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有感14篇

时间:2022-08-11 09:4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有感14篇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有感篇1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人民重新站了起来。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把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建设成一个欣欣向荣的工业化经济体。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使中国人民走向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里程碑成就,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起点。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为中国奠定了重要的农业和工业生产基础。农田水利建设、基础教育、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土地制度建设,为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稳定的社会主义工农业生产体系及乡村治理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推动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从1978年到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和制造业国家。40多年连续不间断经济快速增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展现。

  走共同富裕发展道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马克思关于“资本无限累积”导致财富分配不均是贫困长期存在根源的科学论断,正确引导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沿着共同富裕的道路奋力前行。中国共产党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注重经济增长与扶贫开发并举。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了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目标。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一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许多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衰退和贫困发生率上升的双重压力,但中国共产党消灭绝对贫困的决心毫不动摇,动员全党全国力量,一边严防严控,一边落实脱贫攻坚工作,直到最后取得了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劲动力和信心。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经历了风风雨雨,包括世界经济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许多国家在这些危机中衰退甚至倒下,中国经济却表现得更加强劲,在世界经济、政治、外交、科技、教育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分激发广大群众的劳动热情和创造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理念,形成鲜明对照。中国能够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建党一百周年的重大成果,更是我国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起点,为中国共产党继续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劲的动力和信心。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有感篇2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和发展史中,有无数风云际会的史诗、荡气回肠的华章。通过近期的党史学习,我更加体会到了党史对个人的重要性,对党发展的重要性,对国家的重要性。只有在对党史的深入学习和不断领悟中,我们才能找准自身的定位,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关于信仰的历史,就是一部关于奋斗的历史。从井冈山的探索到长征奇迹,从“小岗村”的18个红手印到深圳的“拓荒牛”。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我们的追梦征程将更有方向感,走得更加坚定。习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回望过往的奋斗路,遥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内容,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新、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在百年党史的苦难辉煌、波澜壮阔中,补足精神之钙、汲取前行力量,不断增强政治豪气、厚实德行底气、提升实干锐气。

  将百年党史中的坚定信念印于脑,鼓足“倍”的政治豪气。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铿锵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是对坚定“四个自信”的最有力呼应。在重温党的非凡历程中,深刻认识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从中明方向、强信念、增自信,真正将信仰之魂融入到自然资源工作中。

  将百年党史中的自我革命铭于心,厚实“净”的德行底气。勇于自我革命一直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公生明,廉生威。党员干部只有继承发扬敢于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的优良传统,才能守好公道清廉这个立身之本,把工作做得更牢更实。以实际行动彰显党员干部平凡本色,以严的标准常“自检”、不定期回头多“复检”,确保防线筑得牢、底线守得住。

  将百年党史中的炙热初心践于行,砥砺“为”的实干锐气。“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党史中先辈楷模们的鲜活事迹,更是坚定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历史之问。瞭望前行的路,唯有始终将人民“置顶”,才是对“人民至上”理念的最好回应。有想为的意识,率先从思想意识上发力,激发出“想为”的原生动力,用实干回应群众诉求,让为民服务体现在勇于担当、勤于奋斗的点滴行动中;有勤为的切劲,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尺”,把工作标准、工作效率提起来,以“钉钉子”的毅力解决工作中难点,切实将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有感篇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通过重温新中国70余年的发展历程和光辉成就,深刻认识到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艰辛和伟大。下面谈三点体会。

  一、要在学习历史中洞悉历史,提高政治站位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新中国七十多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坚守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的奋斗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和最好的营养剂,通过重温历史,能够让我们为坚守理想信念找到根基,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无论是党史、新中国史,还是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都真实客观记录了我们党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斗争历程,实事求是记载了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奋发图强的革命意志和斗争精神。

  面对新时代的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党员领导干部要想走出新时代的铿锵步伐,必须学好历史,洞悉历史,不断重温党和人民并肩走过的光辉历程,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经验与教训;要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理论学习,结合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特别是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中体悟我们党的远大理想、奋斗目标、初心使命;从中深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更好地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信仰信心,不断汲取政治营养、提高政治站位、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自信。

  二、在洞悉历史中反思历史,坚定“四个自信”

