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教育1【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一、 填空题
1. 弗洛姆认为人的五大社会性心理需要是:
; 超越的需要; 寻根的需要; 同一感的需要; 定向和献身 的需要。
2.
是 指 人 们 在 社 会 交 往 中 对 他 人 有 益 或 对 社 会 有 积 极 影 响 的 行 为 ,如
、
、
、
等行为。
而
则是指违法行为或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在学前儿童中体现为如打人、 骂人、 破坏物品等。
3.
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动机因素, 它作为帮助、 抚慰、 合作与分享等行为的动机基础, 能激发、 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而且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 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
、
、
、
.
5.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儿童的良好行为是在不断的________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所以,对良好行为进行经常性的
, 是行为习得的根本途径。
6. 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
, 因此, 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 让行动说话, 避免过多言语说教。
7. 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受各种因素影响, 自我控制水平随年龄而不断提高,
在儿童自控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 儿童从接受外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 从不自觉行为发展到自 觉行为。
二、 简答题 1. 简述电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2. 简述使用陶冶法应注意的问题。
3.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正常行为的标准。
三、 论述题 1. 试论述如何充分利用游戏与区域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2. 试论述幼儿教师如何才能为孩子创设一个积极的精神环境?
四、 案例分析题
一天早上, 小谦特别霸道地对待他邻座的同伴, 命令她不能坐在他的旁边并抢她的玩具玩。
到了室外活动时间, 很多幼儿都躲开他, 不让他参加他们的游戏。
他开始抱怨:
“为什么不要我玩? ” 小沙直率地回答:
“因为你总是想当头!”。
试分析:
小谦在这一情景中体验到什么? 教育者应如何引导小谦从中有所学习?
一、 填空题 1. 关联的需要 2. 亲社会行为
, 谦让, 帮助, 合作, 分享
反社会行为 3. 共情 4.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
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 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 相关学科知识5. 试误与练习
强化练习 6. 潜移默化 7. 言语指导和行为训练
二、 简答题
1. 简述电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答:
) 从有利的方面看, 儿童通过电视开阔了视野, 认识了社会角色, 学习了相应的行为规范; 健康的电视节目有助于培养儿童合作、 友好、 自制的行为, 有助于增加词汇量、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负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 电视有可能使儿童在认识上与现实产生距离。(2) 电视可能会影响到儿童现实的交往关系, 影响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3) -些不健康的电视节目可能导致儿童学习模仿, 对其社会性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2. 简述使用陶冶法应注意的问题。
答:
(1) 陶冶法利用的是整个环境条件、 生活氛围, 因此幼儿园要协同每个成员, 步调
一致地为学前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 形成良好的幼儿园文化。
(2) 教师在创设良好环境时应当有明确的目的, 要制定计划, 使整个幼儿园环境氛围具有整体性, 而不能零敲碎打。
(3)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 因此, 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 让行动说话, 避免过多言语说教。
3.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正常行为的标准。
答:
(1) 幼儿能逐步学习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2) 幼儿的社会性行为须与年龄相称。
(3)幼儿能正确处理与同伴的关系。
(4) 幼儿在日常生活、 学习中能逐步学会遵守纪律, 能懂得奖惩的意义, 并能遵守基本的社会规则。(5) 幼儿社会性行为与当地的社会文化相适应。(6) (2分) 幼儿通过学习能掌握、 使用所处社会的语言等, 能参与社会生活及相互交往。
三、 论述题
1.
试论述如何充分利用游戏与区域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要点:
(1) 要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游戏和活动的材料。游戏和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材料,材料是学前儿童想象和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
为了使学前儿童更好地开展游戏和区域活动,提供的材料应当丰富多样, 保证每个学前儿童都能选择到适合自己发展水平的材料。
但这并不意味着越丰富越好。
过多的材料会分散学前儿童的注意。
分层次逐步递进地呈现材料对学前儿童来说更有吸引力, 更有促进其发展的价值。
此外, 提供的材料还要考虑有可操作性、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 要能激发学前儿童的想象和思考。
(2) 要建立游戏和活动的规则, 增强学前儿童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则, 游戏反映的社会活动本身也有一定的规则, 为了使游戏和区域活动开展得活泼而有秩序, 也需要规定一些大家都必须遵守的规则。
这些规则往往是学前儿童自 觉自愿遵守的, 因此, 他们不会感到失去自由, 相反更增强了他们的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教师要注意的是, 当学前儿童建立起一定的规则意识时, 可以让他们参与到制定规则中来。
由他们自 己协商制定的规则更容易被他们自己接受并遵照执行。
这一方面发挥了 学前儿童的主体性, 又进一步增强了 他们的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3) (教师要适时参与到游戏和活动中, 以增进师幼情感, 并给予一定指导。
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游戏和区域活动中, 会使学前儿童倍感亲切——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和组织者, 是和大家平等游戏的伙伴, 她和大家一样分担角色、 进行活动, 和大家一起商量游戏活动的进行, 接受大家的建议。
好的教师常常会以这样的身 份出现在游戏和区域活动中,拉近自己和学前儿童之间的距离。
但要注意的是, 作为游戏伙伴并不是教师完全失去了指导的地位, 一位清醒的教师不会完全迷失在游戏和活动中, 她会始终牢记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身份, 在游戏过程中以提出问题、 给予建议等方式去激发学前儿童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
这是一种不着痕迹的指导。
2. 试论述幼儿教师如何才能为孩子创设一个积极的精神环境?
(1)
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积极交往的气氛, 增加交往的机会。
例如, 对于刚入园的儿童, 教师可以让他们互相介绍自己, 使他们逐渐消除陌生感的胆怯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 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思想、 感情, 了解别人的需要, 学会共情。
(2)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幼儿相互关心, 相互帮助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在生活中或学习中出现了困难,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之间互相帮助解决。
如一个幼儿摔倒了 , 教师可以让其他小朋友把他扶起来; 一个幼儿的手工总是做不好, 教师可以让做得好的幼儿教他; 幼儿之间出现了争执, 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自己解决, 提高协调的能力。
(3)
还可以通过节日 庆祝活动、 故事会、 合作游戏等活动形式, 使儿童增进了 解、 增进友谊, 把班级建成一个团结、 温暖的家庭。
除此之外, 幼儿园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师之间互相关心、 合作可以使儿童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 同时也给儿童提供了耳濡目染的学习机会。
因此教师之间要友好, 工作上要配合, 不当着孩子的面说别的老师坏话, 不诋毁同事, 不互相拆台。
班级教师乃至全体教师之间, 都应尽力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 温情的精神环境。
有自己言之成理的独特观点
四、 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要点:
小谦会体验到之前的行为带来的延迟的自然后果。
教育者可以帮助小谦思考这一体验, 而不是通过让他避免这种体验来帮助他。
尽管对他受到的感情伤害表示同情是恰当的, 但是解决小谦引发的问题却不能帮助他学习。
有些成年人坚持认为, 任何孩子都不应该受到排斥, 这种想法会毁掉小谦的教训。
教育者更好的回应是鼓励小谦思考将来他应该采取什么行为才能被其他同伴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