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模式刍议【优秀范文】

时间:2022-08-15 20:4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模式刍议【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模式刍议【优秀范文】

 

 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模式刍议 高洁 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6 本文为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 规划课题“图书馆学情报学创新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的成果之一, 立项编号 GH-09013。

  摘要:

 对高校图书馆馆员 的培养首先应当对馆员 有充分的了 解, 在此基础上, 依据人才成长的规律, 在馆员 发展的不同阶段, 设计不同的培养方式, 以延长人才的成熟期, 最大化的做到人尽其才。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258. 6 On College Librarian Developing Mode of University Library Gao Jie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 ics, Shanxi,taiyuan,030006

 Abstract:

 College Librarian developing mode of university library should be based on the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 librarian, and then, different developing modes which according to the rule of college librarian can prolong the maturity of the librarian and maximize their ability in their different stage. Key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college Librarian, developing mode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信息与知识传播手段不断创新、 信息交叉学科不断提高、 读者的信息需求多层次、 多样化。

 高校图书馆在这新的环境下能否生存与发展, 关键在于图书馆对人才的培养与开发。

 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 纳赞说: “一个图书馆成败的关键还是在于图书馆工作者”。

 列宁也曾说过: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 加强对高校图书馆馆员的挖掘与培养已成为现阶段图书馆界研究的新课题。

 近年来, 图书馆界对图书馆员的培养有诸多论述, 其中很多涉及到关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但是本文认为, 对图书馆而言, 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 体系, 图书馆不仅仅需要创新人才, 还需要各种应用型人才, 而各种人才的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社会、 图书馆界的发掘与培养。

 1. 对人才的基本分类 根据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的技术、 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创新能力的高低, 可以将人才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 1 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是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社会实践的专门人才, 他们一般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是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1]。

 应用型人才又可以细分为以下二个层次:

 第一类是技术(技能) 应用型人才。

 技术(技能) 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层次,一般来说, 这类人员技术技能比较扎实, 能够熟练地进行技术和技能的操作, 比较容易达到岗位的要求[2]。

 第二类是知识应用型人才。

 知识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人才的高级层次, 是指理论知识比较深厚、 技术技能比较扎实, 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开发能力的人才[3]。

 1. 2 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是各类人才中的高级层次, 是指不仅理论知识比较深厚、技术技能比较扎实, 更加重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获得的, 可以通过对个人综合素养的教育、 培养, 对创新能力的开发、激励来获得。

 2. 对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层次划分 高校图书馆部门众多, 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 工作性质也有所不同, 相应的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就不同, 根据不同人员所具有的专业素养及发展潜质, 按照以上对人才层次的划分方法, 可以把高校图书馆馆员分为以下几个不同的层次:

 2. 1 技术(技能) 应用型馆员。

 这类馆员所在的岗位通常具有工作难度不大、 技术要求不高的特点, 通过一定时期的反复训练即可达到岗位要求。

 在高校图书馆内, 这部分馆员所涉及的部门包括:

 流通部、 阅览部、 期刊部。

 例如流通部, 流通部是图书馆内的基本部门, 全校教职工的书籍借阅都由流通部负责。

 尽管流通部工作量较大, 但是对工作技能的要求并不高, 工作人员只要简单培训就能够完成借书、 还书、上架、 排架等工作。

 同样的, 期刊部、 阅览部的工作内容也是主要包括对书籍、 期刊、 杂志的借还、 整理。

 这些部门的工作, 对馆员的学历要求不高, 一般只要具有初、 高中学历就能完成工作任务。

 他们工作稳定性较强, 往往是图书馆中比较稳定的一部分团体; 同时, 他们的可替代性也较强, 即使有了岗位空缺, 也能很快补上; 另外, 其中一些员工经过多年工作经验积累,会成为这些方面的“准专家”, 可以为以后新馆员的入门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但同时, 这其中的大部分员工由于其自身条件所限, 往往发展潜力不大。

 2. 2 知识应用型馆员。

 他们是应用型人才的高级层次。

 这部分馆员均具备一定的技术、技能, 并且能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灵活运用, 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

