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感人故事8篇

时间:2022-08-02 14:5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航天感人故事8篇

中国航天感人故事篇1

  敬老是一个永久的话题,爱老则是话题中不曾褪色的字眼。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在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很难想象他会热爱人民。古人也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我们不仅要爱护自己的弟弟妹妹,还应该关心其他年幼的孩子。

  就拿黄香来说:黄香,东汉人。少年时就善于写文章。当时人们都称颂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但黄香最可贵的,就是他从小就知道孝顺父亲。

  黄香九岁时,母亲去世了,他悲痛欲绝,就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一个夏夜,天气炎热,他就用手持着蒲扇,对着父亲的枕席使劲扇着,直到枕席冰凉为止。冬夜里,天气十分寒冷,黄香就先钻到父亲的被窝里,等到父亲的被窝热了,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觉。黄香长大后,朝廷觉得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就让他担任魏郡太守。有一年,魏郡遭到了特大水灾的袭击,百姓们苦不堪言,黄香拿出自己的钱财救济灾民,百姓们没有一个不感动的。

  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这种美德继续传承下去。

  也听过这样的故事:

  彭彩金是广东梅州一个小镇上的女孩。1922年出生,才30多天的小彩金,被大山里膝下无子的善良的养父养母抱养。但是,养父养母家境并不富裕:两间破旧的小瓦房,三分菜地,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小彩金的养母早年得了重病,全家就靠养父为别人修锁挣来的一点微薄的收入来勉强维持生活。小彩金一天天长大了,因为家境贫寒,她在学习上比别人更加倍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证明了自己。不幸的是,养父在小彩金9岁的时候,不慎在家门口摔成了瘫痪。二老心疼小彩金没人照顾,让人帮忙寻找小彩金的亲生父母,把她领回去。这时,小彩金已热泪盈眶:“你们辛辛苦苦把我养大了,现在,你们比亲生父母都更需要我。我是不会离开的,我要留下来照顾你们!”从此,彩金用她那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任。年仅9岁的她,揽下了家里所有的活:种地、耕田、洗菜、挑水、洗衣、做饭、捡柴......除了当地政府给的每月40元的特困补贴外,一家生计就靠小彩金种地维持着。

  因为没有钱,小彩金学会了配置药水帮养父打针。一日三餐,小彩金要把饭做好,端到二老的床前;每天还要帮养父母擦身、服侍二老上下厕所......每天早上5点到半夜,小彩金都像个陀螺似的忙个不停。但,她并没有因为家务繁忙而放弃学业,依然每天都精心照料父母,直到二老都相继去世......

  听到了这个故事,我鼻子一酸,潸然泪下:小彩金的孝顺太让人感动了,我也应该做个孝顺之人!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高尚品质;是我们所应该传承和发扬的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来关爱老人吧!

中国航天感人故事篇2

  大家都知道了,20xx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的汶川发生了一起8.0级的大地震,后来测出,地震的威力相当于252颗原子弹爆炸所释放的能量。在这场地震当中,很多的学校都倒塌了,许多小学生因此而失去了同我们一样鲜活的生命。我希望,未来我能够设计出一种足以抵抗地震的学校。

  2050年,我成为了一所小学的校长。那天,我正在办公室看一篇作文,忽然,桌子上的屏幕监测器响起了警报,我看见,花园里的兔子们发了疯似地从花园里逃出学校。然后,我立刻检查了放在操场上的地龙仪,发现已经有两颗珠子掉进青蛙的嘴里,我马上意识到地震即将来临。

  我回到办公室,开始给地底探测仪发信号,地底探测仪回复来的信息是:地壳震动有些异常,可能在27.36分钟后有地震。这些话证明了我的观点,我马上通过广播让老师们停止讲课,并让学生做好防御准备。现在只有60秒了,我一声令下,教学楼的5个出入口立刻关闭。我按了一个按钮,只见教学楼在滚滚烟雾中,随着驱动器的轰鸣声腾空而起。

