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征源头新征程(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长征源头新征程 长征源头新征程
2012 年, 当新时期扶贫攻坚战号角正响, 当“振兴发展” 的旋律在赣南苏区高昂欢唱,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于都县, 迎来了 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和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等多项重大政策机遇,扶贫开发快步提速提效, 在新的起点上踏上了新的征程。
短短两年, 全县争取到中央、 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近 1. 17 亿元, 整合统筹用于扶贫民生的投入达 53 亿余元, 居赣州全市县级首位……
短短两年, 156 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 村居环境得以整治建设, 22658户农村危旧土坯房完成了改造, 农村居民 20. 45 万人的饮用水有了安全保障, 4114 名群众迁出了深山……
短短两年, 近 5 千户贫困村民在扶贫资金扶助下, 兴办起增收脱贫的产业发展项目, 近 5 千名就读中高职院(校)
的贫困学子和近 5 千个参加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的贫困劳力得到了扶贫补贴政策全力资助……
短短两年, 全县从各类扶持措施中直接或间接受益的贫困人口达 12 万人, 其中有8861 户 4. 3 万人挥一挥手, 向贫困告别, 另有 14421 户 34859 人纳入农村低保, 4581 人纳入农村五保……
这一组组数据, 展示出贡水两岸百万于都人, 在振兴发展大潮中, 奋力攻坚、 向贫困宣战的斐然成果。
<b>整体推进 构筑秀美和谐新农村</b>
“房子像别墅一样漂亮, 屋场像花园一样……” 看着自已新居四周那些绿意盎然的草木和花样齐全的健身器材, 仙下乡 村民曾地长感慨万分, 说作梦也想不到自己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 整体改善群众最关心、 最现实的出行道路、 水利电力、 安全饮水、 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 一直是于都专项扶贫的主题戏。
2012年以来, 156 个贫困村以“建设秀美家园、 创优均等服务” 为目 标,狠抓以“六到农家” 为主的村庄整治项目建设, 先后完成村庄整治建设项目 408 个。
修建通村通组路 221 条 370 公里、 农田水利设施 84处 50869 米, 修建村级学校卫生室 15 所 3458 平方米, 贫困村面貌焕然一新。
同时, 于都各乡 村大胆先行先试, 结合统筹城乡 发展
示范区建设, 以新村镇社区建设为纽带, 以扶贫项目建设为抓手, 大力度整合各方人力、物力、 财力和精力资源, 精心打造出禾丰小西湖、罗江庙子岗、 仙下龙湖脑、 梓山山峰坝等一批融扶贫整村开发与秀美乡 村示范于一体的农村新型社区。
在走出贫穷的同时, 于都农村的路宽了、 山绿了、 水清了, 村也美了。
<b>进城进园 打造远离贫困新平台</b>
搬迁扶贫是改善深山区贫困群众生存发展条件的一项重要德政工程。
为更有利深山区群众长远发展, 2013 年于都积极在扶贫搬迁领域主动作为, 启动实施深山区群众“进城进园” 搬迁扶贫工程, 在县城上欧工业新区和岭背、 罗坳等中心城镇、 中心村,分别建起一批大型移民搬迁扶贫安置社区, 推动深山区群众进城镇社区落户居住, 进工业园区、 农业产业园区就业创业, 实现扶贫开发与新型城镇化、 新型工业化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良性互动。
县城上欧工业新区搬迁扶贫安置示范社区用地 100 亩, 投资 2. 3 亿元, 建设移民安置房 1193 套。
安置区按现代城市综合社区标准完善配套设施, 幼儿园、 医疗、 银行、 超市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 且与于都新老工业园区连为一体。
坐此福地, 移迁进来的深山区贫困群众,农民变市民, 一定能借助日渐强势的于都工业园区经济, 乘梯登高,就业有机会, 脱贫有基础, 致富有希望。
<b>机制创新 释放助民兴业新活力</b>
创新, 是一个民族振兴之魂, 是一个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近几年, 于都县各级干部群众在党的扶贫政策沐浴下,努力在观念路子、 机制措施上下功夫、 求突破, 依靠勤劳和智慧, 不断探索扶贫开发工作新模式, 不断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如“三送施策, 精准帮扶” 。
于都县运用“送政策、 送温暖、 送服务”平台, 建立起了单位定点贫困村、 干部联结贫困户的帮扶全覆盖机制。2013 年, 全县共安排 156 个市派、 县派“三送” 工作队联系帮扶全县 374 个村(社区), 4954 名市、 县、 乡 “三送” 干部联系 42148 户221592 贫困人口, 15 家非公企业帮扶联系 18 个村, 紧扣脱贫发展目标, 因村因户施策, 打好项目扶助、 产业开发、 教育资助、 技能培训、信息技术传帮传带组合拳, 有贫必扶, 特困特扶, 极贫重扶。
贫困村贫困户享受到了更多的政策, 得到了更直接有效的扶持。
据不完全统计, 全县“三送” 队安排的帮扶资金、 项目、 物资达 1225 万元, 为
群众办的好事实事达 19700 件。
又如“破解难题, 助民兴业” 。于都围绕全县油茶、 蔬果、 花卉、 生猪等农业产业成片开发和基地建设, 积极打造精品项目、 精品示范点、 示范户, 以点带面, 扩面成片,高层次建起了一批有助于贫困群众增收的扶贫产业集群。
积极开展产业招商, 先后引进了江西绿中源、 江西金龙山、 江西宝丰、 赣州世宇等多家投资规模超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
其中江西绿中源公司签约投资 4 亿元, 用于建设 5 万亩高产油茶生态示范园和年产 1. 2 万吨的精炼茶油及其附产品深加工厂。
同时, 该县对贫困村、 贫困户参与产业开发增收作了制度创新安排, 确保产业开发的扶贫功能, 贫困村、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的经营收入、 劳务工薪收入、 山林地权租金或红利(股息)
等收入有了可靠保障。
虽然近些年于都县的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 但受历史及自然条件制约, 当前全县还有 18. 1 万农村人口人均纯收入在 2300 元以下, 更有 3 万多人居住在生存发展条件极度恶劣的偏远深山区, 扶贫开发还有很多事要做。
下一阶段,于都将下大力气解决两大问题:
一是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改善农民生存发展条件, 解决农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问题; 二是发展致富产业, 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解决农民群众增收难的问题。
为此, 于都县确立了当前应重点办好的三件实事:
一是对农村扶贫对象精准识别、 精准帮扶、 精准管理。
特别是充分运用“送政策、 送温暖、 送服务” 工作平台, 组建驻村扶贫工作队, 实行干部“5321” 重点帮扶制度, 来保障各项扶贫措施与农村扶贫对象高度对接。
二是进一步整合政策及资源, 全力建好上欧工业新区搬迁扶贫安置示范区等重大扶贫民生项目, 让深山区群众早日“进城进园” , 真正为罗霄山片区和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做示范、 树标杆。
三是设立产业扶贫到户“助农保” 信贷担保基金, 依托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等金融机构, 放大融贷 1 亿元, 开展产业扶贫“助农保” 信贷到户业务,破解产业发展中农户经营项目缺资金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