  在70余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在曲折中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最新的理论实践重大成果。一路坎坷与探索,更加体现了伟大思想的来之不易,正确道路的来之不易,更加坚定了“四个自信”。学好“四史”,既要真学真了解,还要真知真反思。要反思我们党走过的伟大历程中的失败教训、经验,增强不怕困难、攻坚克难的信心。反思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感悟“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的真谛内涵,强化宗旨意识,站稳群众立场。反思是为了少走弯路,更好地前进。只有在反思中前进,才能脚步迈得更稳健、更自信。

  领导干部要提高政治定力和施政能力,提高谋事决策和干事创业水平,就要不断学习历史,学好“四史”,学会对照、鉴别,总结成功经验,汲取历史教训,坚定发展方向,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砥砺前行。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能源领域所面临的形势也较以往更加复杂,必须从党史学习中获得启迪、提炼法宝,深刻把握新时代新特征新要求,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全省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切实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确保能源领域“双碳目标”提前实现。

  三、在反思历史中坚定信念,强化责任担当

  反思明道理、出真理,反思强信心、增力量。反思历史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走好现在和未来的路。领导干部学会反思,就要学习借鉴老一辈革命人、奋斗者的牺牲奉献精神,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担当精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担当”。我们认识历史、反思历史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担当起党和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有感篇4

  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是具体的、实践的,不是只拿来说、只拿来当口号喊的,更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是不是坚定执着,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衡量和检验。

  (一)看能否做到对党忠诚。

  在党员干部身上,理想信念、初心使命与对党忠诚紧密联系,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坚定才能心中有党、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对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的最好诠释。我们党一路走来,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历史上也有少数党员,面对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打了退堂鼓,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成了可耻叛徒,党的一大代表中就有的背弃信仰、丢掉初心,走向党和人民的对立面。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搞两面派、做两面人,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为苍生只为己,堕落为腐败分子。这些都是对党不忠诚的典型表现。党员干部对党是不是忠诚,革命战争年代主要看能不能为人民解放事业冲锋陷阵、舍生忘死,今天主要看能不能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不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能不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能不能坚持党和人民事业高于一切,自觉执行组织决定,服从组织安排。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看能不能做到“两个维护”。只有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才能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二)看能否做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共产党人是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统一论者,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检验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的根本价值尺度。一旦离开了人民,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就会失去依归、失去价值、失去意义。党员干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是要怀有真挚深厚的群众感情,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就是要密切关注群众的愿望和呼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千方百计为群众谋利益;就是要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由群众评判工作得失、检验工作成效。只有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践行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才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三)看能否做到关键时刻经得起考验。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越是重要关头,越是复杂考验,越能看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的定力和成色,越能从深层次检验党员干部的党性和品格。党员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大风大浪面前敢于亮剑,在急难险重面前挺身而出,在权力金钱美色诱惑面前不为所动,使人生之路行稳致远。否则,就经不起风吹浪打,关键时刻就会“掉链子”甚至临阵脱逃,最终使入党初衷变味丢失、理想信念成为泡影。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在生死考验面前抛头颅、洒热血;和平建设年代,广大党员干部拼搏奋战脱贫攻坚、抗疫抗洪抗震一线,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什么叫理想信念如山、初心使命如磐。新征程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党员干部只有保持强大的思想定力、政治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把关键时刻的考验当作检验和锻造理想信念、初心使命的“试金石”和“大熔炉”,才能炼就共产党人信仰信念的钢筋铁骨。

  (四)看能否做到正确处理小我和大我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正确处理小我和大我的关系,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胸襟、精神境界、价值准则。一百年来,正是无数共产党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以“无我”的精神境界奉献青春、汗水乃至生命,才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心有大我,小我才能更有意义、更加出彩;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局。如果把小我看得太重、私心杂念作祟,就会在个人名誉、地位、利益面前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就会对组织交给的任务拈轻怕重、讨价还价,就会在地方利益、部门利益与整体利益、全局利益发生矛盾时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会在重大斗争面前爱惜羽毛、回避退缩,不仅实现不了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而且直接损害党和人民事业。党员心中有了党、国家和人民这个大我,时刻牢记“入党为什么、当干部做什么、身后留什么”,正确处理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关系,竭力为党分忧、为民奉献,才能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实践中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才算得上合格的共产党人。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有感篇5

