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书记上党课(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党委书记上党课材料)
2010-8-11
浏览次数:
1034
第一节 党的基本路线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
一、 全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 1
、 党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
2 、 基本路线对党的建设的意义 是武装党员的依据。
把基本路线写入党章, 要求党员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 这不仅为维护党的基本路线的权威性、 稳定性和连续性提供了有力保证, 而且为全党思想和行动的统一提供了重要基准。
历史和现实的实践经验表明, 用党的基本理论、 基本路线武装党员思想,使党员把党的基本理论、 基本路线扎根在头脑里, 体现在工作中, 落实在行动上, 是我们党的一项基础性的政治思想建设工作。
是全党团结的基础。
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 是党不断发展壮大, 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根本保证。
共同信守的党的理论、 路线、 方针、 政策, 是我们党团结巩固的基础。
坚持这条路线,就是坚持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基本路线指导下,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经受住了国际国内政治风波的严峻考验,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是党的建设的保障。
党的建设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来进行, 这是我们党的一条基本的历史经验, 也是党的自 身建设所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
党的建设的目的, 说到底, 是为了实现党在一定历史阶段的政治任务和组织任务, 是实现党在党章中已载明的崇高目 标和历史使命。
所以, 党的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总路线、 总政策。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的建设的指针和保障, 它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和内容。
离开了基本路线, 党的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在新的历史时期, 坚持党的基本理论、 基本路线、 基本纲领,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深入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二、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结果 1
、 党的基本路线反映了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党的基本路线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上形成的,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要求。
它的提出, 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认识上的飞跃, 表明了全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意志。
2 、 党的基本路线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在当今时代条件下,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 政治、 文化利益, 这既是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党的基本路线体现了 这一根本利益和要求。
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共同呼声, 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意志。
在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导下, 我们党制定和实施了促进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方针、 政策和战略, 保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世纪之交顺利完成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 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3 、 党的基本路线是我党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 建国以后, 随着党的地位以及任务发生变化, 党提出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主要任务, 并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 956 年党的八大适时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现国家工业化, 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正确路线。
但是,
1 957 年以后, 由于不断夸大阶级斗争, 出现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直至 1 969 年党的九大, 又错误地确认阶级斗争的路线是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 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才实现了全面的拨乱反正,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国 20 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证明, 我们党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 沿着党的基本路线, 不断进取, 锐意改革, 经济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人民生活上了一个新台阶, 综合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 整个国家焕发出勃勃生机。
十六大党章重申党的基本路线, 必将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 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宏伟目标而奋发图强, 艰苦创业。
第二节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1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质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发展生产力,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只有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才能解决这个主要矛盾。
建国五十多年来, 我们在这方面走过一些弯路, 付出过沉重代价, 教训深刻。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证明,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发
展社会生产力, 是解决当前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 把经济搞上去,赶上或超过资本主义发达国家, 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不断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
2 、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它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共同的政治基础, 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
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才能实现安定团结, 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改革的目的, 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 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并与此相适应, 进行政治体制和其他领域的改革, 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我国的生产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效果和实践经验也充分证明, 改革开放是加速我国经济发展、 民族振兴的重要条件和途径。
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努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 文化 1
、 建设富强、 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党的基本路线制定的奋斗目标 富强, 是社会主义经济领域的目标。
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民主, 是社会主义政治领域的目标。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不断推进决策的科学化、 民主化建设; 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不断扩大基层民主, 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形成一个具有高度民主、 法制健全、 社会安定、 人民团结和睦、 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文明, 是社会主义文化领域里的目标。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就是要坚持用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 教育人民, 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 标, 努力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加强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 引导人们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就是要大力发展教育、 科学、 文化事业,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继承全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 坚定不移地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繁荣和发展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富强、 民主、 文明三者有机统一、 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 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容。
2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在现阶段的目标 首先, 要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选择。
我们已经进入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的、 不全面的、 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经济、 政治、 文化等全面发展的目标。
它是新世纪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的新起点, 是亿万人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新目 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是我们党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作出的重大部署。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进入 21
世纪开始到 2020 年结束, 这 20 年正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时期。
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较好的外部和内部环境。
只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纲领就一定能够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就必须重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 就必须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统一起来; 就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
这正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
因此, 我们必须依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凝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切力量, 努力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贯彻落实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实践之中。
其次, 要科学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党的十六大提出 21
世纪头 20 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 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 年力争比 2000 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 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人民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基层民主更加健全, 社会秩序良好, 人民安居乐业。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 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消除文盲。
形成全民学习、 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 社会富裕、 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 、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党的基本路线而奋斗
第一、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党的思想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中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证明, 思想路线问题, 是一个命运攸关的大问题。
当前,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能否做到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 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 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中解放出来, 这是党顺应时代进步潮流、 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思想保证。
第二、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党所处的环境, 所面临的形势, 担负的任务, 发挥的作用, 都在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党的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 作风建设、 制度建设等方面, 呈现出大量的新情况、 新矛盾、 新要求。
党的领导方式、 领导方法、 领导艺术需要改革、 改进和改善。
党所要完成的任务,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艰巨和复杂。
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因此, 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三、 深化改革、 真抓实干。
本世纪头二十年, 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一方面必须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的深入进行。
另一方面, 每一个共产党员和积极要求入党的同志, 要真抓实干, 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积极投身 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以实际行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进而实现党的基本路线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