  现在只有5秒了,这时,大地颤动,剧烈的断裂声中,仅有10秒的功夫,整个城市已夷为平地。而我们学校却逃过了一场天灾。

  这就是我的未来。我希望,像“5·12”汶川大地震这样许多的小学校被毁的悲剧不再重演。我会为实现我的愿望而努力。

中国航天感人故事篇3

  近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要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不懈奋斗。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地把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当作己任,在思想上、行动上一以贯之,让抗疫精神赓续相传、历久弥新。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伟大抗疫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生动体现。在疫情防控阻击战、总体战、人民战争中,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科研人员锐意攻关、党员干部坚守岗位、广大民众勇斗疫魔,各行各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涌现出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人民英雄和“骑行女孩”“雨衣妹妹”“快递小哥”为代表的凡人英雄,在他们身上彰显出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抗疫精神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伟大精神一脉相承,共同组成了中国精神,14亿中国人民要始终把抗疫精神铭记心中,镌刻在骨子里,把它当作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精神引领。中国人是讲精神、尚精神的人,中国是重精神、守精神的国度,中华民族是写精神、传精神的民族。广大人民群众要把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作为历史使命,务实担当、善于作为、无私奉献,为实现国家复兴、民族富强、人民富裕提供强劲力量。要涵养生命至上的精神,在人民生命安全面前不惜一切代价,尊重生命、护佑生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发扬举国同心的精神,把个人冷暖、集体荣辱、国家安危融为一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时刻守望相助、同舟共济。要传承舍身忘死的精神,面对困难冲锋陷阵、义无反顾、视死如归,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要树立尊重科学的精神,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遵循科学规律,创新科学技术,解决科学难题。要坚持命运与共的精神,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做到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什么是人民至上?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面对感染患者,我们不惜一切救治生命,无论年龄再大、病情再重也决不放弃,这就是抗疫精神中为民解困、保民健康的核心要义。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已经转入常态化,但不能有半点的掉以轻心、疏忽大意、麻痹懈怠,要不断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控体系,继续做好“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防控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要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着力解决好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方面带来的“后遗症”,在群众就业、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上下大力气,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有效推动各项工作回归正轨。

 

 

中国航天感人故事篇4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护士单霞,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节约穿防护服的时间,在投入一线工作前,她剃光了及腰长发,单霞说:

  头发没有了可以再长,首要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量去救更多人。

  武汉汉口医院呼吸科二病房主任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

  在增员的医护人员还没有到武汉前,武汉的很多医护人员超负荷应对疫情,一周每天只睡2个小时,直到增员的医护人员到后,压力才得到缓解。

  疲劳的时候,就这样将就一下:

  武汉市中心医院28岁的王涛,下班后脱下厚厚的防护服,摘下手套,用手机拍下汗水浸透的双手:

  长时间带着护目镜和口罩的面部

中国航天感人故事篇5

  为了守护患者生命,他们与家人主动隔离

  这些“白衣战士”,也是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时值春节,谁不盼望与家人团圆,共进一顿年夜饭?

  “亲人们勿念”“不畏惧不退缩”“我是医生”“我们坚守”……除夕夜,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医护人员身穿防护服、戴着护目镜,手举这样的纸条,给亲人拜年。

  1月31日晚,一张两鬓斑白的医生坐在楼道吃饭的照片出现在朋友圈,令不少网友心疼不已。这位医生名叫朱少华,是江夏区中医医院内科主任。疫情发生后,每天“白+黑”连轴转,经常忙到深夜才回宿舍休息,没有回家吃过一顿饭。31日,家人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烧了一桌饭菜,煲了汤,再三叮嘱他一定要回家吃顿饭。为了安抚家人,朱少华答应了。为避免交叉感染,朱少华到家后,坚持不肯进门,他让家人拿来一高一矮两把凳子,就坐在楼道里吃起饭来。吃完饭,朱少华没有停留片刻,马上离开了家。

  “抗击疫情,保卫这座城市,就是保护自己的家人。”采访中,很多医护人员都这么说。

  来自四面八方的援鄂医疗队,放弃本可以与亲人团圆的春节,不远千里来到这里。

  43岁的李连香是陕西省人民医院感染控制科副主任,就在几天前,她的父亲刚刚过世,忍着悲痛,她主动报名加入支援湖北的医疗队。李连香说,对于自己的选择,家人虽然担心,却也支持,只是要瞒着年迈的母亲。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卢毅荣有个“贴心小棉袄”,他来武汉支援后,妻子给他发信息:“女儿每晚都哭着要爸爸,不肯睡觉。”一天晚上他终于抽空和女儿视频时,女儿一直哭着说:“爸爸你去哪了?什么时候回来啊?”卢毅荣告诉女儿:“爸爸和很多叔叔阿姨在打怪兽,打完怪兽很快就回来了!”女儿这才放心地去睡觉。他在日记中写道:“是啊,这里有无数的爸爸妈妈在打怪兽,而且,很快就胜利了,真的,很快!”

  在武汉,在全国,许许多多“白衣战士”舍小家为大家,直面疫情,英勇奋战。他们决心已定:不获全胜,誓不收兵!

  祝最美“白衣战士”们平安凯旋!

