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政 治 课 教 学 必 须 处 理 好 几 个 关 系 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
王建斌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 有内在的规律。
只有正确认识规律、 利用规律, 才能熟练驾驭教材,提高教学的效果。
规律就是事物内部固有的、 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要找到规律,就必须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 即“关系”。
因此, 教好政治课, 必须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
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宏观是从整体、 全局、 大的方面去考虑问题, 讲的是“战略” 问题, 只有从宏观思考,才能理清思路, 找到方向, 明确重点, 从高度去看问题, 有“一览众山小” 的感觉。
微观是从部分、 局部、 细节、 小的方面去考虑问题, 讲的是“战术” 问题, 只有从微观出发, 才能明确事物特点, 理解知识内涵、 外延, 加深问题印象。
正确处理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要坚持从宏观着眼, 从微观入手的原则。
对于政治学科每一部分, 在讲授过程中, 都要让学生从宏观上整体把握, 做到“心中有数”, 从微观上具体分解, 做到“面面俱到”。
例如:
在学习“发展” 这一哲学观点时 宏观角度:
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发展与联系、 矛盾紧密相连, 联系引起变化、 发展, 矛盾是发展的原因和动力。
微观角度:
① 发展的含义:
新事物不断的产生, 旧事物不断灭亡, 新事物不断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② 发展的实质: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③ 发展的状态: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了两种状态。
④ 发展的原因: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⑤ 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⑥ 发展的方法论要求:
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要坚持于时俱进, 培养创新精神, 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⑦ 发展与运动、 变化的关系:
运动作为物质存在的方式, 是一般的变化; 变化强调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 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 但决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只有那些上升的、 向前的、 进步的运动变化趋向才是发展。
⑧ 发展与联系、 矛盾的关系:
联系引起变化、 发展, 矛盾是发展的原因和动力。
二: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共性是指矛盾的普遍性, 强调事物的共同点、 联系、 相似, 了解共性便于对事物进行分类, 提供指导方法。
个性是指矛盾的特殊性, 强调事物的不同点、 区别、 差异, 掌握个性有助于区分事物, 找到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从而正确解决问题。
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要坚持以共性为指导, 以个性为依据的原则。
共性寓于个性, 个性包括共性, 我们要从个性中概括出共性, 在共性的指导下去分析、 研究个性, 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
学习“国家制度” 部分 共性内容:
① 国体方面:
国体即国家性质, 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国体意味着对统治阶级实行民主,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
② 政体方面:
政体指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国体决定政体, 政体反映国体; 政体一般包括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个性内容:
(中国)
① 国体方面: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 对人民实行民主, 对敌人实行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② 政体方面:
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是民主共和制的一种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形式。
注:
中国的国家制度既具有一般国家的特点, 同时又具有中国特色。
三: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依据教学大纲传授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 哲学的基本观点, 教材内容主要体现的是知识, 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知识和能力是相互联系的,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 能力是知识的升华, 要想实现知识上升到能力, 必须坚持以知识为基础, 以能力为目的, 以方法为途径的原则。
例如:
(2008 年全国文综卷Ⅰ 第 38 题)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7 年以来, 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上涨, 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 30 多个国家由此发生民众的抗议和骚乱, 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抢购大米等食物的风潮, 粮食危机有向世界蔓延之势。
材料二 在过去五年中, 我国政府从加强农业基础入手, 把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 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全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 储备充足。
为了 防治粮食危机蔓延到我国造成粮食价格大幅度上升, 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
分析:
该问题是一个现实问题, 教材没有直接显现。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 必须运用联系、迁移、 归纳、 演绎的方法。
教材关于粮食的知识很少, 就需要找知识的联系点、 生长点。
粮食与耕地、 粮食与农业、 农业与工业、 供应与需求、 生产与消费、 进口与出口等关系, 考虑眼前措施与长远措施, 还要考虑当前我国粮食形状和国家政策。
供求影响价格:
⑴增加供应→①发展农业:
四条措施②稳定耕地 ⑵减少需求→①杜绝浪费②限制工业需求③减少出口 答案:
①稳定粮食需求。
措施包括:
杜绝粮食浪费; 限制工业用粮; 减少或禁止出口; 完善粮食储备制度等。
②从长远看, 采取有效措施, 增加粮食生产。
措施包括:
坚持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坚持和完善农产品价格支持机制;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稳定耕地面积等。
四: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任何学科都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才能实现学习理论的意义, 而政治学科自身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天然性”。
在教学中, 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 方法去分析、 认识、 论证、 评价、 解决当今世界发生的社会现象。
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必须用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检验、 补充、 丰富、 提高理论。只有这样, 才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把“死知识” 变成“活知识”。
例如:
党的十七大建设“生态文明” 这一新理念, 我们可以用经济常识知识思考怎样建设生态文明?
思路:
①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② 市场调节:
国家采用价格机制、 竞争机制、 供求机制合理利用资源
③ 宏观调控:
国家采用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推动创新性国家建设,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引导社会树立节约意识, 杜绝浪费资源的现象 ④ 企业要采用先进科技、 管理,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⑤ 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五:
“有话说” 与“有话好好说” 的关系 “有话说” 讲的是对教材知识的掌握, “有话好好说” 讲的是在回答问题时的语言表达,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反映内容, 合适的形式有助于准确表达内容。只有正确处理二者关系, 才能在考试中提高得分点。
正确处理二者关系, 必须准确运用学科术语, 恰当运用逻辑方法, 把教材语言、 时政语言与材料语言结合起来, 实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例如:
2005 年北京卷第 40 题第(5)
小题 综合经济常识, 分析革命老区在发展经济方面有什么相似的优势和劣势? “红色旅游” 如何帮助老区“扬长避短”, 促进经济发展?
第一种回答:
⑴优势:
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红色革命遗迹。
劣势:
农业落后, 资金短缺。
⑵“红色旅游” 可以发展旅游业, 增加就业机会和居民收入; 带动当地交通、 餐饮业的发展; 从而有利于“三农” 问题的解决, 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种回答:
⑴优势:
绿色自然资源、 历史文化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劣势:
基础设施落后, 工业薄弱, 农业落后资金缺乏, 劳动力文化技术水平底下。
⑵“红色旅游” 可以把老区的绿色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结合起来, 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旅游业, 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和居民收入, ; 以旅游业带动交通、 通讯等产业的发展;以旅游业为窗口与外界加强消息交流, 吸引外部资金和人才。
通过对两种答案对比, 不难看出第一种回答不符合试问要求, 没有抓住“经济常识” 这一要求, 没有正确应用学科术语。
第二种回答紧扣题意, 条理清晰, 表达严密。
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 只有不断把握学科特点、 规律, 才能实现教师教的“游刃有余”,学生学的“轻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