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时期周恩来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基本思想

时间:2022-08-17 13:1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主义时期周恩来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基本思想,供大家参考。

社会主义时期周恩来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基本思想

 

 社会主义时期周恩来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想

  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之一, 作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决策者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主要执行者, 在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提出了许多符合我国国情的有重要价值的观点和思想, 为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 经济建设在国家生活中居于首要地位

 周恩来一再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早在 1954 年第一次全国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 中, 周恩来就明确提出: “经济建设工作在整个国家生活中已经居于首要地位” , “增加生产对于我们全体人民, 对于我们国家, 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在 1962 年 3 月全国人大二届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和 1962 年 4 月三届二次政协会议上所做的《我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发展》 的讲话中, 他重申了把经济建设放在国家生活的首要地位。

 周恩来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进行得比较顺利比较快。

 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现在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动员更多可以动员的因素, 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扩大我们的民主生活。

 这就是我们的新任务。” 这是为真正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又一次重大的努力, 对于全党摆正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 20 多年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 周恩来一贯重视生产力的发展, 把经济建设作为国家的基本任务。

 即使在“文化大革命” 时期极端困难的情况下, 他仍然千方百计地维护工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转。

  二、 四个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目标

 我国是在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 要摆脱贫穷、落后, 赶上世界上发达的国家, 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当时根据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 周恩来在主持起草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提出, 中国要 “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经过几年的思考和探索, 他在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庄严的提出:“我国的经济原来是很落后的, 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 现代化的农业、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 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虽然当时的这一表达不是十分的准确, 但这一任务的提出, 符合了中国的实际, 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在 1964 年底1965 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 他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宣布: 全国人民要努力奋斗, 把我国逐步建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农业、 现代工业、 现代国防、 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把实现四个现代化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 是周恩来毕生的宏愿。

 在他身患绝症的1975 年 1 月 13 日, 仍挺着重病的身躯, 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发表了他生命中最后的一篇报告——《政府工作报告》 , 他重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和分两步走的设想。

 周恩来提出的“四个现代化” 思想, 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 不但影响着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 也影响着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的八字方针

 1961 年 1 月, 八届九中全会正式通过了由李富春、 周恩来提议的“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的方针, 随即在刘少奇、 周恩来、 陈云、 邓小平等同志主持下, 制定和执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果断的措施, 这是我党领导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中的重要转变。

 周恩来在这个重要转变的关头, 为纠正错误, 克服困难, 繁荣经济, 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全力以赴, 精心策划, 周密组织, 千方百计地动员和组织全国各族人民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共同奋斗, 以致得以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仅走出了困境, 而且有了可喜的进步。

  四、 既反保守, 又反冒进, 坚持实事求是, 稳步前进的方针

 周恩来在 1956 年 2 月 8 日国务院第二十四次会议上所做的《经济工作要实事求是》 提出一条根本原则:经济工作一定要实事求是, 不能去做那些超过显示可能和没有根据的事。

 1956年 1 月 30 日,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 周恩来指出: “现在,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问题, 是要把各项建设事业做得又多、 又快、 又好、 又省, 以便使各项事业的发展适应已经变化了的情况, 适应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我们应该努力去做那些客观上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事情, 不这样做, 就要犯右倾保守的错误; 我们也应该注意避免超越现实条件所许可的范围, 不勉强去做那些客观上做不到的事情, 否则就要犯盲目冒进的错误。”在存在以反右倾保守思想为主要倾向的情况下, 周恩来正确提出在经济工作中注意两条战线的斗争, 无论“左” 和右, 都是脱离实际的, 都会贻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的。

 我国的经济建设实践证明, 在经济工作中只有遵循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 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两条战线斗争,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才能真正稳步地高速发展, 否则欲速则不达。周恩来关于经济工作要实事求是的思想, 将是继续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工作的根本原则。

  五、 进行经济改革,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周恩来在 1956 年党的八大所做的 《关于发展(下转第 369 页) (上接第 365 页) 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设的报告》 中, 提出要调整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经济结构, 改革管理体制, 建立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经济。

 新中国照搬了苏联的模式, 在开始的几年为中国经济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苏联模式越来越束缚中国的发展, 周恩来在这个时候适时的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这是从实际出发, 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的。

  六、 关于发展科学技术和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的思想

 1954年 9 月, 周恩来在代表党和政府提出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同时, 就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指出了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是科学技术。

 他说: “没有现代化的技术, 就没有现代化的工业。” 1962 年 3 月, 在二届三次人代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中, 强调要“更加合理地有效地使用和提高现有的技术人才, 加强技术组织工作和在企业中培养技术人才的工作”。

 在 1956 年 1 月, 党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 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周恩来明确指出: “科学是关系我们的国防、 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有决定性的因素”。

 他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 要“认真地而不是空谈地向现代科学进军”。

 在报告中, 周恩来提出“要又多、 又快、 又好、 又省地发展社会主义建设, 除了必须依靠工人阶级和大农民的积极劳动以外, 还必须依靠知识分子的积极劳动”。这样, 周恩来就为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 进一步指明了应当依靠的重要力量。

 1963 年, 周恩来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 更加明确地指出: “我们要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现代化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

 大意义。” 他说:“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 工业现代化、 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 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周恩来的这个思想和论断, 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 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它是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也是增添到毛泽东思想宝库中的一份重要财富。

  七、 和平共处, 求同存异的外交思想

 周恩来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人之一, 他制定或者参与制定了我国对外的基本原则、 方针、政策和很多重大决定。

 1954 年他参加日内瓦会议, 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同一些参加会议的国家一起, 击败了美帝国主义破坏亚洲和平的阴谋, 签订了印度支那停战协议,他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 年他参加亚非二十九国的万隆会议, 在会上提出“求同而存异” 的思想, 遵循这一思想可以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

 1963 年和 1964 年, 他访问了欧、 亚、 非十四个国家, 大大增进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

 在七十年代前期, 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了 ; 中美两国发表了上海公报, 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日两国正式恢复邦交。

 这些外交上的重大成就, 是同周恩来的努力分不开的。

 在争取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发展我国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 反对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 他都做出了 巨大的贡献。

 周恩来在社会主义时期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还包括在政治、 文化、 军事等各个方面,他的很多思想都是基于中国社会的实际出发, 站在人民的立场上, 所以对当时的中国以及后来中国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推荐访问:社会主义时期周恩来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基本思想 周恩来 社会主义建设 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