  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xx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还是在世界发展史上、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下面是yjbys整理的关于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党的提出了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这个宏伟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又一座重要里程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总体部署,发出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冲刺的新的动员令。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最重要的是树立起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心,凝聚起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把“十三五”规划描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变成现实。

  1.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深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目标在20世纪末如期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应了人民的新要求。3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紧紧扭住这个奋斗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推动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赋予“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

  20xx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还是在世界发展史上、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回顾几千年的历史,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老百姓最朴素的追求和愿望。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从救亡图存到推翻三座大山,从改变一穷二白面貌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一直在为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中国经济总量将达到近17万亿美元,中国人民将在全面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普遍过上比较殷实富足的生活。这将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也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关键一步。全面小康和民族复兴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的阶段。没有全面小康的实现,民族复兴就无从谈起。今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就是在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们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同时要认识到,作为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到20xx年全国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要使全体人民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还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辛努力。全党同志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继续顽强奋斗,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十三五”规划纲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规划和设计了未来美好生活的宏伟蓝图。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农业现代化进展明显,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蓬勃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要素配置更加高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继续加大,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改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发展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对外开放深度广度不断提高,全球配置资源能力进一步增强,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就业比较充分,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这些新的目标要求,与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相衔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一致,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体现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体现了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实现到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经济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十三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需保持在6.5%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才能实现翻一番目标。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新一轮大干快上,不能靠粗放型发展方式、靠强力刺激抬高速度实现“两个翻番”,否则势必走到老路上去,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考虑更长远时期的发展要求,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方式,这样才能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

  3.全面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强调,如果到20xx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

  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是一个整体性目标要求,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任何一个方面发展滞后,都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小康才能真正造福全体人民。指出:“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没有人掉队的小康。我们到时候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当前,影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突出因素主要集中在民生领域,发展不全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在不同社会群体的民生保障方面。要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强调:“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力度,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不仅是缩小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差距,而且是缩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差距较大,生产力发展水平多层次,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完全没有差距是不可能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针对全国讲的,不是每个地区、每个民族、每个人都达到同一个水平,不能把相关指标简单套用到各省区市,那样不科学,也不现实。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坚持一定标准,又要防止好高骛远;既要考虑到20xx年这个时间节点,又要立足于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

  4.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

  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策略,也是解决前进道路上各种矛盾和问题、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党的以来,我国发展面对新的风险和挑战,各种矛盾和问题比较多地显现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否还存在?指出,尽管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没有改变。一定要全面把握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推动我们的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落实好“十三五”规划纲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了战略基石。

  从国际看,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总体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局,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趋向平衡,我国发展具有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从国内看,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增长速度不可避免换挡的同时,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力持续转换,改革开放释放出新的发展活力,良好发展态势可以保持。

  “知其事而不度其时则败。”党中央作出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重大判断以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情国情不断变化,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也相应变化。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破坏了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新的自主增长动力没有形成,世界经济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带动力减弱,我们利用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加快自身发展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更多依靠内生动力实现发展。二是主要国家去杠杆、去债务,全球需求增长和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市场成为最稀缺的资源,利用国际市场扩张增加出口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在国内,更多依靠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三是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发达国家推进高起点“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加速工业化,我国要素成本快速提高,利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原有比较优势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四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发达国家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危机感上升,新的经贸规则制定处在激烈的利益折冲之中,我们利用原有规则招商引资、促进发展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保护和扩大我国发展利益。五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国际社会期待我国在更多领域承担更多责任,一些国家同我国发展的摩擦上升,而那些不愿意看到中国发展壮大的势力对我国的戒备和防范心理加重,联手对我国进行牵制和遏制,我们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事务、统筹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工作,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努力维护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

  总之,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在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在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5.破解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