 这部分馆员一般分布在图书馆的编目部、 采访部、 计算机部等部门。

 采访部的工作任务是负责本馆书籍采购, 需要工作人员采购前分析馆藏结构, 制定采购计划; 采购中编写、 实施招标计划, 进行成本控制等等, 这些工作需要相关人员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 掌握行业规则, 除了具有图书馆学的相关知识外, 还要掌握出版社情况、 招投标的规则等图书市场的有关情况, 对馆员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编目部涉及到的知识更加专业, 编目人员除掌握基本的图书分类法外, 还要解决编目工作的两大难点——分类和主题标引, 为读者深层次利用图书馆馆藏提供保障。

 因此, 编目部的工作人员除了要掌握编目的专业技能外, 还要面对现今知识领域出现的跨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现象,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而计算机部近年来正逐渐成为高校图书馆的核心部门, 他负责图书馆网络系统的建设, 承担着高校数字图书工作的开发、 维护, 要求工作人员要不断对已有知识更进行新、 升级, 以满足网络信息时代对技术人员的高素质要求。

 在以上这些部门工作的馆员, 一般具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 受到过相关专业知识的专门训练, 而且, 工作的性质要求他们必须不断的进修、 学习, 以适应当今技术、 知识日新月异的变化。

 这部分馆员属于高校图书馆的中坚力量, 正是他们, 才使得图书馆能够正常运转、不断进步。

 但同时, 他们也是图书馆中相当不稳定的一部分群体。

 由于他们具备一定的学历,有着一定的专业技能知识, 正处在年富力强的时期, 如果图书馆的待遇跟不上, 工作上又无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他们则成为最容易离开图书馆的那部分人。倘若流失一名专业人才,在现有环境下, 重新培养或引进一名专业人才困难很大, 而且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没有得到传递, 是图书馆隐形知识的巨大损失。

 2. 3 创新型馆员。

 创新型馆员是各类型馆员中的高级层次, 他们不仅具备深厚的理论知

 识, 而且技术技能比较扎实, 尤为重要的是他们具备了创造和创新的能力。

 具体的来说, 理想的创新型馆员应当具备以下特征: 他们既掌握传统的图书馆工作方法, 又能熟练运用计算机、 外语进行工作; 既懂得数字信息技术和现代图书管理知识, 又熟悉外部市场需求; 既能处理图书馆常规业务, 又能应对图书馆复杂事务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4]。

 从各个高校的情况来看, 目前创新型馆员基本集中在参考咨询部。

 参考咨询馆员目前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对信息源的搜集、 整理、 开发、 传递等二次加工工作, 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但是, 未来的工作需要参考咨询馆员不仅要熟悉图书馆业务, 了解图书馆发展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 还要能够结合实际情况为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开展与创新提出创意与心得、思路。因此可以说, 参考咨询馆员在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将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身份:

 信息搜集者、 信息研究者以及图书馆工作的探索者等等。

 目前, 从事参考咨询的馆员一般具有图书情报专业或其他学科的高等教育背景, 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和文字写作表达能力。参考咨询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还要求咨询人员必须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一定的学术水平, 能够把握国内外有关学科发展的前沿和交叉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便为读者提供准确无误的文献信息。

 目前, 各高校图书馆从事参考咨询工作的人员大多数没有受过这方面的专门培训, 基本上是以工作中的经验摸索和自学方式来获得提高,缺乏图书馆界统一、 专业的培养模式及途径, 是图书馆中最缺乏, 也最难获得的人才。

 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 培训, 参考咨询部馆员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信息资料的整理、 传递等二次加工方面, 缺乏深度挖掘信息、 运用信息的能力, 只有很少一部分馆员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型馆员。

 以上对各类馆员的划分只是根据其各自工作岗位的性质所做的初步划分, 而各类型馆员与相关岗位之间不是简单的、 线形的一一对应关系, 而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网络状对应关系。也可以这样认为:

 对于工作多年已经较为稳定的馆员来说, 基本可以用以上的分类方法来划分; 而对于入馆时间不长, 还在各个不同岗位处于适应、 成长期的馆员来说, 由于他们发展的不确定性, 使他们还不能明确的归属于任何一个类型。

 3. 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3. 1 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理念 尽管对高校图书馆人才进行了三个层次的划分, 但对馆员的培养理念却是在全员培训基础上的有针对性的培养。

 这一理念是基于以下理由:

 3. 1. 1 近年来, 进入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人员中, 以非图书馆专业为主, 图书情报专业为辅, , 即使是图书情报专业的毕业生, 也大多只具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 因此, 有必要对所有新入馆人员进行培训。