中国航天感人故事篇6

  在特大自然灾害面前,李霞不惧危险,忠于职守,忘我工作,展示了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风采。她单薄瘦弱,却不知疲倦,她满身疲惫,却坚毅果敢。如今,洪水已经过去,人们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回忆起“7·21”特大自然灾害中的经历,她说得最多的是两个字——责任。

  7月21日晚,夜黑如墨,大雨如注。宋庄镇人民政府会议室灯火通明,在接到特大暴雨可能带来强降雨的预警信号后,李霞第一时间召集全镇47个行政村的支部书记以及村委会主任,在镇政府会议室主持召开了抗洪抢险工作紧急部署会,迅速成立抗洪抢险指挥部,立即启动防汛抗洪应急预案,并要求有关部门密切留意暴雨动态,及早掌握灾害信息。面对61年未遇的特大暴雨,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此时的宋庄镇严阵以待。

  深夜,宋庄镇遭受特大暴雨袭击,降雨量达180毫米,204间房屋损毁严重,濒临倒塌,3300多亩粮田被淹。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李霞科学调度,沉着应对,指挥班子成员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抗击特大暴雨带来的重大灾害,安全转移群众207人,创造了在“7·21”特大自然灾害中无一人员伤亡的奇迹,确保了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为打赢抢险救灾这场硬仗,李霞彻夜未眠,在视频会议室的她表情凝重,在她面前的会议桌上摆放着几样东西:退烧药、咽炎片以及一叠厚厚的应急抢险预案。其实,早在暴雨来临的前几天,她就因为冒雨实地踏勘防汛设施安置情况而感冒发烧了。此时的她,手中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既有救灾前线源源不断的灾情汇报,也有受灾群众心急如焚的求助电话。面对复杂的局面,李霞沉着冷静,一方面安抚受灾群众,另一方面多方整合资源,除动员本镇机关单位、镇村干部支援重灾区外,积极争取区直单位安排人力、物力加入抢险救灾行动,并协调人民解放军及武警部队、公安系统派出200多人次深入到汛情最严重的地方,解救被洪水围困的群众。

  在做好前线救灾的同时,李霞还不忘争取各方支持,以确保救灾工作平衡推进。她会同公 安 部门组织警力维持好全镇的社会秩序;协调电信、供电部门组织人力保障灾区通讯畅通和电力供应;协助交通公路部门组织人力、物力抢修公路,确保应急抢险物资安全运抵灾区群众手中。在她的带领下,宋庄镇抢险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灾民得到妥善安置,所需生活物资发放到位,各受灾村电力、通讯、交通全面恢复,生活用水正常,全镇社会治安稳定,灾后复产、重建家园工作有序推进。

  灾难可以将人打倒,也可以激发出人的昂扬斗志和无穷的战斗力。在抗洪抢险的斗争中,李霞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她只是把所做的事情都看成是自己分内的责任,从履行责任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力量,并把这种力量传递到了每一个和她并肩作战的人身上。

中国航天感人故事篇7

  坚定信心,保护好自己和家人,战胜恐慌,勇敢面对,胜利终究属于我们。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感人故事事迹材料精选三篇。

中国航天感人故事篇8

  20xx年1月,湖北武汉遭遇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狠毒袭击。在众多正在为击灭病 毒而奋勇救人的白衣天使中,我特别留意到了一位八十四岁高龄的、头发花白的老者,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钟南山院士。

  “新型冠状病毒”有着极强的传染性,染上这种病毒轻则疾病缠身,重则有生命危 险。您临危受命,被国家任命为这场“战疫”的统帅。在前往武汉时,您接受记者 ?采访时恳切地告诫全国百姓:“没什么事,别去武汉。”说完就义无反顾地登上高 铁。您在高铁上靠椅稍作休息的照片让全国人民动容、泪目。到了武汉后,您多次 ?通过媒体呼吁大家要注意安全,要隔离,自己却不顾个人的安危投入到这场没有硝 烟的战斗中去。 ?如今,被确诊的感染人数和一天比一天增多,这对参与这场战斗的白衣天使们是一 个极大的考验和威胁。但您没有退缩,而是 ?拿出了自己的本领和胆魄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您用行动表现出“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气概。您身上的白袍就是您的战衣,您的智慧就是您的宝剑。 ?您夜以继日地工作,带领白衣天使们攻坚克难,为人类的健康而鞠躬尽瘁。

  在近日 的采访,您眼中泛着英雄的泪光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能够过关 的。”您悬壶济世的情怀又一次让国人泪奔。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您不辱使命,带领着浩浩荡荡的医护队伍,一起向祸害人类 的“新型冠状病毒”亮出早已磨得锋利的宝剑,为武汉、为祖国、为人类无怨无悔 ?地挥洒着自己的满腔热血。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不仅是您,还有像您一样参与“战疫”而逆行奔向最危险战 场的千千万万个白衣天使。您们都是最美的中国人,感恩有您们!

推荐访问:中国航天 感人故事 中国航天英雄的感人故事 关于航天的感人故事 中国航天事业感人的故事 中国航天故事读后感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的感人故事 中国航天员感人故事 中国航天具体生动的故事 关于中国航天的故事 中国航天人的感人故事 中国航天史上的感人故事