  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了决胜阶段。指出:“这个时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历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完成这一战略任务,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的最大光荣。”必须清醒看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前进道路并不平坦,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挑战依然严峻复杂。如果应对不好,或者发生系统性风险、犯颠覆性错误,就会延误甚至中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过去有一种看法认为,一些矛盾和问题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老百姓收入少造成的,等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老百姓生活好起来了,社会矛盾和问题就会减少。现在看来,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发展起来有发展起来的问题,而发展起来后出现的问题并不比发展起来前少,甚至更多更复杂了。比如,如何解决好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如何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如何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问题,等等。下大气力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这既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要着力转方式、补短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是影响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要通过着力转方式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通过着力补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动摇,同时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尽快补上,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要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困难不容低估,风险要高度关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要着力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各种风险往往不是孤立出现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织并形成一个风险综合体。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风险防控好,不能把防风险的责任都推给上面,也不能把防风险的责任都留给后面,更不能在工作中不负责任地制造风险。要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调查研判,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数、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出手及时有力,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不让经济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不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只有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才能顺利起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军,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责任。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人民群众要增强主人翁意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拧成一股绳,以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扎实的努力,投身新的历史进军,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有感篇6

  大家好!

  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在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重温党的光辉历程,感受党的红色印记,汲取党的磅礴之力。这无疑更加坚定我们党员的初心,让无数共产党人始终不忘来程,不畏前程。历史是的教科书,让学史者不愚;是的营养剂,让知史者不慌;是最亮的航标灯,让用史者不乱。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置身党史长河中检视对照、仔细扫描,在新征途铭初心定三心。

  学习党浴血奋战的红色史,下定“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这不是一句空话,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尝试多许多救亡图存之路,从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从旧式农民起义到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遭受一次次失败,豪杰的仁人志士在曲折和磨难中苦苦探索,却化为一个个泡影。在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关键期,中国共产党从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劈波斩浪、逆风前行,28年的浴血奋战中,他们抛下头颅、洒下热血,以血肉之躯践行着入党时的铮铮誓言,揭示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传承和发扬先辈们的“黄沙百战”的红色精神,在进行伟大斗争的新征程进一步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砥砺前行。

  学习党艰辛探索的奋斗史,坚定“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的恒心。旧中国留下一个经济凋敝、百废待兴的烂摊子,中国共产党顶住各种压力,领导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到独立完整工业体系国,从新中国成立到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从“两个凡是”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在艰辛探索中前行,在与时俱进中革新,尽管社会主义道路是前无古人,充满艰辛,也终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中国伟大事业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这条路很漫长亦很艰辛,而今步入新征程,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要坚定“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的恒心,在困境中决不放弃,在逆境中逆风前行,在绝境中变革创新。

  学习党高歌猛进的奋进史,坚定“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的信心。100年风雨兼程,100年的艰苦奋斗,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这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奋进力量在支撑着他们前行。他们不畏过去,不惧当前,而是放眼未来,带着自信迎难而上,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2020年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这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顽强拼搏的结果。在重温党的光辉历程中,我们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要与时俱进、踌躇满志,把“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作为我们一生的使命和责任,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逐梦前行。

  谢谢大家!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有感篇7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地区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最具代表性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重庆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毛泽东同志在这里进行了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庆谈判,周恩来同志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这里同反动势力展开了坚决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凝结成红岩精神。红岩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与全面抗战时期以周恩来为首的南方局的革命斗争紧密相关,也与抗战胜利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代表团的重庆谈判,与重庆解放前夕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狱中斗争密不可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特定时期、特定使命和特定环境的革命斗争实践中的产物。

  红岩精神是在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全面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进步力量发展壮大最快的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进步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经过不到4年时间,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在全面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处境最艰难、内容最复杂、规模最宏大、成就最辉煌的时期。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应蒋介石邀请,亲赴重庆谈判,中共代表团与南方局共产党人一道,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最终达成了双十协定和政协决议,极大地推动了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为夺取中国革命最后胜利赢得了主动。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开始从农村走向城市走向全国和世界进程中产生的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大城市上海,但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被迫转向农村,并开辟了一条在农村进行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新道路。而全面抗战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由农村走向城市走向全国的重要转折期。由于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开始在一些城市建立八路军或新四军办事机构,可以公开在一些城市、甚至是战时首都重庆这样的大城市开展活动,共产党的报刊《新华日报》《群众》周刊也在重庆公开发行。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走向世界的重要转折。南方局建立了专门的外事机构,把“宣传出去,争取过来”作为外事工作的根本任务,冲破国民党的外交垄断,积极开展国际交往,促进建立最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革命实践中培育的最具代表性的革命精神。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不同于根据地、解放区,一方面,国统区的广大党员要面对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治局面,面对国民党的特务统治和白色恐怖,随时经受“生与死”的考验;另一方面,国民党当局常常以高官厚禄和腐朽生活方式来引诱共产党人,意志不坚者可能会迷失方向。被关押在歌乐山下渣滓洞、白公馆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也同样面对着国民党当局的诱惑、酷刑以及艰苦的狱中生活。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红岩精神与其他革命精神相比,最鲜明的标识就是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有感篇8

