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新课程,回眸新教材(完整文档)

时间:2022-08-16 11:1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走过新课程,回眸新教材(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走过新课程,回眸新教材(完整文档)

 

 走 过 新 课 程

  回 眸 新 教 材

  ——浅谈对高中数学新课改、 新教材的再认识

 [摘要] 本文作者根据使用新教材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学实践, 反思课程改革中的得与失, 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的更新、 新教材的教材结构的调整、 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学培养目标的设定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新教材所显露出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反思与总结, 结合自己通过学习后对新课程、 新教材再认识, 阐述了自己对新课改、 新教材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数学 新课程 新教材

 浙江省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已近三年, 通过亲历三年的教学实践, 使我们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意义的理解更加深刻, 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所蕴含的教学理念的领悟更加透彻, 对高中数学新教材在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提高方面所起到的作用的认识更加清晰全面。

 因此, 现在重新品评新课程与新教材, 应最为恰当。

 一、 新课程新在何处?

 首先, 新课程新在教学理念上。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提出了“课程的基础性、 多样性和选择性; 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 强调本质, 注意适度形式化; 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标准的整合; 建立合理、 科学的评价体系”等基本理念。

 使得教育理念由过去的“双基加能力” 向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 创新学习” 方面转化。《新课程标准》 的这些变革所体现出的教学理念与美国心理学家威特罗克(M.C.Wittrock)

 所倡导的建构主义学习论的教学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可以说, 在教学理念上《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相比, 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与发展。

 在新的课程理念的引导下, 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再是课程内容的传递和执行过程, 更是课程的创新与发展的过程, 不再是教师教、 学生学的过程, 更是师生互动、 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也从过去的重结论、 轻过程的教学模式向既重结论, 更重过程的方向转化。

  其次, 新课程新在培养目标上。

 在《新课程标准》 中增加了 “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 数学结论的本质, 了解概念、 结论等产生的背景、 应用, 体会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 通过不同形式进行自主学习、 探究活动, 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以及“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 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 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形成批判的思维习惯, 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 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 等内容,将大纲中使用多年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运算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这样的变革, 增大了数学能力培养的范畴和能力培养的力度。

 可见, 高中数学新教材在注重学生知识培养的同时, 更加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形成过程,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注重和其他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以及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的情况, 从多元智能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论的观点上看: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更利

 于学生的发展, 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

  第三, 新课程新在所使用的教材上。

 在与旧教材相比, 数学新教材更富有个性化。

 新增的《主编寄语》 阐明了为什么要学数学, 怎样学数学, 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和方法性; 《本册导引》、《章头图和引言》、《阅读材料》 等栏目提供了具有探索性、 拓展性、 思想性和应用性的学习材料, 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空间, 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 又能较好地体现出数学的科学价值、 应用价值、 文化价值以及在推动科学文化进步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通过《思考》、《探究》、《提问》、《注释》、《观察》 等栏目, 引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方向,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体现出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究、 动手实践、 合作交流的宗旨, 折射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精髓。

 新教材采用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的教材结构, 必修部分的五个模块把以函数的思想与方法为主线的代数知识、 以空间想象能力训练为主线的几何知识、 与生产、 生活实际广泛联系的概率、 统计初步方面的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以满足学生文化知识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以及课程内容对学生基础性的要求的需要; 选修部分从人文与社会科学、 理工与经济学、 对数学的研究等方面设立, 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需求, 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 获得较高的数学素养奠定基础。

 从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结构设置上可以看出:

 高中数学新教材关注的是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 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 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自身发展所必需的数学, 以此促进学生自我学习、 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形成。

 这种设计理念与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 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提出的 “学校教育要为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 提供多元发展的机会,努力使学校真正成为培养未来社会成功者的场所” 理念是一致的。

 二、 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

 初高中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的衔接方面、 新教材的教材结构与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以及教学内容的编印方面, 因这些问题的存在而给教材的使用者带来了诸多不便。

 1、 新教材忽视了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的衔接,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脱节的内容较多, 给使用新教材进行课堂教学增加了难度。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

 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 要把学生的知识经验作为学习新知识的生长点, 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 出新的知识经验。

 初中实行新课改后, 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删除或降低要求的内容约 31 项, 而高中数学新教材的编写忽视了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与要求的变化, 使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与高一学生的数学素质在数学知识与能力的衔接方面出现了问题, 特别是在分式运算、 繁分式化简、 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与一元二次函数相关的知识点以及常用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等方面上表现出在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上的欠缺。由于高一新生的数学素质不高导致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困难较多, 对于所遇到的数学问题没有自己的方法和见解, 课堂教学回到教师“导学”、 学生“跟学” 的教学模式, 影响了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建构, 课堂教学

 也因探究活动时间较长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若在新授课教学之前及时将初中弱化或删减而高中又是需要掌握的教学内容补充给学生, 这种局面会有所改观, 但这样无疑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2、 新教材在教材结构和教学内容设计上存在瑕疵, 表现为:

 ①、 部分知识点设置超前于课堂教学内容, 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

 如《数学选修 2-2》 中, 在没有介绍函数极限的相关知识的前提下, 直接引入导数的概念和函数极限数学表达式, 学生对导数的定义的数学表达式不理解, 对于导数定义的数学表达式的变式的理解更加困难, 这也说明了《导数的概念》 这一知识点的引入, 超出了中学生现有的接受能力, 若将这部分内容回归到大学学习更为合理; 再如, 《数学③》 的习题中提到的“冒泡排序法”、《数学 4》 第 68 页例 3 中出现“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纬度”等新名词教材上并没有解释, 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如果能在教材加上这些新引入的名词的注释, 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②部分知识点的引入实际意义不大, 学习过程的收益得不偿失。

 如《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的教学, 主要因为:

 1、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只是简单的机械重复; 2、 利用某些计算器或者计算机可以直接得到任何精确度要求的近似解而不必遵循解题步骤; 再如, 因办学条件的制约, 《算法》 中《程序语句》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在多数学校都是“纸上谈兵”, 学生不能到计算机上检验所编写程序的运行结果, 使得原本需要实际操作的课程内容变成了“纯理论式” 的教学, 而这些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都不是很高; 《统计初步》、《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应用》、《正态分布》 等相关内容的教学都离不开计算器, 而各类大型考试皆不允使使用计算器, 这是否在暗示这部分内容不会在考试中出现或考查从简, 如果这样势必要影响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质量, 所以将这些需要使用计算机、 计算器进行教学或可操作性与实用性不强的内容放在选修 IB 的内容之中, 供学生按需所学会更加合理。

 ③人为制造的“螺旋式” 知识结构, 破坏了原有知识结构的整体性, 不利于学生学习。

 新教材首次将高中数学的知识结构由过去的直线式转化为螺旋式, 但这种螺旋式的知识结构变化, 并没有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与掌握。

 例如, 将《解析几何》 与《立体几何》的教学内容分别拆分成两部分, 放置在《数学 2》 和《数学选修 2-1》 中介绍, 这种设计模式人为地打破了原来知识结构的整体性, 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的遗忘规律, 使得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重复教学的现象, 无形之中增加了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 如果将教材设计为 《立体几何》 模块和《解析几何》 模块, 这种现象完全可以避免。

 2、 新教材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存在瑕疵, 主要表现在:

  ①适于学生基础训练的习题偏少, 练习题的设置过分突出应用性, 学生数学基本训练不足。

 如《数学⑤》 的《数列》 模块, 能够提供给学生体会数列的性质的练习题太少, 给学生掌握公式, 挖掘数列的性质带来了困难, 学生不会作相应的变式练习, 普遍有“听得懂课、做不懂题” 的感觉。《数学 4》 第 74 页 A 组的第 4 题及 B 组的题目, 虽然可以体现编者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初衷, 但对于多数农村中学, 这些题目的取向性极低, 这种现象在各个模块中都有体现。

 如果适度增加能够体现数学基本性质的练习题, 并将与数学应用紧密联系的习题设置为实习作业或选修内容会更为完美。

 ②例题、 习题的叙述及设问方式缺乏严密性或存在问题, 这类问题各个模块都有体现。

 如《数学①》 第 79 页例 9《溶液酸碱度的测量》 的第一问在解答中的叙述“ 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越大, 溶液的酸碱度就越大” 改为“容液中氢离子的浓度越大, 溶液的酸性越强”更为合理; 《数学①》 第 27 页第 9 题中“求容器内溶液的高度 xcm 与注入溶液的时间 ts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题目的设问没有明确指明 x 是 t 的函数,若改为“求容器内溶液的高度 xcm 关于注入溶液的时间 ts 的解析式, 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会更有利于学生的求解。

 3、 新教材学习的课时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的困惑。

 浙江省新课改后高中数学在进行模块教学时采用的顺序是:

 先数学必修①④⑤②③, 然后再进行选修课的教学。

 使用旧教材教学时, 高一学年学习两本教材总计 298 页; 使用新教材后, 高一学年要学习 4 本教材总计 660 页, 这样一学年的教学内容增加了 362 页, 而每周的课时数不变, 因此, 学生缺乏足够的理解与消化的时间, 在高三复习时, 多数学生暴露出公式理解、 记忆、 运用能力的培养等诸多问题。

 综上所述, 高中数学新课程理念和新教材的开发, 总体上能够很好地体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的思想, 只是在细微之处的处理上还应进行调整:

 修订教材内容上的瑕疵, 完善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 明确高中需讲与初中应学的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搞好初高中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衔接; 重新调整必修与选修的教学内容安排, 让高中学生能够按需学习, 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实现高中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通过这样的变革,一定会使新课程改革的优越性体现得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高中数学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编著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

 朱文芳

 相关链接

 http: //www. jzsx. net/blog/user1/278/archives/2006/2452. html 4. 《 多 元智能创造思考教学》

 王万清 编著 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 2001。

  全 品中考

推荐访问:走过新课程 回眸新教材 新课程 回眸 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