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基础教育,供大家参考。
《 “新基础教育” 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 读书有感
暑假期间, 为了扎实每位教师的理论基础和业务水平, 学校教研要求所有数学老师认真阅读《 “新基础教育” 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 一书, 我是再次细读这本书, 全书分为三编, 共十二章, 主要介绍了“新基础教育” 数学教学改革的背景与指导思想,“新基础教育” 数学教学改革的实施纲要,“新基础教育” 数学教学改革与教师发展等内容。
我真的很荣幸能够在这么充足的时间里拜读叶澜教授的著作。
这样不但能够充实我的假期生活而且必然能从这本著作中受益匪浅。
《 “新基础教育” 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 这本书是实践性研究的产物, 为我们一线教师对数学专业知识, 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教育理论指明了方向。
作为课程实践者, 不必因盲从而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我们只有认真学习, 了解当前教育新动态, 结合自己的教学去实践, 就能成为一名善思考、 有理性、 有特色、 有思想的教师。
作为新基础教育实验校, 我们由实验——研究成型——扎根。
现已进入第三阶段:
扎根阶段。
经历了 10 多年的研究历程, 通过多少说课磨课, 专家指导等, 可以说我们与新基础共成长。
在新基础开课评课中我们听到最多的词语有“长程两段” 的结构教学策略和“三放三收” 的教学设计三环节。
下面我对这两个词谈谈自己的理解。
“长程两段” 的结构教学, 改变了局限在知识点的思考和认识, 改变了点状的、 孤立的教学行为, 改变了千篇一律的“准备——复习——新授——巩固——总结”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学生认知的结构化, 有利于学生形成综合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人生态度。“长程两段” 教学 分为了教学结构和运用结构, 在一节课中可以只采用“教结构”, 也可以只采用“用结构”, 也可以结合
使用。
“三放三收” 的设计。
“大问题” 设计是“三放三收” 教学的前提条件。
根据数学教学过程展开的内在逻辑和一般流程, 一节完整的数学课可以由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围绕课堂教学任务展开的“基本研究”, 第二部分则是在“基本研究” 的基础上形成的、 且与“基本研究” 相关联的延伸性的“拓展研究”。
数学教学过程的“三放三收” 主要是针对“基本研究” 部分而言的。所谓“放”, 就是把数学问题“放下去”, 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进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
所谓 “收”, 就是把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状态和相关信息“收上来”。一次“放” 和“收” 的过程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
数学教学“三放三收” 的过程, 使关注每一个学生真实发展的理念有可能“化”
为教师的教学实践, 使教学过程互动生成的理论有可能“化” 为教师的具体行动。
正是在这种“化” 的过程中, 教师才有可能实现教学变革理论认识与教学实践行为 的内在统一, 才有可能实现学校教学的转型性变革。
在详实的理论与实例结合的引领下, 我更清晰了日后该朝哪个方向, 该如何的展开自己的教学工作。
提供每个学生思考的机会, 课堂才会和谐和而快乐的,思考才会自主而灵动。
真正开放的课堂, 需要教师有学科的“深度” 和“广度”,以及敏锐的应变机智。
同时还需要继续开展理论学习与实践观摩相结合的研究 活动。
以《 “新基础教育” 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 为主要学习材料, 结合新基础的一些展示课、 现场观摩课, 甚至自己的课堂教学, 从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来学习来补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