  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还是在世界发展史上、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下面是yjbys整理的关于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党的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这个宏伟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又一座重要里程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总体部署,发出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冲刺的新的动员令。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最重要的是树立起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心,凝聚起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把“十三五”规划描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变成现实。

  1.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深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目标在20世纪末如期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应了人民的新要求。3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紧紧扭住这个奋斗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推动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赋予“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

  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还是在世界发展史上、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回顾几千年的历史,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老百姓最朴素的追求和愿望。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从救亡图存到推翻三座大山,从改变一穷二白面貌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一直在为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中国经济总量将达到近17万亿美元,中国人民将在全面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普遍过上比较殷实富足的生活。这将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也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关键一步。全面小康和民族复兴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的阶段。没有全面小康的实现,民族复兴就无从谈起。今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就是在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们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同时要认识到,作为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到2020年全国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要使全体人民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还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辛努力。全党同志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继续顽强奋斗,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十三五”规划纲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规划和设计了未来美好生活的宏伟蓝图。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农业现代化进展明显,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蓬勃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要素配置更加高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继续加大,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改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发展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对外开放深度广度不断提高,全球配置资源能力进一步增强,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就业比较充分,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这些新的目标要求,与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相衔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一致,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体现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体现了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实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经济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十三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需保持在6.5%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才能实现翻一番目标。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新一轮大干快上,不能靠粗放型发展方式、靠强力刺激抬高速度实现“两个翻番”,否则势必走到老路上去,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考虑更长远时期的发展要求,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方式,这样才能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

  3.全面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强调,如果到2020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

  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是一个整体性目标要求,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任何一个方面发展滞后,都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小康才能真正造福全体人民。指出:“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没有人掉队的小康。我们到时候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当前,影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突出因素主要集中在民生领域,发展不全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在不同社会群体的民生保障方面。要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强调:“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力度,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不仅是缩小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差距,而且是缩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差距较大,生产力发展水平多层次,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完全没有差距是不可能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针对全国讲的,不是每个地区、每个民族、每个人都达到同一个水平,不能把相关指标简单套用到各省区市,那样不科学,也不现实。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坚持一定标准,又要防止好高骛远;既要考虑到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又要立足于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

  4.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

  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策略,也是解决前进道路上各种矛盾和问题、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党的以来,我国发展面对新的风险和挑战,各种矛盾和问题比较多地显现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否还存在?指出,尽管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没有改变。一定要全面把握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推动我们的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落实好“十三五”规划纲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了战略基石。

  从国际看,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总体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局,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趋向平衡,我国发展具有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从国内看,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增长速度不可避免换挡的同时,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力持续转换,改革开放释放出新的发展活力,良好发展态势可以保持。

  “知其事而不度其时则败。”党中央作出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重大判断以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情国情不断变化,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也相应变化。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破坏了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新的自主增长动力没有形成,世界经济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带动力减弱,我们利用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加快自身发展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更多依靠内生动力实现发展。二是主要国家去杠杆、去债务,全球需求增长和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市场成为最稀缺的资源,利用国际市场扩张增加出口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在国内,更多依靠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三是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发达国家推进高起点“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加速工业化,我国要素成本快速提高,利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原有比较优势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四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发达国家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危机感上升,新的经贸规则制定处在激烈的利益折冲之中,我们利用原有规则招商引资、促进发展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保护和扩大我国发展利益。五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国际社会期待我国在更多领域承担更多责任,一些国家同我国发展的摩擦上升,而那些不愿意看到中国发展壮大的势力对我国的戒备和防范心理加重,联手对我国进行牵制和遏制,我们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事务、统筹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工作,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努力维护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