 3. 1. 2 高校图书馆中已经工作多年的馆员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即专业不对口。

 但经过几年的工作, 他们往往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 完全能够应付日常工作, 但是面对着图书情报技术、 理论的快速发展, 仍需要通过培训、 学习来及时更新馆员现有的知识层次。

 3. 1. 3 人才的成长轨迹是渐进式的, 任何人都不可能短期内成为某方面的专家, 一定会有一个成长、 积累的过程, 而这个成长、 积累的过程中, 除了本人付出努力外, 还需要外部为他提供一定的条件、 环境。

 尤其是对于图书馆这样一个专业性较强, 而人才又很匮乏单的位而言, 更需要为馆员提供接受培训的条件。

 3. 1. 4 尽管从理论上可以将馆员划分为技术应用型馆员、 知识应用型馆员、 创新型馆员, 但实际工作中, 对各种馆员类型的界定是困难的, 而且对各种类型人才的界定结果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例如技术(技能)

 应用型馆员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 积累, 可以成长为知识应用型馆员, 甚至经过进一步的学习、 发展, 成为创新型馆员。

 而这种人才的渐变过程实际上就是个人知识、 技能、 经验积累的过程, 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而图书馆提供的培养环境则加快了这一进程的速度, 使人才的成长周期变短、 使用周期变长, 延长了人才使用

 的寿命, 而恰当、 全面的培训模式则更有助于人才的成长。

 3. 1. 5 从微观角度看, 人才的成长轨迹可以具有多种形态, 可以是线性的, 也可以是圆形的。

 以新馆员的成长为例, 经过初步的训练后, 可以成为技术(技能)

 应用型馆员, 再通过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更新, 又可能成为知识应用性馆员, 在广泛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多学科的前沿动态, 进而成为创新型馆员。

 按照这样的成长方式, 馆员的成长基本上是以线性的形态呈现。

 而创新型馆员并不是人才发展的最终状态, 随着年龄的增长, 创新型馆员可能会失去其创新能力, 转而成为知识应用型人才, 甚至可能因为其知识、 技能的日渐落后, 最后成为技术(技能)

 应用型人才——形成了圆形, 回到了所谓的“初始状态”。

 因此,高校图书馆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依据这个规律, 针对不同类型、 不同发展阶段的馆员设计相应的培养方案。

 3. 2 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按照人才培养的规律、 步骤, 可以把整个周期分为观察期、 培养期、 成熟期、 衰退期等几个阶段, 对馆员的培养按照不同阶段、 特点要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

 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它包括人才的界定、 人才选拔、 人才培训、 人才评价、 人才使用和人才激励与约束等环节, 按照人才成长周期的规律, 把这些环节运用到人才成长的过程中去。

 3. 2. 1 观察期 观察期主要是针对新馆员而言。

 无论是新馆员对图书馆, 还是图书馆对于新馆员, 双方都有着陌生感, 都需要有一个互相了解、 互相接纳的过程, 只有经过这一过程, 新馆员才能初步了解自己的发展方向, 图书馆也才能对新馆员有初步了解, 以针对新馆员的不同情况安排不同的岗位设计不同培养方案。

 在我国, 医学类的学生在毕业前的实习期, 会到医院的不同科室接受训练, 使学习期间获得的技能有机会实践, 了解自己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兴趣及发展潜质。

 对于新馆员, 我们可以借鉴这一思路, 要求新馆员到图书馆的不同部门轮岗学习, 平均每个部门学习 1-2 周,并且在结束该部门的学习后, 做出学习总结, 总结内容包括该部门的工作责任、 工作流程、工作重点等, 甚至包括对该部门的建议、 意见。

 通过这样的轮岗, 在学期终了时, 新馆员基本可以对全馆有一个初步印象, 这时, 可以要求新馆员做一个职业生涯的初步规划, 为自己今后的岗位发展做出早期设计

 而图书馆也可以根据该馆员的表现, 观察、 了解他的学习能力、 创新潜质等, 对新馆员今后的培养方向做到心中有数。

 在观察期对新馆员可以采取的培养内容有:

 本馆的基本情况(包括本馆历史、 规...

推荐访问: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模式刍议 刍议 图书馆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