风格、风土人情及人文情怀,在世界

 的舞台上展现带有中国韵味的服装,也能让世人更好的去了解围。

 二、如何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艺术的成功在于有根,而我们的创作之根就是中华民族之根!中国五千年的义化沉淀了

 很多优秀哲人的思想,留下了很多深刻的思想,提供给我们的是一种思考形式:五千

 年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展现出众多的表现形式,很多元素可以用现代的思维方式去

 诠释,用现代的语言,去解读以前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多元传统文化将是我们进行艺

 术创作的灵魂。不管承认与否,我国传统多元文化与历史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的审美

 观和创作观。

 当我们追溯传统文化的渊源,民族服饰的特色,去解释当前的服饰现象和当代的服饰

 风格时,可以看到,现代服饰并不是所处时代仅有的和自发的创造,而是历史进化的

 产物、传统文化的延伸一服饰没计的艺术表现力需要丰富的文化内涵来支撑,没有文

 化积淀的作品是苍白无力的、浅薄的。因此,传统文化至善、至真、至美的文化内涵,

 是现代服饰设计中的灵魂文化,传统文化深厚的艺术美感,是现代服饰设计创作的灵

 感与激情源泉:

 在民族化设计巾所表现的不应只是表面文章,这样做必然要受到工业化生产和审美观

 念的制约。民族化存各时代所共有的超时代性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继承传统不是复

 古,而是继承前人的艺术创新精神,继承传统的正确态度是不断地丰富它,不断地推

 陈出新,使传统与现代融合,从而创造出有个性的新风格服装在学习借鉴传统民族文

 化的同时,不能简单地模仿某一个民族传统的服饰,照搬图案或修改传统的款式使之

 成为具有民族性的服装,而是应强调本民族的文化内涵,民族性的灵魂和精神。时代

 改变了,服装设计的语言也要与时俱时。服装设计必须立足于当代人的审美要求和穿

 着习惯,这就要求设计师能够敏锐地捕捉时尚热点。并将其巧妙地揉入自己的设计风

 格中,服装设计不再是简单的款式照搬,而应体现为人们对时尚生活方式的理解,是

 一种生活方式的设计。

 三、在继承中发展中华文化

 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服装设计中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在服

 装设计表现手法上适当运朋当代服饰设计艺术新设汁理念与设计手法,通过现代的思

 维方式与生活方式,将服装的造型、色彩、面料与现代时尚潮流完美结合,来诠释民

 族性的服装设计,也就是说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借鉴、继承、改良、发展并赋予它

 新的形式、新的变化,从而创造出一种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服装风格,所以深刻了解

 巾华民族这个千年古老文明国度的深厚传统文化艺术底蕴,并将它与现代意识巧妙结

 合,是我们孜孜不倦所追求的目的,也是每一个设计师都不可忽视的课题。

 (一)在传统文化上进行改良

 创立中周风格的服装,不是一味钻研民族服饰,而弃世界流行大趋势于不颐,我们知

 道,任何民族的文化在历史的进程中,总是交织着与其他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在

 如今全球化风潮扑面而来时,创造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服装,应该是在世界性、时代

 性这个前提下,立足于中国风格,即“世界之精神,中国之本质”。中西服装文化观

 念虽然存在差异,但二者并不是格格不入,相反进行一定的吸收和借鉴能够增强服装

 的生命力和时代感。

 本文由:美丽说 http://www.1dti.com/ 整理编辑

 借鉴传统文化,是对传统素材的再认识、再创造,包括文化内涵的改变与表现形式的

 转换;而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设计者必须把激发创作灵感的原型因素转化为切身

 的心灵感受,分析、归纳原型因素的主要特征并加以提炼,然后以一种明确的、恰当

 的、符合时代需求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旗袍,本是中国满族女子穿的一种长方形大袍,

 开始的造型并没有显示出女性的性感特征,也没有体现女性的形象美。辛亥革命后,

 旗袍大胆吸取西方女装的先进观念、现代人文精神和设计、造型艺术特点,使旗袍的

 款式造型和裁剪制作方法得到改进,中西女装的长处有机地融人旗袍之巾,花样不断

 翻新。改良后的旗袍变得收紧腰身,缩短长度、提高开衩,甚至出现低领无袖的造型,

 由卡住整个颈项的高领逐渐改变,直到取消领子时还未休止.义把领子开低,使美丽

 的颈部和颈饰完全显露出来,进而再把肩部变为吊带,充分展示人体的曲线美.这种

 中两合擘的服装款式既是借鉴西方服饰文化传统的结果,也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传

 承和发展。

 (二)提取传统文化中元素进行创造

 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与艺术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宝库.为现代时装设计乃至其他众多艺

 术、设计领域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和设计素材。具有中国元素的传统文明产物

 数不胜数:艳丽的唐三彩、灵秀的水墨、素雅的青花甚至亭台园林、坊间乡趣都可以

 激发设计的灵感。例如,“天意·粱子”发布的主题“濡”中。借鉴中国书法艺术中

 纤毫、墨水和宣纸之间的轻灵接触,一气呵成、体现出纤浓适度的形式美和神韵美。

 这样的元素符号运用不仅仅是视觉设计,也是一种东方式的生活美学。

 作为艺术文化的精华,中国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从传统服

 饰的角度来看,我们就可以获得各种时期的蛴形、配色、材质、图案以及精致绝伦的

 传统工艺。闪的巾式面料,艳丽的民族色彩,传统的凤凰、牡丹、祥龙等中国吉祥图

 案,精致的刺绣、滚边、盘扣,这些最具民族特色的中国元素越来越多地被设汁师们

 运用在时装设计中,成为表现中国风情的重要手段:对于传统图案可以较自由地运用

 打散、切割、错位、变异等方法,将这些形元素进行新的没计重组,达到一种独特的

 效果。例如香港设汁师张天爱,在她的设计中起用了典鲜艳的晚清时期龙案苏绣,这

 种元素与前卫极端的西方妆扮相融合,另类的诉说着现代生活对传统东方情调的怀念。

 在这个设汁中,龙纹仅仅是龙纹,不具有象征意味,不代表九五之尊,它只是图案。

 在运用元素时,必须从整体考虑,服装的造型、材料、色彩、图案、细节、饰品以及

 人体形态、化妆都要在一种格调下统一起来。要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推陈出新,

 把传统与现代融合,创造出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需求的服装。

 结语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形成既具有时代特色又蕴藏

 深厚文化的艺术设计风格,需要不断的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中国服装设计师只有

 长足于中国传统文化,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将中国元素进行感性的运用与理性的重组,

 融人多种艺术风格,表达中国风情、中国韵味、中国概念,才能创造真正的中国风格。

 公务员之家办的非常成功,极具口碑。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最具时事性的文章和最具

 代表性的各类文章。当然,因为免费和开源,大家都可以学习、借鉴和共同使用,如

 果你需要专属于个人的原创文章,请点击以上链接获得专业文秘写作服务,点击以下

 图标可以分享到你自己空间。

推荐访问:如何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继承 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