  总之,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在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在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5.破解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

  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了决胜阶段。指出:“这个时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历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完成这一战略任务,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的最大光荣。”必须清醒看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前进道路并不平坦,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挑战依然严峻复杂。如果应对不好,或者发生系统性风险、犯颠覆性错误,就会延误甚至中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过去有一种看法认为,一些矛盾和问题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老百姓收入少造成的,等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老百姓生活好起来了,社会矛盾和问题就会减少。现在看来,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发展起来有发展起来的问题,而发展起来后出现的问题并不比发展起来前少,甚至更多更复杂了。比如,如何解决好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如何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如何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问题,等等。下大气力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这既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要着力转方式、补短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是影响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要通过着力转方式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通过着力补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动摇,同时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尽快补上,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要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困难不容低估,风险要高度关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要着力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各种风险往往不是孤立出现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织并形成一个风险综合体。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风险防控好,不能把防风险的责任都推给上面,也不能把防风险的责任都留给后面,更不能在工作中不负责任地制造风险。要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调查研判,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数、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出手及时有力,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不让经济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不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只有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才能顺利起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军,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责任。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人民群众要增强主人翁意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拧成一股绳,以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扎实的努力,投身新的历史进军,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有感篇9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高擎“人民”旗帜的政党,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底色,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求解放、求进步的历史。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中国人民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为了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有了前进的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共产党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实行“耕者有其田”,帮助穷苦人翻身得解放,为摆脱贫困创造了根本政治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组织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重整山河,为摆脱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建党百年之际,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

  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尽艰险开辟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自18世纪英国率先开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已经走过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实现工业化,是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夙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提出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提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针,坚决破除妨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在实践探索中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工业化快速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承接起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接力棒,保持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中国实现了由现代化的落伍者、赶超者到成功者、贡献者的历史性巨变。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两大奇迹”是我们治国理政成效的重大标志,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显著优势的生动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鲜明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我们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继续创造新的奇迹。

  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在百年奋斗中,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引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在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一百年来,我们党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使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以崭新的形象展现在世界上。

  在党的领导下,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的建立,历史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极大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苏东剧变以来,我们党坚持历史定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彻底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党和人民事业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百年奋斗使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重大转变,从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在党的领导下,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我们党成立之后,经过28年浴血奋斗,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合作下,于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重塑了世界政治地图,有力推动了维护国际和平事业的发展,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定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人类进步的一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正在成为新型国际关系的推动者和引领者,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成功走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功展现了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独特性,是当今世界各国多元现代化发展道路中的一元,有效冲击了传统的“西方中心论”,打破了西方模式的垄断地位,推进了世界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扬弃资本主义旧文明中的落后野蛮成分基础上形成的,超越了资本主导劳动并控制社会的逻辑,拒斥了利己、殖民、扩张、掠夺的发展逻辑,摆脱了国强必霸、冲突对抗的历史宿命,为推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我们党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应对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始终保持肌体健康和生机活力,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

  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百年历史表明,我们党是一个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党,是一个善于依靠自身力量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而走向成熟和强大的党。在革命战争时期,通过延安整风运动,清除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等不正之风,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解放战争取得全国胜利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就向全党提出,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着重提出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领导。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组织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集中性学习教育活动,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自我革命的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

  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加强干部理论学习和知识培训,要求增强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增强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自觉性。改革开放之后,党围绕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先后就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确保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有感篇10

  幸福生活是通过奋斗得来的。不奋斗,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奋斗指为达到目的努力去做,是为实现既定目标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甚至牺牲。

  古今中外的名人对奋斗都有着深刻理解和深切体会:中国古代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

  中国文坛巨匠鲁迅说:我哪是什么天才,只不过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读书罢了。

  中国现代作家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美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聪明在于学习,天才由于积累。

  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说: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英国科学家、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牛顿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

