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合格党支部书记【完整版】

时间:2022-08-19 14:4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做一名合格党支部书记【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如何做一名合格党支部书记【完整版】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党支部书记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党支部书记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堡垒,是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团结、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努力完成项目所担负的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支部书记作为党支部的负责人,其能力的高低、素质的优劣往往对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作为党支部书记,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党支部的表率,就显得尤其重要。

  1、提高政治修养,以正服人。党支部书记必须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要有较高的政治品质,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和政治品德,思想上、行动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这是对党支部书记政治品格的基本要求,因此,要带头学习理论,并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从而带动整个支部的政治敏锐性。

  2、提高个人素养,以德服人。要教育别人,首先要教育自己,作为支部书记就要用自己的良好形象带动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召人,支部书记要淡泊名利,有自我牺牲的精神,要心胸宽广,谦虚谨慎,大度待人,只有树立了一身正气的良好形象,群众才会跟你走,才会听你的话,“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我们的一举一动,往往胜过千言万语。

  3、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党支部书记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知识丰富,知识面广,这样就要求我们党支部书记加强自身业务、文化、工作作风、国家的方针政策、项目工程管理、法律法规和各种规章制度、生产经营、生产技术知识的

 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掌握各方面的知识,才能提高自己综合素养,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工作中迅速找到着力点与突破口,才能领导支部更好地向前发展。

  4、要学习专业知识,首先要懂得自己工作内的业务知识,还要懂工程建设,工程技术,生产经营,科技创新,要有一定的工作特长,党支部书记一定要掌握项目管理,生产经营,施工进度,掌握项目情况,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领导和职工就会信服,这样党支部工作就贴近生活了,把党支部的工作也融入到生产经营中去,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5、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基层党支部书记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岗位,即要搞好党建,还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又要凝聚人心,围绕教学工作去开展工作,事务繁杂,难免在工作中和方式方法上得罪人,或者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关键我们支部书记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和对待,首先要顾全大局,要积极主动的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要把困难和问题作为一种工作常态,不能被一时的困难所吓倒,要在日常工作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培养较好的心里素质。

  6、要明白党务工作远不是支部书记的工作全部,一个好的支部书记应该胸怀全局,主动参与中心工作,把党建工作主动融入到中心工作中去,以实现中心工作目标为已任,明确工作方向。坚持“两个抓”的工作要求,坚持一手抓工作,一手抓队伍,努力建设政治上过硬、业务上过硬,作风上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在面临新的发展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的情况下,抓好当前,谋划长远,扎实工作,开拓创新。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党支部书记

  社区是党在城市联系群众的最基层单位,社区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居民的

 “连心桥”,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服务站”,做好城市基层工作的“稳压器”。社区书记作为党在社区工作的领头人,担负着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推动社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职责。当好新形势下的社区书记,既是一项技术,又是一份责任;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积极探索、深入研究。

  一、认清形势,敢于担当

  当好一名社区党组织书记,首先要认清形势,紧跟形势。当前,我认为社区书记必须了解以下三个方面的形势:

  1、社会管理重心的下移赋予了社区新使命。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层细胞,社区管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的和谐稳定,是党和政府执政的支撑点,是基层社会管理的切入点,是党在城市工作的主战场。因此,社区书记必须认识社区工作的意义,了解身上背负的责任,明确自身工作的职责。

  2、社会形态的变化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年均近**%的速度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2009 年,人均 GDP 达到 3700 多美元。中国用 30 多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走过的道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等人类社会的重大变革,在中国短时期同时展开。发达国家在不同时期渐次出现的许多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在我国相对集中的较短时间里显现出来,有些问题还相当突出,有些问题将会在较长时期内存在。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产生,我国社会管理已经并将长期面临新的课题、新的挑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我们必须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妥

 善处理各种社会问题,应对各种社会风险,以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从深层次原因来分析:

  一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阶层群体冲突增加

  传统中国社会的社会阶层结构是相当单一的,就是“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他们之间的利益是高度趋同的,不仅没有根本性的冲突,甚至直接的冲突都几乎没有。但这些年来中国社会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纷纷出现,新的社会阶层与传统社会阶层之间,新的社会阶层内部由于利益获取模式的不同往往会发生各种冲突与纠纷,这些冲突与纠纷极易引发社会问题。像出现的农民工因讨薪而自焚跳楼、土地拆迁中的暴力争端等等社会性事件,背后其实都是阶层利益在冲突。

  二是社会状态更加活跃,开放性、流动性问题增多

  目前我国有超过 2 亿的流动人口,在中国的东西部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流动。这种流动对社会管理提出很大挑战。传统的户籍管理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萝卜就在坑里边,而人口流动,西边的萝卜跑到了东边,导致东边的一个坑里可能有几个乃至好几十个萝卜。相应的社会福利保障、公平正义诉求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社会治理等等一系列问题就产生了。比如,农民工建设了城市,但却很难在城市中居住下来,只能像候鸟似的飞来飞去。如何调动流动人口建设流入地的积极性,保障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各项社会福利,让流动人口不至于因心态失衡引发行为失控,已经成为了城市化发展不能回避的紧迫问题。

  三是社会诉求不断提升,维权意识更加强烈

  这些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很快,跨越了温饱,基本实现了小康。但是,在老百姓吃饱穿暖的同时,对政府的意见也不断增多,群众与干部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凸显出来了。社会诉求在提高,群众愿望在升级。我们党员干部在实现

 群众经济小康方面成就很显著,但让群众精神小康方面准备不足。可是,准备不足,群众就会聚集起来和你要、和你闹。尤其是随着社会公众权利意识不断增强,过去不是问题的问题今天成为了大问题,过去理所当然的事情今天越来越理不直气不壮了,过去坚不可摧的合法性基础今天越来越有些靠不住了。

  二、提升素质,树好形象

  社区书记官虽不大,作用很大;职务不高,水平要高。要在工作中有为有位,必须磨砺和锻炼,不断提升三个方面的能力。

  1、提升团结带班能力。

  社区党支部书记是社区党支部的主心骨,是党员队伍的的排头兵,是社区发展的领头雁,要善于团结带队,以个人魅力引导班子成员,以班子成员带动党员队伍,以党员队伍影响居民群众,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和谐共处、团结奋斗、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班子内部若不讲团结,互相猜忌、互相拆台,必然贻误工作,影响大局。党支部书记能力再强,也得需要一班人的支持配合,在团结问题上,社区党支部书记要负起主要责任,觉悟要更高一些,心胸要更开阔一些,要善于与两委成员谈心通气,遇事多沟通、多交流,统一一班人的思想,社区重大事项,必须集中讨论决定,不搞“一言堂”。

  2、提升工作协调能力。

  社区书记处于“兵头将尾”的位置,既是领导者,又是被领导者。必须培养系统思想,讲究辩证思维,牢牢把握和处理好各种关系,统筹兼顾好各方面的工作和利益。

  一是善于协调群众关系。当前,群众的民主意识、自主意识、平等意识、权力意识不断增强。群众不仅对物质利益“很在乎”,对民主权力也“很敏感”,

 利益诉求不断延伸和扩大。为此,社区书记与普通群众沟通,既不能高高在上,也不能唯唯诺诺,做到不脱离群众,也不迁就群众。必须适应新形势、新变化,逐步由“领导管理型”向“指导服务型”转变,变“管民治民”为“服务于民”,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提高民主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使群众的权利受到尊重,群众的诉求更易表达,群众的合法意愿得到实现。

  二是善于协调与辖区单位的关系。辖区单位行业种类广泛,级别高低不一,协调难度较大。社区书记一定要加强学习政策理论,更加懂政策、知法律、明事理、会方法。

  三是善于协调与上级部门的关系。要协调好与上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关系,争取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与上级领导沟通,要把握两点:汇报工作必须实事求是,有一说一,切忌虚报浮夸、瞒天过海;反映问题必须翔实准确、及时快捷,切忌云里雾里,马后放炮。只有准确、及时、真诚地反映问题,才能经得考验,赢得信任,取得支持,才能不惹事,不误事。

