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于克服学校教育局限性思考,供大家参考。
关于克服学校教育局限性的思考 四川省广元中学欧跃进 在古代没有开办学校之前, 社会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力量, 今天, 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 仍然是培养人才的骨干力量。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犹如列车行使的双轨, 在人生的旅途中, 缺一不可。
然而, 在大多数人心中, 只有学校教育才是培养人才的康庄大道, 社会教育培养人才的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今天, 我们之所以发出重视社会教育的呼吁, 更多地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它对学校教育产生的冲击。政府的在这方面的作为也仅仅局限于净化学校教育的环境。
站在终身教育这个大教育观的角度看, 在人才培养问题上, “学校教育主阵地论” 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社会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骨干力量依然没有突显出来。
一、 学校教育最大的局限性 —— 受教育程度的不均衡 从我国的国情看, 目前政府倾尽全力也只能达到普及“九义教育” 的程度。
这意味着我国的国民素质普遍只能提高到初中毕业的水平。
按照我国的教育体制, 从小学到高中, 均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 这又意味着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在基础工程尚未竣工之际就被推入社会。
基础乃是个人发展的根基, 学生的根基尚不健全, 又何谈今后的发展呢? 由此看来, 如果我们仅从“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 这个逻辑出发将会得出以下结论:
初中毕业生由于接受基础教育的不完整将会导致其基础的缺失, 基础的缺失将使他们丧失人生发展最起码的资本。
初中生步入社会后要实现人生的梦想只能是一种奢望。
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今后乃到相当长的时间时里, 学校教育都无法满足人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 即便是人人都可以享受高等教育, 也未必人人都可以称为人才。
基于学校环境和社会的差距, 学校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始终会存在着局限性。
那么, 如何才能克服学校教育的局限, 真正实现不求人人上大学, 但求个个成英才的教育目标呢, 靠社会教育。
靠我们把社会教育培育成为锻造人才的骨干力量。
总之, 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担负起人才培养的全部使命, 要大幅度地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 全面实现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必须开发社会教育的人才培养功能, 使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合起来, 形成互补。
二、 开发社会教育人才培养功能的建议 首先, 建立大学水平考试和认证制度, 构建社会教育终端检测系统, 以调动公民终身学习的积极性。
不管学生在学校里的基础如何, 步入社会后, 他们都可以通过一边工作, 一边学习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但是这种行为要变成公民自觉的行动, 必须要有一套制度作支撑,依靠这套制度的运行, 让公民在工作中学习的行为得到社会的认可和社会的回报, 为公民在工作中学习提供动力上的支持。
基于这样的考虑, 我们认为, 建立和完善大学水平考试和认证制度非常必要。
从社会公平的角度讲坛, 只要公民的知识与能力的积累达到相应的水平,在参加大学水平考试中通过了本科生、 研究生、 或者博士生级别的考试, 他就应当获得与在高校接受正规教育的学生同等的学历文凭, 在评职、 晋级、 择业或就业时就应该享受与应届大学毕业生同样的待遇。
唯有这样, 才算是真正把社会教育当作是一种教育来看待, 也才能调动公民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 以壮大社会教育的核心力量为抓手, 加快人才培养和人才成长的步伐。
社会教育的渠道很多, 但是其核心的形式是劳动者所从属的“执业单位教育”。
因此, 规范和加强执业单位教育, 使之逐步成为组织化、 系统化的教育力量就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1、
执业单位具有可以广泛利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
从执业单位系统内部来看, 本行业中的业务能手和优秀人才是实施教育的现成力量。
从社会的角度看, 学校教育中的优秀学者、 专家和其他行业中的精英均是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 互联网和远程教育的发展, 更是为执业单位实施系统的教育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2、
执业单位具有实施教育的义务。
提高核心竞争力是执业单位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培养
高素质的人才则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与高等教育相比, 执业单位的教育更具有“职业化” 的特点, 其指向性更为明确。
所以, 它所实施的教育更有利于引导劳动者实现专业成长,在强化劳动者职业素质方面比高等学校毕业的“正规军” 更具实践优势。
鉴于执业单位教育的这个优势, 从单位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角度考虑, 执业单位有义务对其员工实施教育。
3、 执业单位具有灵活掌控实施教育的形式、 时间和场所的权利。
第三、 政府必须在开发社会教育的人才培养功能方面有所作为, 形成以“执业单位教育为核心” 的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共同发展的局面。
1、 首先要引导公民实现观念的转变, 鼓励公民在创业和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素质。
2、 规范和健全执业单位对劳动者的教育培训制度, 使执业教育成为常态化的行为。
3、 建立“客串教育” 制度, 鼓励大学里的优秀专家、 学者走出学校, 与相应的执业单位联姻, 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所联系单位的劳动者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4、 组织开发与执业单位教育相匹配的“远程职业教育资源包”, 建立为社会教育服务的远程教育制度。
5、 为执业单位实施教育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建立促进执业单位教育发展的激励机制
6、 加强对执业单位教育的政治领导和队伍建设, 使执业单位成为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实践者。
7、 加快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使学校教育更好地社会教育服务 8、 做好其他社会教育力量的协调工作, 使它们服从和服务于劳动者的执业单位教育这个中心。
9、 建立健全执业单位教育法规, 使社会教育有法可依。
10、 清理不良社会教育力量和整治不良社会文化, 净化社会教育环境。
推荐访问:对于克服学校教育局限性思考 局限性 克服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