  著名科学家、相对论创立者爱因斯坦说:上帝公平地给了每个人每天三个八小时,第一个八小时,大家都在工作,第二个八小时,大家都在睡觉,人与人的区别是在第三个八小时创造出来的。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有感篇11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可以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党的百年发展史,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坚定信念、勇于探索、百折不挠、顽强不屈的不懈奋斗史。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有感篇12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党对青年寄予厚望,人民对青年寄予厚望”,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这样的寄语,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青年的高度重视、充分信任和殷切期望,饱含着党对青年成长的无限关怀、对青年事业的无限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关于青年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令青年鼓舞、催青年奋进,是指导青年成长成才、推动青年事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必将激励广大青年高举爱党爱国爱民的大旗,以更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负党对青年的无限厚望,让青春在与党同行、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同行中高高飞扬。

  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毛泽东同志的名言至今激励着亿万青年:“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毛泽东掷地有声地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的背景下,以习近平为的党中央,从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事关党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并要求“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

  青年始终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重要力量。青年有知识、有朝气、有闯劲,是社会中富有活力、富有创造力、富有生命力的群体。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做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看做是推动自己事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初,就打上了青春的印记。我们党的创始人和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大多数都是从青年时代就满腔热血地参加了党,决心为党和人民奋斗终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无数优秀青年始终站在时代进步前列,起着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一百年来,青年总是在不断地为我们党注入着无穷的活力。

  据中组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xx年全国发展党员307.5万名,其中大学生党员123.6万名,占40.2%;99岁以下党员251.6万名,占81.8%。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胸怀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这正是我们党历经一百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党的事业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就需要青年的朝气和锐气、需要青年的勇气与智慧;党的组织要永葆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需要青年的激情和热情,需要青年的创造和活力。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有感篇13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奋发前行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更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20日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我们唯有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党史中汲取不断前行的力量,才能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一、学党史以坚定理想信念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支柱和前进的灯塔。确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精神支柱。有的党员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消极悲观,在诱惑面前不能洁身自好。究其原因,是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坚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就要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入思考、联系实际,在政治理论的学习中学出对党的忠诚,学出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定,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只有从学习党史中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修炼自身道德品质,方能稳住心神、守住清白。

  二、学党史以推动方法创新

  从xx南湖之畔的一叶红船,到今天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中国号”巨轮,我们党之所以能破除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个又一个挑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立足实际、守正创新,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

  当前我们党正面临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双重挑战,不论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或是开展反腐斗争等各项工作,要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为人民谋幸福的新征程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党和人民的事业等不得、慢不得,消极懈怠换不来美好生活。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事业发展就会原地踏步。我们决不能被既有的成绩蒙蔽双眼、捆缚手脚,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和拼搏斗志,唯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更好开创未来。

  三、学党史以践行为民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盼、解群众之所忧,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学习党史的成效如何终究要回到为民解忧的实践中接受检验,在为民担当作为中得到体现。

  若处处以个人为中心,事事搞自我设计,忘了为民初心,便失了民心。只有始终同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群众之忧,增进人民福祉,才能赢得人民衷心而持久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推进,在新征程创造新辉煌谱写新篇章。

  回望党史,汲取经验;面向未来发展,更思肩上重任。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唯有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在学党史中回望初心,坚定信念,勇于创新,我们才能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历史答卷。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有感篇14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秋季学期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号召,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他指出,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并要求同以下五种情形勇敢地进行斗争:

  一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任何时候都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同危害它的风险挑战坚决斗争。

  二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受到侵犯要坚决维护。

  三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比如“一个中国”就属于重大原则。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无论哪个国家不赞成,我们都要同他进行斗争。

  四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五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两个一百年”是我们坚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理想和追求。

  以上五种情形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头脑要特别清醒、立场要特别坚定,牢牢把握正确斗争方向,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在各种重大斗争中,我们要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领导干部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他还强调,年轻干部既要有斗争精神,更要有斗争艺术,要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要根据形势需要,把握时、度、效,及时调整斗争策略,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必须有这样的智慧和谋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国人民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他的斗争精神和斗争艺术在抗击疫情的实践中发挥到了极致,值得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潜心学习。这里就习近平总书记在抗击新冠疫情人民战争中展现出的八大艺术同大家做一个学习分享。