  3、提升为民亲民能力。

  社区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反映群众诉求、协调利益关系的重要渠道。社区书记千忙万忙,也要抽时间到居民家走走看看;千难万难,也要尽全力为社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一是要有强烈的群众观念。对惠及群众的事要真心办。社区应把兴办社会公益事业作为重要职责和凝聚民心的重要手段,办好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办好弱势群体急需办的事,更多地体现党和政府的温暖,始终把广大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对困难群众要真心帮。关心群众,首先要关心困难群众的疾苦。

  二是要有扎实的群众工作经验。具体点说,社区支部书记要贴近民心,就是要串百家门、听百姓言、记百姓事,就是要让群众“找得到人”、“说得上话”、

 “交得了心”,就是要使群众的意见及时得到反映,提出的问题及时得到处理,利益关切及时得到回应。要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方法和程序,切实抓好党务、居务公开,在作出决策前,要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倾听群众的呼声,掌握群众的需求,尊重群众的意愿,把决策的过程变成汲取群众智慧、维护群众权益的过程;在推进落实时,要充分发挥群众作用,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把落实决策的过程变成相信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的过程,使党支部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是要有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行动。对群众来说,解决实际问题比说任何大话都管用。要摸清摸透社区的情况,熟知每个户主的姓名,家里有几口人,有什么困难,是什么原困等等。重点要摸清本社区特殊困难对象,如生活困难的老、弱、病、残、灾等居民的情况,不仅仅是逢年过节看望一下,平常也要及时给予帮助。要主动为那些孤、寡、残等弱势人群提供生活上的帮助。

  三、创新方法,追求卓越

  1、社会管理创新。

  目前,社区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矛盾的“聚焦点”、各种社会群体的“聚集点”。社区书记直接面对群众、面对矛盾,处在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第一线。经常会遇到各种民事纠纷、经济纠纷等问题,能否正确处理好这些矛盾,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一是要完善流动人口以房管人体系

  社会管理的实质是加强对人的管理和服务。随着人口的流动性不断增强,流动人口的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社区在实际工作中应落实“以静制动、以房管人”模式,切实做到底数清,信息准,勤检查,严管理,较好地从源头上解决流动人口难统计、难登记、难服务、难管理问题。

 二是要完善弱势群体救助救济体系,实现民生保障创新

  关注弱势群体,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可以有效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辖区内需要关心帮助的弱势群体,无论是流动人口,还是特殊人群,街道都应列为救助的对象,把救助和保障民生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完善重点区域信访维稳体系,实现化解防控创新

  当前,社区遇到比较多的是房屋拆迁、环境污染、劳资纠纷、涉法涉诉、物业管理、交通事故、群体性事件等,如果平时掉以轻心,应对不及时,就可能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对突发事件,社区党支部书记要高度重视,早做预案、快速反应、科学应对、果断处置。在居民小区积极开展社会管理综合服务站工作试点。扎实推进防控体系建设。社区设立警务室,并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对网上相关信息的回复和管理。安排专职宣传信息员及时了解网络资讯,对合理诉求进行答复,对失实信息进行正面的回应。

  2、党建工作创新。

  为适应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党员流动性、分散性不断增强的特点,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优化党组织设置。按照“资源共享、社区共建、难题共解、活动共办”的原则,大力推行社区兼职委员制,协调辖区单位,双向沟通,努力实现群策群力抓党建。形成党建载体联创、思想文化联教、治安维稳联防、居民服务联办、环境卫生联抓、文明新风联树的工作合力。

  一是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随着经济社会关系的变化和市场格局的调整,大量离退休人员中的党员转入社区,大量外来流动党员流入社区,如何加强对这些党...

推荐访问:如何做一名合格党支部书记 完整版 如何做 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