  第一,宏观驾驭的艺术。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抗击疫情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分析疫情走势,统筹相关工作,研究政策策略,并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亲自督察,多次到地方考察调研、实地指导。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抗击疫情人民战争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为后来复工复产复商复学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二,果敢决断的艺术。2020年1月23日上午10时,武汉“封城”,实行“硬核隔离”。对有1000多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实行“封城”没有先例,这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西方社会一片哗然,借口“人权”“人性”问题大肆攻击。然而实践证明,“封城”是英明的决断,是对人民的大爱、对人民生命与健康的高度负责。武汉“封城”后,紧接着,武汉周边、湖北境内,以及全国很多出现疫情的地区开始“封路”“封社区”“封村落”“封楼栋”等。这一举措有效阻断了病毒传播,这一中国经验被后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借鉴效仿。

  第三,组织动员的艺术。重点动员广大共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立即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抗击疫情这场人民战争中。抗疫一线人员中有许多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一大批表现优异的入党积极分子“火线入党”,壮大了党的队伍。疫情暴发两个月内,就有7900多万共产党员响应中央号召,为支持疫情防控捐款82.6亿元。

  第四,社会感召的艺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越性。疫情暴发以来,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全国各地的人力物力财力源源不断聚向疫区。一个有14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一纸命令,“封城”了!一声呼唤,数万医者逆行了!一个号召,全体国人春节不出门了!一个要求,湖北所有地市被兄弟省市承包了!一声动员,火神山雷神山几天时间建成了!一个率先捐款的举动,带动几千万共产党员、众多社会组织、不计其数的企业家和慈善人士慷慨解囊为疫区捐钱了!这就是党中央的感召力!试问,世界上哪个国家能做到?除了中国都做不到。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到北京、武汉、浙江实地考察,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极大鼓舞了国人勠力同心、共克时艰的决心和信心。

  第五,重点聚焦的艺术。一个时期突出一个重点。疫情严重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抗击疫情的重要性,把它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于一切,一切工作围绕疫情防控,一切工作服从服务疫情防控。当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境外疫情急速蔓延时,习近平总书记又适时提出,要把严防境外疫情输入作为当前乃至较长一段时间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由此可见,领导干部处置事情一定要分清轻重缓急,把时间和精力聚焦到重要的事情上。

  第六,统筹兼顾的艺术。在确保疫情防控工作稳步推进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有序组织复工复产,着手恢复经济社会常态运行,确保疫情阻击战、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能如期实现。

  第七,分类分级的艺术。没有分类就没有管理,没有区别就没有政策,没有分级分类就没有工作重心。疫情首先在武汉暴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湖北和武汉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对全国其余省市自治区及县、区、乡、镇,我们则按照风险程度的高低分为低风险区域、中风险区域、高风险区域,实行差异化的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战术。

  第八,褒奖激励的艺术。激励是管理的核心,也是使人才脱颖而出的关键。疫情防控工作推进过程中,一大批表现突出的英雄模范人物获得表彰,激发出空前巨大的正能量。

  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向他们和奋斗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回信不仅鼓舞了北大援鄂医疗队中的“90后”党员,更鼓舞了整个援鄂医疗队伍,激励着他们以更加高昂的激情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为援救更多病患贡献力量。【(公文集锦http://www.allw.cn/ )倾情整理,仅供学习参考,请勿通篇使用!】

  仅从习近平总书记领导抗击疫情赢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件事情上,就能看出斗争精神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很好地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的斗争精神和斗争艺术,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和力量。

  三、准确理解“伟大斗争”的丰富内涵

  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首次提出“四个伟大”,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四个伟大”的提出为统一党的高级干部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对“四个伟大”作出阐释。在“四个伟大”中,伟大工程指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伟大事业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梦想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三个伟大比较容易理解和把握。而对于伟大斗争,一些同志存在模糊认识。因此,很有必要在党员干部特别是中青年干部中深入开展“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专题讨论,以期达到统一思想、统一步调、统一行动的目的。【(公文集锦http://www.allw.cn/ )倾情整理,仅供学习参考,请勿通篇使用!】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 有感 奋斗 党的百年奋斗史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